回覆列表
  • 1 # 貪財好色王大白

    活躍經濟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今年和去年行情比起來差距還是很大的。

    到現在國家在海關和航空口岸一直在給我守護著第一道死亡防線,暫時性的鎖國政策讓我們國內享受到了安寧祥和。

    感謝偉大祖國

    商業永遠都是靈活機動的,現在開放地攤經濟是增強國民的信心,增加各種流通來攪動民生這攤水。

    地攤和電商我個人認為是兩大極端。

    地攤是區域經濟,是讓你們出門逛街帶動消費的一個粘稠劑。用另類的身體行動去減除內心深處的生活恐懼。

    電商是壟斷經濟,靠大數法則,資料篩選去營造商品的價廉物美。如果扒開電商資料你就會看到100萬的資料流量可能消費的只有幾千人。

    如果一個商業區域有100萬的人流量呢,他能帶動多少消費。

    我們自己可以對比。

    要在社會中找準自己的實時定位才能把握住風口,不被淘汰。

  • 2 # 胖芒格

    ”地攤經濟“可能會對電商平臺造成一定的影響(應該不大),但是每家的影響應該不會一樣。

    “地攤經濟”的貨源來看(主要是日用品和食品攤販餐具,當然當地也有可能直接供應水產品、豬肉等食材等,但現在很多燒烤食材、餐飲食材都可以再網上訂貨),基本可以分以下幾種地攤貨源:

    第一,尾貨庫存(如倒閉商家)。這種可遇不可求,一般都是清倉換款,處理回籠資金的時候,優勢是價格非常低,這種就是最好的貨源。也許有人問了,既然便宜好賣為什麼不自己賣?做批發的不會做零售,批發就是低價,走量,零售要賣到猴年馬月;

    第二,商品產地的批發市場。產地一般都會有批發市場,比如玩具,浙江廣州山東產地的價格確實便宜,但不太好找,也不太好談,這種是最靠譜的;

    第三,各地的批發市場。這種靠譜點,一般會有門臉店;

    第四,電商渠道,這種一般都是在各地批發市場的,順便透過網上渠道賣一賣。

    上面第一個貨源不穩定,第二個小攤販一般很難拿到貨,第三和第四其實可以歸為一類。而第三第四個貨源對比,其實第四個可能是最佳的,1是有電商平臺作為第三方保障(支付寶、特別是花唄),2是也不用來回跑,直接電商下單即可。

    那麼,阿胖查了下,地攤商家拿貨往上追溯基本是在阿里的1688等平臺拿貨(主要是日用品,如服飾、小商品等);地攤商家很多可能都是淘寶、拼多多、京東的原商家或者城市失業人群(或無業人群);地攤經濟的目標人群也一般是中低收入人群。

    阿里有多個平臺,有地攤經濟的供貨商,也有定位售賣正品的天貓,也有定位價格敏感的人群的淘寶,所以阿里可能是地攤經濟的受益者,也是地攤經濟的受害人,衝擊應該一般。當然,網上也有段子,說是地攤經濟開放後,只要開啟淘寶,隨便買點什麼,吃的喝的玩的用的,到貨後地攤兜售,7天賣不出去就直接申請7天無理由退貨,再用上花唄,空手套白狼!這個就是鑽法律空子了,看起來好像還真的可以這樣幹。

    京東商城的戰略定位是售賣正品,與阿里的天貓一樣,受衝擊可能較大,而且京東的東西一般價格都比較貴,地攤商販一般不會去這裡拿貨。

    拼多多的影響可能最大,拼多多現階段開拓的使用者主要是城鎮中低收入人群,地攤也主要在城鎮中低收入人群,相比線上購物,地攤經濟吃購娛一體化,購物體驗更佳,可能會分流拼多多使用者數量;加上疫情,大家在家裡憋了大半年了,很多人還是有一定消費需求的,比如大排檔、小商品等;

    透過地攤經濟,把一部分網購使用者重新培養成為線下購物習慣,從這一點上看,地攤經濟與商鋪門店、實體店是一個戰壕的戰友,迴歸線下的使用者越多,傳統商業復甦的腳步就越快,這對於多年被電商碾壓的傳統商業而言,無疑是一件好事。

    比較有意思的是,中國網際網路頭部平臺已紛紛出臺舉措,支援地攤經濟:天貓618宣佈上線“擺攤神車”專場,包括五菱宏光、五菱寶駿、東風小康在內的6大“擺攤專用車”;百度地圖宣佈,為地攤聚集區開闢POI(地點資訊)上傳綠色通道,大幅簡化上傳攤點聚集區位置、圖片等資訊內容流程,更易操作,更快透過;微信支付面向平臺超5000萬小微商家釋出“全國小店煙火計劃”,從線下線上一體化、福利補貼、商家教育、經營四方面支援小微商家數字化;阿里釋出“地攤經濟”幫扶計劃,將提供超過700億元的免息賒購,透過源頭好貨、資料智慧、金融扶持、客戶保障四大維度賦能,為超3000萬“攤主”提供全方位的進貨和經營支援;蘇寧推出“夜逛合夥人”地攤夜市扶持計劃。所以說,地攤經濟這個蛋糕市場還是很大的。

    在全球金融危機蔓延、國內就業困難加劇,疫情持續影響的背景下,重新恢復“地攤經濟”意義重大。擺地攤不僅能夠擴寬就業渠道,而且還能保障小攤販的生活和收入。實質上就是”維穩“!

  • 3 # 賀仔老鐵

    什麼,你說我胡說八道?咱好好掰扯一下!擺的攤的一般路徑大概如下:

    剛開始你沒啥經驗,擺攤也是胡來,找個偏僻的角落,人流量也不大,主要看看別人賣啥,怎麼賣,又是遞煙又是大哥叫著,向別人取經學習,這時候你還是萌新,幹啥都很低調。

    慢慢的,你覺得流量不穩定,怎麼辦呢?

    你就會花錢,讓城管或保安哥哥把最好的地段留給你,但你要打平ROI怎麼辦?挑品類,壓成本,漲價……

    你看,這實際上和直播帶貨算是一門生意!我們以抖音舉例子!

    你剛開始沒經驗,隨便拍點影片,掛點淘寶客連結去賣,邊走流程邊學習,找品類,慢慢有經驗了怎麼辦呢?

    花錢DOU+買流量,只要流量夠,測算一下ROI,只要是正數,就能持續投入!

    等流量足夠大了,你就要開始考慮轉化率,回購率,售後率這些資料了!這其實就是電商的標準玩法!(這你就知道為什麼我上一篇文章說:其實直播帶貨,本質上還是電商的玩法了吧!)

    這時候就開始精細化運營了,拼的就是運營能力!具體後面再細說!

    當很多人開始拼DOU+的時候,你的獲客成本會越來越高,這時候,如果你前期考慮到私域流量的建設,那你基本可以停止或少投,靠一幫忠誠老客戶照顧生意,活的滋潤了!

    這實際就是一個專案的冷啟動、引流、轉化、最佳化、私域流量建設的過程,或者說從賣貨思維,到品牌建設的過程!

    我經常在群裡看到有人說去擺攤,去搞直播!我直接問一句:你的核心資源是什麼?如果你沒有核心資源,那也不過是以創業的名義去打工而以!只不過自己耗費更多的時間而以(當然,這些時間投資最終也會有收益,這是後話)。

    什麼叫核心資源?

    你說你產品多的是?對不起,你能擺著賣的東西,別人阿里巴巴一找也能找到貨源!即使今天你發現的新品類,別人看你賣的多,第二天一樣能批發回來,還能賣的比你便宜一塊錢!所以,不要說產品你有別人沒有,大家都是批發商,談啥核心科技?

    營銷技巧?對不起,這玩意也不是核心資源!你今天拿著大喇叭吼,明天就一大堆地攤都有大喇叭!各種網上的大師教給你的小技巧,絕大多數都是YY出來的,基本沒啥用或者沒有實操的可能性,即使有,也很快被人學走!【注意,這裡只是說有些營銷點子,不是說系統性的思維,系統性的思維是可以成為核心資源的】

    那麼,哪些東西可能成為核心資源?

    別人蹲10小時,你蹲15小時,你能投入的多出來的時間,就是核心資源,2015年我搞線下店創業,隔壁大哥笑了笑和我說:我估計你們這幹不長久!我說你看我們這店面裝修,這品牌形象,這引流能力,絕對能行!大哥笑了笑沒說話。

    半年後果然我們扛不住了,然後大哥來了一句:餐飲是勤行,除了春節休息7天,全年無休,絕大多數年輕人扛不下來的原因就是你們根本沒這麼多時間熬著!

    你看,能投入時間居然也是核心資源!想不到吧?

    城管大隊長是你親舅舅,同樣的價格你能拿到的地段,別人拿不到!有人說你把社會說的太黑暗,我只能說呵呵,我和賣煎餅的大媽聊天:你看人家臭豆腐生意那麼好,你為啥不賣臭豆腐呢!大媽無奈的說。

    上面說了,這條街誰都不能賣臭豆腐,否則就別在這兒擺了!你看,這就是江湖!所以,為啥總有品類小二反腐被抓,就因為他們是某些商家的新舅舅!

    某工廠和你深度合作,貨只供給你,你就有獨門貨源!但估計這種機率也不大,畢竟把寶押在一個銷售渠道,對於一切都以出貨量算的企業來說,本身就違背其基本的商業邏輯!就算你是威亞,也沒人敢下這麼大的賭注。

    其實總結一下,核心資源就是那幾樣:人、貨、場!

    這幾個裡面,只要有一個硬,你就能把這活幹起來!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上面這些東西說了等於白說!

    其實吧,絕大多數擺攤的人,可能都搞不定上面任何一個核心資源,怎麼辦呢?

    那就用運營者思維武裝自己,把自己變成核心資源吧!運營者思維是一套完整的思考框架,這些思維方式和模型一旦建立,其實無論你擺地攤,還是開直播,或者其他小生意,你發現剩下就是“領域或業務”的問題了(也就是說行業知識)。

    一般來說,只要對著下面這些清單來縷,你基本不會跑太偏:

    你說這些資料不好統計?那看你下多大功夫了!我認識一個連鎖店運營的兄弟,為了考查一個商鋪,開車蹲在大馬路邊,蹲了7天,就為了計算人流量和周邊商鋪的進店量資料。只有等你知道了這些成本,你才有可能持續最佳化的可能性,這是基礎。

    怎麼把公域流量變成私域流量?這些都是公域流量,你怎麼能把他們變成你自己的私有流量,以保證下次有新品、出沒出攤、換位置等,都第一時間精準的送到老客戶手裡。

    當然,受限於上面說到的流量特徵,也許有些平臺的流量根本沒有回頭客的屬性,做私域流量的價值並不大!這個要具體事情具體分析,但你必須時刻要有這根弦!

    比如:擺夜市攤的時候,所有人都用著小LED燈,那你用著小粉燈?大家都含蓄的賣的時候,你大聲吆喝?大家都正常賣的時候,你穿著死侍衣服耍賤?

    其次是如何提升客單價,假設每天訂單量不變的情況下,如何提升客單價就成了提升整體銷售額的重要手段。

    方法簡直太多了,這個就不舉例了!網上一搜教程一大把!

    但說實在的,絕大多數人就是把東西一擺,明碼標價都作不到,更不用說設計一些精細化的營銷方案了!

    什麼是使用者思維?簡單說就是使用者在這兒遇到什麼問題?你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有的運營或營銷人講這叫痛點思維,客戶視角思維,其實大概都是一個意思。

    上面第1條說的是流量,但這些流量的所有基礎都是平臺!平臺不光決定流量,也決定著流量背後的一個個使用者是什麼屬性!

    在不同的平臺、地段,使用者的痛點不一樣,作為擺攤者,我們必須站在使用者角度考慮!舉兩個最簡單的例子:

    在淘寶上賣貨,使用者通常是信任你的,這背後有強大的淘寶體系作為背書,你只要講清楚產品的優勢就可以了!但如果換到抖音平臺,使用者很容易透過影片獲得產品資訊,但你運營的重點是如何取信客戶!

    你看,這兩者之間的運營重心完全不一樣,這就需要站在使用者角度來思考問題。

    所以,同樣是賣菠蘿切片,你可能需要站在使用者角度,決定是不是需要擺一桶用來洗手的水,如果是在逛街的流量平臺下,這就很有必要,絕大多數客戶會因為吃完洗手等麻煩事,考慮不買了。但如果是在學校或居民區,可能就完全沒必要,這幫人可能邊吃邊溜達就回家了。

    站在客戶角度思考問題很重要,這個也是我們必須學會的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

    對於絕大多數擺攤或者帶貨的創業者說來,一定要具備產品思維的能力。簡單說:你的產品具備解決使用者需求的能力,在此情況下盡大可能的創造利潤!

    首先是解決使用者需求,聽起來很容易,不就是冬天賣暖寶,夏天賣雪糕嗎?但實際上,並不如此。我們所遇到的商業環境裡,客戶的需求一般都是種需求層層巢狀的複合需求,我們舉個實際的例子:

    以賣臭豆腐而言,吃臭豆腐就是最表面的需求;又便宜又好吃的,這也是需求;怎麼能避免湯汁濺在衣服上;就地可以扔垃圾的垃圾桶;用來擦手的溼巾;能有一塊口香糖。

    這些都是需求。

    實際上,產品思維與使用者思維,彼此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絡,我們要在這些聯絡中,不斷的持續迭代,去升級我們的產品。

    其次是創造利潤,利潤=銷售額-成本,這個公式很容易大家都懂。同樣是擺攤,在銷售額不變的情況下,有的時候你的成本就要高一點,有的時候成本就要適當低一點。

    比如:你在學校、小區門口,同樣50塊錢的東西,進貨價可能30塊,利潤有20,這樣能保證商品的質量。但在趕大集的這種情況下,你就可以降低成本,進一些質量稍微差一點,比如25塊錢的!

    因為,以趕集這種情況而言,你大機率不需要考慮回頭客!

    產口不僅要匹配使用者進行迭代升級,同時也要匹配場景以便利益最大化。

    “幫我帶份臭豆腐,就是步行街進去第三家有個老太太推個三輪賣的那個,什麼?第三家是個年輕小夥?那你找找看看那個小紅三輪的老太太!”

    “走,萬達去吃不臭不舒服司機臭豆腐。”

    究竟什麼是品牌?什麼是品牌思維?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程,這裡我也不展開扯了!大家有時候看看相關的書就可以!前幾天網上流傳了這樣一張圖:仔細一看,其實資訊量還是比較大的!

    首先,對於絕大多數小微創業者而言,談品牌為時過早,但起碼首先得有個名稱,有個商標對吧?哪怕設計的再粗糙,但也是自己與別人區分的重要標誌。 其次呢,品牌重要的作用是要代表一部分人的主張,要替一部分人發出聲音,這兄弟的自媒體轉行,起碼在商品差不多的情況下,如果擺在五道口,西三旗,生意會比其他攤販要好的多!因為客戶都知道,這是自己人。

    你看,我只是拋個磚,雖然不能教你什麼,但如果你擺個攤,起碼可以沿著這套框架,能好好想想怎麼賺錢,對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村婚宴的那些習俗,你知道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