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米種植推薦講解

    毛茛科,別名:血見愁、貓爪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與歐洲和北美。耬鬥菜性強健,耐寒、喜肥沃、溼潤、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土壤。要求較高的空氣溫度,夏季應在半陰條件下養護。

  • 2 # 鮮農場

    “血見愁”在我們這裡的農村裡很常見,血見愁是我們農村的方言,“血見愁”學名叫山藿香。

    血見愁是一種綠色的草本植物,夏季生長會開花白色或者紫色的小花,血見愁全身可入藥,名如其藥理,主要就是可以止血。顧明血看見就愁苦的植物。

    血見愁具有良好的抑菌止血作用。現在的農村還保留著被狗或者蛇咬傷,摘點新鮮的血見愁葉子碾碎了敷在傷口上。一般被刀割傷傷口,血見愁確實能在較短的時候內快速止血。

    血見愁不僅可以止血,還能活血通經。血見愁可以用於治療血淤閉經,跌打損傷等症,用血見愁配烏賊骨,雀卵,鮑魚,有助於治血枯經閉;配桃仁,紅花,當歸同用,臨床上用於治血淤閉經。

    但是血見愁止血也只僅限於應急狀態或者傷口面積不大的,如果是嚴重的割傷扭傷還是要去醫院看看!

  • 3 # 老姚談植物

    農村常見的“血見愁”是什麼植物?有什麼作用?

    血見愁是分佈在中國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雲南、四川、西藏等省區的的一個多年生草本,常生長的溼潤的山坡林下。它的別名有山藿香、肺形草、皺面草、方枝枯草、蛇藥、四稜香等,是唇形科香科科屬植物。

    一,血見愁的外形特點:

    莖幹直立,四稜形的,但有匍匐莖,高在七十公分以下,下部光滑,上部有毛。單葉對生,葉柄長二公分左右,葉片卵狀,長三到十公分,基部圓形,葉邊有圓齒,表面葉脈明顯,兩面接近無毛。為假穗狀花序生長莖幹和短枝上,花唇形,花冠白色、淺紅色或淺紫色。開花時間長,在六到十一月之間。小堅果扁球形,長二毫米,黃棕色。

    二,血見愁的作用

    血見愁的全草可藥用,多地廣泛用於治療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外傷出血、毒蛇咬傷、吐血、凍瘡急性腸胃炎、消化不良等多種疾病。藥用時請遵醫囑。

    以上回答僅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 4 # 刺楸

    血見愁,草如其名,與有鬼見愁之稱的植物類似,讓生活中棘手的困難都可迎刃而解。

    二、血見愁

    就是很平時所說的野薄荷、假紫蘇、野蘇麻、水蘇麻、山藿香,所以在外形上有薄荷、藿香和蘇麻的影子,有匍匐莖和直立莖稈,葉片有卵圓狀長圓形和卵圓形,可全株入藥。

    1、水蘇。水蘇與山藿香一樣,為唇形科草本植物,根莖的節上有鬚根,莖不分枝,具四菱形,葉子長圓寬披針形。

    2、小花耬鬥菜。此植物為毛茛科耬鬥菜屬,全草帶根為一種草藥。3、紅絲線。紅絲線為茄科的亞灌木或灌木植物,在《植物MISTRA實考》中又叫血見愁。該植株與龍葵、辣椒長得像,漿果更是與紅果龍葵的漿果長得像,皆為紅色,而漿果裡面的種子也與龍葵、辣椒、番茄的像,這應該也是它們在植物分類上能分得很近的一個依據。

    4、雜配藜。雜配藜為藜科藜屬植物,葉子邊緣有裂片狀鋸齒。在植物分類學上與灰灰菜(紅鹽菜、灰菜)分在同一類中,因此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注意,由於相關植物圖片不好尋找,故本文配圖不準確。

  • 5 # 鄉村久飛

    農村常見的“血見愁”是什麼植物?

    血見愁中文名是山藿香,山藿香出自《中藥大辭典》,是唇形科香科科屬植物。多年生草本,匍匐莖。高30——70釐米。國內多分佈在長江流域以南。生長在海拔120——1530米的山林溼潤處。

    地方不同叫法也不同,血見愁還叫山藿香、肺形草、皺面草、方枝苦草、方骨苦草、野薄荷、假紫蘇、野蘇麻、蛇藥、水蘇麻等。

    有什麼作用?

    血見愁可全草入藥,普遍用於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肺膿瘍、消化不良、凍瘡腫痛、外傷出血、毒蛇咬傷、療瘡癤腫等疾病。《嶺南採藥錄》載:“涼血解毒,去瘀生新,理跌打,敷瘡毒,治蛇傷,消腸風下血”。如入藥,請遵醫囑。

  • 6 # 叄餐君

    血見愁,為唇形科香科科屬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莖。莖直立,高30-70釐米,下部無毛或幾近無毛,上部具夾生腺毛的短柔毛。葉柄長1-3釐米,近無毛;葉片卵圓形至卵圓狀長圓形,長3-10釐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闊楔形至楔形,下延,邊緣為帶重齒的圓齒,有時數齒間具深刻的齒彎,兩面近無毛,或被極稀的微柔毛。假穗狀花序生於莖及短枝上部,在莖上者由於下部有短的花枝因而儼如圓錐花序,長3-7釐米,密被腺毛,由密集具2花的輪傘花序組成;苞片披針形,較開放的花稍短或等長;花梗短,長不及2毫米,密被腺長柔毛。花萼小,鐘形,長2.8毫米,寬2.2毫米,外面密被腺長柔毛, 內面在齒下被稀疏微柔毛,齒緣具緣毛,10脈,其中5副脈不甚明顯,萼齒5,直伸,近等大,長不及萼筒長的1/2,上3齒卵狀三角形,先端鈍,下2齒三角形,稍銳尖,果時花萼呈圓球形,直徑3毫米,有時甚小。花冠白色,淡紅色或淡紫色,長6.5-7.5毫米,冠筒長3毫米,稍伸出,唇片與冠筒成大角度的鈍角,中裂片正圓形,側裂片卵圓狀三角形,先端鈍。雄蕊伸出,前對與花冠等長。花柱與雄蕊等長。花盤盤狀,淺4裂。子房圓球形,頂端被泡狀毛。小堅果扁球形,長1.3毫米,黃棕色,合生面超過果長的1/2。花期長江流域為7-9月,廣東、雲南南部自6月至11月。

    產江蘇南部,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雲南,四川西南部及西藏東南部;生於山地林下潤溼處,海拔120-1530米。日本,北韓,緬甸,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模式標本採自印度尼西亞的爪哇。

    全草入藥,各地廣泛用於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肺膿瘍、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凍瘡腫痛、翠丸陘腫、吐血、衄血、外傷出血、毒蛇咬傷、療瘡癤腫等症。據《嶺南採藥錄》載:“涼血解毒,去瘀生新,理跌打,敷瘡毒,治蛇傷,消腸風下血”。

  • 7 # 悠然智在UNIJOY

    作為一個農村人,我確實第一次聽見“血見愁”這個名詞,特意在網上搜索了一下:血見愁(Teucrium viscidum)是唇形科香科科屬植物,《中藥大辭典》稱山藿香(Teucrium viscidum)。辛、涼。有涼血散瘀,消腫解毒的功效。國內分佈於江蘇、江西、浙江、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然後在網上找圖片看了下,這個不就是我在恩施嘗看到的沖天泡嗎,我拿你當沖天泡,結果你是“血見愁”。被譽為“中華藥庫”的鄂西森林裡有許多的中草藥資源,而且這裡夏季氣候溫和,硒資源豐富,還有野地瓜可以吃,剛好這個季節可以吃野地瓜,想想都覺得甜。

  • 8 # 桂北老邪

    血見愁,一個令“血”惆悵的名字,在農村,叫做“血見愁”的植物太多了,老邪隨便列出幾個,比如大葉藜,茜草,山藿香等等,因為各自針對的正是“血”,功效離不開“血”字,這才有了這樣的名字,老邪這次介紹的植物,叫做“地錦草”,也有“血見愁”之稱,看看它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

    地錦草鋪地而生,我們當地人稱它是鋪地錦,它的原植物是地錦,或是斑地錦,其根莖細小而向外部展開,像毛毯一樣鋪著,莖外表為紅色,一弄斷便有白色汁液流出。地錦草葉子橢圓形,一般為綠色,古書說說“其葉青赤,中夏茂盛”,這就表明了有些地錦草,葉子是偏向於紅色的,地理因素不同,會有些許差異,不單是綠色而已。

    夏季中期長得茂盛,那時可以採其全草,曬乾而入藥。

    作為中藥材,地錦草到底有什麼作用?這就得從血見愁這個名字說起了,但從字面上就能看出來,和血相關。

    地錦草有涼血止血的功效,“止血”二字是它的核心,比如咳血,尿血以及便血等情況,用上地錦草是合適的,對於各種出血的問題,它能發揮作用,所以出血了也不用愁,這才是“血見愁”的真正含義。不僅如此,地錦草清熱解毒的功夫有一套,這就要作用於瘡癰了,一般外用。

    有需要的話,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這下您知道“血見愁”是什麼樣的植物了吧!它有專門的中藥名和特徵,更是對出血症“情有獨鍾”,這種植物農村有分佈,在鄉村小道和田野中常見,您可以採回家,或許有用。

  • 9 # 三七8113

    其實在農村名叫“血見愁”的植物有多種,並且都有藥用功效。比如說大家非常熟悉的地錦草,其別名就稱為“血見愁”,斷血流的地方別名也稱為“血見愁”。兌之,在中藥材別名中,別名叫“血見愁”的中藥有很多種。那麼,有沒有那種中藥材正名稱為“血見愁”的呢?現就介紹一下,中藥正名為“血見愁”的植物,來看看真正的“血見愁”到底是什麼植物。

    (血見愁)

    可以這樣說,在農村最常見,各個地區都習慣稱之為“血見愁”的植物,就是地錦草。但“血見愁”只是地錦草的別名,而非正名,因此,談不上是真正的“血見愁”。真正名叫的“血見愁”的植物,有藥用作用,被中藥大辭典收錄的,是藜科植物大葉藜。

    (血見愁,別名八角藜)

    大葉藜的中藥正名稱為血見愁,別名又稱為八角灰菜,雜配藜,為一年生草本植物,高約80一100釐米,莖直立,具五條銳稜,葉互生,葉片較大,八角形。在每年的6一8月份,採割地上部分曬乾供藥用,具有止血活血的藥用作用。此植物,主分佈於北方,如東北,河南,河北,山東,甘肅等北方等省份,而南方省份則無野生分佈。

    (地錦草,別名血見愁)

    兌之,名叫“血見愁”並具有藥用功效的植物有多種,而各地民間都習慣稱為“血見愁”的植物,應是地錦草。但中藥正名稱為的血見愁,那就是大葉藜了。另外,唇形科植物山霍香也稱為血見愁,但與地錦草一樣,均非真正的“血見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人說“男人當小學老師沒有出息”,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