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戴有話說
-
2 # 談古論金
汝南王司馬亮是司馬懿第四子,母親是伏夫人,也就是說,他是景帝司馬師、文帝司馬昭異母弟,也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叔叔,晉惠帝司馬衷的叔祖父。
趙王司馬倫是司馬懿第九子,母親是柏夫人,於是他也是景帝司馬師、文帝司馬昭異母弟,又是司馬亮的異母弟,同時當然也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叔叔,晉惠帝司馬衷的叔祖父。
楚王司馬瑋是晉武帝司馬炎第五子 ,也就是晉惠帝司馬衷異母弟,司馬亮與司馬倫都是他的叔祖父。
長沙王司馬乂是司馬炎第六子,成都王司馬穎是司馬炎第十六子,與其他人物的關係可以參考楚王司馬瑋。
齊王司馬冏是司馬昭之孫,齊獻王司馬攸次子,因為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為子,所以在宗法上他算是司馬師的孫子,同時,他也是司馬炎之侄,司馬衷的堂兄弟,論起來,司馬亮與司馬倫也是他的叔祖父。
河間王司馬顒是司馬懿三弟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孫,太原烈王司馬瑰之子 ,因此是司馬師、司馬昭、汝南王司馬亮、趙王司馬倫的堂侄,司馬炎的堂兄弟,司馬衷的堂叔伯。
東海王司馬越是司馬懿四弟東武城侯司馬馗之孫,高密文獻王司馬泰之子,因此也是司馬師、司馬昭汝南王司馬亮、趙王司馬倫的堂侄,司馬炎的堂兄弟、司馬衷的堂叔伯。
以輩分而論,汝南王司馬亮、趙王司馬倫是一輩,也就是司馬懿後的第一代,與司馬師、司馬昭平輩,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是一輩,也就是司馬懿後的第二代,與晉武帝司馬炎平輩;楚王司馬瑋、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齊王司馬冏是一輩,也就是司馬懿後的第三代,與晉惠帝司馬衷平輩。
然並卵,正是這些沾親帶故、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司馬氏子弟互相爭權奪利,人腦子打成狗腦子,把西晉王朝拖進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
3 # 劉劉看世界
壹
說到西晉,逃不過的一個名詞就是“八王之亂”,但是,每次看到這段歷史,總覺一頭霧水,只見今日此王打彼王,明日彼王打他王,看得人頭暈!
今日,我們就來釐一釐其中的來龍去脈。
話說公元290年5月,晉武帝司馬炎的人生即將走到盡頭,晉武帝作為一代開國君主,行將就木之際,記掛的是怎麼樣讓他開創的大晉帝業千秋萬代。
接班人就司馬衷了吧,雖然總有人對太子的智商說三道四,但是自己經過幾次測試,智商線上啊。
太子司馬衷,就是那位聽說老百姓吃不飽飯,反問說“老百姓為啥不吃肉粥呢”的那位,眾人皆知太子痴,唯獨老爸晉武帝至死矇在鼓裡,奇葩不奇葩?
皇帝臨終,常規得託孤。司馬炎託孤很隆重,以詔書的形式存放在中書省,詔書明確由汝南王司馬亮及外戚楊駿共同輔佐晉惠帝司馬衷。
司馬亮是司馬懿的兒子,是司馬衷爺爺司馬昭的兄弟。
楊駿是誰呢,楊駿是晉武帝第二任皇后楊芷的父親,而楊芷是晉武帝第一任皇后楊豔的堂妹,楊豔臨終前特意向司馬炎推薦的,而司馬衷是楊豔的兒子,楊豔的意圖很明顯,堂妹一接班,可護自己幾個兒子周全又可保楊家榮華富貴久盛不衰。
雖說晉武帝指定司馬亮和楊駿共同輔政,但架不住楊駿女兒是太后的優勢啊,司馬亮自知胳膊擰不過大腿,退出首都政治中心,直接跑回自己的封地許昌去了。
司馬亮一走,國家大事都出自楊駿楊芷父女之手,皇帝司馬衷只負責蓋個璽印而已。
楊駿又擅自任命親信掌管禁軍,一時間楊家權勢熏天,搞得王公大臣們非常不滿。
不過,最鬱悶的還數司馬衷皇后賈南風。
貳
賈南風其人,史書都說她矮胖黑醜妒毒,總之就是一無是處,想必有後人誇大醜化的成分吧,否則怎麼能入選太子妃呢?
賈南風是西晉開國元勳賈充的女兒,西晉立國,賈充功不可沒,著名事件如指使太子舍人成濟弒殺魏帝曹髦。
賈充有文才,善諂媚,好結黨,一直是司馬氏的心腹肱股之臣,無德而久居高位,為當時及後世正人君子所不恥。
皇后賈南風算是得了其父厚黑真傳,野心勃勃,一肚子壞水。
眼見著太后楊芷一家在朝中飛揚跋扈,氣得賈南風怒火中燒,明明賈家才是當朝皇帝的後族外戚,怎麼倒成了老太婆楊家外戚的專場?是可忍孰不可忍?
公元291年,為了扭轉楊家大權獨攬的不利局面,賈南風聯絡了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命他們帶兵進京,討伐楊駿。
由是,司馬瑋從荊州帶兵進入洛陽。
得到了司馬瑋、司馬亮的支援後,賈南風又設計讓晉惠帝下詔書,宣稱楊駿謀反。
楊駿其人,也不過是個銀樣鑞槍頭,大禍臨頭毫無決斷,最終落了個身死族滅(滅三族)的下場。太后楊芷被貶為平民,囚禁在洛陽郊外的金墉城,不久凍餓而死。
楊駿既滅,按照司馬炎的遺詔,還由汝南王司馬亮輔政,文臣之首太保衛瓘協同輔政,楚王司馬瑋任衛將軍兼領北軍中侯,賈南風的親戚也擔任了若干要職。
但賈南風心裡仍極為不滿,由她主導的一場政變,結果卻讓司馬亮和衛瓘兩老混蛋在朝堂上吆五喝六,簡直是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而衛瓘老賊,當年曾向晉武帝提議廢除司馬衷的太子之位;當年選太子妃的時候,衛瓘的女兒也曾是自己的強勁對手,得虧自己老媽郭槐四處活動,自己才險勝坐上了太子妃之位。
一時間新仇舊恨湧上心頭,賈南風一不做二不休,當年六月,就以晉惠帝名義密詔楚王司馬瑋殺了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瓘。
滅了司馬亮和衛瓘,賈南風又不放心司馬瑋手裡的軍權。
就在殺司馬亮的第二天,賈南風用朝中老臣張華的計謀,以司馬瑋偽造皇帝手詔害死司馬亮、衛瓘之罪,將其處死。
至此,朝政大權被賈南風掌控,她的族親同黨多被委以重任,又起用張華為首的一些朝臣處理政務。
這是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死了兩個王: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歷時約3個月,禍事還控制在宮廷小範圍之內。
張華是一代文壇領袖,有王佐之才,又盡忠國事,這樣,天下有了8年的安定太平。
叄
但是,賈南風有個心病:她只生了四個女兒,沒有兒子。
當時的太子司馬遹是晉武帝送去教導司馬衷男女生理知識的才人謝玖所生,從小聰明過人,深得晉武帝喜愛,一說晉武帝之所以不廢白痴司馬衷太子之位,與看重孫兒司馬遹不無關係,但司馬遹與賈南風一向不和。
看著太子一日日長大,賈南風的擔憂日益深重,終於於299年,賈南風設計廢除了司馬遹的太子之位,囚禁於洛陽郊外金墉城。
當時的太子太傅趙王司馬倫,因精於諂媚之術,深得賈南風信任,掌管著守衛皇宮的禁軍。
太子被廢時,司馬倫與心腹孫秀等人密謀欲推翻賈南風。
孫秀是一猥瑣小人,心胸狹窄,工於心計,擔心精明的司馬遹復位後不會重用自己這樣的小人。
因此,孫秀向司馬倫指出要害:司馬倫的後黨身份人盡皆知,若救出太子,雖能得太子一時感恩,但終究難免有被清算的後顧之憂,倒不如讓賈南風先殺了太子再動手為太子報仇。
在司馬倫、孫秀的輪番煽風點火下,不久,賈南風殺了囚禁在金墉城的司馬遹。
然後,司馬倫、孫秀等人偽造晉惠帝詔書,以殺太子的罪名,收拾了賈南風及其黨羽,賈南風被廢為庶人,先囚禁在建始殿,後被逼喝金屑酒毒殺。
期間重臣張華、裴頠等多人被殺,很多官員都被罷免。
肆
滅了賈南風后,司馬倫先自封相國,繼而廢黜囚禁晉惠帝於金墉城,自立為帝,封孫秀為相國。
但是,司馬倫一黨無德無能,治國無方,又內訌不斷。
看著朝政一片烏煙瘴氣,在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聯合關中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顒、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起兵討伐司馬倫。
司馬倫與孫秀舉兵反擊,戰敗,死者近10萬人。司馬倫被囚禁於金墉城,後也被金屑酒毒殺。
公元301年,司馬冏殺了司馬倫後,迎接司馬衷復位,自任大司馬,主理朝政。司馬顒、司馬穎二王也被封高爵,擁兵自重。
但司馬冏獨攬政權後不可一世,目無皇帝,又沉迷女色,荒廢政事。
結果又招來了河間王司馬顒和長沙王司馬乂的討伐。
此次討伐司馬顒先發難於外,司馬乂響應於洛陽都城。司馬乂以奉天子清君側的名義攻打司馬囧,司馬囧戰敗被殺。
接著,司馬乂獨攬大權。
司馬顒見朝政被司馬乂獨攬,又大為不滿。公元303年,司馬顒舉兵7萬聯合司馬穎20多萬大軍起兵討伐洛陽。
司馬乂自任大都督,興兵迎擊。戰事持續了幾個月,司馬顒、司馬穎聯軍死傷6~7萬,司馬乂方也疲累不堪。
正在討伐聯軍心生退意時,在朝廷任職司空的東海王司馬越乘司馬乂軍疲憊,勾結禁軍將領,連夜捕獲了司馬乂,並將其交給司馬顒處置,結果司馬乂斃命。
此後,司馬穎官拜丞相,司馬顒也官升太宰,東海王司馬越為尚書令。
又廢皇太子司馬覃,以司馬穎為皇太弟,併兼丞相職。
如此一來,司馬穎就成了大贏家。
眼看著司馬穎耀武揚威在鄴城遙控朝政,司馬越不爽了,於是集結10多萬人馬帶著晉惠帝進攻鄴城討伐司馬穎。
結果司馬穎打敗了司馬越,俘虜了晉惠帝,關在鄴城。
司馬越逃出生天,回自己的封地東海國去了。
司馬越吃了敗仗又不甘心,唆使其親弟東瀛公司馬騰作亂,又以鮮卑、烏丸等異族作為援兵,攻打司馬穎。
鮮卑、烏丸等異族十分兇猛,司馬穎不敵,心中十分恐慌,攜晉惠帝連夜逃回了洛陽。
此時的洛陽由司馬顒的部將張方控制,張方挾持了晉惠帝,司馬顒廢除了司馬穎的皇太弟之位,逼司馬穎離京回了封地。
自此,司馬顒開始挾晉惠帝以令天下。
不久,司馬越就打出“張方劫遷車駕,天下怨憤,欲奉迎大駕,還復舊都洛陽”的名義起兵。
司馬顒聯合司馬穎共同反擊司馬越,雙方你來我往,戰事範圍不斷擴大。最終司馬越在鮮卑軍隊的協助下擊敗司馬顒、司馬穎,司馬顒、司馬穎雙雙逃亡。
司馬越護送晉惠帝回到洛陽。晉惠帝下詔升司馬越為太傅錄尚書。
司馬穎逃亡途中為太守馮嵩所抓獲,後被縊死於鄴城監獄。
公元307年1月8日,晉惠帝司馬衷食餅中毒而亡,其異母弟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
晉懷帝登基後,下詔司馬顒為司徒。司馬顒沒有多想,回京赴任,不想途中被司馬越的弟弟南陽王司馬模派遣的將領掐死在車內。
此後,晉懷帝就讓司馬越輔政。至此,東海王司馬越貌似成了八王之亂中最終的勝利者。
但是,司馬越掌權後,對內誅殺忠良,排除異己,勾心鬥角不止,對匈奴等少數民族政權的日益壯大和頻頻侵擾又束手無策,內憂外患使司馬越憂懼成疾。公元311年,晉懷帝又釋出司馬越罪狀,要求各方加以討伐。不久,司馬越在項城憂懼而死。
八王之亂人物關係圖:帶下劃線的為八王
至此,八王之亂中的核心人物全都斃命,正是應了張養浩在《山坡羊·驪山懷古》中說的: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伍
八王之亂是司馬家族皇室內部為爭權奪利而引起的相互間的大屠殺。八王即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但實際參與的王遠不止八個,那些對事態發展和轉歸不起重要作用的王都未計在八王之列。
八王之亂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賈南風皇后挑起,波及面比較小,屬於宮鬥性質,以皇后賈南風取勝結束。
第二階段由司馬倫挑起,隨著事態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一場禍及全國的大混戰,給整個社會造成了深重的災難,最終以司馬越勝出而終。
經過十六年的八王之亂,西晉皇室成員幾乎被殺戮殆盡,普通民眾死亡人數達四十萬之巨,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國力消耗殆盡,國家統治幾近癱瘓。
乘著八王之亂之際,北方少數民族勢力卻日益崛起,匈奴人劉淵乘機建立漢趙、巴氐族領袖李特也建立了成漢,且民變頻發,永嘉之亂接踵而至,但西晉皇朝虛弱如殘燭燈影,只得任人蹂躪屠戮,不久西晉滅亡,中原北方進入暗無天日的五胡亂華時期。
追根究底,八王之亂髮生的根源還在於晉武帝選擇接班人上作的重大失誤,一個白痴皇帝的繼位,勢必會引來無數野心家對皇權的覬覦,偏又選了個野心勃勃的太子妃賈南風,司馬家本就得國不正,篡位起家,又不注重對民眾子弟實行德治教化,上樑不正下樑歪,引得司馬諸王紛紛效仿,直接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爆發。
八王死甚至百王死都不足惜,令人扼腕嘆息的是其後引發的永嘉之亂、五胡亂華,此真正萬劫不復之罪孽。五胡亂華使當時北方的漢族人口由2400萬銳降至400萬,幾乎置華夏漢族於滅族滅種之絕境!
也正因如此吧,對司馬皇朝,後人鮮有好評。
回覆列表
八王為:
王號 姓名
汝南王 司馬亮 司馬懿第四子
楚王 司馬瑋 晉武帝第五子
趙王 司馬倫 司馬懿第九子
齊王 司馬冏 父攸死,襲爵為齊王
河間王 司馬顒 司馬懿弟司馬孚孫
成都王 司馬穎 晉武帝第十六子
長沙王 司馬乂 晉武帝第六子
東海王 司馬越 高密王泰次子
也就是説司馬瑋、司馬穎、司馬乂是兄弟;司馬冏是堂兄弟。 司馬倫、司馬亮是上面四人的叔祖揹人;司馬顒是祖輩司馬懿弟弟的孫子。 也就八王最後的司馬越離得遠一些,但也是宗室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