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明德與安

    老子始終是主張道德的,與人有仇,對人怨恨,不是採取報復的態度,也不是容忍,是更高一點的大慈悲的態度,就是“報怨以德”,以道德來報怨。直到把對方感化!

    但作為普通大眾,很多人是沒有那麼高的修為和化解的力量的,我以為除了慈悲為懷還需要一定的智慧和勇氣,因為真有一些素質差到難以感化的人,不僅感化不了甚至還會把你看作是懦弱無能膽小怕事,道德低下的人往往是先把別人想的很負面,那個時候好人容易被消耗,你如果沒有特別強大的內心和承擔能力可能會更生氣了,生氣傷身啊,如果為感化無可救藥的人生了重病,好人會質疑人生的。這到底值得嗎?如果這樣也沒感化對方呢?!…這也是社會上為什麼很多人總說好人沒好報的原因。好人氣死了,壞人還在自私的享受著生活,哪裡說理去?!

    好人其實更應該學會保護好自己,這樣我們才能有更多的力量和能量去做更多的好事,幫助更多更值得的人。

    我認為孔子主張的更適合普通大眾。你打我一記耳光,我不打你一拳,但吐你一口唾沫,不過分吧!總可以吧?因為你打我,我實在生氣。至少,你罵了我,我可以不恨你,但我不理你,這總可以吧?這就是“以直報怨”的道理。這並不同於以怨報怨,以怨報怨是消極的,帶來的是冤冤相報何時了,我們不提倡不贊同。

    孔子“以直報怨”的思想,在中國文化中,和墨子思想以及俠義思想,有相同看法,都主張“直”。至少讓傷害我們的人知道,我們的態度。有反省能力的自己去反省,沒有反省能力至少也要知道我們不是好欺負的,不能太過分了!讓對方感受到下不為例,不然再有下次也不會客氣。讓對方犯怵三分,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壞勢力,也能一定程度上保護自己,好人不寒心才能繼續做好人,所以以直報怨才能真正換來正義與和諧。

  • 2 # 魔法帆船jq

    以德報怨和以直報怨一般來說,個人覺得,如果不是原則問題,都可以不對抗。但是,如果涉及原則底線不管是什麼事情都必須堅決抗拒,如果不抗拒,做什麼事都難以做得成,就好象奴隸與奴隸主一樣,奴隸是沒有話語權的。所以,以德報怨和以直報怨沒有哪個更合理。

  • 3 # 本色老梁

    無論以德報怨還是以怨報怨,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握好適度原則,對社會大環境的和諧皆有意義,這裡既有戰略的智慧,也有戰術上的考量,否則,無論以德報怨還是以怨報怨,都會對社會大環境的和諧產生負面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薪真的能找到高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