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瑪多傑

    我不喜歡,也沒本事沒、時間做長篇大論,簡單說幾句,以期拋磚引玉:語言能夠如實表達現象,因為所謂現象其實就是人對外界的感受或印象,怎麼感受就可以怎麼表達,表達不了的其實就是沒有感受到的。本質呢?它是人們猜想的事物現象背後的本來面目和性質,既然是猜,那就沒有固定的、統一的答案,也就談不上“如實表達”。現象如我們看見的天上的月亮,本質像實際的月亮。人可以接近事物的本質,但不能完全掌握本質。或圓或缺的月亮誰看也一樣,而實際的月亮呢?古代中原人認為它上面有嫦娥和兔子,現在發現沒有,雖然接近實際了,但完全瞭解月亮不可能,將來也不可能。

  • 2 # 南村群童701

    語言並不能表達現像和本質。語言只是思維、思想表達的工具。語言如思維思想的奴僕,思維思想叫它表達什麼,它就表達什麼,叫它怎樣表達,它就怎樣表達。思維思想淺,語言就淺;思維思想深邃,語言就深邃。語言只有流暢、精準之別。但思想思維與語言並不完全一致。如一個人思維思想很深邃,而語言卻可能笨拙;反之一個人思維思想可以淺薄,其語言可以流暢,但其語言一定達不到精準。語言是另一種技能,與思維思想並不一定匹配。比如有的人很能說,很會說,但其思維思想是淺薄的;有的人思維思想很深邃,但其語言並不一定流暢精準。我們還知道,表達分口頭表達即說和書面表達即寫,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也並不完全一致。擅長口頭表達並不一定擅長書面表達會。一個人如果思維思想深邃,且能說會寫,那麼這個人的思維思想與表達就堪稱完美。

  • 3 # 歷史的微妙啟示

    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現象和本質的方式方法有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

    形式邏輯就是假定,設定,或確定一固定的時間、空間、條件下循於“名”“相”的邏輯表達方式,如語言表達為: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好就是好,壞就是壞;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把一種形式認定為固有的性質,這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基礎;

    但世界萬事萬物往往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白交替,執行不悖;沒有一個固定的形式,一切形式因時間、空間、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比如語言表達為:有對有錯不一棍子打死,善中有惡、惡中有善,大愛不愛,物極必反,不上不下,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又不是等等;需要實事求是透過現象摒棄假象以辯證邏輯才能正確表達本質!

  • 4 # 如果你想看大海

    語文不是用來作詩的,不是用來寫散文的,而是首先用來說事的,用來說明問題、闡述理由、表達方案的。

    它首要的功能是正確、完整而簡潔的表達你要表達的意思,避免歧義和誤解,為有效率、少衝突的協作打下溝通的基礎。

    語文能力就是一切能力的基礎,是能力之上的能力,是絕對不能繞過、不能迴避,不能抱有任何僥倖以為不必勇猛精進的能力。

    身體健康而語文不好的人,沒有資格抱怨不被理解和不被原諒。因為是ta自己透過拋棄語言上的努力、透過任由其他所有人的溝通成本高企,先拋棄了一切其他人。

    在別人努力再三、實在無法負擔得起溝通成本而離開你之前,你早已把對方拋棄了。

    學好語文的第一個要害,就是認清楚這一點。

    身為人類,是沒有權利自甘“我笨嘴拙舌,不善表達”的。因為語言是人類的根本屬性,是人區別於動物的要害所在,說這話等於在說“我是一個半獸人,但是我要完整的人的待遇”。

    抱歉,no can do。這不是誰要故意歧視你,而是確實身為半獸人無法領取全人的待遇。

    你無法體會刻骨銘心的愛,

    你無法擁有同志的信任,

    你無法享有法律的完整保護……

    生而為人的權利、生而為人的享受、甚至一切人有別於獸的能力,對你全都依照語言能力來打折的。

    你只有50%,你就只領得到50%。

    給你全世界所有的金錢,也多換不到半分,就如它無法給閹人變出子女來一樣不可能。

    別的能力,決定你可以有什麼職業、什麼興趣;語文能力,決定你的主要成分表裡有多少是人。

    這是你要學好語文的第一課——斷絕可以不學好它的任何妄想

    否則你就坐等別人不把你當人看。

    zzzq在這裡只能幫你募捐學費,對給沒有語言能力的你爭取更好的實際權利、實際禮遇,沒有任何意義。

    學好語文的第二課——

    開始承擔自己的表達責任。

    別人沒聽懂,別人聽錯了,別人聽不進去,就是你失敗了,就是你說得不明白、說得不準確、是你表達方式仍需改進。

    看清楚,這裡沒有說你具體的要不要去改進,這要看具體這件事值不值得投入這個成本。但是,在技術上這個結論無條件的成立。

    你必須先建立起這個基本原則。只有建立起這個原則,你才回去關心問題出在哪裡,而不是永遠把溝通無效的責任全都放在對方理解能力不夠上。

    你要去覆盤、去考慮怎麼修正、怎麼改進。

    你不見得要把這些思考結果用在當時沒聽懂的那個人身上,但是你仍然應該獲得這些思考結果。

    擁有更強的表達能力,你才能有最大的聽眾基礎,而這樣才能有足夠的案例讓你客觀評價你的表達能力的水平。

    然後才能有底氣去判定表達的分寸,開始往回收——開始進行在保持語義清晰基礎上的效率追求。

    效率追求,是以可得、必要的接收者可以正確的接收為前提的。對大眾表達就需要淺顯、需要篇幅長,對精英表達就可以簡練,就可以篇幅短。

    這種簡練,就是效率,是利潤。

    但這個簡練和篇幅短,是靠更高的“無誤壓縮演算法”來完成的,而不是靠無視錯誤和歧義來做到的。要想做到,你必須先有那個對大眾準確表達的能力。更不用說那些精英接收者本身也是從那大眾裡篩選出來的。

    簡單來說,這份表達能力,也就是語文能力,關係到你的這條命到底最後價值幾何,有多少份量。

    如果你只聽得懂功利的語言,那麼我再說直白點——直接決定你一生賺取利潤的上限。

    下面說一點技術問題:

    首先,提供一個“客觀標準”。

    這裡直接給出一個標準檢驗手段來衡量你表達的淺顯、準確、可靠程度,你可以將其稱為“表達剛度檢驗”。

    將一段中文文字放入谷歌翻譯之中,先中譯英,然後再英譯中,這稱為一輪剛度檢驗。

    一段文字的表達剛度即一段文字在剛度檢驗中保持自身不變的效能。

    如果你的句子經過一輪變換後已經不可理解,甚至時態、人稱混亂,則其表達剛度為不合格。

    如果能保持文法正確,語義可以基本正確的用猜測補足,則可以稱為表達剛度良好。

    如果能保持文法正確,語義無需猜測補足就與原文等效,則可稱為表達剛度優秀。

    如果你的句子經過一輪變換後恰好還原成了原文,那麼可以稱為表達剛度完美(注意這同時意味著對應的英文文字也擁有完美表達剛度)。

    這項檢驗可以有一種合法的修正,即你自己創造的專有術語可以替換成專用縮寫。例如你可以將“表達剛度”記作“ ES”(Expression Stiffness)。

    把上面這條拿來測一測,看看能得多少分?

    不要管什麼高考語文,唐詩宋詞,你就直白的把你的語文學習的目標直接設定為“能近乎本能的寫出剛度良好以上的句子”就足夠了。

    我坦白的告訴你——

    放眼知乎3.5億使用者,能第一稿就做到剛度良好的,百中無一。

    能以正常打字速度第一次成稿,就做到這一點的千中無一。

    能倚馬可待,一揮而就,徑直就做到完美剛度的,萬中無一。

    第三層是絕對的精英,無可置疑、實至名歸的萬人之上。

    這份語言能力如果是在三十歲前就擁有,從商可望巨擘、用學可望泰斗、從藝可望宗師。

    沒有任何誇張。

    而如果沒有把話說清楚的能力,這麼說吧——你基本上可以和真正的權力和地位說再見了。

    說不清楚話,解釋不清概念,你就是生下來就是太子,龍椅上坐著的也實際上不是你,而是那個能說得清的人——你只是個讀稿器、蓋章機加替罪羊而已。

    要掌握健康的語法結構,學會寫高健康度的句子。

    所謂的健康,就是指有很強的抗歧義、抗干擾的效能。

    這有幾種常見的基本要點:

    1)不隨便省略句子成分,降低對上下文的依賴程度。

    設計講究“高內聚、低耦合”,這意思是一個東西的功能要儘可能的不要依賴於不屬於它自己的部分。

    舉個簡單的例子:“吃了嗎?” vs “您吃了嗎?” vs “您吃了早飯嗎?”

    “吃了嗎?”裡的主語就嚴重的依賴於這句話所處的上下文。

    最後這句就比前兩句更抗歧義、抗誤解。

    它的缺點是比前兩句更長,更費。但是長和費暫時不是致命問題,歧義和誤解是致命問題。

    這裡要格外注意一個問題——要警惕和有意避免使用網路流行語。

    因為這些網路流行語為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普遍採用特殊句式或者乾脆是故意構造的異常句式和造詞法。

    除非你已經功力深厚,八風不動,否則不要用這些東西,更加不要大量的用。

    那只是體現出一種可悲的求認同的軟弱,以及對這種軟弱不自知的遲鈍。

    要填補你心裡的那個洞,你需要的是被人嚴肅地對待,而不是被人“喜歡”。

    2)讓整個句子、段落保持鮮明一致的調性。

    舉個例子,如果是要表達尊敬的句子,從頭到尾都要敬語化。

    如果是表達過去時的句子,從頭到尾都要鮮明的過去時化。

    這一點英文有鮮明的體現——一個第三人稱單數的人稱,還需要匹配第三人稱單數的動詞,而特定的動詞也要配合特定的介詞。在這樣的語法規則下,一個英語句子實際上在用多處句子成分的反覆呼應來複合性的強調著時態、身份、單複數……等等資訊。

    這就形成了一種反誤解、反歧義的系統策略。

    如果時態略有變化,則句子(甚至包括段落)往往並不是只有一個字、一個字尾的輕微變化而已,而是會因此有一些列部位的、互相匹配的聯動的變化。這種變化於是必然是顯著的、清晰的、不易錯過的。

    即使聽者走神漏過了一個詞,靠著其他多重保險的補救也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維持句子的願意。

    日語裡使用敬語也有類似的設計,也不是僅僅指改變一個動詞而已,主語、賓語、狀語等等一列成分甚至句子的構造方式都要聯動發生變化。

    你要學會寫分明的句子,把你的意圖從句子的每一個成分上都呼應著表示出來,這是一種良好的習慣。

    3)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逗號、句號、感嘆號、問號、省略號這些表示情緒的符號,問題不大。

    問題是冒號、引號、頓號、分號、括號、破折號這些表達邏輯關聯的符號,要加倍的在意。

    一篇文字——尤其是要說明艱深關係的文字——極少有能只用前一類符號就交差的。

    不能準確、熟練的使用第二類符號,你將很難準確、簡潔的表達比較複雜的概念。而你沒有養成使用這些符號的能力,多半是因為你很少涉獵比較複雜的文獻閱讀。看多了文獻,自然而然會受到足夠的薰陶,也自然而然會有很強的使用這類標點的需求和習慣。

    你要質疑古代中國沒有這些符號為什麼也行?

    那只是用之乎者也矣焉哉和駢四儷六這些更復雜嚴苛的手段來實現了這個功能而已。

    4)敘述論證要有章法和基本規劃。

    比如寫封電子郵件,稱呼、導言、羅列事務、然後結語、落款。而羅列事物時的單一事務結構為簡述、定義問題,解釋問題,提出決策的關鍵點,提出方案,提出方案的優勢、成本與風險,然後指出下一步建議採取的後續動作。

    寫個通知,寫個請柬,寫個合同,寫個請假條……都有它的內在邏輯的,甚至有大量現成的框架可套。沒事自己多看看,多琢磨一下人家為什麼這麼寫。

    但是這些東西寫得辭能達意、沒有自相矛盾、沒有丟三落四的人之少,堪稱中國語文教育之恥辱。

  • 5 # l5q72f18品悟人生

    人常說,“透過現象看本質”,如果這種現象不是假象,而是真相。那麼這句話是完全正確的,

    然後,我們就可以用生動的語言,透過對真實現象的分析論證,發現和反映事情的本質問題。

  • 6 # 四個靜靜

    俗話說得好,透過一個人開口說話就能聽出來這個人有多少水平,所以一個人怎麼說話,直接反應了這個人的內在品質。

  • 7 # 小娟70010

    語言是用來表達的,語言如果不是謊言就能表達現象和本質了,如果語言是謊言那就掩蓋了現象和本質。

    我們不是搞語言研究的專家,這個問題一下子也說不清,就來點實際的,表達本質的語言:

    生命在於運動!

    喝酒傷肝,抽菸傷肺!

    久病無孝子,久病成良醫!

    腐水不流,流水不腐,萬條江河歸大海!

    自力更生,豐衣足食!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德行天下,厚德載物!

    落後就捱打,弱國無外,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說表面現象:

    冬去春來,春華秋實!

    人強三分理,是藥三分毒!

    酒醉心明,酒後吐真言!

    滿堂的兒女當不得半路的夫妻!

    勤藶能致富!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但語言所表達的是一種現象,一種感受要通實踐來驗證說得是否正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歷過這次疫情,現在的你注重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