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郝家糧油
-
2 # 人在旅途1975
我認為可以圍繞當地的優勢產業,發展訂單農業,眾籌農業。主要還是政府引導,發展集約農業,大力支援合作社,降低土地成本,加大補貼力度。讓補貼真正發到種植者手裡。
-
3 # 彭賢勇391
謝謝邀請!首先你要根據你當地的地理環境,選擇好你要發展的產業型別!市場前景怎樣?要有一個心裡預期!因為一個產業的品牌形成不是一年兩年能行成的!再一個就是農業產品投資週期可能要很長,你要保證資金鍊不能缺,有時候要持續不段的往裡面投資!要有一個總的預期資金,再就是防範抗擊風險的能力,自然災害的影響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有時候豐收了,一場大雨可能就會絕收!這是前期的預算和可行性!
在執行過程中,要建設好你的產業銷售模式!第一種是直接去批發市場,有穩定的客戶後就好些,可到地頭拉貨!這種方式方便省事但利潤可能低一些!是現在種菜種糧大戶的首選!第二種是面對中高階人群的,採摘旅遊觀光,或是供應大型超市!這是許多現代農場主正在做的!第三種是新零售,社交平臺上人際關係來!發快遞!這裡做好你的物流體系!對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要求就更高一些!也是未來的農產品發展方向!
一個產業的形成要天時,地利,人和,先發展量,到一定規模形成品牌,再就是要有一個好的團隊來做!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
-
4 # 長樂壹書生
農業實現產業化?這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幾代人的夢想。記得小時候毛主席就號召:“農業學大寨!”改革開放以後,再次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其中就包括農業現代化。前幾年中央再次提出“田園綜合體”概念。總之,為了“農業實現產業化”,從中央到地方,從集體到個人,煞費苦心、心力交瘁……
長話短說,直奔主題。
首先解決農產品大量滯銷的問題
我以為,實現農業產業化,首先必須解決農產品大量滯銷的突出問題。底線原則:自產自銷,避免浪費。建議如下:
1)充分發揮中國“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優勢,在每年年初的農村工作會議上,各級政府必須真抓實幹,依據網路大資料資訊,統籌調配:
a.根據各自“一畝三分地”的農副產品、蔬果種植的品種、規模,制訂書面的年度生產、銷售計劃並公示;
b.與農戶簽訂包產包銷合同,並指定專人定期檢查督導,確保供銷合同的順利執行;
c.依據上述年度生產計劃根據任務工作節點定期檢查、落實,確保年度整體計劃的有效實施和最終完成。借鑑大城市的“河長制”,責任落實,底線是:避免本縣、本省農產品大面積滯銷;
2)與相鄰各縣、各省密切合作,充分發揮各自的農產品優勢,相互補充。最關鍵是:與相鄰各縣、各省簽訂供銷合同,以銷定產,避免農產品大量滯銷。
第二、統籌規劃密切合作實現農業產業化
還是要充分發揮中國“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優勢,各縣、各省市地方政府根據制訂的年度生產計劃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充分協調轄區內的農業主管部門、農科院,制訂一系列的鼓勵、優惠政策和實施細節,鼓勵農民工開展科技務農,鼓勵大學、科研單位,以及工廠和企業與農村開展產業合作。
1)首先,從硬體方面建立溫室大棚示範基地,包括大棚的建築材料、幾種規格的樣板間(強度、尺寸、加固方式、造價等)。要求工廠生產、方便運輸和現場組裝。此外,還需落實種子、肥料、農藥、農業機具及相關裝置的生產與升級換代;
2)落實技術總負責人、技術指導、技術工人:
① 與農科院或國外公司合作,技術引進、技術培訓並上崗考核,培養技術帶頭人、專業帶頭人。然後,大範圍技術推廣;
② 建立定期的現場技術指導和巡查機制。
3)根據生產需要還可以對農科院等單位提出化肥、種子、農藥、農用機械等方面的研發要求,對相關的國外先進技術、裝置進行中中國產化;
4)開展農產品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5)藉助現有的物流渠道,簽約落實並最終完成產品包裝及物流配送工作;
6)在國家層面建立全國範圍的農產品生產、銷售配送物流網,相當於大額門到門、點對點配送。各省市還可以在此釋出大額農產品計劃生產、已生產資料,方便國家統一調配。
最後,對淘寶、京東等電商及快遞平臺提出一個個人期望:
充分利用現有的電商、快遞行業優勢,大幅減少農民與市民之間的中間環節,讓農民受益,讓市民得實惠。廣告詞說得好: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
5 # 承訊安全食材
在這裡,首先弄懂什麼是農業產業化,農業產業化(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主導產業、產品為重點,最佳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實行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種養加工、產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農科教一體化經營體系,使農業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良性發展軌道的現代化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它的實質上是指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過程。這種經營模式從整體上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是加速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簡單來說基本特徵是: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區域化。
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很多人往往只注重規模化,忽視了其他後面的三化,特別是基層的領導幹部。學習美國的農場,一個4口之家只有兩夫妻在經營的農場,有大量的大型農業機械,經營了上萬畝、幾十萬畝的土地,平時就兩夫妻幹活,忙時只要請幾個臨時工幫工。規模越大越好,用人越少越好,以為這就是農業產業化。然後把大量的農民趕到城裡去,以為這樣既實現了農業產業化,又實現了城鎮化。其實這恰恰是美國一個通病,一個痛點。值得我們引以為戒的地方。我們還要多往,專業化,市場化,區域化方面發展。多成立專業合作社。同樣是種蘋果,我們中國的農戶,光化肥每畝就要1000到2000塊錢,反正不管果樹缺什麼元素,原來用什麼肥料現在繼續用什麼肥,粗放式的經營靠天吃飯。碰到旱天沒收成,碰到澇天也沒收成。掛果前後管理一下,果子摘完之後就去城裡打工了。卻不知水果摘完之後就像人生產完之後還要護理,種植戶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從專業技術上來講,他們不是專業的水果種植戶,只能說是業餘的。可是以色列種的蘋果他們用的化肥量只有我們山東農民的1/10,就單單化肥這一項就節約了1000多塊錢每畝,這不就每畝提高了1000多塊的利潤嗎?後來有人去以色列學習了他們的相關技術,同時開溝挖渠,佈置農業滴灌,保證旱澇保收,減少了勞動強度,提高了蘋果的品質,增加了利潤。減少化肥的用量,減少農藥的殘留,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所以我們專業化方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市場化方面。利用網路、利用大資料,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市場上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不能像過去一樣,農民決定種什麼,全憑個人的感覺。去年種的什麼好賣,今年也繼續種。去年什麼好賣,今年大家一窩蜂的上,到最後農產品滯銷,農民收入降低甚至沒有收入。就說種地不賺錢了,最後土地撂荒,紛紛往城裡面跑。
區域化方面。這個鎮專門搞田園綜合體,這個縣專門種植蓮子,那個省專門種植水稻。區域化種植又方便農產品的集散,同時區域化種植又促進了規模化和專業化。
現在中央又提出了田園綜合體的建設。主要就是要提高專業化,市場化,區域化。
-
6 # 52991766
機械化,資訊化,集約化,這些東西要有科技支撐。等60後,70後徹底退出後,00後大學生農民才能夠出現。這是個必然局勢。
-
7 # 手機使用者69692581840
凡事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土地多的種養殖相結合,能流轉的流轉,土地少的搞種花種菜果園,總的來說因地制宜,比訪說我們村,是城中村井王村村南有三百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可以開發建商儲即商品房與倉庫,可以對外招商,這就牽扯到城市規劃,公共利益,井王村一千口的人也是個集體,在規劃城市的時候如果首先想到民生這才是智慧城市。
-
8 # 明明說農村事
所謂農村差別很大,有的是平原有的是山區,有的是市郊有的是角落,所以農村要產業規模化就得因地制宜,但不論如何創業,山區與角落都比不上市郊和平原地區農村了。例如市郊種菜,一年收穫好幾次,每畝產值都過萬,而山區呢?種菜只能自己吃,因為拉到城市的成本確實太大了,而種玉米水稻也畝產幾百斤,因為山區田塊小,田埂多,水灌也不豐富,加上樹多山高Sunny不足,想大豐收是不可能的。那麼農村產業道路在何方呢?應該把小田拼大塊,小山推平變平原,然後全部機械化耕種,特別大面積種藥材或水果,或經濟林等等才有希望。要不然靠單家獨戶經營的幾分田幾畝山,當你生產的產值微不足道,誰去收購呢?所以農村要產業就必須走集體化道路才有希望,否則山田都會雜草叢生,浪費土地了。
-
9 # 使用者91623462230
農民人多地少,怎麼來怎麼去都難提高農民的效益。最有效的途徑是加快農村城市化,全華人民都成為了市民:,從根本上取消農民這一底層行業。從此以後,什麼農資漲價,糧食降價等等都不需要扯來扯去了。更不用說農業產業化、農業規模化等什麼的了。
-
10 # 三農問題探討者
農村產業化,現代化,規模化,等等,不管什麼化,都必須用毛澤東思想來武裝。一切離開了毛澤東思想,那必將面臨著時代車輪的碾壓,成不了大氣候。象南街村那樣,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大集體,才能順應潮流,與時俱進。才能走在全國的前列,才能有更大的發展趨勢。
回覆列表
依託,就近依託城市經濟圈,選好批發處,為以後的
銷售作鋪墊,山東壽光蔬菜有當地批發市場名揚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