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鹿塬農事

    爛樹根對於長期生活在農村的人並不陌生,在農村人的眼裡一文不值,而且以難以劈開連燒柴的價值都沒有。

    它常常被丟棄路邊或當作垃圾被扔掉,在日曬雨淋中風化為朽木,這也是農村人對樹根的處理方法。

    自從流行起“根雕”藝術之後,民間有專門的商販在農村收購樹根,也讓這昔日的“廢物”有了經濟價值。

    樹根需慧眼體現藝術

    在一般人眼裡,爛樹根左看右看還是爛樹根,而對於懂得藝術的專業人士,他們會在其中發現美,用藝術的角度發現其價值。

    當然,這也必須配合其藝術手法和雕刻工藝,經過他們的修飾與創意,最終才能成為一件根雕藝術品,才能體現出它們的價值。

    根雕工藝品收藏的意義

    一件形似、神似的根雕工藝品是自然界的產物,是獨一無二的珍品。根雕素有“天賜”之物的說法,自然的形態是人工難以塑造的。

    真正一件有價值的根雕藝術品是“七分天成,三分人工”,而且是由雕刻大師進行審定並主刀,這樣的作品才更具收藏價值。讓收藏具有大師作品和藝術品本身的雙重價值。

    而在本世紀的2010年開始,收藏市場開始炒作根雕,根雕藝術品的收藏成為了金錢和身份的象徵。但也讓一些投機炒作者付出過沉重的代價。

    藝術本無錯,錯的是被商業化。一砣沒用的爛樹根,自然的生長形態變成具有觀賞性的藝術品,這沒有錯。但經過市場化的炒作競拍竟然變身為價值連城的收藏品,這就是現代人的“創意”,“發明了”炒作的名詞,說錯也是我們現代人在藝術品中夾雜了其它的成份,是人在其中作祟。

  • 2 # 布衣小農人

    我曾經跟收爛樹根的打過交道,收爛樹主要有兩種用途,一種就是底價收爛木根造紙和工發電廠做制碳機的原料。還有一種就是收一些成色好,年頭久的爛樹根做工藝品、根雕等。爛樹根以前在農村地裡都堆積成山,燒柴的話挖樹根太費勁,有挖樹根的功夫不如多撿一些樹枝划算,所以這山上的樹根就放在那沒人管。但現在的樹根可大有用途了,經過人們的精心經營和雕琢,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寶貝,下面咱們就來細細說下這爛樹根都有哪些發光點吧。

    一,爛樹根做茶几、電視櫃等”新奇特“傢俱

    爛樹根做傢俱在早些年就存在,但今年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很多城裡人的”獵奇“心理也越來越高,而這個爛樹根當家具的想法就是為了迎合人們的好奇心理而製作的,一般收回來的爛樹根,都會減掉根部的爛須,然後對根部的斷面進行拋光,然後會對爛樹根進行細細的打磨,讓其變成一個非常實用的新奇傢俱,非常受到城裡人的歡迎,所以有利益就有動力,很多人下鄉收爛樹根也有了很大的幹勁。

    二,爛樹根造紙和當做發電機制碳原材料

    樹造紙是我們的四大發明之一,千百年來,不管科技怎麼進步我們依然還是用樹木為原材料造紙,而收爛樹根就是這造紙中的一門生意。現在一斤爛樹根的價錢應該在0.12元-0.15元之間,而造好的成品紙的價格,大家可以想象下,一個筆記本就要5元一本,這中間的利潤是非常可觀的。還有就是做發電機制碳的原材料,也是同理,但其產生的利潤相比紙張來說要差一些,但還是很可觀的。

    三,爛樹根做藝術品

    根雕是這幾年流行的一種藝術形式,其原材料就是農村的樹根,但一般年頭短的樹根不適宜做根雕,一般都是要15年以上的樹根來做,這樣所創造的價值會更高一些。其實根雕藝術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但由於各種原因,直至近些年才被人們重視起來,但這其中也不乏一些藝術品收藏家的炒作,根雕的價值跟樹木沒關係,其真正的價值還是所形成的成品,曾經我看過一個比較出名的根雕大師,用了3天雕刻的一個小孩子龍椅,一口價賣了18萬,真是是讓人汗顏,也許這就是藝術的價值吧。

    以上就是小農人對於爛樹根的一些用途詳解,現在人們對於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以後爛樹根的市場估計也會越來越廣,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可以仔細瞭解下,畢竟這也是一條致富之路。

  • 3 # 老鹿看西安

    第一,物質需求滿足後,精神追求崛起

    曾經,至少幾十年前吧,也就是改革開放之前和初期,人們的經濟收入水平普遍偏低。1980年華人均GDP 308美元,溫飽問題,衣食住行這些物質方面的問題是生活的主要內容和主要矛盾。關於其他的追求和想法一度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虛幻追去。能解決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就已經善莫大焉了。

    然而,2018年華人均GDP已經飆升到9700美元,GDP總量世界排名第二,這樣的發展速速全球第一。經濟總量發展後,個人的消費需求也就自然而然的升級換代。恩格斯說吃飯問題沒有解決之前,一切哲學的藝術的東西都是空談,那麼現在衣食住行這些物質需求滿足了,問題解決了,勢必藝術品這樣的精神消費需求就提上了日程。全世界,全人類的發展都是這樣的規律,概莫能外。

    第一,關於根雕藝術

    根雕藝術在中國可謂源遠流長,現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戰國時期的產物。之後的各個朝代都有根雕藝術作品。在元、明時期、女真人就有用樹跟做臺、架擺放什物的先例。後來一些人便把那奇形怪狀的樹根,隨形就意雕琢成獨具審美價值的藝術品,並逐漸形成了根雕藝術,一直流傳至今。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木頭樹根都可以做根雕?根雕有什麼講究?首先,不是所有的木材都適合用來做根雕原料。適合根雕的用材必須選擇那些:材質堅硬、木質細膩、木性穩定、不易龜裂變形、不蛀不朽能長久儲存的樹種,如黃楊、檀木、櫸木等都是不錯的品種。當然也有例外,例如那些被淤泥淹沒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經數百年炭化形成的古老陰沉根木,其質堅幾乎接近化石,也是根藝的上等材料。

    根雕更講究的是“三分雕刻,七分天成”,意思是說,不是所有材料都能被當雕刻成藝術品,木材的原始造型很重要,雕刻師傅最多是因材施刻,根據造形去雕刻。也就是說對於根雕木材來說,越是那些歪瓜裂棗的越好,長相越是奇特,其醜無比的越好,反倒是那些身材筆直,堅挺的木材,越不受歡迎,這和人類恰恰相反。同時,雕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根雕的製作一般工序比較複雜:脫脂處理、去皮清洗、脫水乾燥、定型、精加工、配淬、著色上漆、命名等多個步驟。

    第二,審美觀價值觀不同

    之前農村裡隨處可見的樹根,現在變成了藝術品,這不是偶然。這裡面涉及到審美觀的不同,農村村民對於司空見慣的木材,更多的是從其實用性去判斷有無價值,價值大小的,這個沒有錯,只是這種認知只是立足自己的生活圈,具有侷限性。同時物以稀為貴,越是常見的東西,就越容易忽視它的價值和存在。

    而相對的,那些所謂的有錢人,城市人,他們見到這種根雕原材料,更多聯想到的是根雕藝術品。比如,把這個木材樹根,打造成一個茶桌,茶几,安放在某個角落,可以增加傢俱環境的層次感等等。而這些原材料在城市中很難見到,當在農村看到時自然會心生愛憐,甚至愛不釋手。儘管有可能這個根雕作品,不一定能被當做傢俱使用,依然具有美學價值。

  • 4 # 石全石美99

    曾經一些農村用來生火的爛樹根,為何成了有錢人的收藏新寵?審美,愛好,與對藝術的追求,樹根與其他自然界中的物品一樣,沒有可複製性,屬於絕對的獨一無二。一些自然生長的樹根,有的形狀超乎想象,可謂是長出了藝術範,像些根抱石,不但樹根本身層層環抱,就連奇特的石頭都包裹在其中,天然的形狀真是美到了極致,經常會令人瞠目結舌,由衷的感嘆。這些造型唯美的老樹根,稍加修飾,就是一件很時尚,很典雅的裝飾傑作。收藏樹根,也跟其他收藏品一樣,屬於個人癖好,在收藏界這個大圈子,有許多朋友對樹根情有獨鍾。凡是收藏,好看的,奇特的,有意境且非常難得一見的物品,都是收藏愛好者看中的佳作,樹根也是同理。有品味,有自己審美理念的上游社會人士,對形狀突出奇特的樹根有著強的擁有慾念。

    收藏樹根,看中的是唯美,造型,奇特,但要以木質堅硬為首要條件,一是它不容易腐敗,二是可以丟擲光澤,而且時間長了表面易起包漿,在追求藝術的同時,又發現了美,看似無用的樹根,卻包含著天然的藝術性美感,美的東西往往都會受到有錢人的追捧,甚至當做收藏。

    並不是所有的樹根都會受到熱捧,比如一些速成的樹木《楊木根》,《梧桐樹根》,《桉樹根》《春樹根》等等,由於生長週期過快,木質結構很容易腐化,且表面光澤處理效果不佳,收藏意義大打折扣。

    農村最常見的樹,當屬棗木,它的價值被嚴重低估,殊不知,它也是紅木中的一種,木質堅硬,生長週期緩慢,幾乎每個家庭用的擀麵杖,原材料八成來自棗木,尤其是棗木的《芯》,一般呈現為鐵紅色,拋光後具有玻璃光澤,氧化後很容易出現包漿感,雷擊棗木更是難得,長長被製作手串,被愛好者當做喜愛之物珍藏,

    棗木樹根,在許多方面滿足收藏的要求,而且易得,也是目前為止,比較廉價的紅木之一。喜愛樹根藝術品的農村朋友,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這種品質好,上檔次,有藝術感的棗木樹根,成為有錢人的新寵有何不可?

    撿點美石,拍點風景——百度小石亭

  • 5 # 岑家澤根藝

    爛樹根在沒雕鑿修飾之前它就是一個沒有生命的爛樹根,可是它在藝術家的慧眼和巧手經過簡單的雕鑿和修飾,賦予它一個新的生命,把它變成一件人見人愛的藝術品,使一個爛樹根有了收藏價值

  • 6 # 清清山間小溪

    看到題主的問答,覺得對收藏木藝還不是很感興趣。被收藏的大自然中的根木首先要滿足人們審美和精神上的需求,只有被自然界的各種破壞留下的精華之木,不腐不爛不生蟲,而且在自然界下形成的具有鬼斧神工的造型藝術的木,才有收藏價值。本人認為,一切人為的加工後的木藝,遠遠不如自然形成的更具木的藝術性,也更具收藏性。隨人們對精神生活和藝術審美的提高,愛好收藏木藝的人越來越多,好木難求了。人的壽命就是一百多歲。而木藝來源卻是幾百年上千年的精華。 半碳化或碳化木的形成要幾代人的光陰才能形成。當代人獲取的都是百年的好木。試想如果收藏的人在自己的存活年代能有多少老木形成呢,更何況要值得收的木藝還要滿足諸多的條件呢,所以一塊好木真的很難求,所以它的收藏價值就很高。大家也是這樣認為的,越稀少越珍貴,也就越有收藏性和價值。

  • 7 # 醉佛出山

    廢棄的根木,在雕刻藝人手裡變寶是一種時尚,也是一種藝術美的欣賞,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精神上享受,是一種藝術收藏品。

    生活水平的提高,藝術品也是人民生活收藏和欣賞的必備品!也是裝飾品,人們需求量也大了!

    當然藝術品的價格,也就水漲船高了!

    原材料的廢品在雕刻家眼裡就是寶。

  • 8 # 沈冰37

    那是一些人動了歪腦子,把不該挖不該雕的木根挖出雕成。。。古人說,化腐蝕為神奇?今人說是藝術創新?其實是今人仿古人做成古玩藝術品被富人用錢請到家中坐客當祖宗暫時供著。。。

  • 9 # 農人宴哥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錢人越來越多,懂藝術的人也開始大量的出現,各種收藏愛好者也就隨之而來。

    農村人以前用的爛樹根,在很多根雕愛好者手中都是寶,因為這種是原生態的東西,只要造型好,打磨出來價值就翻幾倍甚至幾十倍。只要有錢賺很多人都願意去做,這樣就行成了一個產業。這幾年根雕這種東西也是不斷的往上漲,特別是大型點的有的買到幾十萬一個。所以農村的爛樹根都成了寶貝了,到處都有人在找在挖。

    現在還有一種是農村以前砍樹留在的大樹子根,這種樹根特別大,找到一個成水好的就值幾萬塊或者十幾萬,有錢人收去打磨成各種茶凳,桌子或者別的大型擺件,使其價格翻幾翻。

    如果你在農村發現了這種大樹根,千萬不要認為沒有用,合許就是幾萬十幾萬放在那裡。

  • 10 # 1小風車1

    農村的爛樹根在農民眼裡一文不值,闢材燒還感到麻煩,在冬天農村人過事用來燒堆火取暖,現在這些樹根在雕刻家的眼裡可是有用的東西,當寶貝,這些雕刻家去農村專門挑選一些有形象的,有用的,能夠雕刻出人們喜歡的東西,例如:桌子、凳子、鳩頭柺杖、佛像、動物、還有民間的故事人物……等等很多的藝術作品,既能使用還能陳列讓人觀賞,又能裝飾家庭,美化家園,所以這些爛樹根在有錢人的眼裡就成了寶貝,收藏起來,能賣錢,也是一種發財的門路,這些爛樹根在現在人的眼裡才感到有用了,開始學會收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超市裡賣的粉條是紅薯澱粉做的嗎?跟農村裡做的是一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