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記憶的從前成了遙遠

    《茶會與雅集的不同》

    茶會

    茶會,最開始本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的一種方法,後來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逐漸復興,與日本茶道的回傳,茶會以“滌靜心境”為主旨。就是一種能夠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享受簡單的空間與生活的一種活動。而現在隨著社會的發現茶會逐漸走上了商業化。

    在走向商業化的同時也在逐步改變茶會的型別,茶會的種類是按茶會的目的而劃分的,通常是以節日茶會、紀念茶會、喜慶茶會、研討茶會、品賞茶會、藝術茶會、聯誼茶會、交流會等,來分類。

    雅集

    雅集在古代專指文人雅士吟詠詩文、議論學問的集會 。也會有彈琴、品茗、聞香等其它。但必須是以吟詩著文為主的。

    而今天的雅集比古典意義上的更寬泛,只要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涵蓋諸如琴、棋、書、畫、茶、酒、香、花、太極、武術、中醫、崑曲、紫砂、青花等傳統雅文化元素以器載道,來正心、明理、悅性、雅趣、尚禮、崇德、康體的演出集會。

    茶會與雅集的不同

    茶會多以人娛樂、聚會、研討為主。按種類劃分。如弘揚國飲研討茶會、茶與健康研討茶會等。但也具有一定的茶文化禮儀,如入席、靜心、行茶……等。

    而雅集是雅集都是吟詩作文為主角,其他雅集文化、棋、書、畫、茶、酒、香、花,為配角,雖多少亦有涉足,但還是以詩文為主。

  • 2 # 微盟茶書院

    茶會的起源

    在中國,以茶待客的禮儀由來已久,據文獻記載,江南一帶,在兩晉、南北朝時,“客坐設茶”,便已成為普遍的待客禮儀,並逐漸發展到現在成為茶會禮儀。

    與唐朝以茶為禮,以茶相饋盛極一時相關,在社會上圍繞茶的飲用,還興起了其他一些新的風尚,茶會即是其中最值得稱道的一種。“茶會”一詞,最早就見之於唐詩。在《全唐詩》中,除前面引及的武元衡《資聖寺賁法師晚春茶會》一詩之外,還有劉長卿的《惠福寺與陳留諸官茶會》,錢起的《過長孫宅與朗上人茶會》,以及周賀的《贈朱慶餘校書》“樹倚池島鶴,茶會石橋僧”等詩篇和詩句。

    可能由於茶會在當時尚屬初出,又稱為“茶宴”和“茶集”等等。如李嘉祐即席詩《秋晚招隱寺東峰茶宴內地閻伯均歸江州》,錢起《與趙莒茶宴》,以及王昌齡的《洛陽尉劉晏與府縣諸公茶集天宮寺岸道上人房》等即是。

    這些不同的稱法,特別是錢起一人的二詩,一名茶會,一稱茶宴,表明當時社會上對茶會或許還未形成一致和確定的提法。另外,從上述詩篇中,我們也不難看出,詩中所記的茶會、茶宴或茶集,差不多都與寺廟僧人有關。

    這說明,茶會或許就是由寺廟僧界首先興起的。茶對佛教來說,不只是一種“蕩昏寐”、“淨塵心”有助於修行的飲料,而是用於標榜簡樸的所謂“素業”。

    現在的茶會

    現今的茶會或稱茶話會,意在聯絡老朋友或者結交新朋友的具有對外聯絡和進行招待性質的社會性集會。有時重點在“茶”,而有時重點往往在“話”。

    現在的茶會種類按茶會目的可分為:節日茶會、喜慶茶會、研討茶會、品尚茶會、藝術茶會、聯誼茶會、交流茶會等。而如今很多人參加各式各樣的茶會,更多是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引導消費,比如某種或某數種茶的品嚐,如xx品牌茶品鑑會等。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茶會其實就是普通的喝茶聊天。

    什麼是雅集雅集,源自於古代,專指文人雅士吟詠詩文,議論學問的集會。其中的關鍵詞是“吟詠詩文”,古人創制古體詩詞都是反覆吟詠,最後成稿的。所以“吟詠詩文”不能理解為“背誦前人的現成的詩文”,而是指在雅集現場因時、因地、因主題而重新創意古體詩詞。史上較著名的有西晉石崇的“金谷園雅集”,東晉王羲之的“蘭亭雅集”,唐朝讓王勃一夜成名的“滕王閣雅集”等等,無一例外都是以創意詩文為主。

    所以古代正統的雅集都是吟詩作文唱主角,雖然現場會有其他雅文化元素諸如:琴、棋、書、畫、茶、酒、香、花等參與,但只是配角。

    而如今很多人會以自己喜歡的主題為主角,並稱之為雅集,比如古琴雅集、茶會雅集等。

    但現在很多茶會準備的比較粗糙,先不說內容,有些開始了還在手忙腳亂找器具,人員三三兩兩姍姍來遲,噼裡啪啦一陣狂拍,亢長無序拖沓的“節目”,你演你的,我玩我的,明明沒什麼內容,卻要名之為雅集,只顯得是風雅不足,也就只能刷刷朋友圈裝裝樣子罷了。茶會熱得益於“茶文化”熱,其呈現形式多來自古人雅集,然而如今茶界的大多數名叫“雅集”的,其實只得一個“集”字而已,因人多嘛!

    對此,茶號君只想說,能稱為“雅集”的茶會,請先“雅”起來,附庸風雅的茶會,咱就乖乖的叫個茶會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弒母案的判罰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