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約1602—約1676),字玄玉(一作元玉),號蘇門嘯侶。吳縣(今蘇州市)人。而因其書舍名“一笠庵”,人們又稱其為“ 一笠庵主人”。據吳偉業《北詞廣正譜序》:“李子元玉,好奇學古士也。其才足以上下千載,其學足以囊括藝林,而連厄於有司,晚幾 得之,仍中副車。
甲申以後,絕意仕進。”明朝覆亡後,遂致力於戲劇 創作。焦循《劇說》謂:“元玉系申相華人,為孫公子所抑,不得應科試,因著傳奇以抒其憤。”申相國即申時行,曾為明神宗萬曆時內閣 首輔,後罷相家居。據《書顧伶事》等記述:申府蓄有戲班,在蘇州 首屈一指,這肯定對李玉的投入戲曲創作會有影響的。
其突出的成就首先就表現在:他打破了劇壇一片“燕子” “春燈”的頹靡之氣,開 創了另外一種清新自然、簡樸生動的藝術風格,不但在內容取材方 面一反才子佳人的俗套,並且在角色安排、曲白配置及組織結構等形式方面,也都有所創新,從而在“中國戲劇史上成為卓越的代表性 作家之一”。
他一生共寫了 42部傳奇,現存《一捧雪》《佔花魁》《清 忠譜》《麒麟閣》《千鍾祿》《牛頭山》等18種;另有《萬民安》《雙龍佩》等,雖已失傳,但在《曲海總目提要》中卻載有劇情梗概。其在 明亡前的早期作品中,則以《一捧雪》《人獸關》《永團圓》和《佔花 魁》最為著名,合稱“一笠庵四種曲”。
在後期作品中,他大都選取歷史題材,或借古喻今,或斥罵奸讒,以抒發胸中塊壘。他和蘇州一 帶的許多戲曲作家,形成了共同的創作道路。其中有朱佐朝、朱素 臣、葉時章、張大復、盛際時、陳二白等,他們大都是比較接近下層人民群眾的知識分子,常常互相合作。如李玉的《清忠譜》便由畢魏、 葉時章和朱素臣共同定稿。
他們的思想傾向和藝術風格有很多共 同之處,被現代學者稱為“蘇州派”戲曲作家。李玉的代表作《清忠譜》反映明代天啟閹黨魏忠賢等迫害東林黨人的殘酷史實。魏忠賢在熹宗時把持朝政,實行恐怖的廠衛特務 統治。東林黨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個反對宦官專政、主張改革 吏治的政治集團。
他們對閹黨的鬥爭,得到人民群眾的同情和支援。天啟六年(1626年)三月,魏忠賢派廠衛緹騎到蘇州逮捕東林 黨人周順昌時,市民顏佩韋等聚眾萬餘,至府衙請願,要求釋放周順 昌,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市民暴動。事後,為首的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五人被殺,周順昌也被暗殺於獄中。
及至思 宗即位,魏忠賢被黜,慘死諸臣才得昭雪,並表彰周順昌等“清忠風 世”。蘇州人民感五人之義,即毀魏忠賢生祠,就地建五人墓以為永久的紀念。這是李玉《清忠譜》的寫作背景。《曲海總目提要》說此 劇“事皆據實”“皆足補史傳之闕”。作者親歷這場事變,對前因後 果以及許多詳情細節都很熟悉,寫來具體生動。
作品以周順昌為主線,同時把楊漣、左光斗、魏大中等人遇難的事蹟穿插其中,並著重 描寫顏佩韋等人,透過他們的受害,暴露了閹黨的罪惡。但作者又 並不拘泥於史實,例如巡撫毛一鷺建造魏忠賢生祠時間是在周順昌等被害以後,而劇中卻寫為被捕以前,目的是為了安排周順昌“罵 像”的場面,以突出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質。
劇作還成功地塑造了 顏佩韋等“五人義”的市民形象。其中有《書鬧》《義憤》等折的正面描寫;而《鬧詔》一出則以書生王節、劉羽儀與他們對照:在請願時 書生們是那樣膽小怕事,迂腐可笑;顏佩韋等五人卻捨生仗義,毫不 畏怯。劇中描繪了人民群眾參與抗爭的火熱浪潮,在舞臺上展示了市民暴動的壯烈景象。
包括《一捧雪》《人獸關》《永團圓》《佔花魁》等成名作在內,在李玉的劇作中,正義與邪惡的鬥爭始終是一項基本的主題。他著力 塑造了一些下層人物的生動形象,把婢僕、市民等小人物作為正面 人物、主要人物,併為他們登上舞臺開創了先例。總的說,李玉的戲曲創作有重要的成就,但其思想傾向也是複雜的。
他能洞察明末的 社會時弊,歌頌轟轟烈烈的市民運動,同情底層勞動者的苦難遭遇, 讚揚民族英雄。但他對封建階級的意識形態也抱有積極維護的態度,這當然是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不能苛求。
李玉(約1602—約1676),字玄玉(一作元玉),號蘇門嘯侶。吳縣(今蘇州市)人。而因其書舍名“一笠庵”,人們又稱其為“ 一笠庵主人”。據吳偉業《北詞廣正譜序》:“李子元玉,好奇學古士也。其才足以上下千載,其學足以囊括藝林,而連厄於有司,晚幾 得之,仍中副車。
甲申以後,絕意仕進。”明朝覆亡後,遂致力於戲劇 創作。焦循《劇說》謂:“元玉系申相華人,為孫公子所抑,不得應科試,因著傳奇以抒其憤。”申相國即申時行,曾為明神宗萬曆時內閣 首輔,後罷相家居。據《書顧伶事》等記述:申府蓄有戲班,在蘇州 首屈一指,這肯定對李玉的投入戲曲創作會有影響的。
其突出的成就首先就表現在:他打破了劇壇一片“燕子” “春燈”的頹靡之氣,開 創了另外一種清新自然、簡樸生動的藝術風格,不但在內容取材方 面一反才子佳人的俗套,並且在角色安排、曲白配置及組織結構等形式方面,也都有所創新,從而在“中國戲劇史上成為卓越的代表性 作家之一”。
他一生共寫了 42部傳奇,現存《一捧雪》《佔花魁》《清 忠譜》《麒麟閣》《千鍾祿》《牛頭山》等18種;另有《萬民安》《雙龍佩》等,雖已失傳,但在《曲海總目提要》中卻載有劇情梗概。其在 明亡前的早期作品中,則以《一捧雪》《人獸關》《永團圓》和《佔花 魁》最為著名,合稱“一笠庵四種曲”。
在後期作品中,他大都選取歷史題材,或借古喻今,或斥罵奸讒,以抒發胸中塊壘。他和蘇州一 帶的許多戲曲作家,形成了共同的創作道路。其中有朱佐朝、朱素 臣、葉時章、張大復、盛際時、陳二白等,他們大都是比較接近下層人民群眾的知識分子,常常互相合作。如李玉的《清忠譜》便由畢魏、 葉時章和朱素臣共同定稿。
他們的思想傾向和藝術風格有很多共 同之處,被現代學者稱為“蘇州派”戲曲作家。李玉的代表作《清忠譜》反映明代天啟閹黨魏忠賢等迫害東林黨人的殘酷史實。魏忠賢在熹宗時把持朝政,實行恐怖的廠衛特務 統治。東林黨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個反對宦官專政、主張改革 吏治的政治集團。
他們對閹黨的鬥爭,得到人民群眾的同情和支援。天啟六年(1626年)三月,魏忠賢派廠衛緹騎到蘇州逮捕東林 黨人周順昌時,市民顏佩韋等聚眾萬餘,至府衙請願,要求釋放周順 昌,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市民暴動。事後,為首的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五人被殺,周順昌也被暗殺於獄中。
及至思 宗即位,魏忠賢被黜,慘死諸臣才得昭雪,並表彰周順昌等“清忠風 世”。蘇州人民感五人之義,即毀魏忠賢生祠,就地建五人墓以為永久的紀念。這是李玉《清忠譜》的寫作背景。《曲海總目提要》說此 劇“事皆據實”“皆足補史傳之闕”。作者親歷這場事變,對前因後 果以及許多詳情細節都很熟悉,寫來具體生動。
作品以周順昌為主線,同時把楊漣、左光斗、魏大中等人遇難的事蹟穿插其中,並著重 描寫顏佩韋等人,透過他們的受害,暴露了閹黨的罪惡。但作者又 並不拘泥於史實,例如巡撫毛一鷺建造魏忠賢生祠時間是在周順昌等被害以後,而劇中卻寫為被捕以前,目的是為了安排周順昌“罵 像”的場面,以突出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質。
劇作還成功地塑造了 顏佩韋等“五人義”的市民形象。其中有《書鬧》《義憤》等折的正面描寫;而《鬧詔》一出則以書生王節、劉羽儀與他們對照:在請願時 書生們是那樣膽小怕事,迂腐可笑;顏佩韋等五人卻捨生仗義,毫不 畏怯。劇中描繪了人民群眾參與抗爭的火熱浪潮,在舞臺上展示了市民暴動的壯烈景象。
包括《一捧雪》《人獸關》《永團圓》《佔花魁》等成名作在內,在李玉的劇作中,正義與邪惡的鬥爭始終是一項基本的主題。他著力 塑造了一些下層人物的生動形象,把婢僕、市民等小人物作為正面 人物、主要人物,併為他們登上舞臺開創了先例。總的說,李玉的戲曲創作有重要的成就,但其思想傾向也是複雜的。
他能洞察明末的 社會時弊,歌頌轟轟烈烈的市民運動,同情底層勞動者的苦難遭遇, 讚揚民族英雄。但他對封建階級的意識形態也抱有積極維護的態度,這當然是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不能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