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講故事的小朋友
-
2 # 大號電影
應該太應該了。這類孩子由於缺失父母的監督和愛,跟著爺爺奶奶或者其他親戚一起生活。對父母的思念,寄人籬下的挫敗感。再加上正處於青春期,確實挺讓人擔憂的。這就需要我們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與正能量。讓孩子們知道自己並不是一個人。
-
3 # 三期六班
當然應該關注:
1.志願者關注。目前留守兒童的關注,有些是志願者在組織活動,主要是從心理上進行輔導、慰籍。
2.基金會關注。這類主要是進行部分物質幫扶,重在節假日和寒暑假期以及開學季節。
3.村社群關注。這是對留守兒童關愛的主體,一方面是熟悉兒童的家庭情況,及時和父母溝通,另一方面村社群是最基層的社會治理單位,承擔很多政府職能,方便關愛兒童。
-
4 # 洋洋灑灑靜待花開
肯定是需要關注的。
我們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比例佔比很高,農村勞動力向城市遷徙的數量是非常龐大而驚人的,這自然也就引發了留守兒童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是多種因素所致,涉及到城市、農村的發展、戶籍政策、入學政策等等。我們現在所力所能及的除了物質支援、自發社會群體公益關注和支援等,個人認為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便是父母的認知問題,其實這並不單純指把父母把孩子留在農村的留守兒童,也包括城市居住中長期將孩子寄養在老人家中,缺席孩子成長過程的城市留守兒童。
很多家長認為爸爸媽媽出去打拼、賺錢,給孩子創造了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吃好穿好玩好就萬事大吉了,當然出於生活現狀所限,物質基礎是基本保障,無可厚非。但凡事都要有取捨。仔細想想,衣食住行孩子確實需要,但其實他們更需要的是家庭的溫暖、爸爸媽媽的陪伴和關愛,這便是精神訴求。相對而言物質條件更容易實現,而精神訴求一旦出現問題,幾乎是無法彌補的。
從很多留守兒童的眼神和語言交流中很容易發現,他們渴望愛、渴望交流、更渴望爸爸媽媽的陪伴。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首要要知道孩子的真正訴求是什麼進行取捨,面對目前留守兒童的現狀,父母應該做的也是適當取捨。因為,社會各界各種關注和關懷都比不上爸爸媽媽的愛。
-
5 # 理想在左夢想在右
個人感覺這個是迫切需要關注的!孩子是未來的希望,但是那些留守兒童有多少人關注他們的心裡.需求.現在已經不是吃飽穿暖年代,孩子需要成長需要學習需要呵護,需要陪伴!我身邊就有一個,爺爺奶奶精心撫養,而且德智體美勞也是教育的很好,但是對父母這個感情溝通就很欠缺,同齡孩子會在父母面前肆無忌憚的撒嬌提出要求,但是他總是隻會等著聽安排!而且父母寒暑假見面也是小心翼翼的相處著,不像天天在一起的家庭,教育教導關愛隨時隨意系統!
-
6 # 曉玲鮮花綠植
近年來,留守兒童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嚴重地影響著學校教育活動的正常進行,特別是一些邊遠山區學校,其各方面的條件(如財力、人力等)非常有限,管理力度受到很大的制約。如果我們能夠積極應對,認真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制訂切實有效的對策,許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保證留守兒童得到了健康的成長,促進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正常進行。
一、詳細收集學生情況 在開學伊始,無論是班主任還是科任教師都透過各種途徑掌握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家庭具體情況。例如,本校中六年級有90%的留守兒童,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和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生活在一起,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獨自留守在家,生活學習完全自理。老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監護群體,普遍年齡大,身體差,文盲比例非常高。在學習上根本無法給予這些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輔導和管理,而且由於年齡差異懸殊,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在教育管理方法上弊端較多,往往事與願違。在實踐工作中證明,建立完備的留守兒童檔案,對於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非常重要。留守兒童檔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留守兒童個人的愛好特長;身體狀況;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氣氛,家長的教育方式與態度,與父母和監護人的關係;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師生關係,同伴關係;性格型別及特徵,氣質型別及特徵,個性心理有哪些特徵,個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質等。這樣才能隨時瞭解兒童的心理狀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
二、爭取家長的支援 留守兒童的最大障礙就是長期與父母分離,缺乏父母的關愛和管教。我們針對留守兒童的這種情況,透過開家長會、家長座談會、與家長電話聯絡或等其父母回家探親時及時進行家訪等方式,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最佳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留守兒童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促進親子關係的建立,讓家長協同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積極開通學生、家長、教師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做到掙錢與關心子女教育兩不誤,使孩子從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健康成長。在家訪中發現,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影響較大,但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沒有可靠監護人,最好留一個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與完整。許多事實證明,隨著父母探親頻率降低,聯絡次數減少,留守子女在人際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業成績等方面發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父母使孩子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要正確處理生產、創收與子女教育的關係,不能以犧牲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為代價來換取眼前暫時的利益;要與學校和老師保持經常性聯絡,隨時瞭解子女學習和發展情況,並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臨時監護人要真正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努力為他們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境。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透過開家長會、家長座談會、與家長電話聯絡、家長回家及時進行家訪等方式,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最佳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留守兒童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促進親子關係的建立,讓家長協同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
三、幫助家長建立濃厚的親子關係 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生活的影響較為複雜,其中情感缺乏問題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研究表明,親子撫養比隔代撫養和寄養能更好地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親情關係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表現出對家庭完整和父母關懷的強烈需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在家訪中,我們經常提醒學生的父母:如果他們都外出,則要更注意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時間不能相距太久,原則上最好做到每個星期交流聯絡一次。在溝通內容上,不能只談生活,應該全面瞭解其心理、身體、學習等方面的綜合情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四、注重培養留守兒童的心理素質 大多數留守兒童都是隔代撫養或者託付在親戚家,不能同長輩進行有效溝通,在情感上缺乏關愛,容易產生心理障礙,有的兒童性格內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他們不願與別人交往,生活在狹小的自我空間裡,對外界的一切都漠不關心,對他人和集體的情感冷漠;有的則脾氣暴躁、衝動易怒、逆反情緒,不聽任何教導,或者過分淘氣;有的兒童則有焦慮心理,抑鬱症狀。從社會適應方面看,很多留守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差,容易受不良言行的影響,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內心壓力較大,害怕被別人欺負。對留守兒童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最為有效的對策。
(一)按照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留守兒童成長規律及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加強分類指導,從學會學習、學會生活、人際交往等幾個方面安排教育教學工作。小學低年級的留守兒童:適應新環境;養成學習好習慣;初步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熱愛集體,樂於與老師、同學交往。小學高年級的留守兒童:掌握有效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關愛家人;樹立同學間合作意識,鍛鍊抗挫能力;初步瞭解情緒調節方法。
(二)積極開通學生、家長、教師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要有計劃地開展教師培訓,同時要儘可能地吸納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透過開家長會、家長座談會、與家長電話聯絡、家長回家及時進行家訪等方式,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最佳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留守兒童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促進親子關係的建立,讓家長協同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各科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要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因此教師必須瞭解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也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學校要請經過專門培訓的心理輔導教師對科任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介紹留守兒童易出現的心理問題,怎樣進行解決等等,這樣使心理健康教育科學化。
(三)在全校範圍開設心理健康諮詢室,藉助各種媒體開展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並且建立完備的留守兒童心理檔案。心理檔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記錄留守兒童個人的愛好特長,身體狀況;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氣氛,家長的教育方式與態度,與父母和監護人的關係;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師生關係,同伴關係;性格型別及特徵,氣質型別及特徵,個性心理有哪些特徵,個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質等。這樣才能隨時瞭解兒童的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 我堅信,只要我們班主任對留守學生多一份愛心,多一份關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熱心,留守兒童問題一定能得到妥善解決。讓我們全社會都來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為構建和諧社會盡自己一份力量吧!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綜上所述,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引起學校和社會的極大關注。
-
7 # 關小村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各級黨委政府巳經制訂了了許多的優民政策深得人心,但問題還是很大承度上急需解決,相信黨相信政府;
2、作為民眾關心關注留守兒童問題我們應得到全社會的高度讚揚!民眾能幫則幫大愛無疆,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和諧社會家園!
3、願留守兒童們健康快樂成長!
-
8 # 可可小愛
當然需要。
針對留守兒童目前的現狀:在遭遇危險的同時也有可能會製造危險。父母要重視,社會也需要幫扶。
有人把留守兒童也稱作這個時代的“制度性孤兒”。城鄉差距導致鄉村勞動力流向城市,但大多數人最終卻無法在城市紮根,所以選擇讓孩子們留在家鄉。
在一些留守兒童的集中地區,每年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公益組織都會行動,建立公益性寄宿學校、兒童託管、在農村校園內設立寄宿制和心理疏導機構等,這些措施都能緩解留守兒童的社會難題。
為了讓孩子們少一些留守和流浪,遠離災難和兇險。父母的關愛無法取代,我們社會的幫扶、疏導更是責無旁貸。
-
9 # 然児說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毋庸置疑。
雖然近十年來根據國家人口普查資料統計留守兒童數量在下降,但大多數的留守兒童生活狀態並沒有得到任何改觀。針對這個問題根治很難,但想有所改觀還是需要國家政策的出臺,集民意,加大關注力度。
留守兒童大多是由隔輩人撫養,甚至由家裡親戚代為照看。隔代教育的弊端尤為明顯,一些偏遠地區,更是訊息閉塞,無法和外界取得聯絡,無法獲知最新訊息,孩子們只要不餓死即可,哪還談得上教育。
留守兒童一年中能見父母也就在過年時,他們最開心是過年,最難過也是過年。因為過年了,能見到父母了,過年後,父母又要走了,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只可意會。長久以往,留守兒童演變而出的心理問題比教育問題更為突出了。由於親情的缺失,使他們心理閉塞,少言寡語,神情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也有暴躁易怒,衝動惹禍的一面。可以說,他們太需要社會的關注,需要親情的灌溉,使他們幼小的心靈得到一絲慰藉。
常年無管教,無關愛的生活,也滋生了很多違法犯罪的事件。打架鬥毆,性侵,殺人這種事件不勝列舉,他們內心長期得不到關愛,無人引導,在孩子最需要指引的人生時刻,只有放縱,沒有方向。
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不應該只有我們這些想辦法讓他們得到關注的人們,他們的父母最應該承擔起監護人教育的職責,國家加強管理,社會群體施以愛心,真正讓這些孩子得到關愛,享受教育,增強法律意識,使他們的人生豐富起來。
-
10 # 葡萄和柚子
當然應該得到關注。留守兒童看似衣食無憂,現在大部分地區早就在物質方面不缺乏了。他們缺乏的是來自父母的關愛和呵護。
父母的愛是永遠無法替代的。父母在外打拼,把孩子留給家裡老人帶,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都是心理匱乏的一群人。
在需要父母疼愛呵護的年紀,過早的反哺,過早的承受小小年紀不該承受的孤獨和責任。對於孩子一生都是有一定影響的。
父母只有過年過節才能回家短暫相聚,孩子還沒享受到多少溫馨時光、一肚子的依戀和不捨的看著父母又將遠行。
他們內心是極度空洞、沒有安全感的。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平時父母電話聯絡也只是關心學習情況,如果孩子調皮,學習不好還會受到責難,卻很少在語言和生活上關愛、鼓勵孩子。
這樣的留守兒童成年後必將成為新的社會問題。他們沒有享受過父母的關愛,自然也缺乏愛,也不懂得怎樣去愛別人,也很難填補內心的空洞。
所以,在他們還需要關愛的年紀,父母和家人應該多給予他們關愛,多溝通交流,能帶在身邊最好自己照顧、教育。如果錯過了幼年時期的教育和陪伴,到了青春期就更難管教了。
回覆列表
應該得到關注。
留守兒童的形成原因,就是父母不在身邊,父母出去打工,也是為了孩子。
留守兒童受到關注,需要關愛,但是兒童更需要父母的關愛。
讓父母回到身邊,我們可能做不到。
所以我們只能讓這個世界更好。
讓父母回到孩子身邊。
但是目前,父母不在孩子身邊,已是這個家庭的選擇,沒有好不好。
就是這個選擇。
只要孩子有心,知道父母不容易,是為了自己,就不算是留守兒童。
父母在身邊,但是不回家,只撲在工作上的,沒有用愛去灌溉的,也算是留守兒童吧。
這麼想來,留守兒童也只是暫時的,相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