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廣訊

    2020年海外疫情暴發,會造成小麥、稻穀、玉米、大豆漲價嗎?

    2020年,海外200餘個國家先後發生新冠疫情,讓本來並不寧靜的世界,再一次引起軒然大波,讓幾百萬人陷入到病痛中來。截止6月2日14時,海外累計發生確診病人6292976人,昨日累計發生99182人,1天時間發展將近10萬人。在全球疫情暴發的情況下,很多人在擔心,今年的糧食價格會漲價嗎?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第一個看法,出現世界性區域性糧食危機可能性較大。由於這次全球疫情,發生的範圍大,涉及國家眾多,發生的為數較多,對世界糧食價格會產生一定影響,出現區域性性糧價上漲的機率較大。

    比如,有訊息稱,在肯尼嚴的內羅畢,一些飢餓的人群爭搶免費麵粉,引起踩踏事件,造成2人死亡多人受傷;還有在印度,數千名工人每天兩次排隊,為了獲得麵包和蔬菜來解決飢餓問題。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釋出的《全球糧食危機報告》中顯示,2019年全球有1.35億人受到飢餓的威脅,50%的人分佈在非洲,2020年末或將增加到2.65億人,飢餓人口增長95.6%。同時,為了保證糧食安全,目前已經有俄羅斯、泰國、高棉10幾個國家宣佈限制糧食出口。

    引發世界性區域性糧食危機的原因:主要是一些農業強國,如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德國等都出現嚴重疫情,對農業生產會產生一定影響,降低糧食供給能力,國際糧價上漲的機率較大。

    第二點看法,國內糧食價格只能是穩中偏強的走勢,整體不會大漲,個別品種有可能上漲幅度大一些。什麼意思?就是受國際糧價的影響,玉米、小麥、稻穀的價格有可能會出現小幅上漲,比如玉米價格,6月2日全國均價1.05元/斤,年底前有望衝擊1.10元/斤;

    全國小麥價格目前1.17元/斤,預計年內達到1.25元一線也就不錯了;稻穀價格也就是幾分錢的漲幅,粳稻1.35-1.40元左右。至於大豆,由於每年需要有8000多萬噸的進口量,若是國際大豆漲價,國內大內的價格會有明顯上漲,已經由去年冬天的1.75元/斤,上漲到2.5元/斤左右,漲幅已經基本到位,後市即使還有上漲空間,也會比較有限。

    為什麼我們對國內糧食供給這麼自信呢?

    主要有三個理由:一是中國是農業大國,近五年糧食總產均在6.5億噸以上,目前小麥、稻穀儲備量應該在1.7億噸左右,足夠我們吃上8、9個月的時間了。二是中國穀物進口量小,2019年進口穀物1468萬噸,只佔總消費的2%左右,可以說進不進口對國內糧食供給都沒多大影響。三是2020年中國疫情控制較好,對糧食生產基本沒有影響,今年的糧食總產仍然預期良好,所以糧食價格不會大漲。

  • 2 # 精準三農加油站

    第一:天氣不好,購銷清淡,調價無意義

    據中央氣象局釋出資訊顯示:6月1日至6月3日,華北東部、東北地區將多陣雨或雷陣雨,局地伴有風雹等強對流天氣。6月2-8日,南方地區將連續出現強降雨過程,其中西南地區東部、江漢東部、江淮南部、江南、華南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並伴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在雨水天氣的影響,貿易商送糧比較謹慎,雖然現階段玉米價格還不錯,但還是等雨過天晴後再進行貿易更穩妥一些。而山東加工企業今日保持700車左右的上量,再加上資料顯示,目前全國玉米深加工企業庫存平均在10天左右,短期玉米庫存量雖不充足但也不十分緊缺,還可以等等後天的第二次臨儲玉米拍賣情況後再做打算。

    第二:一拍瘋狂,二拍搶糧,等臨儲拍賣

    第三:沒人送糧,提價虧錢,要停機檢修

    由於玉米行情一直強勢執行,加工企業大多利潤被壓迫的非常低,而即便是這樣,貿易商的惜售心理還是非常強的,這就更讓加工企業難做了,如果繼續提價採購玉米,那麼就要承擔虧損的風險,在產品走貨並不快的情況下,玉米加工企業多選擇停機檢修,降低玉米消耗,等待臨儲拍賣的玉米大量供應市場。雖然臨儲玉米價格也不便宜,但起碼供應穩定,且未來2-3個月供應會越來越充足,屆時再加大安全庫儲存備量也不遲,因此近期加工企業頻繁調價的意義也不大,索性今天就都暫時穩定報價,等待臨儲拍賣。

  • 3 # 糧小咖

    2020年海外疫情暴發,會造成小麥、稻穀、玉米、大豆漲價嗎?

    目前已經是6月份,2020年的一場新冠疫情,對國內外造成的影響巨大,表現在世界經濟嚴重衰退,貿易投資萎縮,大宗商品市場動盪。特別是疊加部分地區出現乾旱、大火、蝗災等的影響,產業鏈供應鏈迴圈受阻的狀況,使得部分農產品出口國實行了出口限令,導致國際、國內糧價出現了階段性的上漲,並引發了對糧食危機的擔憂。但考慮到國際糧油供求格局總體寬鬆,中國糧食庫存充足,且後期隨著新糧陸續收穫上市,國內外糧價仍將圍繞供求基本面而形成互有漲跌的行情,因為疫情暴發,不能直接關聯出會造成小麥、稻穀、玉米、大豆漲價。

    具體來看:

    一、小麥市場供應寬鬆,消費基本穩定,預計價格將以穩中略有波動走勢為主。

    根據美國農業部最新的預測,2020/21年度全球小麥庫存將增至3.1億噸的記錄高位,比年度的2.95億噸略增;國際穀物理事會也釋出預測資料,本年度全球小麥產量為281.46億蒲式耳,比上期資料略有上調,期貨庫存資料也小幅上調至106.56億蒲式耳。而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預測,2020年全球小麥產量為7.626億噸,與上年基本持平,將成為歷史第二高產量年;消費量預計停滯在7.594億噸,主要原因是疫情導致經濟嚴重萎縮,進而造成需求低迷。在此供求基本面下,國際小麥價格受疫情的發展而有漲有跌,但幅度不大,預計後期仍將保持這一走勢。

    從國內來看,進入6月份,主產區冬小麥收穫進入高峰,新季小麥供應季也隨之到來。從小麥長勢及收穫情況來看,產量確實不及去年的高產年,但和正常年景相比基本相當,預計總產量將在1.3億噸左右。消費方面,受疫情影響,加之與玉米的比價關係,本年度國內小麥的消費量預計和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口糧、工業用糧穩定略減,飼料消費有所增加。在制粉消費方面,因為疫情導致很多加工企業、下游經銷商等長期停擺,除了大中型麵粉企業在應急方面為保障供應而加工生產之外,很多中小型的麵粉廠停產或倒閉,這使得市場化的收購主體活躍度將不及往年同期。綜合來看,隨著6月上中旬主產區新麥大量上市,今年小麥市場購銷特別是中後期的市場,對託市收購的依賴會比較強,開秤以來的價格總體在1.05-1.1元/斤,加工企業報價也圍繞1.12-1.16元/斤就是很好的證明,基於此,託市收購仍將主導小麥後期行情以穩為主執行。

    二、稻穀市場迴歸低迷,後期價格也將總體保持平穩執行。

    進入2020年以來,國際及中國大米市場曾一度迎來較為明顯的上漲行情,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的大米價格,在疫情影響疊加主產國乾旱、農民惜售等,創下來近年來的新高。但從越南限制大米出口的“一再反轉”事件來看,考慮到稻穀在全球消費層面的單一屬性,疫情的發生,對供需基本面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預測,2020年全球大米產量5.112億噸,比上年度的5.142億噸略有下降;總消費量5.12億噸,略高於上年度的5.086億噸,與產量基本相當;預計期末庫存量仍保持在1.83億噸的高位。從國際米價來看,截至6月初,泰國100%B級大米FOB報價517美元/噸,比今年3月初上漲了30美元,同比上漲了94美元/噸,最近基本平穩;越南5%破碎率大米FOB報價475美元/噸,比3月初上漲了85美元,同比上漲了100美元/噸。

    再看國內市場,隨著前期一波搶購大米屯糧的風潮過去後,國內稻穀價格就基本回歸了平淡,究其原因,一是國內稻穀供應充足、供需寬鬆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二是國儲稻穀拍賣力度加大,且陳稻的價格偏低;三是大米消費偏弱,特別是集團消費、餐飲業消費等的下降。受此影響,隨著氣溫的升高,大米消費又進入了淡季,前期搶購的部分也夠人們吃很久,大米市場走貨緩慢、米廠開機率也下降至偏低水平,對稻穀的採購也不積極,多是以訂單確定採購原糧的數量,大米價格從5月份以來也基本以弱勢下跌走勢為主。以東北大米為例,截至目前黑龍江產圓粒陳米出廠價已經下跌至1.8元/斤以內、長粒米出廠價在2.2-2.35元/斤,江蘇產粳米普通品種報價1.9-2.0元/斤,但大多以有價無市為主。後期來看,因終端需求依然低迷,再加上新稻穀也將陸續收割上市,預計稻穀及大米價格將保持偏弱走勢,新稻穀方面對託市收購的依賴和小麥一樣,今年會比較強。

    三、玉米市場行情被看好,但進一步上漲的空間已有限。

    從國際市場來看,無論是FAO,還是USDA對本年度的玉米供需都認為消費會有較為明顯的下降,其影響因素既有疫情的暴發,也有原油價格的大幅下跌等。其中,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受經濟萎縮、能源市場和飼料需求下降,2019/20年度全球玉米消費量比之前的預測資料下調2240萬噸,其中主要是美國和中國的消費量下調,比上年度的消費量則減少了900萬噸。基於此,全球的玉米庫存明顯增加,預計達到新的記錄水平4.3億噸,這其中也主要來自於美國和中國。其中,因為疫情導致工業和飼料用糧萎縮,使得美國玉米庫存量或達到創歷史記錄的6200萬噸。受此影響,國際玉米價格也出現了下跌行情,這一震盪趨弱的行情預計也將長期保持。

    而與此同時,國內玉米市場卻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行情。特別是隨著國內疫情好轉之後,國內玉米價格從4月份啟動了快速上漲行情,並於5月中旬前後創下了近幾年的新高,部分深加工企業的掛牌價一度高達1.175元/斤,比去年的高點上漲了0.1元/斤。究其上漲原因,更多的是國內玉米供需格局階段性的變化,以及臨儲玉米拍賣訊息的傳導等共同作用的結果。後期來看,目前國內玉米價格仍處於5年來的高位水平,隨著臨儲玉米拍賣的常態化,加之下游需求總體保持偏弱態勢,預計接新之前玉米價格進一步上漲的空間有限,或將逐漸調整到與臨儲玉米拍賣成本價基本相當的水平後以震盪行情為主。

    四、大豆價格短期預計高位難下,後期看進口仍是關鍵。

    2019年的中中國產大豆,可以說是近些年來行情最好的一年,從1.7元左右節節走高,到了5月份更是創下了高點,目前東北地區的主流價格已經達到2.325-2.4元/斤。截至目前,距離中中國產新豆上市還有3-4個月的時間,這期間剛性需求疊加供應偏緊,將繼續對大豆價格提供支撐。但後期來看,有機構分析認為,今年中中國產大豆收穫後,很可能會回到2元/斤以下的常年行情,其原因一是今年國內大豆麵積增加,包括內蒙古、黑龍江、湖北等產區都同比增長,其中內蒙古預計增加15%左右、湖北同比增10%左右、黑龍江或將增加20%左右。如果後期不發生大的自然災害,新年度中中國產大豆的供應環境要好於去年黑龍江受災的年份。

    另外,從進口來看,雖然今年有疫情的影響,而且海外疫情仍在蔓延,但並沒有影響到大豆主要出口國的物流運輸。以中國最大的大豆進口來源國——巴西來看,儘管目前該國疫情嚴重,但港口仍處於正常執行狀態,在今年的前4個月,巴西出口的大豆60%運到了中國,根據5月份的資料看這一比例將上升至62%,也就是說約有890萬噸的大豆出口目的地是中國。未來幾個月,預計中國仍會加大對大豆的進口,既為了滿足國內壓榨的需要,也為了後期美豆進口可能受阻而提前備下庫存。

  • 4 # 鍾情三農

    2020年海外疫情暴發,會造成小麥、稻穀、玉米、大豆漲價嗎?

    這麼說吧,國內的四大糧食作物,因為這場疫情而漲價的只有大豆,均價由3800元每噸漲至5600元每噸,幅度高達50%!而小麥稻穀和玉米的價格都非常穩定,還是那麼“低價”。

    國內玉米現貨均價在本年初為1900元每噸,而目前這一資料為2020元每噸左右,上漲幅度不大,而且與進口關係不大。

    稻穀市場同樣是如此,疫情前的現貨均價在2300元每噸左右,而目前這一價格水平不過是在2400元每噸以下。

    由此可見,較於油料作物大豆而言,小麥,稻穀,玉米這些主糧作物的價格則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

    而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還是中國幾乎的所有的主糧消費都是依靠中中國產自給來實現,即便是國際糧食貿易受限,進口受阻,依舊能夠確保供應量充足且穩定!但是大豆則不同,中國幾乎百分之85左右的大豆消費都是依賴於進口,真正能夠實現中中國產自給率只有區區15%以下。

    國內大豆消費依賴進口,稻米麥則可自給自足

    截止目前,全球疫情仍在繼續蔓延擴散,但是中國的疫情已經得到了基本控制,且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實屬不易。而在如此複雜的國際背景下,中國的糧食價格行情變化也就非常惹人關注了。

    具體來看,全球疫情爆發期間,國內僅大豆價格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上漲,幾乎漲價了一半,由此前的1.8元每噸左右上漲至目前的2.6元每斤左右。而稻穀,小麥和玉米的價格基本上與疫情前保持一致,沒有太大波瀾。

    為什麼會是這樣?主要由於中國目前糧食生產以及儲存能力來看,不缺麥,稻玉米,不用進口,中中國產也足夠用!但是大豆就不行了,如果沒有進口或者進口受限減少,意味著國內的消費供給不足,所以漲價也就是必然!

    中國糧食供給現狀:主糧中中國產無憂,油料依賴進口

    稍微瞭解中國糧食生產形勢的朋友應該瞭解,其實中國的糧食產量雖然常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從供需結構來看,矛盾是非常突出的,尤其體現在主糧供應超過了市場實際需求,但是在油料供給領域卻呈現出了嚴重的短缺。具體來看資料:

    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約為6.5億噸,其中以稻玉米三大主糧為代表的穀物總量超過了5.8億噸,其中玉米產量2.5億噸,稻穀產量2.1億噸,小麥產量1.2億噸!而且全部超出了年度市場消費需求,也就是說全部處於供大於求的情況。

    而諸如大豆,油菜,花生這樣的油料作物的產量總計不過3000多萬噸,與中國高達1.2億噸以上的需求存在巨大的落差。由此可見,中國的糧食供應呈現出嚴重的“重穀物輕油脂”的狀態,這也是中國在有限糧食種植面積與日益擴大的消費量之間的權衡,那就是儘可能確保口糧供應無後顧之憂,油料作物供應則看運氣了。

  • 5 # 天長大小事

    我覺得這種情況在國內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國家會保護全華人民的基本民生保障問題,糧食配置還是足夠的,不會引起糧食等的價格上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朋友吃飯,他一直要加菜,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