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同的影片
-
2 # 數學澄長樂園
適當的遊戲可以,但要有個度(最好不超一個小時)。
我們要意識到:可以在學習中娛樂下,而不是在娛樂中學習。
疫情被關在家,一天都在學習也不現實。網課結束後,完成了基本的作業,可以適當陪孩子做些室內遊戲,做些有趣的小實驗,慢慢把他興趣調整下。玩遊戲都是小孩天性,無師自通,我們可以適當把遊戲一小時作為獎勵,並在這個時期儘可能培養出孩子自律性。加油
-
3 # Suki段芳
1.培養孩子其它方面的興趣,轉移他的注意力。
2.設定學習方案,比如每天學習哪些內容(讀書,寫作,作業等),達到打卡多少天或者什麼層級,給到他相應的獎勵機制。
3.培訓一個新的技能,比如鑽研廚藝,打五筆都很有成就感。
-
4 # 經典港片我來送
這是家長的責任,這點你要明白!雖然現在疫情期間都是上網課,這並不是對孩子的自由時間!家長要注意引導,鍛鍊自己孩子的自律性格,總之一句話開學見分曉!這是對孩子也是對家長的一種考驗!加油!
-
5 # 霧小埋
方法1:每個人對遊戲的熱度是有限的,而且長期玩遊戲超過身體負荷,會產生不良反應,既然喜歡就一直玩,破釜沉舟式地玩到“吐”,玩到對這個遊戲沒興趣,這樣自然就戒除了遊戲癮,當戒完的時候就要記住不要去碰另外的遊戲,以免轉移到其他遊戲上
2.人以群分,玩遊戲的人多半是和身邊的人有關,請先遠離這類人,多交一些不玩遊戲,能帶給你正能量的朋友,當你看到他們身上的優秀時,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影響去改變自己
3.如果自制力比較差,那就先來個硬手段輔助自己,將家裡的網給取消了,斷網之後就無法玩遊戲,經過一段時間後也會慢慢戒除.
4.多培養其他的興趣愛好,讓自己忙碌起來,忙得沒時間去玩遊戲,或者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愛好上去。
-
6 # 江南一燭
首先個人認為,父母的教育、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教育成長影響重大。
疫情期間,一家人宅居在家,這不僅是戰“疫”的需要,而且也是我們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契機。作為父母,首先要給孩子做一個表率。一方面要給孩子樹立一個積極面對、Sunny健康的心態。關注疫情發展,不失時機地和孩子進行關注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話題進行家庭式的教育影響滲透活動。另一方面,家長疫情期間在家裡的具體表現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試想家長整天沉迷在手機裡,而沒有張弛有度、健康Sunny的生活安排,孩子沉迷在遊戲世界而不可自拔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是基於這樣的理解,疫情期間,孩子在家打遊戲已經上癮了,作為家長一定要給予充分的重視並積極地面對。
個人建議:
第一、根據孩子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加強思想溝通和情感滲透。沉迷網路,醉心遊戲,認識到玩物喪志的嚴重性。
第二,根據疫情需要,宅居家中。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新聞關心天下事,看疫情常懷悲憫心,談健康強調衛生、運動的重要性。
第三,安排形式多樣的家庭活動。閱讀品鑑,音樂賞析...... 都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安排。
第四,創意安排家務、居室內運動的活動,一方面充實孩子的時間,另一方面轉移孩子的玩遊戲的注意力。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既然已經上癮,那就一定要做好打長期戰的準備。作為家長來不得著急動怒,來不得粗暴干預。多一份愛,多一份關心,多一份陪伴,多一份示範引領,多一份言傳身教,相信孩子會慢慢走出“打遊戲上癮”的困境的。
-
7 # 小武旅行記
如果小朋友學習超好,不耽誤他的成績,而且很懂事,只要他拿出成績來,可以獎勵他打遊戲,用來鼓勵他去認真學習,但是必須是你滿意的成績,這樣就是他的月績,平時也要他做做家務。
-
8 # Soul丶
1
規定好時間。
對於管理孩子打遊戲的問題,家長應該採取疏堵結合的方式。不應該一味高壓管教,那麼孩子就會偷偷跑出去到外面上網,那樣危害更大。而是應該給孩子規定好正確科學的遊戲時間。要玩就全身心去玩,玩盡興了再去學習。
2
報名興趣班。
一到孩子假期,各種興趣班也是非常多。在讓孩子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同時,還能豐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家長不妨根據實際情況,給孩子報名參加幾個興趣班。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忙碌起來,玩遊戲的時間也會減少。
3
家長一起玩。
孩子玩遊戲的時候,家長不妨跟著孩子一起玩。這樣,孩子也不會在心理上牴觸你,而且家長作為成年人,可以給孩子更多更正確地指導。孩子上網成癮,有一方面原因是和家長對著幹。所以說,家長應該努力與孩子做朋友。
-
9 # 捷銳時尚形象管理
非常時期!把愛多賦予孩子!多引導孩子!別讓他一個人孤獨寂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問題做父母忽略了……及時調整一下!孩子需要父母引導………加油
-
10 # 蘭2E2U
疫情之下,很多人說,我們終於有這麼一次機會,待在家裡什麼都不做,刷重新整理聞,就是為國做貢獻了。
以不參與的方式參與,以沒有存在感的方式存在,這是我們的價值。
但是,整天待在家裡,相對自律的成年人可以透過學習充實自己。
那孩子呢?
很多孩子,這段時間經常沒事就打遊戲,特別讓家長頭疼。
其實不只是這段時間,不在疫情中,很多孩子也會打遊戲。
我家孩子也不例外,他喜歡打一款遊戲叫Minecraft(我的世界),這個遊戲我覺得本身還是挺好的。
但是隻要是遊戲,玩上了就很容易忘了時間,尤其是自控力還沒有那麼強的孩子,很容易上癮。
其實孩子玩遊戲會上癮,我們成年人刷抖音、快手,看劇、看小說也同樣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應該做的事還沒開始幹。
這本質上是一個時間管理的問題。
怎麼解決?
就以我家為例,我給了他三張清單,幫他解決時間管理這個問題。
—1—
必要清單
第1張清單叫必要清單。
什麼叫必要清單?
對小學生的孩子來說,老師給你佈置的作業都是必要清單。你同意嗎?
孩子說他同意。
同樣的,對很多員工來說,這張必要清單上會列什麼內容?
崗位職責上你應該做的事,領導安排你做的事,這些都應該在這張必要清單上。
老闆也一樣,甚至每個人都一定有自己的必要清單。
列出這個清單並不難,難就難在維護這個清單。
比如,列出的這個清單放在哪?
心裡?
那肯定是不行的,很容易就忘掉。
孩子特別喜歡程式設計,拿了程式設計奧林匹克競賽的一等獎。
所以和他說話,用計算機相關的術語,他會特別容易理解。我對他說。
你要把這個清單放到Disk(硬碟)上面,而不能放在Memory(記憶體)裡。
因為儲存在Memory上的資訊,電腦一重啟就沒了,很容易丟失,但是放在Disk上面就會儲存好。
那對應到老師給你佈置作業時,應該怎麼辦?
拿個本子把作業都記下來。
這就是你的必要清單。
那記下這個必要清單有什麼用?
有了這個必要清單,你在做事的時候,就要首先清空你的必要清單。
看看你的必要清單上還有什麼任務沒有完成,這是第一優先順序,必須要花時間先完成的任務。
—2—
共同清單
一旦我們清空了必要清單,這時,就進入了第2優先順序的清單,共同清單。
什麼是共同清單?
共同清單就是大家共同商量後決定要做的事。
舉例來說,比如你報名參加了你喜歡的奧林匹克程式設計競賽。
作為小學5年級的學生,你不但報了小學組,還同時報了初中組和高中組。
對此,你很自豪。你覺得你的能力已經可以和高中大哥哥、大姐姐們一起比賽了。
我們也為你感到自豪。
高中組的程式設計題目,一定比小學組的相對難很多,你主動要求報名,我同意你這個決定。
但既然報了名,那就同時意味著我們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每天要做30分鐘的程式設計題目。
這些練習就進入了共同清單。
還有其它的一些共同商量後你承諾做的事,比如媽媽要求你在家要負擔一點家務,你也同意說負責倒垃圾。那這個事也會在共同清單上。
這時,你每天先做必要清單裡的事,再做共同清單裡的事。
— —
做完這兩個清單裡的事,剩下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了嘛?
還不行。
每個人要保證休息,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我們約定每晚要10點鐘睡覺。
假如你7點就把必要清單和共同清單裡的事做完了,那麼7點到10點這段時間就是你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
9點做完,那就9點到10點是你的。
如果10點還沒做完呢?
那,只能推遲睡覺時間。
所以,你為了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就必須透過合理安排、提高效率先把必要清單和共同清單裡的事做完。
那這個自由時間本質上是什麼?
本質上是你掙來的,在你掙來的時間裡,你想看書、打籃球、玩遊戲、發呆、彈琴、下棋都可以,爸媽無權干涉。
前提是符合限制清單的要求。
—3—
限制清單
為什麼要符合限制清單的要求?限制清單又是什麼?
限制清單指的是,一旦上了這個清單,時間上會有限制。
打遊戲會使人上癮。作為一個還沒有養成嚴格剋制力的孩子更是如此。
所以打遊戲就會列入限制清單,限制在30分鐘。
看動畫片也是,追劇也是,這些我們都要設定個限制時間,列入限制清單裡。
這就是限制清單。
— —
在符合這個限制清單前提下,如何分配你的自由時間?
比如,在睡覺前20分鐘完成了。
這時,你想打遊戲,能玩多久?
20分鐘。
因為10點要睡覺了。
要是離睡覺還有40分鐘,你能玩多久呢?
30分鐘。
因為玩遊戲在限制清單裡只能玩30分鐘。
所以,無論你自由時間有多少,都要遵循限制清單裡時間限制條件。
— —
這就是三張清單。
列好後,孩子把這張清單貼在了房間的牆上,按照清單的要求去做了。
你喜歡玩遊戲,那麼就要透過率先完成必要清單和共同清單掙取你玩遊戲的時間,然後在限制清單的要求下做。
在這裡,可能也有身為家長的朋友會好奇,我們是如何統計孩子玩遊戲時間的。
這就要感謝蘋果和微軟等很多軟體開發公司,他們都開發了控制螢幕使用時間的功能。
時間管理不但對孩子很重要,對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重要。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時間都是非常寶貴的資源。我們用這些資源做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用這些資源來讀書,會懂得更多;來打籃球,會獲得強健的體魄;來做程式設計奧數題,會提高程式設計能力;來打遊戲,遊戲裡的賬號等級會更高。
時間花在哪裡,收穫就在哪裡。
最後的話
可我們還是會聽到有人說自己“忙死了,沒時間”,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理論上來說,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每天都是24小時,而有的人就覺得忙,有的人就覺得閒。
為什麼?
因為,忙是一種“焦慮”的心理狀態,不是客觀事實。
一個人永遠都不會沒有時間,你這件事沒時間,是因為你沒把這件事放在必要清單上最前面而已。
對待時間的態度,應該是我的時間表是如何安排的,而不是我的時間都被哪些事情所佔領的。
疫情之下,現在很多公司開啟了遠端辦公。
對我們很多成年人來說,原來在辦公室上班,不好好幹活,旁邊還是有人看著的,我們還是能做到自律的。
我們把這種行為,叫做他律環境之下的自律。
但在家裡辦公就不一樣了,沒人看著。很容易被孩子、家人打斷。
這時如果你有“三張清單”,相信你一定能即使在沒人看著的情況下,也能高效完成遠端工作。
-
11 # 別有滋味
一看到題目問孩子玩遊戲上癮了怎麼辦?作為同樣是孩子的媽媽,能感同身受地體會到題主心中那股濃濃的焦慮感和無助感。但其實我們知道焦慮並不能解決問題,我們首先要冷靜,嘗試深入分析。
我們先來看看焦慮是怎麼來的?
1.起因:這個春節,因為全民抗擊疫情,大家幾乎都呆在家裡不出門,小朋友們結結實實地過了一個長寒假,戶外活動的取消,本來可能是出去補課、上興趣班,可能是去公園散步、捉迷藏、木頭人的時間,孩子們都宅在家裡,你要說讓他們合理安排時間,對於大人們來說都強求,何況是群本身就愛玩的孩子了。那時間多多的孩子們開始玩玩網遊啊、手機遊戲,看看動畫片啊,一開始我們並不會覺得有太多的不妥,可是快要復課了(指回學校),也就是發現假期快結束了,這時候我們會和平常寒假結束時一樣,問問孩子:你的作業是否完成了?上學期考得好(不好),新學期開始要再接再厲(努力學習)呀?而每當這時候家長也會去總結:這個假期我兒子/女兒都幹了什麼?看著捧著手機一臉茫然的孩子,那心頭火是蓋也蓋不住,蹭蹭蹭的往上冒……
2.真相:其實這和我們長假後上班會出現“假期綜合症”一樣,每當假期結束前,面對孩子我們就會焦慮。就是說,如同“開學前一週搶趕假期作業對很多有孩子的家庭來講其實是普遍存在的”一樣,這種焦慮是普遍存在的,不是因為疫情才出現的。雖然引起焦慮的孩子表現不同,但不論何種原因,在假期即將結束的那個時間段,我們為人父母者總會焦慮。這種焦慮其實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
當認識到這種焦慮的普遍性,那麼當問題出現了的時候,我們自己就能很容易地穩住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只有你家有這樣問題,那感覺多糟糕的?但如果大家都差不多,心情是不瞬間就好多了?話雖然有點糙,但理是這個理,所以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不用慌。
再來說說無助感,我們很多時候會深有感悟:孩子有時候還真是老師教的好,為什麼呢?很多問題,我說了幾百遍,孩子都充耳不聞,老師說了一遍,立馬當了聖旨。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發現了問題,由於第一時間的焦慮還沒有平復,我們會很直接地對孩子採用“炮轟"策略,直接去發洩出這個問題所帶來的緊張。等發現孩子要麼被嚇懵,要麼已經習以為常地忽略你的暴躁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現學現賣”,找方法、看成效,一個個試,想著只要我不知疲倦,總能把你糾正過來。其過程很辛苦,其結果差強人意。所以解決問題的第二步:不能發脾氣
千人千面,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最清楚,就像題主簡單一問,我們其實都不知道所說的小朋友到底是多大的孩子?我們應該要了解的是方法都是死的,關鍵還在於循序漸進,這是第三步,也是最為方法論的一步:不能急。
網癮或是遊戲癮的形成,不會憑空出現,也不會“轟的一聲”立地消失。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但總的說來無非是以下幾個方面:1.看成因,分析孩子為什麼喜歡玩遊戲;2.析程度,分析分析上癮程度;3.立規矩,嚴肅地預設規則,合理地與孩子共同探討,一起身體力行幫助孩子戒除不良習氣。
總結一下:
首先,我們要有信心,堅信自己一定能幫到孩子。
其次,我們要明確解決上癮問題的關鍵,不是讓孩子放棄遊戲,而是幫助孩子學會合理安排學習、娛樂的時間,同時拓寬孩子的眼界。沉迷的很大原因在於“我以為我的世界就只有一個手機遊戲,而事實是,透過手機我們能看到世界”。不要侷限自己,也不要侷限孩子,遊戲並不可怕,電子競技現在其實很火。
-
12 # 晚風yy
對於這個東西,其實不只是小孩,大人也有,玩遊戲,刷抖音。其實是自控能力差的表現,我沒當過家長,但是我當過孩子,記得初中那會,網咖剛剛開始流行,於是天天逃課去上網,晚上翻圍牆去上通宵,沒錢就偷家裡的錢,那時候在鎮上很多人嘲笑我。父母氣的流眼淚,但是還是一如即往,一直到高中,大學,慢慢的不喜歡電腦了,那時候只是為了好玩,尋找存在感,覺得非主流都很酷。其實如果父母有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有了其他感興趣的東西就可以了。我那時候父母為了讓我戒網,還去找算命的大師,但是高中時期我還是玩遊戲,無疑我當初戒網是失敗的。小孩子,多引導,讓他有存在感,有正確的價值觀,玩遊戲其實也沒啥問題,只是要控制時間,適量!
-
13 # AUG小澤
一個人把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這句話說的一點沒有錯。
每個人的一天只有24小時,除去學習吃飯睡覺,可以支配的時間並不多,而往往能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的,正是這些所剩不多的自由支配時間。胡適曾說:“你的閒暇往往決定你的終身。”
有人用這些時間打遊戲,逛街娛樂,有些人卻用這些時間讀書學習,有些人用這樣的時間提升自我做起了兼職,有些人卻宅在家裡煲泡沫劇。最後打遊戲娛樂的,多年後還是做些沒什麼提升空間的工作,讀書學習的卻早已跳槽到更大的平臺去發展;當年被瞧不起做兼職的同事已辭去工作過著想要的生活,煲泡沫劇的最後可能收穫了直線上升的體重之外,可能還在每天做著怨天憂人的工作,得過且過。
人的層次高低,不在財富地位,而在格局和修養。時間花在哪裡,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而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做的事主要在三個方面:
1、層次越低,慾望越深 被慾望拿捏,只能失去自由,任人擺佈。慾望是枷鎖,是負累。莊子說:你看痴迷財貨的人,整天擔驚受怕,生怕有一天自己的錢沒了,整日貪婪無度,生怕自己的錢少了。這樣的日子,物質再富足又有什麼意思呢?大千世界,萬種誘惑,放下該放下的,才有安寧幸福可言。
2、層次越低,越喜歡得理不饒人 真正高層次的人,都懂得寬恕別人。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動干戈,一定要別人付出代價的,這樣的人瑕疵必報層次太低。人無完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回覆列表
在這個特殊時期,小朋友上癮不要著急,慢慢引導他們,慢慢改變,積極配合,引導他們,用他們感興趣的事情,陪他們一起玩,談心,引導他們做一下簡單的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