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熱情夢想家馨元
-
2 # 祥壽
中華文明從漢服開始漢服之來歷
漢服-上溯至炎黃,下至宋明漢唐,他的歷史風貌豐富多彩,是中華文明與文化藝術的最佳體現。
漢族人所穿的服飾為基礎,其後在此基礎上面不斷的進行演變而成的。
漢服與文化漢服是中國文化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他與琴棋書畫相比,漢服曾經一度消失長達三百年,在這樣如此的狀況下很多人已經開始漢服復興之旅。
總結:漢服就是中華文明的最佳體現!
-
3 # 英格麗特
這個問題我還真的不太清楚。
如果想探討這個問題,我建議你去向史學家問問。也可以向戲劇界的編劇去探討比較合適。
鑑於你的提問,我覺得我們當代的服裝是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對於遠古的服裝沒有復古的必要。
正是因為人們通過了漫長的生活厲練,逐步地淘汰了繁瑣的服裝樣式。才使得今天的服裝,衣料耐洗,好看,易乾等等。
歷史的發展總是向前的。也不能因為發展而忘掉了傳統。
更不能以傳統的說辭又把人們帶入繁雜的落後層面。
對於古代服裝,好的值得欣賞。也可以借鑑。
我們還是欣賞這句話“吸取精華,剔取糟粕”。
-
4 # top難忘今宵
中國傳統文化之漢服文化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透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裝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的體現。
界定漢服主要基於三點原因:
第一:漢服的民族性,即漢服是漢民族的服飾。而中國古代胡人所穿的服裝不能稱為漢服。民族是個整體的概念,所以一個漢族人所穿的胡人的服裝,也不能稱其為漢族的傳統服飾。
第二:漢服發展的傳統性,而傳統又必須分為兩方面,即傳承性與統一性。漢服的傳承性表現在:漢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國上古黃帝時期,並一直保留風格傳承而不斷的發展演化。漢服的統一性表現在從黃帝時期到宋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在歷時近五千年的時間跨度,和數百萬平方公里的空間廣度上,所有漢族人的服飾在其主流中擁有的共同特點。即以右衽、大袖、深衣為典型代表。
第三:漢服發展的自然性,即非外力強制下,漢人自覺自願的情況下,通常不易被人們明顯覺察到的自然的發展,這也是一般事物或文化發展的常規規律。而漢服發展的自然性,更是一個民族傳統服裝的傳承性的基礎,即某一事物或文化,在其自身正常的發展軌跡之下的正當發展演變的方向。其方向,可以透過一般的規律,向前追溯其源頭,也可以向後預測其發展方向。
漢服是從“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發展而來。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后六服、儒服、劍服位於漢服體系的中心,沿襲四千多年。冕服是漢服的根源,也最能體現“絕地天通”的華夏信仰,更是漢人千年來祭神祀祖,與天地交通的吉服。
天子六服和王后六服相加不僅象徵天之大數十二,也分別代表乾坤天地、三辰五行之天道,以分別代表了漢服的兩種基礎服制——衣裳制和深衣制。
孔子在姬姓魯國衣逢掖之衣,來自周公的燕居之服,長居宋國則冠章甫之冠。莊子則提到了儒服以及武士之服劍服。因此儒服又成為後世的道袍。儒服和劍服成為華夏王朝文武百官的法服,也是士大夫和武士的漢服基本服制。
漢服是漢民族傳承四千多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四書五經中的冠服系統。漢服體系展現了華夏文明的等級文化、親屬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輕庶、重長輕幼以及儒家的仁義思想。在中國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飾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別貴賤的作用,為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的禮服。除去國家大事的禮儀,普通漢人的家禮包括冠婚喪祭四禮。四書五經對漢服禮服有詳細的描述。
漢族服飾幾千年來的總體風格是以清淡平易為主,講究天人合一。漢族古代的袍服最能體現這一風格,這種袍服的主要特點是寬袍。大袖,褒衣博帶,形制雖然簡單,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樣,神采殊異,可塑性很強。現在雖然不能見到這種服裝的原型,但還是可以從漢代的帛畫和魏晉隋唐遺留下的一些人物畫中窺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簡單的漢裝大衣附著在不同體態的人物身上頓時具有了一種鮮活的生命力,線條柔美流暢,令人浮想聯翩。樸素平易的裝束反而給他們增添了一種天然的風韻。袍服充分體現了漢民族柔靜安逸和嫻雅超脫、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審美情趣。
漢服由於華夏儒家王道文化的傳播而影響深遠,周邊民族、包括許多其他儒家文化圈(漢文化圈)國家透過效仿華夏禮儀制度借鑑了漢服的某些特徵,用於吉凶賓軍嘉五禮。中國曾享有“衣冠大國”之譽,其極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漢服的面料,也就是絲。絲綢之路開通以後,中國的絲織品源源不斷的運向西方,使得絲綢成為了亞洲和歐洲各國嚮往羨慕的衣料。自此,唐朝衣冠和以漢服為主的中國服飾的威名一起傳播到全世界,展示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同時以漢服為主的中國服飾也吸收了許多其他國家服飾的成分。
-
5 # 解憂女
漢代服裝分類:上衣下裳,深衣,襦裙等,
特點:交領,右衽,繫帶,寬袖。
漢代男子服裝大致分:
曲裾《戰國和西漢早期》和直裾《東漢時期男女均可穿的一種》兩種,
主要有直身的單衣《袍,》和短衣《襦,裙》,
有錢人家的綾羅綢緞,
一般人家短衣長褲,
貧窮人家粗布做的短衣《短褐》,
漢代婦女穿著衣裙兩件,也有長袍,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漢代男服服飾有:
禮服,免冠服,長官服,委帽冠服等,按評級高低穿著不同。
漢代女服服飾最流行的有:
廟服:皇后,太后的禮服;
蠶服:皇后帶領有品級的夫人 親 蠶禮時穿的;
朝服:皇后和兩千石以上夫人 都穿蠶服;
中國的漢服具有傳承性,多樣統一性,完備性,相融性,具有很深奧的文化內涵。
看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面的服裝就是漢服。
-
6 # 劍風撩歷史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廣袖飄飄 今在何方
幾經滄桑 幾度彷徨
衣裾渺渺 終成絕響
漢服的華美,漢服的高貴,漢服的輕靈和飄逸以及漢服的深厚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塊耀眼的瑰寶!
漢服起源於華夏民族時代!大約從公元前5000年起,在黃河中下游的地區興起了一些人類原始氏族公社。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這些氏族公社在經歷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期間逐步形成了部落。公元前2700年,傳說中原地區有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黃帝帶領部族與同樣源於原始農耕氏族少典氏的姜姓部落發生戰爭。黃帝打敗了姜姓部落首領炎帝,之後兩個部落結為聯盟,隨後聯盟又擊敗了東夷部落和蚩尤領導的苗蠻部落。四大部落結成以黃帝部落為首的空前龐大的“華夏部落聯盟”!
從那時起華夏民族就誕生了!伴隨著華夏民族同時誕生的還有漢服的前身華夏服飾。最開始的華夏服飾其實是很簡陋的,僅能遮衣蔽體!上古時期,生產力非常低下,對華夏先民來說,服飾主要出於實用目地。在新石器時代之後,部落聯盟中後期,先民們在製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法又更上一層樓,發明了骨錐和骨針,從此縫製服裝開始出現,原始的華夏服飾也就產生了!
部落聯盟後期產生了原始的紡織業,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後又發明了飼蠶和絲紡,從此人們的衣冠服飾開始日臻完備了。大約在商朝時期,華夏服飾的基本樣式就已經定型了。那時就己經出現了交領,這個時期的服裝主要由上衣和下裳組成。袖口較窄,整體較緊,沒有釦子,在腰部束著一條寬邊的腰帶,圍一條像裙一樣的“下襬”,用來遮蔽膝蓋。
歷史車輪很快地來到周代,西周服飾大致沿襲商代樣式但稍有變化。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為寬鬆。衣袖有大小兩種式樣,領子通用交領右衽。不使用鈕釦,一般腰間繫帶,有的在腰上還掛有玉製飾物。裙或褲的長度短的及膝,長的及地。到了東周,出現了一種重要的服飾——深衣。深衣是直筒式的,把衣和裳連在一起包住身體,深衣延續了以往交領右衽的特點,在社會上影響很大,不論貴賤男女、文武職別,都可以穿著。而且東周的服飾已經出現很多繁複華麗的圖案!
歷史的車輪邁過短暫的秦朝,來到偉大的漢朝。西漢服飾基本沿襲戰國後期和秦朝樣式,仍然以深衣為主,大致分為曲裾、直裾兩種,都是男女均可穿著。而到了東漢,則已開始出現了一種上下通裁的長衣,但雖叫長衣,但卻沒有具體的定製,而且兩側開叉,有個別名叫袍杉。縱觀整個漢朝,中國的文化、經濟、政治、軍事等各方面都空前繁榮和強大,漢人由此而得名。此時期的服飾禮儀制度也極大完備,由此華夏服飾也完成自己的華麗大變身。從此以後華夏服飾有了一個新的名稱——漢服!
當漢服從魏晉的瀟灑飄逸到隋唐的相容幷蓄,廣採博納,隋唐漢服開始有了自己的創新和發展,並在此基礎上大放異彩!但總的說不脫離漢服基本特徵!隋唐漢服的歷史定位是承上啟下。其當時的服裝無論官民樣式,男裝和女裝,都表現出開放的元素,並充滿時代的鮮明特徵!
歷史經過隋唐,略過五代,來到大宋。宋代漢服總體來說沿襲了晚唐漢服樣式,而且分為官式漢服與民式漢服兩大類。而官服又分朝服和公服,朝服用於朝會和麵聖等重要場合,皆為朱衣朱裳,佩帶和襯和手持玉圭,配戴相應的冠冕。公服是官員的常服,式樣是圓領大袖!而民服特點就是:各色樣式,悉聽尊便,不受約束!宋朝漢服還有個特點:漸退豔麗奢華,遂漸簡潔質樸!
當無可匹敵的蒙古鐵騎震碎世界,橫掃中原,一代雄主忽必烈君臨天下,萬眾心繫牽掛的中原華美漢服卻奇蹟般的毫髮無損!而且還添了些許蒙族特色!
當滾滾車輪經過 服員遼闊的元帝國,駛入錦繡江南的大明王朝。明代漢服儀態端莊,氣度宏美,是華夏漢族服飾藝術的典範,中國很多戲曲服裝的樣式花彩,其特色大都來源於自明代漢服。明代的章服衣冠日趨成熟,織繡技藝邁向頂峰,文化內涵極其豐富。 明代漢服集前朝歷代之大成,盡顯超凡氣度,飄逸俊朗,簡約優雅!是華夏服飾中最為璀璨的花朵!
1644年,一聲驚天巨雷——清軍入關了!大明亡了!天崩了地裂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清軍一路燒殺搶掠,神洲大地遍地哀嚎!華夏中原千瘡百孔!那朵華貴,優雅的燦爛之花——漢服,在這場千古浩劫中,被迫地退出了歷史舞臺!當歷史的車輪又行駛到科技昌明的現代,當我們回望歷史遙看未來,漢服雖然消匿三百多年,但它一定會隨著中華族的偉大復興,而再度迴歸!
-
7 # 阿鹿我滴神
○如果你讀過大學,中庸,詩經,禮記,春秋,左傳,資治通鑑,太平廣記,陶淵明集,和唐詩三百首,你就可以欣賞漢服的美了。對!我就是在說你沒文化。懂不懂什麼叫,越羅衫玦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樓頭曲宴仙人語,帳底吹笙香霧濃。。懂不懂什麼叫,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懂不懂什麼叫,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你中文都說不明白還好意思說我穿漢服?我穿的這身奇裝異服從商周時期到清朝順治二年七月初九經歷了三千多年的發展和傳承。你這身主流審美從公元1912年才開始被中國主流文化所接受。現在的我們穿西裝牛仔褲小短裙吊帶衫沒人覺得奇怪,穿上自家的文化衣冠反而覺得奇怪了?是不是沒明白我在說什麼?簡單來說,就是無知不可怕,但是你非要表現出來就是你的不對了。我告訴你,我穿上盔甲我就是無所畏懼的戰士,穿上旗袍我就是戴望舒《雨巷》裡的姑娘。穿上校服我就是校園裡炫麗如朝陽的花朵,穿上正裝我就是職場裡越戰越勇的精英,而在此刻,我穿上漢服,我只想試著去感受一條五千歲的巨龍在我身上低吟繾綣的溫柔。中國歷史悠久綿長,但不應該被埋沒。
-
8 # 遠樹花開
漢服的歷史悠久,在歷史的發展中不斷演變,在各個時期都體現出各自不同的特色。
一、夏商周時期,符合冠服制的上衣下裳夏商周時期,古人就已經初步確立流行冠服制。
這一時期,人們穿的衣服都是上衣下裳。上衣的衣袖窄小,衣襬長到膝蓋。下裳為前後分制,兩側個有一條縫隙,腰間用繫帶。
貴族為了體現尊貴的身份,會在下裳外面係一片絲繡的斧形服飾。
二、從春秋到西漢時期,最流行深衣上衣和下裳連在一起稱為深衣。深衣很長,一直垂到踝部。
但是,深衣只是貴族在家居時穿,或者晚朝時穿。而普通百姓受經濟和環境限制,一般穿粗麻製成的短衣,深衣只是當作禮服穿。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最有特色的是帔帔起源於晉代,形似圍巾,披在頸肩上,交於領前,自然垂下。
這一時期,女子的服式有衫、襖、襦、裙、深衣等。自從帔出現以後,就成了女性喜愛的飾物,在以後的朝代中,一直流行下去。
四、唐代時期,最盛行襦裙襦裙是指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穿的裙子,上衣一般不過膝,稱為“襦”,下身穿的稱為“裙”。襦裙一般是指女性服裝,男性穿的襦裙稱為衣裳。
襦裙一直都是普通百姓的日常服裝,最先出現在戰國時期。到了唐代,襦裙又變化出許多樣式,根據裙腰的高低,襦裙又分為:齊腰襦裙、高腰襦裙、齊胸襦裙。
唐代襦裙的上衣非常短小,在領口和袖口都繡有精美的圖案。下身穿的裙子寬大,長度幾乎拖到地面。
裙子式樣也名目繁多,根據顏色、工藝不同,有多種樣式:石榴裙、柳花裙、珍珠裙、百鳥裙、藕絲裙、翡翠裙。
五、宋代時期,最流行褙子褙子是女性最常用的服裝,不論尊卑,都可以穿褙子。
褙子是由半袖演變而來的,半袖起源於隋唐時期,衣服袖子為半截,衣身不長。
到了宋代,半袖就演變成褙子,半截衣袖變為長袖,衣身加長,衣服前後襟不縫合。
褙子樣式主要以直領對襟為主,其次還有斜領交襟、盤領交襟。
女性的裙子式樣也發生了變化,有6幅、8幅、12幅,甚至更多幅的,類似於今天的百褶裙。
除了褙子,圍腰也是宋代婦女比較有特色的服飾。
六、明代恢復了漢族的冠服制,制定了嚴格的衣冠等級制度明朝禁止元代時期的胡服,恢復了漢族禮儀。
明代女子的服裝主要是襖、衫、霞帔、褙子、比甲、裙子等,但是在服飾的顏色、花紋、面料上都有等級限制。
結語:
漢服在歷史的發展中,經歷了各自不同的演變,在各個時期都體現出當時的審美標準。但不管如何變化,但都有共同的特點:交領、右衽、束腰。
回覆列表
特別喜歡中國的漢服,好幾年前就喜歡了,在青島也有《漢服社》,當時還加了他們的QQ,關注他們的活動和表演等。漢服是中國傳統服飾應該發揚光大,在每個中國的節日端午節,中秋節甚至過年都應該穿著,有些人說穿著不得勁下襬比較大不願意穿,現在的漢服都是改良過的,裡面都是長款外邊是長裙,雖然我沒穿過但是我知道啊,還有那些插在頭上的步搖了,配飾的小包和鞋子都是我心怡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