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郭雄333

    這問題與其說是問得可笑,還不如說是說對廣大股民散戶的無情愚弄。

    股市中的韭菜為何物?那是指被大戶、莊家收割而虧去血本的股民!

    股市割韭菜是股民之間的戲稱,一般形容股票中的莊家將散戶的錢財就像割韭菜一樣掠走。就如同美元濫發,所到之處把人家的資金一一吸走,就像“割韭菜”那樣輕易地把當地財富一卷而空。

    “韭菜”一詞通常是用來形容股市受損的散戶,因為散戶在股票交易市場中處於資訊、技術、資金、時間的末梢,處於明顯的劣勢,當股票大戶、莊家、機構或其他高手拋售股票獲利時,散戶的錢無形中被這些人賺走了。他們像割韭菜一樣不斷地套取散戶投資於股市的資金,加之散戶是不斷地陸續入市的,因此股民如同韭菜一樣,被割了一茬又一茬。

    而題主還要求股民如何去做合格的韭菜,是否意味著教股民如何去做一個伸頭挨斬被割、奉獻錢財的散戶?還嫌股民小散受損太少?

    可見這個問題有多愚民,有多可惡。

  • 2 # ZBLiu

    韭菜這個說法,最早是叫“割韭菜”。說的是散戶一茬一茬地進入股市,被莊家/主力/大戶把資金都給擄了去,一茬完了又來一茬,像是割韭菜。講著講著,“韭菜”就變成了被宰割的散戶的代稱了。原始的說法不過是個比喻。說到後來就有點戲謔嘲笑的意味了。

    散戶,是股市中的弱勢一方,而且佔比巨大,所以輸掉是常態。大部分散戶的錢來之不易,被賺了去是很傷心的事,拿這個當笑料,只說明說話人的沒心肝。

    不過認真說起來,當“韭菜”不是散戶的專利。而且,莊家/主力/大戶吞吞吐吐集籌的過程當中,並不見得散戶只是刀下魚砧上肉,你怎麼知道他們不是也在建自己的倉或攤低成本呢?所以,用另一隻眼看,莊家/主力/大戶吐出些籌碼,散戶吸了去,這時候誰是韭菜呢?莊家/主力/大戶震倉洗籌,有的散戶嚇跑了,有的粘住不放,也有的先拋後吸,跟莊家/主力/大戶打時間差,其實更多的是在鬥智鬥勇,誰在拿刀誰是韭菜,真是很難界定的呢!

    至少,在迄今的中國股市裡,莊家/主力/大戶和散戶分擔了相生相剋的雙方。沒有莊家/主力/大戶,就沒有行情,散戶沒事可幹;沒有散戶,就沒有資金來源,莊家/主力/大戶玩不轉。在這個相生相殺過程中,散戶中的大多數貢獻了資金,他們中的一小部分漸漸“變大”——賺了。莊家/主力/大戶震倉洗籌吸籌,折騰得歡,還不是要跟散戶博弈?有的時候就像巨靈神跟花果山的“孩兒們”鬥法,惱火著呢!在這個過程當中,都有可能變成“韭菜”,也都有機會操刀一割,誰也別笑誰。說散戶中的大多數貢獻了資金,是指的某個瞬時狀態,他們當中不少人也有贏過的日子。

    資料寶團隊有個報表,統計了股民的地域分佈。有意思的是廣東一省獨大,佔了28%左右,即使考慮到廣州和深圳,把這兩地扣去,還是大於任何一省。還有一點,股民的分佈,居然全在胡煥庸線以東。當然要想到線西不會完全沒有股民,但是不能形成一個統計點,是沒有疑問的。股民的分佈明顯地與開放程度、經濟發達程度相關。這就說明,中國的股民並不真是懵然無知的烏合之眾。對他們還是多少要有點敬畏之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上期末考試了,大家如何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