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剪紙摺紙趣手工

    在中國古代建築文化中,庭院是由屋宇、圍牆、走廊圍合而成的內向性封閉空間,它能營造出寧靜、安全、潔淨的環境。庭院的成熟經歷了一個長達三千多年的時間,陝西岐山鳳雛村就發現了一組完整的兩進四合院遺址,並且已相當完善。

    古建築群以院落的形式橫向伸展,佔據很大一片面積。透過多樣化的庭院形式,把各個建築構圖因素有機組織起來,使空間與實體的虛實相映、室內外空間的交融過渡,渲染出強烈的氣氛,給人深刻感受。

    中國建築的出發點是線,完成的是鋪開成面的群。以繪畫作比,群裡的廊、牆、殿、臺、亭、閣以及池岸、曲欄、小河、道路等,無非都是些粗細濃淡長短不同的“線”,庭院將這些單體建築收納進來,匯成一幅“畫面”。

    人們必須置身於其中,才能見到它的面貌,其欣賞方式既可作靜態的“可望”,又可動態的“可遊”。人們漫遊在“畫面”中,步移景異,情隨境遷,玩味各種“線”的疏密、濃淡、斷續的交織,體察建築及建築之外的庭院的虛實交映,從中體現出中國古建築的神韻。

    宮殿、壇廟、衙署、道觀、佛寺、宗廟、民居等都是眾多單體建築組合起來的建築群,特別擅長於運用院落的組合手法來達到各類建築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標。人們對所在建築群的體驗與藝術感受也只有進入到各個庭院才能真正得到。

    中國古建築院落虛實相生的經營佈局,大約有三種基本形式:

    第一種為四合院式,內虛外實,就像紫禁城各院落一樣;第二種是將構圖主體置於庭院正中,勢態向四面擴張,周圍構圖因素尺度比它遠為低小,四面圍合,事態則向中心收縮,也取得均衡,可謂內實外虛;第三種方式的庭院外廓不規整,園內建築作自由佈局,勢態流通變幻,但亂中有法,動中有靜,初看似覺粗服亂頭,了無章法,其實規則謹嚴,格局精細,可謂虛實交織,在園林中有更多運用。在足夠大的建築群體佈局中,以上三種組合方式常常交相輝映。

    院落是中國古建築的精華所在,古建築的建築單體一旦離開了庭院,它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根據。太和殿只有在紫禁城的莊嚴氛圍中才有價值,祈年殿也只有在松柏濃郁的天壇環境中才有生命。可以說,“庭院是建築群體佈局的靈魂”這句話,在中國古建築文化中體現得最為鮮明,以院落為魂的中國古建築,構思水平之高超,處理之精妙,意境之深遠,甚至遠超出某些現代建築之上,更證明了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感人力量!

  • 2 # 文字手藝人

    中國古代建築庭院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據考古發現,“最早的中國”夏都二里頭宮殿遺址,就呈現出3000多年前的封閉庭院狀貌。然後自夏商以降,庭院在建築中的形式逐漸定型,持續到明清皇家建築、民居住宅等,一直延續著作為精神核心的重要佈局。

    ▲二里頭宮殿模型

    在中國古代建築文化中,庭院發揮著建築群體佈局的靈魂作用,其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而概念形式背後,蘊含著儒家“體現尊卑,調和關係”的禮樂思想,也蟄伏著道家“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諧狀態。

    1.廣義庭院:建築場地及圍合空間

    廣義上的庭院,是亭臺樓閣等建築物包圍或者其前後左右場地空間的集合,換言之,即包括建築附屬場地和植被。

    從廣義出發,庭院既有實用功能,滿足遮風避雨和人們日常生產生活,大到皇宮大內、避暑山莊,小到江南富家園林、普通民眾院子,乃至寺廟道觀等等。

    庭院還具有精神功能,成為表達某種崇敬和信仰,乃至劃分社會尊卑等級的中介,比如清代皇帝祭祀的太廟,根據中國古代“敬天法祖”的傳統禮制建造,由三重圍牆及前、中、後三大殿構成三層封閉式庭院。

    中國古代建築在平面佈局上呈現為簡明組織,而庭院在其中起到串聯各座建築物及其空間的功能,同時又兼具中軸縱深佈局下實現人的精神心理需求,例如前述清代太廟,在對稱或錯落的大小不同的建築物圍合的庭院空間中,烘托寄予哀思的氛圍,人們來到這裡,在庭院及佈局感染中,達到崇敬與肅穆的精神境界。

    ▲太廟

    由此,我們看古代庭院,無論是皇家建築、民居建築、宗廟建築,或者園林建築,每一處宮殿、住宅、官衙、寺廟,都少不了一個居中佈局的庭院,被建築物和圍牆廊道所環繞。而透過前後串聯,左右旁通,從前庭到後院,嚴格呈現著古代社會“長幼尊卑有序,內外有別”的精神意志。

    2.狹義庭院:合院民居

    狹義的庭院,單指居家生活的院子。古代內向封閉的建築形制源遠流長,發展到清代的四合院,將傳統居住習慣與建築形式相結合,成為典型代表,將建築群體中的靈魂與精神核心作用發揮到極致。

    四合院是中國古代合院式建築之一,其形制與古代城池相仿,作為集合體,對內封閉而凝聚,對外排斥且抗拒。生活其中的人們以庭院為中心,互幫互助,自給自足,最大可能降低流動性,實現建築對家族共同居住生活人們的多種功能需要。

    四合院佈局反映傳統等級觀念,什麼輩分住什麼房,按規矩來,突出家長地位,而且強化等級觀念,有助於家族內部秩序。如正房比側房高大,一般為家長居住,晚輩則住在廂房。

    可以想象,當人們從外面回到家,首先經過四合院庭院,作為獨立於外界的空間,要先到上房向老祖宗請安,說什麼話,帶什麼禮物,在庭院中梳理的過程,人的情緒也得到沉澱和洗禮。

    3.庭院,反映儒家“禮樂”思想

    中國古代建築文化中的庭院,集中蘊含著儒家“禮樂”思想。儒家不但強調禮,所謂“禮者,天地之序也”,而且重視“樂”,倡導“禮樂”兼重。表現在建築上,“禮樂”思想所要求的秩序靈魂,灌注於庭院空間,以前後上下高差的格局來呈現尊卑長幼主從等倫理關係。

    在儒家思想看來,禮用於“辨異”,以區分個體成員的貴賤等級,使其明確各自的地位、職責和義務。樂用於“求和”,調節人的內在情感,和諧不同成員之間的人際關係,使之相親相愛。

    而在建築中,庭院功能透過調和人際關係,成為人與自然對話的場所,這與儒家思想中“樂”調和人與人關係,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如果說如果建築是“禮”是“體”,那麼庭院就是“樂”是“用”,不僅僅昇華人與人的關係,而且促成人與自然對話,二者相得益彰。

    4.小結

    中國古代建築文化中的庭院,以高牆圍合起與外界隔絕的空間,阻斷外面喧囂,營造出寧馨淨密、休憩愉悅的生態與景觀的生活環境,同時也提供一個意志明確、秩序穩定的空間,給人以充分安全感和領域感。

    所以說,本質功能上,庭院成為組織生活起居的核心空間,集萃著古代倚重的禮樂大防,它除了左右建築佈局,而且在調節人與人之間生產關係方面發揮重要,還架通人與自然對話的橋樑,集中發揮建築群體佈局的靈魂作用。

  • 3 # 一起看大戶

    大家好,我姓杜,專看大戶

    人們都叫我杜大戶!

    中國古代建築的朝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房屋朝南可以冬季背風招陽,夏季迎風納涼,所以建築朝向便選擇了坐北朝南。

    當然也有其他的緣由,根據中國的五行之說,南為火,色為紅,主熱;北為水,色為黑,主寒,所以房屋的朝向要向陽避陰。

    在《易經·說卦傳》:“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禮記》中也有記載“天子負庡南向而立。”孔子在《論語·理也》也有說到“雍,可使南面。”意思是說他的學生冉雍可以做大官。可見南面意味著權力和尊嚴的象徵。所以古代天子、諸侯、卿大夫及州府官員等升堂聽政都是坐北向南,因此,中國曆代的都城、皇宮殿堂、州縣官府衙署均是南向的,結果使建築的朝向也擁了文化約內涵。

    除此之外,中國建築的平面佈局具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就是以“間”為單位構成單座建築,再以單座建築組成庭院,進而以庭院為單元,組成各種形式的組群。就單體建築而言,以長方形平面最為普遍。此外,還有圓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幾何形狀平面。

    就整體而言,重要建築大都採用均衡對稱的方式,以庭院為單元,沿著縱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藉助於建築群體的有機組合和烘托,使主體建築顯得格外宏偉壯麗。紫禁城就採用了中國古代建築傳統的院落式群組佈局,強調網格、中心、對稱的設計。它的主要宮院分佈在中軸線上,重要建築的輪廓尺寸受到統一模數控制。

    除了整體的佈局之外,中國的古建築在裝飾上有很多講究,在其屋脊上有一種構件被人們俗稱為“神獸”。眾所周知,古建築屋頂上一共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而上面除了吻之外,還有很多走獸類的裝飾,它們被合稱為“五脊六獸”。它們的位置在垂脊或戧脊的脊端。神獸的形態都很特別、非常有意思。

    中國古代傳統建築裡,起脊的硬山式、懸山式和廡殿式建築有五條脊:正脊、垂脊、戟脊、圍脊、角脊,其中最頂上的水平方向的脊為正脊。正脊兩端有吻獸或望獸,垂脊上有垂獸。硬山式建築可為老百姓用,懸山式一般是商業使用,廡殿式建築則是宮殿建築形式,只有皇家理事的地方才能使用。

    屋脊上的每個神獸都有各自的意義,龍象徵天子;鳳比喻有聖德之人;獅子代表勇猛、威嚴;天馬與海馬是神話中吉祥的化身;狻猊,據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的猛獸,也有說法認為是龍九子之一;狎魚是海中異獸,滅火防災;獬豸也是傳說中與獅子類同的猛獸;鬥牛在傳說中是一種虯龍;行什是一種帶翅膀猴面孔的人像。

    古代人不僅注重細節,在建築的選址上也大有講究。人們會選擇靠水而居,哪裡的土壤肥沃,利於農業的發展,這是原始的與自然和諧相處。當然不同的建築它的選址還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寺廟大多建造於原理塵世的偏僻山林之中,這不僅是追求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更是注重建築風水的選擇。

    拿山西的王家大院來說,整個佈局也是和周圍的山水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圖中發金光的大南瓜,就是我們的主角王家大院,它被黃河和汾河環抱,王家大院正好位於這兩條水龍之間的真龍局中。它們被一條河流隔開,形成了明堂前面天然的S曲線朝堂局。也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太極圖。

    其中,風水對於建築學來說便也是一門學問,並不是只有封建迷信的色彩,我們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建築與風水之間的關係。風水與建築相結合,希望建築本身能夠充分發揮其功能,能夠讓它的主人事業成功,更上一層樓。

    總而言之,中國的古代建築採用了“因天時,就地利”的靈活佈局方式。

    大戶人家,講究!

  • 4 # 沐夏花園

    庭院式佈局以其獨有的表現特徵在中國傳統建築發展史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併成為中國古代建築群體佈局的中心。這在於庭院式佈局是傳統建築群體組合的核心,是中華建築表現在建築形象上的一個顯著特色,構成了中國傳統建築審美價值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國古代建築以群體組合見長,以木構架為主體結構的古建築體系,受材料的限制,單棟建築體量不宜做得過於高大,一般說來建築組群都由若干棟單體建築組成,由此構成了中國古建築的離散型佈局模式。

    離散型佈局有多種組合方式,凡是在群體組合中形成庭院的,都屬於庭院式佈局;而沒有形成庭院的組合方式,則可以把它稱之為非庭院式佈局。在官式建築和民間建築中,庭院式佈局都屬於主流,是中國建築組群構成的基本方式。

    庭院在建築群體佈局中的主要構成模式有兩種:對稱式佈局和非對稱式佈局。

    對稱式是傳統庭院構成的主要形式。無論是宮殿型、居住型,還是寺廟型庭院,大多數都採用對稱的格局。宮殿、壇廟、陵墓、衙署、書院等建築組群的庭院,除極個別情況外,幾乎都保持了嚴格的對稱佈局。

    在傳統民居建築中,北京四合院、吉林民居、雲南“一顆印”、江蘇天井式住宅等等,這些住宅形制無一例外的採用了對稱式格局。只有受地形限制、功能要求、風水意識等因素制約,才會呈現出某些不對稱的格局。在這種情況下,住宅的主要庭院大多仍保持對稱的形態,只是在一些邊角部位做了適當的調整,形成區域性不對稱的局面。

    對稱式的佈局通常是以一主兩輔—四合院的形式為“原型”而形成為一種基本單元。這種單元無論在建築的組合或空間的形成上,都具有相對的完整性。

    利用這種“原型”進行組合,其一般規律是:沿著一條軸線向縱深發展,採用串聯的方法把若干個大同小異的“原型”連線成為一個整體,並利用空間、體形的對比與微差以求得變化。

    非對稱的佈局主要出現在園林型、居住型的庭院中。寺觀建築的庭院中也偶有非對稱的現象出現。它也可以用“原型”的概念去理解,但這種“原型”卻比較自由靈活,且在“原型”的組合上也不受任何約束,可以任意地穿套。因而它遠較對稱式佈局自由靈活而富有變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熱血傳奇》看起來沒有人玩,卻一直倒閉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