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丹鳳躍龍
-
2 # 齊魯袁哥
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按國家規定,70多歲已經過了退休的年齡,應該安享晚年了。可是由於種種原因吧,很多的農村老人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農活,堅持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其中就包括我的長輩們,我分析有下面幾個原因吧!
生活在農村,物資方面相對匱乏,很多物資都靠自給自足。很多老人都經歷過吃糠咽菜的生活,始終保留著面朝黃土背朝天,艱苦奮鬥的傳統美德。
隨著農村經濟的高速發展,農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但農村老人的娛樂生活少。不比城裡的老人,城裡有公園散步,有專門的老年人活動中心。他們退休後有退休金可拿,不比擔心自己的晚年生活。而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他們交了一輩子公糧,他們沒有退休金,只有政府每月發放的為數不多的養老金。要是老人放下農活沒了收入,靠這點養老金生活根本無法支撐下去。為了生活,為了活動活動筋骨,他們始終還堅持種地。
改革開放以來,好多的年輕人選擇了出門打工,在城市裡買了房,生活重心逐步轉移到了城市,很多老人留守在農村。老人們知道生活在城市壓力大,方方面面都要花錢。為了給兒女們減少負擔,堅持種地補貼家用。分析的不全面還請多多指教!
-
3 # 鄉野南哥
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眼睛酸酸的,有點想哭的感覺!
我外公84歲了,我外婆也已經76了,一輩子臉朝黃土背朝天的過到了今天。到現在,他們兩個還管理著四畝多的茶葉,每年還要種五六畝的玉米。我說這些的時候,肯定有人會問我,我外公外婆沒有多的子女嗎?其實不是的,他們有九個子女:五個女兒,四個兒子。那麼你又要問我這麼多的子女為什麼沒有人贍養他們呢?是不是孩子對他們一點沒有孝心呢?其實不是的,包括我的幾個舅舅幾個舅媽都有勸他們不要和兒女分開住了,每家都願意養他們的,但是不管誰勸說,他們就是不答應。而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小姨離婚以後,把我表弟扔給他們撫養,把我表弟拉扯大以後,我表弟跑去上海打工了,我外公外婆不想和子女住一起的原因竟然就是害怕住到一起後我舅舅他們把土地佔為己有了,他們害怕以後我表弟回村什麼也沒有了,就是這個原因,所以這麼大的年齡還在勞動著。想想挺心酸的,雖然適當的勞動可以讓他們的身體保持健康,但畢竟年齡太大了,去勞動發生事故的危險性很高。
再講講我外公外婆的鄰居吧!這個老人現在才六十多,但是身體不是很好,有高血壓,老伴去世得很早。兒子很有本事,現在是我們市裡一個事業單位的小領導了,在市裡買了房子。他兒子不想把他一個人放在鄉下,有很多次已經把他接到城裡了。可是沒幾天,老頭又催著他兒子送他回家了,每年種十幾畝地的玉米,一個人養兩頭豬養幾隻雞,生活過得真的很滋潤的。
據我觀察,農村老年人捨不得閒下來的基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為生活所迫,不敢停下來休息,他們休息那天就是離開人世的那天。還有一種就是明明可以選擇安逸的生活,但是一輩子養成的勞動習慣已經讓他們停不下來了,他們一旦停下了勞動,就會覺得空虛,生活變得無所適從了,也沒有那種踏實感了。在我看來,既是一種可悲,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吧!
-
4 # 艾文8B5q
這個問題的回答比較複雜,我個人的認為有三個主要因素:'①社會體制,新中國建立以來,以國情建立了治國建設基本體糸,城市居民以工為生,農村農民以耕種務農為生,城市居民集聚,所屬土地希少,國家對老小婦殘有相應的基本生活保障,並形成了儲資養老的規章制度,農村農民建國以來分得了土地,以耕種為生,並且以每畝耕地固定了上繳稅費,<公糧徵購>,也就是古言所說的(作田還糧,育子養娘),故此生成了城鄉差別。城市居民儲資養老,農村農民養兒防老。②社會發展的變遷,在五,六,七十年代農村農民看清了城鄉差異,並命勞作,重點培養子女入學,進城務工,化重資買戶囗進城,擺脫這城鄉差異。③歷史文化風俗,這些七八十歲的農村老人都是出生在五十年代以前,都有數千年遺留下來的農耕細作,一片土地養育一族人的優秀傳統,身體強健就會下地耕耘,發揮夕陽餘暉的晚年。
-
5 # 敢於行動
對這個問題本人還是有點發言權的。我的父母親都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可二老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一天閒的時候。我家承包的十多畝田地仍由二老耕種,除自濟外,還供應三個子女的糧油和小菜。為什麼?是因為生話所迫嗎?不是。我本人六十年代末出生,我二個妹妹七十年代初出生,均已成家立業,家庭條件在農村來講屬中等偏上,我大妹已當了奶奶,小妹的女兒也上大學了,按道理講二老可以安享晚年不用幹農活了,我們也多次勸二老不用那麼辛苦了,可老人不聽,說只要能動就要幹下去,我們只好預設。痴心父母古來多,總想著幫小人一把,像我在農村修房子我父母拿了十萬,我大兒子在省城買房又拿了十多萬,這無形中就減輕了我的負擔,逢年過節還給孫子外甥發紅包,外甥結婚考學都發紅包,這也體現了老人的尊嚴和價值,老人覺得自己一天不死都是有用的人。這也是農村大多數老人的心態,一生勤勞慣了停不下來,總是想著給兒女減輕點負擔,不想拖累兒女。有的農村老人生了大病甚至自行了斷。這就是農村老人的寫照。
-
6 # 吳玉香
原因很簡單唄,這代老人,鑄就了一雙粗糙而有力的雙手,從小就種慣的田土,大半生依靠自己的雙手種出了五穀雜糧,養育了一代又一代,這些老人在這片土地上祖輩輩過慣的地方,對於七八十歲的農民來說對土地是很有感情,即使有家財萬貫,七十,八十歲了還是捨不得他那日出日落,朝出晚歸勞作的田間地頭,田土就好像是比喻衣食父母一樣有感情。
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們這有兩家的老人,分別是男老人,老婦人,都以七十多歲,他們的兒子媳婦、孫子都在縣城做生意,讀書,也就照顧不上家裡老人,只好不耍他們的父母不要種田土,吃好玩好行。於是就把稻田承包給別人種去了。可是這兩位老人又揹著兒子去取回來自己種,一直種到八十多歲才不種。每當看到那位老婦人牽著自己養的一頭大水牛在水田裡來回自如的哼起催牛的聲音,我們也為她固執種田態度想不通都議論她有福不會享,偏要種田。她一直種到八十二歲突然得暴病,在去醫院半路上就不行了才撒手。
還有那位男的老人也是一樣,不光種田,在就是連趕集賣米,也捨不得坐車,每次看見他挑著七八十斤擔子去上街,大夥也是議論他,這麼大年齡還這麼拼命的幹,有福不會享,為什麼?他也一直種到八十多歲,眼晴有毛病才不種,兒子接他出去一起住,今年正月初幾才去世。七十、八十歲的老人大都是勤勞,對土地非常有感情吧!要不也有家財萬貫還在下地幹活?謝謝邀請回答!
-
7 # 品味人生九江大明哥
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還在勞作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那年代的人吃苦耐勞,勤勞慣了,身體好的話會一直幹活!第二,就是農村條件差,沒有退休金,導致他們手頭沒錢所以還得勞動賺錢。第三,在老人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越勤勞越健康,幹活的同時也煅煉身體,生命在於運動!只要營養跟得上農村人比城裡人長壽!
-
8 # 明越清泉
什麼意思?農村老年人確實閒不住。你依自己的想法度人?那麼,你可以自己去訪問下這些老人們。聽聽他們是怎樣說的。我可是問過很多老人,本社群業主老書記屬失地農民,今已八十九歲,仍天天推單車到處跑,問他為何?他說;又沒土地,閒蹲著急人,跑步鍛鍊身體。聽到了。
-
9 # 166349940李記
養活不了自已。生活艱難。有吃有喝到了7O歲誰還幹。又不能指望兒女,兒女又有孩子要養,還要還房貨。指望不上兒女自已不幹那就只有等死一條路。
-
10 # 盛祖順心
七八拾歲能勞動,主要是身體健康,沒大病,有病也是叫閒不住的病。應該改改了,吃穿用不了多少錢。全是為了幾女,為了孫子,正負能量都有,你勿不苦任然能過,吃多的吃少點,吃好的吃差點,都可過。就是想不開,多少年青人不怎苦,老人確死苦,這就是當今社會。
-
11 # 鄉土老康
農村老人種地也是常事。只要老人身體健康,現在的農活很簡單,也非常輕鬆,秋麥兩季只是一種一收。
農業的根本出路就是實現農業機械化。現在種地,只要有錢,只是動動嘴,種收全部機械化,只是幹一些自己願意想幹的農活,平時沒有很重的體力活可幹。
老人沒有太多的侈求,只想看著那幾畝良田,年年有收 成,就心滿意足了。
-
12 # 文哥1426823
給誰幹的?勞動收入全歸自己,繳一分錢稅收了嗎?他們自己的兒女們,都願意站旁邊看著,他人也沒有責任和義務去養著他們啊!若他們的兒女們都掛了,那會有政府養著他們的。從另外一方面也說明,“種地”並沒有一些人說的那麼苦和累,而且應該是一種比較輕鬆的活計,七八十歲的老人都能幹的活,能苦累到哪裡去?
-
13 # 十梅庵人SH
這是個沉重的話題,也是個悲哀的現實。
農村老人70歲甚至80歲還在種地勞動,不種地吃什麼?怎麼活?
對比城市和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狀況,大不一樣。
城市老人每月有退休金,不用擔心生活問題,不用子女資助也決無問題,甚至可以反過來補貼子女。因此大部分老人生活很愜意,可以旅遊,休閒下棋打牌跳跳廣場舞。
農村老人的生活相對來說艱難多了,種地為了生活,不種沒吃的,種地收入很低,不種一點收入也沒有。特別是晚年不能動了則完全依靠子女,要看子女臉色,孝順的還好,不孝順的晚景很淒涼。
農村收入很低,子女為了掙錢要外出務工,家裡的活計完全落在了老人身上,只要能動彈就得幹下去。
多年來養成的習慣,現在的農村老人,經歷過苦難,一輩子勤勞、節儉,老了身體無大病不會停下來。
切莫站著說話不腰痛,我想這一切都是明擺著的現實,有好的生活條件誰不會去享受?
-
14 # 朱啟臻
只要不是生計所迫,老人種點地對身心是有好處的。如果80歲還能種地,活90歲沒有問題,如果90歲還能種地,可以成為百歲老人。種地是很多老年人老有所為,老有所養的體現。只要老年人高興,還能幹,就鼓勵他們幹吧!
我們村裡有三位超過一百歲的老人,都是八九十歲還能下地幹活的人。
-
15 # 華山春雨958
很多七八十歲的老人還要種地。那是因為農保每月只有一百多元,除過水電和手機、合療稅,生活每天不到一元錢,只能達到餓不死的水平!得病後都想到要去自殺!七八十歲的老人還要學開各種農機,每年都有很多被致死致殘!並切是:老去一個,就得拋荒一大片土地,年輕人根夲沒有人幹農業,農村早已後繼無人,荒廢土地遍地都是!!
-
16 # 老於52080
在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種地、工作是很正常的事情,多少年來一直都是這樣。幹不了重活、幹輕鬆點的,下地種田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慢一點地幹。尤其是現在種地基本上都是機械作業,體力勞動很輕。說實話,這是一件好事,既能得到收益,還可以透過勞動煅練身體,只不過在收種搶季節的時候確實很累。
沒有辦法,農村老人比不上城市裡的退休老人,農村老人不幹不行,主要是養老方面沒有保障,光靠兒女也不行。多少年來,已經養成了習慣。一句話,關鍵的問題還是窮,如果生活方面有了保障,農村老人同樣會和城市老人一樣,到處走走看看,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
回覆列表
相比以前,農村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住房到日用品那點也不比城市差,甚至在農村也自蓋了小樓房,有工作穩定的在工作城市買了樓房,但是這一切大都來源於打工的收入,脫離了城市回到農村,即便有穩定的工作,收入肯定要低,年輕人都深知這一點,最主要的年輕人不願意種地,即使中年人也不過如此,他們不希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滿身泥土,一身臭汗,沒白沒黑,一年下來攢不幾個錢,日子沒著落沒希望。
可是,土地不能儘管它荒廢啊,總得有人去種 ,於是就剩下七老八十的老莊家頭了 ,到了這個年齡 論說也該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了,那怎麼辦?莊稼地裡的活慢慢幹唄,身體原因實在幹不了的,沒辦法。只要能上陣的,就要上陣,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社會進步了,農村種地多以農機為主,勞動力減輕了,雖說老年人也有養老保險金等相關的政府補貼 ,這一代老年人沒事幹還真不行,蹲牆根難受,農村老年人沒習慣體育鍛煉,就算是活動一下筋骨吧,也算是幫子女了。
其實,我父親就這樣。攆走他甚至生氣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