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司馬錶農村

    在本地,農村人家裡老人去世了,基本上其子女都要為老人舉辦一場祭禮。不但農村老人去世,其子女要為老人舉辦這樣的祭禮,城鎮上不少人家也都要為逝去的老人舉辦一場祭禮。現代祭禮的內容簡單講就是悼念死者,為死者歌功頌德,真的並不是迷信。

    一、祭禮的歷史淵源

    祭禮的歷史很早,最早可見於商朝。到了周朝已發展得,較完善了。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今天的祭禮已不是迷信的做作,而是追悼、歌頌死者,教育新人敬老、尊老了。

    二、祭禮的內容

    祭禮的內容很複雜,根據上祭者與亡人生前的關係不同,也有區別。

    孝子是舉祭者的重心,內容和形式最複雜。也是所有祭的首祭,其他關係祭的內容和形式,在孝子這一祭中都有形式相同、內容有別的表述。下面就以孝子這一祭來概述祭禮的整個過程

    【一】祭前的準備工作

    1.、祭文、輓聯、服狀

    在開前幾寫好祭文、輓聯、服狀。輓聯和服狀都要張貼好

    2.香案

    在靈堂內和室外準備的放祭品的桌子,室內一張,室外三張。室內桌子為禮生坐和呈放祭品用,室外桌子是擺放好祭品和祭亭、遺像等。

    3.準備祭品

    室外:豬、羊、金山、銀山、壽星、寶塔、俎豆、安頓好祭所、祭位

    一般祭品包括香、茗、酌、箸、饌、羮、腐、果、鮮、雞、饈、絲面、糕點、帛、松、柏、竹、梅、蘭、菊等等

    一般有降神(這裡的神並真有神,只是人們的精神寄託)、迎神、妥神、送神幾處位,奏樂、成服、司樽、盥洗、聲炮、鳴金幾處所等。

    4.編炮

    編炮不一定非要火藥編炮不可,為了環境衛生,可用電子炮代替。

    【二】正式開祭

    1.發擂

    鳴三次/個短炮,表示祭禮將要開始了。

    禮生(從事祭禮的專職人員)分別讀:靈輀將駕,祭禮先行,孝堂肅靜,執行就位。

    以此讓幫忙和參加祭禮的人就位。

    2.孝子侍立幃內,傾聽禮生宣讀《就位詞》:

    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韻其音,敬其所親,愛其所生,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這裡的其是指亡人,道明祭禮的宗旨。

    3.就位詞讀畢,陳設各項

    4.升炮、擂鼓、嗚金、奏樂

    5.禮生宣讀《開幕詞》

    6.禮生宣讀《開幕贊》

    7.引孝子出帷行省視禮

    省視,就是孝子檢視一下所陳設的情況怎麼樣了,省視的時候是要回報的。如堂上叫省牲,那室外帶孝子省視的視生就回答給堂上的禮生:博碩肥脂

    並贊雲:博碩肥腯祭奠呈,爹孃不敬敬何人,生前菽水承歡少,此刻豬羊難報恩。

    8.省畢昇堂入帷

    9.分別至盥洗所、奏樂所、司樽所、聲炮所、金鼓所行禮

    每到一所,都讀贊一首,如到奏樂所,贊雲:玉笛幽幽哀樂鳴,孝堂寂寂動哀情。洞簫悲咽增傷痛,鶴唳三更不忍聞。

    10.雙親皆亡,先行成服禮

    孝子分別穿孝衣、披白巾、披麻、戴冠、紮帶、穿草鞋、執杖

    這裡沒有迷信色彩,穿草鞋是以前農村人都穿草鞋,現在不忘那時之苦。孝子每披戴一樣東西都要贊詩一首。“贊”是古時的一種文體,以讚美為主。如贊孝衣,贊雲:

    麻衣不比一般衣,穿在兒身分外悽。今日綿綿思罔極,淚花並作落花飛。

    11.單親歿先行降神禮

    亡人已經作古,在炎黃子孫的心裡,逝者己經成為見不著的仙神了。明知人死如燈滅,但心裡難捨,美其名曰成仙成佛,開祭日祈願父或母有靈,只為心裡自我安慰也。

    如其中一首降神贊雲:父(娘)親今日往何方,蹤跡尋來竟杳茫。堂上今朝呈祭奠,思親難禁淚千行。

    這就是明知無神而只求心裡平衡,並不迷信也。

    12.行迎神禮

    既然心中希望父或母成為“神仙”,今天是為父或母舉行祭禮,當然就要把父或母當“神仙”一樣的迎接了。但深知死了死了,哪有什麼神,只是心腸罷了。如其中一道迎神贊雲:

    此日迎神神應通,為何不見我親容。魂飛萬里兒心痛,此後相逢只夢中。

    降神禮也好,迎神禮也好,都是要敬香、茗、酌的。但大家都知這只是一種形式,是沒有真作用的,只是心腸表達而已。如迎神禮其中有一首贊雲:

    一杯淡酒敬亭前,跪在亭前淚泣然。今日縱將千杯獻,可憐茶酒總空傳。

    迎神時,都要讚一讚松柏竹梅蘭菊的,以此來讚揚亡人在生的高貴品格。如一首贊竹雲:

    冬春破土夏排雲,勁節虛心伴友鄰。立地頂天腰桿直,捨身奉獻受人欽。

    13.升堂升初獻禮

    【1】在前往靈堂內的路途中,讀升堂詞:“詣盥洗所勺水浸巾盥洗,司樽所司樽者舉杯酌酒,致祭於顯考(妣)某公(母)諱某某老大(夫)人之靈柩前鞠躬跪”。

    【2】分別敬獻香、茗、酌、箸、饌、羹、腐、果、魚、雞、饈、絲面、糕點、帛等祭品。

    進每樣祭品時,都要讀一首贊詩。

    誰都知道,進獻這些祭品是沒有實際作用的,只是孝子對父或母的一片心而已。如贊豆腐雲:

    靈前獻腐表哀衷,死後方知萬事空。蓮粉有心心獨苦,陰陽迥隔路難通。

    【3】讀祭文

    【4】讀換聯

    【5】讀《蓼莪》詩之首章。如果是六位禮生開祭,禮生要入幃扶棺歌《蓼莪》

    【6】九叩首,四興四伏後回到迎神位敬香、茗、酌。

    14.行亞獻禮

    【1】又從迎神位升堂,形式與初獻相同,內容有區別,讚詞完全不同,但依然只是讚美死者生前的勞苦,表達孝子的孝敬心腸。

    【2】亞獻禮進贊祭品後,讀《蓼莪》詩之次章

    【3】讀《亞獻哀詞》

    【4】叩拜同前,後回到迎神位行

    15.行三獻禮

    【1】進獻祭品與前祭相同,但讚詞不同。三次獻禮是三樣的讚詞。

    【2】詠《蓼莪》詩之三章

    【3】讀《三獻哀詞》

    【4】叩拜同前,回到迎神位。

    16.行侑食禮

    【1】升堂至靈案前跪

    【2】舉杯酹酒,升炮、鳴金、擂鼓、奏樂,默哀。

    【3】孝媳舉哀

    【4】獻十獻

    【5】女性亡讀《孝悌歌》,男性亡讀《侑食贊》

    【6】叩拜同前,回到妥神位。

    17.行妥神禮

    【1】敬香、茗、酌

    【2】讀《妥神贊》

    【3】叩拜同前。

    【4】入帷,扶棺答禮。

    以上是孝子祭的基本程式。這一祭需要三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很難一一說詳盡。

    其他每種親戚關係的祭禮形式基本相同,只有孝子一獻的內容。但每種關係的讚詞和祭文等都是不同的,是根據各種關係而作 。

    三、結束儀式

    最後是一個集體的祭禮,名曰“送神”:

    【1】所有人繞棺三圈,在繞棺的同時,讀《繞棺贊》

    【2】進香、茗、酌

    【3】讀《送神贊》

    【4】撤去所設專案

    【5】執事焚香、紙、慟唁、服狀等等

    【6】打鑼鼓、奏樂

    諸喪盡禮,守孝三年,榮華富貴,人財兩旺。

    可以肯定的說,祭禮不是迷信,其中的祭文、輓聯、贊、哀詞、等詩文,都是敘述亡人生前的勞苦,讚頌亡人生前的品格,表達孝子的哀慟之情的。許多當事人和旁觀者都會被這深沉的詩文所感動而流淚,對那些不是很孝順的子女也是最好的教育。

  • 2 # 石前聽雨

    為逝亡者行祭禮,我這裡基本沒有了。實行火化了,人們對這種老禮儀淡化了,都認識到厚葬不如薄養,況兼免了一大筆花費,減輕了精神負擔,倒也不是壞事。

    我這裡,這些祭祀禮儀還有:掃墓,迎神遊鄉,年例等還舉行祭祀。儀式大同小異,只是祭祀的物件不同。都是以歡快的樂曲相伴,在喜慶的氛圍進行。

  • 3 # 守望鄉土

    為去世的老人開祭,是一種特色文化,更多的是體現逝者為大的人文精神,也是為再生的親人相鄰朋友的一種宣告。

    人來到世上,短短几十載,有的人過得平凡有的人過得風光、有的人過得富足、有的人過得貧困、無論是哪一種,但人生的意義都在於此間,為逝者開辦祭奠活動,也是告慰逝者的在天之靈,更是生者為逝者靈魂的告慰。

    無論你在什麼樣的社會位置,人都會有離去的一天,這是自然規律, 有老人離去就有新人出生,這是世界進化的一個自然過程,為逝者開祭為生者慶生,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

    祭祀流程

    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民族和各地方的風俗習慣不一樣,但其目的都是蓋棺定論,願生者堅強,逝者安息,並讓逝者如土為安,讓再生的人心靈上得到無悔的安慰,更是家族史的一種傳承。

    有的地方3天4天,有的有9天,各地不同的方式或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來決定,但這些年國家提倡精神文明建設,提倡節省,杜絕浪費,我弟也相應的出臺了,嚴禁大操大辦酒席或喪祭,從某種意義上講,也節省了社會資源,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

    意義何在?

    其意義就是對親人朋友相鄰的一種宣告,有的是生者生前高高興興的生活,去世後也風風光光的離開,對逝者亡魂的一種超度,華人崇尚佛家文化、道家文化等,而佛道兩家在很多地方被融為一體,其大多是在為逝者超度上體現出來,希望逝者的亡魂入土為安,希望逝者的在天之靈庇護家人的健康成長,在開辦祭祀的過程中要燒掉很多紙,其目的是為逝者到另外一個極樂世界去開闢一個新的空間,不受其它的欺凌等等,這是生者的一種自我告慰,雖然他是唯心的,但這是幾千年文化的一種傳承,在目前來說還難以去改變它,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人類更加走向文明,這些風俗會被在經濟的發展中,人文精神文明的提高中慢慢的會減淡。

  • 4 # 華邦清歡

    死後為大,是以對逝者的一種尊重,更寄託親人們的一種哀思。

    在我們那邊也叫白喜事,由道家做法事超度。

    而祭祀本身的意義在於追悼緬懷先人同時,在提醒我們自己不能忘本。

  • 5 # 味哎兒

    祭,就是雙手在供案上擺供物的形象字型,示字上是兩隻手。

    祀,就是供案旁的人弓背的人體形象字型,示字旁邊立著弓揹人。

    真實裡,祭祀只給活著的人做著著呢,與神及亡者無關。神與亡者僅託詞的主題而已。從而祭祀僅用於招聚住我們的人,再在一起匯齊的託詞形式。

    其效用就是我們的人,互相怨恨打鬥,結怨仇,不再來往了。可祭祀日,每個人必須到齊,又呈同一夥人的狀態了。此為,不忘本根。是凝聚人的方法之一。

    因此,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戎是兵與兵器。祀就是祭祀。可見意義重大。

    祭祀講究長幼與輩份,依次站立於自應站的位置上,不可錯亂,這是秩序。從而歸入禮法之內。

    並且是:國家.社會.民族.人群.具體個人的,終極式大禮,沒有超過此禮的形式了。即,沒有比祭祀大禮再嚴謹莊嚴莊魚嚴肅隆重的禮式了。

    怎麼回事及意在此可見了。

    內容:

    真正的祭祀穿儀服。

    儀服比華服更奢華,華服比榮服奢華,榮服比豔服奢華,豔服比美服奢華,美服比豪服奢華,豪服比演出服奢華。

    齋戒沐浴三天以後,穿儀服,依長幼輩份依次到場,堂與表分列站供案兩旁。堂站左或東方向,表站供案右或西向,大輩靠近供案處,小輩離供案遠點。

    族長帶各家家長立於供案下或南向的,兩站列隊中間處。

    巫師是伺儀喝號,眾人依喝號做相關動作,此為供拜。

    而後,依族長.首長.巫師及各家長為先後次序,獻供.焚香.叩頭,退站立列隊前隨輩份依次排隊下去。

    家長全供拜完成,兩列隊合靠中間位,共跪拜。

    拜畢,立起身,由當年英豪人物獻詞。

    詞畢,再共拜,各具體人默禱自宿願或今後打算,拜畢,起身,共唱頌歌,歌畢,由族長分吃供品給每個參儀人食入,其餘均分各家長攜帶回家由家人共享用。禮畢人散。

    凡可參與儀式者及戶主之家,必三年內無過錯.犯規.犯法事的才有資格參加,是榮譽家戶的體現。因此,人不敢犯錯.犯規.犯法。因為有遭族人排棄的效應。

    所以,真正的祭祀,就是列出遭排棄態勢,令人畏怵而已。如同不著眾人待見,及幼兒失群與遭父母家人遺棄一般了。

    這才是祭祀的真正目的。

    所以,中國古人最怕死亡以後,不讓入祖墳或家墓內的願因。即成孤魂野鬼了。

    這又正是舉行祭祀的誘因,更是更真實證明我是好人.不是壞人的簡單直白的方式,准許參加否,就驗證證實了的。

    可見重大重要性了。

    具無形法律的功用功效。屬配合道德公德的方法之一。

  • 6 # 啊祥說事

    農村老人去世開祭就是選擇一個日子通知親戚朋友來參加“告別儀式”,就如同追悼會一樣,生兒為人,來到這個社會就是加入某一個團體和圈子,你這個圈子有你朋友、親人、同事,在你在人間最後一程,你子女或親人為你開的“告別儀式”。

    一般祭拜在農村有三個步驟,前、中、後,前期就是家屬準備好客人來伙食和祭拜用品,比如孝服、祭拜用的禮品,有需要的還有請一些道士和樂隊,進行吹拉彈唱。

    在祭拜中,一般就是道士年經超渡亡靈,讓亡靈能安心的走,別留戀人間給生人親戚朋友帶來災禍,讓亡者開開心心的走,接著就是子女進入最後的孝道,披麻戴孝跪著痛哭,也有不哭的,但披麻戴孝都免不了。

    最後就是如土為安,親友團把骨灰送到山上,隨著一聲鞭炮響起,幾刨黃土掩埋下你來過人間的實體,從此人間不再有你。

    作為開祭裡面包含著的意義,有中國幾千年的人文思想,以人為本的文化,把人和動物的死亡區別對待,也體現出華人百善以孝為先的精神。

    開祭就是子女為過世的老人進行一生孝道最後的儀式感,凸顯了華人的浪漫人文主義情懷,在悲喜交集吹啦彈唱中進行又能表現出我們對死亡的認知和對人生的感悟,生既是死死既的認知。

  • 7 # 三湘生活

    農村老人去世後開祭的情況因地域不同所做的功課也大同小異,主要目的是送逝者靈魂上路,也就是說為逝者開個追掉會。以前開祭儀式花樣繁多,但近年來在我們本地己精簡了差不多一半了,因為太多的繁瑣令葬禮太累了。

    以前開祭步驟:老人亡故後第一時間放三響大炮後再放幾把小炮,由死者最近親戚(外甥)換衣服(壽衣)。由死者長子為其洗臉後由最近親戚抬至靈堂,以供眾親友祭祀,弔唁期間死者兒女在旁答謝來弔唁者。擇時出殯,由最近親戚抬屍入棺,摔碗、摔雞,道師讀祭文眾孝子孝孫跪拜,再由眾人抬棺送至墳地入土為安。行間長子執幡在前,眾孝子孝孫緊隨其後,女兒、兒媳扶棺而行,嗩吶、炮竹齊鳴。

    安葬完畢後,第三晚最親近者聚餐商議頭七事宜,第七日請道師做道場眾親戚再次執祭品會餐,然後燒掉所有祭服(白孝布),靈堂在七七四十九天後隨之取消。有些人在堂屋掛上老人遺像,大部分人己取消了,認為常年掛老人遺像令堂屋陰沉恐怖,更令小孩和來客恐懼,一般在七七四十九天後撤走了遺像。

    雖說現代年輕人不相信什麼道法道場,但畢竟是祖宗流傳下來,誰都不願公然拒絕,主要原因是怕背上不孝之名。如今道師辦道場已精簡了一半多,原來要唱道場3個小時,現在1個小時都不到,這也算是出殯改革的一大進步。至於有沒有意義,總的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意義,不然悄無聲跡地埋葬了老人這也太寒酸了吧。

  • 8 # 無限唱聊

    祭禮也稱喊祭,其程式、過程、內容相當複雜。老人去世,還搞這一套的已少之又少。我們這裡方圓幾十裡都難得聽說一回。如今,會祭禮那些儀節、那些詩的人已相當相當少了,甚至找不到了,而且一、兩個還不行。同時,還有幾個人會寫祭文?會寫帖書?所以,這個專案到了"破舊立新″的時候了,別再提倡了!

  • 9 # 雲山劍客aaKD

    開祭是祭祀亡靈的一種儀式,即為“鶴弔開堂",共兩大部分。⑦堂奠,一般於發喪先期下午舉行。主祭賓為佳賓,也叫做客祭(除孝子賢孫以外的直傍系親屬),為祭祀亡靈的專場活動,有固定的程式,全場配有中西樂隊(大小樂)相伴,設神位丶香案丶靈位三張臺桌。禮生一般四人加家禮生一人(請主祭者),放炮奏樂後禮生歌開堂詩三章(略)就可以進行客祭了,按長幼次序逐個逐項進行(參神香案禮最後祭祀祭文禮生代讀,也可客主自讀,復位孝子謝禮退位緊接下一位,直至禮成。第二部分為家奠,舊時安排在次日早上,現在大多數都是堂奠結束後継續舉行。家奠複雜得多,從頭至尾誥文七十有二,凡是程式都有誥文,中途歌詞可多可少,禮數繁多,一般三獻,極個別有點主者(場面特別,禮生十數人,桌臺七八張,舊時只七品以上可作點主官)。三獻禮畢宣讀祭文,撤饌佳賓向孝子贈言,禮成奏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疫情期間,你看了哪些動畫、漫畫和輕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