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基層思考

    1980年的中專生,論知識面不比現在的中職生寬多少。但那時的中專生基礎知識紮實,學習刻苦,應該比現在的高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要好一些,知識面可能沒有現在的高職生廣。但如果論稀缺程度,40年前的農村簡直就是知識的荒漠。因為那時我們2000多人口的村,只有三個是中專以上畢業的,兩個中專的在縣城工作,一個專科畢業的在省城工作,在高中就讀的,甚至只有2人,高一1人,高二畢業班1人。筆者1981年在本村讀小學,1-4年級的老師都是初中生在教,到了5年級,學校比較重視畢業班,才安排了一個高中畢業的老師(對,就是1980年讀高二的那位)和唯一一位中師畢業的來教我們。1986年秋,筆者進縣城讀初中,老師是中師畢業生的佔多數,也有專科的。1989年,我考上中專,1992中專畢業,國家直接安排工作。在二十多人的單位,還有少數同事是初中畢業,也有高中的,中專的,專科的,本科的只有一人,單位領導把他當成了寶貝。筆者工作的那年,我們村已有本科3人專科11人中專7人了。大學擴招後,我們村考上大學專科的人逐步多了起來。尤其最近二三年,每年考上本科十多個,一本以上一年也有三五個,偶爾也有一兩個考上211、985之類。現在我們村累計起來已有本科(含在讀)116人碩士9人博士1人了,專科中專的不下200人。

    個人覺得,40年前的中專,至少與現在的一本211一樣稀缺吧。

  • 2 # 武慶偉

    四十年前的中等專生畢業生文憑,那是一個含金量較高的文憑。那個年代考上大學的學生屈指可數!有許多優秀學生因家庭困難,直接選擇考中專院校,目的是學年短,早畢業,早工作,早領薪!而且中專生包分配,屬幹部指標,所學知識學有所用,社會用人單位歡迎,甚至比有些大學畢業學生受歡迎。特別是分配到各單位後,較短時間就能勝任工作,很受用人單位重視!那個年代的中等專業畢業文憑,我覺得不差於現在有些985,211本科院校畢業的本科生。現在有些院校的一本二本畢業生,一進入社會和企事業單位,大多不能很快很好的勝任工作。因此,我認為四十年前的中專畢業生,相比現在的本科生可能更有水平和實際應用能力!雖然學的是中等專業知識,比現在的大學生學的知識更實用,更有意義!

  • 3 # 崇文之文

    嚴格的說,從錄取率、學生入學的基礎與入學後學習的規範行為以及畢業後學生的實際能力等多個方面來比較,四十年前的中專生比現在的二本強,比現在的211略差,跟非211的一本差不多。

    一,錄取率:當年大中專統一考試,先錄本科,再錄專科,本科與專科錄取率為3%專科錄後再錄中專,中專錄取率為2%。本科、專科、中專三樣錄取率共5%。一個班以50人計,5%的錄取人數為2.5個,也就是說只有前三名才有希望。現在一般學校班上前三名差不多可上一科,從錄取率看,當年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普通一本。

    二,教學與學習狀況。當年中專學習二十多門課程,學習規範,要求嚴謹,每科都必須及格,且畢業設計與畢業答辯程式規範嚴謹。比如此規範與要求,標準嚴於現在的二本。

    三,畢業的學生思想品德與工作能力比現在普通一本強。

  • 4 # 千里走單騎1972

    如果從學歷上說,有的人非要說中專什麼時候都是中專,那也沒什麼可分辯的。但論學習能力,不用說現在的高職大專和三本,就是二本一本,能和四十年前的中專生比嗎?如果這些中專生放到現在,能考什麼大學?按錄取比例來說,那就不一樣了。查了一下,四十年前是1980年,那時中專分高中錄取和初中錄取,高中在高考時錄取,學制兩年,計入高考錄取名額,1980年高考錄取本專科生加中專生共28萬,再往前推,1962年全國出生人口兩千五百萬左右,按應屆能在80年考上中專,排名接近同齡人的前1.2%,放現在妥妥的985,就是河南河北這樣沒有985高校的省分,也相當於現在考取了弱985,或考取了強211的好專業。另一類是初中錄取,(感謝網友回覆指錯,因為我所在本地接觸的8O年的中專生基本是高中考的),這類中專生上四年(師範三年),招生也非常少,學習能力相當於現在考上排名靠前的211大學。所以那時單位能分到中專生當成寶貝,到現在好單位招聘非985211不要,不是沒有道理的。

  • 5 # 離樹的楓葉

    這種學歷的比較沒有任何意義。但可以肯定的說,那時的中專(尤其是初中中專)是那個年代人中的佼佼者,是同齡談書人的2%左右,唸書期間非常珍惜讀書機會,學習十分刻苦,這代人基本沒有60分萬歲的心理,專業知識紮實,專業技術能力非常強,很多人成為市縣級領導,絕大部分人是單位的業務骨幹,所以年輕人不要懷疑他們的能力和智慧,否則你會死的很慘。

  • 6 # 枯木齋

    這提問的肯定七老八十了,一輩子不服氣。真沒意思一一六七十年代畢業的中專生,什麼學歷?高小畢業與初中畢業兩種吧。這真沒可比性,記得初中時校長給我們畢業班上政治思想課(那時國家就號召知識青年一顆紅心兩種準備,鼓勵“到農村去”),告戒我們:許多人讀了幾年書,進入社會很高傲,初小的瞧不起大隊書記,高小的瞧不起公社書記,初中畢業的對縣委書記都不放在眼裡了(我們縣的孟政委就是初中沒畢業的南下幹部),高中、大學畢業的眼中還有人嗎……確實,怎麼比?現在研究生當個村第一書記結結賴賴,比得上那些年的初小生嗎?我三爺爺籤個名把檔案紙都戳破了,當了多年的“鄉主席”,土改反霸支前組織互助組高階社,五萬勞動力修水庫,全鄉吃喝拉撒一一終日忙,很輕鬆,總是模範鄉。

    我就是機電學校的中專生,六八年“帶”過一個華南工學院畢業的”徒弟”,我現在養老金一月三千,他的公司開到新加坡去了,億萬富翁,怎麼比。

    @

  • 7 # 不倫不類詩文

    我本人是四十一年前的中專生,那年我們學校一共考取了18個人,最近幾年我畢業的學校每年高考985,211都考上三十幾個人。我感覺四十年前的中專生相當於現在的985,211之類重點大學。

  • 8 # 湖曉千

    四十年前中國的教育資源貧乏,全國有幾個屈指可數的大學和中專。那時兩報一刊經常提到的就是大中專院校,現在中專報刊上很好提到了。我們那個年代,初中畢業後,老師在年級中選出最好的學生,選送到中專,只有學習一般的學生進入高中。誰被保送到中專,那真是揚眉吐氣,全村的人羨慕不己。伙食,學費全包,畢業後就是國家幹部。幹上幾年都是單位領軍人物。而現在本科、碩士、比比皆是,就連博士也都不保分配。要想在一個單位混出個名堂不是出類拔萃很難達到目的。現在一個博士生才能到高校任講師。而40年前一個本科生就可到高校任教,混上兩年就是講師。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過去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本科或硏究生。不可否認,四十年前由於教育資源匱乏,科技水平落後,教材陳舊,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很難和現在的學生相比。所以現在的中專教學水平又相當於40年前大學本科水平。不可否認,在評定職稱上,不管是40年前中專還是現在的中專,永遠替代不了本科,沒有特殊貢獻很難晉升高職。

  • 9 # 嶽陽樓記

    四十年前即1980年前後的中專生按文化程度與現在高中相當。但是那時中專生屬於百裡挑一,絕大多數是初中拔尖學生或者高中中上等學生。記得我弟弟在鄄一中高三就拔尖,考慮到父母不在人世,考中專包分配比較現實,於是上了中專。村中其他貧家孑女也是這樣認識,因此那時中專生愛好廣泛,除主課外,音體美皆能獨當一面。有不少中專生升任縣,市甚至省委工作,鄉鎮長多數是中專生。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最能說明問題。

  • 10 # 滿都拉圖46242307

    那時的中專,學的很具體,很專業,無論是輕工業專業,還是重工業機床、電力、焊接、鍊鋼等等專業,都能達到熟練的操作也能做到裝置更新,大學生在這些方面還必須向他們學習。醫藥衛生專業,也都是單項方面出色的人才。農業中專,林業中專,都能熟練地操作所有程式,除了深層科研,實用技術不成問題。畜牧中專,內蒙地區所有牧區的骨幹獸醫都是中專畢業生,都能單打一面,本科生基本都在研究部門,改良部門,管理部門,具體基層工作都是中專畢業生去完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者榮耀:魯班大師勝率創新低,僅為31.09%,你認為他的強度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