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ddz以書潤心

    我們老家的村子很小,總共有200多口人,但是村風很正,人們除了種田,多餘的時間都有自己的小買賣。村中閒置的人少,大家的生活都過的還可以。

    從小在農村長大,幾乎大半個村的人家都去吃過飯的,村裡老人,見人特別親切,回到家他問長問短,好像自己家的孩子一樣。

    我們在城市裡生活慣了,人與人之間只是客客氣氣的,缺少一種深層次的交流。

    而在農村,在我們曾經成長的地方,有我的父母,我的鄉鄰,有時時間長了回不了家,不但想念父母,還想念這些同父母同齡的人,他們是見證我成長的最親的人。

  • 2 # 靜享書香

    出生在農村,後又生活在農村,親眼見證生產隊的穀草堆的高高,黃金粒似的黃豆堆成小山,高粱紅紅的穗子,還有農民揚場時那造型絕對優美,生產隊有馬車,那時一掛大車有三匹,有時也有四匹馬的,趕車的司機我們叫他老闆子,大鞭子4米多長的杆子,皮鞭有三四米長,前面還有個小細條,打在馬腹部一下,馬就躍一下,我猜馬一定很痛。

    農村的天很藍,沒有汙染,只有炊煙裊裊,只有媽媽喊俺回家吃飯,無論怎麼瘋玩,也不管隔幾道街,媽媽的一嗓子,準會一邊抹汗一邊意猶未盡的邊往家跑也回頭!

    農村生產隊有豆腐房,大半夜就去那裡排號撿豆腐,做豆腐師傅關係好的才給撿些靠在邊上豆腐,撿五塊就能多出一塊來,那年頭豆腐師傅沒少用此法交朋友!

    現在我早已經不在農村生活了,搬家到城裡生活多年了,但農村那些當時不覺得苦反而樂趣無窮的日子,讓我留戀和感慨,那時的玩伴現在見了依舊那麼親切!

  • 3 # 西北張三

    小時候,我們西北農村從開始的種植糧食,累死累活的只能維持生活,很少有人外出打工,農村人很勤勞樸實,基本生活條件都差不多,住的都是土房,村裡誰家有事,大家一起幫忙,雖然苦,但快樂著,其樂融融,農村最美好時光莫過於此!

    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人們開始栽果樹,從最開始的老品種,到今天的花牛蘋果,經歷了好多品種的改良,優質的水果,透過外出打工,種植果樹,果農也掙到了錢,從小時候的土房子,換成了今天的磚瓦房,由於今年的產量大,出現了滯銷,加上收購商壓價,果農致富路也越來越窄,2020年我想透過平臺把家鄉優質的農產品分享給大家,讓更多的人瞭解西北農村的真實寫照。

    在我們西北長期的更新換代,引進了不少優良品種,從最開始的杏子,到今天的大櫻桃,桃子,李子,蘋果等果樹,徹底的成為了一代果農,由於各自能力不同,強者掙到的錢多,人們開始攀比,攀比心在西北農村越來越嚴重,沒有了小時候哪種樸實,變的越來越奸詐,小時候最美好的年味,也變的越來越淡,高價彩禮,取妻難,大齡青年讓無數家庭到了年關最迫切棘手的事情,也祝願大家能夠早日脫單,讓美好能夠傳承下去!

  • 4 # 老百姓寧

    現在在世的華人絕大多數是新中國成立後出生的。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農村發展和變化是很大很快的。沒有哪個人從小到大見到的農村是一個樣子。以我們這裡為例,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以前,農村人煙稀少,很多農家幾代多個家庭居住生活在一個大院裡,村子裡農莊稀疏,農莊間有許多較大的閒灘空地。田野裡的耕地小塊的不規則形狀。這是因為當是生產力低下,耕地的開拓都是隨灣就灣整成的。到六十年代中後期,一個大院居住的多個家庭逐漸從大院中搬出來,一家一小院,村莊規模開始變大。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口也快速增加。到七十年代,村莊建設全面展開,村莊橫成排豎成行,面貌一新。田野裡的耕地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而整齊。進入八十年代以後,村莊農田幾年就更新一次,面貌一次比一次新。一次比一次好。

  • 5 # 川鄉小何姐

    小時候的農村住瓦房,茅草房,每天鹹菜搭配紅薯稀飯,我們幾乎是吃它長大的。十天半月吃一次豬肉,那真叫個香,有個雞蛋吃,恨不得連殼都想吃下去。那個時候小孩子平常沒有零食,餓了就吃生紅薯,生黃瓜,番茄,偶爾幸福一次,能吃點花生,因為花生是留著過年吃的。平常穿的是媽媽做的布底鞋,粗布衣裳,有的還被縫上了補丁,過年才有新衣服穿。那個時候雖然貧窮,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發自內心的快樂。如今的農村平時人煙稀少,村頭村尾不見幾個人,留在老家幾乎都是老人和孩子,已經不見了往日的氣氛,雖然家家戶戶蓋上了高樓大廈,可是過年回來,好多人都坐在牌桌上,基本上都不陪伴老人孩子。人心在變,社會在變,好懷念以前的單純。

  • 6 # 君康生物阿景vlog

    我是一個生長在貴州銅仁大山裡的苗族小夥,對於20多年前農村到現在的變化,那可是太大了,但我記得的時候,我家門前公路都已經通車了的,是一條凹凸不平的泥巴石頭路,偶爾會有些拖拉機,柴油車路過,我們一群小孩很好奇,都會經常在路邊看車,會追去很遠,對於我們的少數民族房子到現在沒變化過什麼,木房子依然比較多,那時我家比較窮,姊妹多,買不起電視機,哥哥姐姐去看電視的時候,總是叫他們揹著我去鄰居叔叔家看電視劇,黑白電視機,整個村的很多人都會在一家為圍著一起看電視,說說笑笑,非常熱鬧。沒有手機,沒有電話,讀書非常艱苦,操場是泥巴的,都是我們老師與同學一起共同挖出來的的。如今我們的農村村村通公路都修了水泥路,家家都有了彩電電視也有移動網際網路,非常方便,很多家庭已買上了小轎車,雖然現在生活條件比較好,但還是喜歡童年的家鄉,熱鬧的童年味,真難忘,真好!

  • 7 # 小凡搞笑小片段

    像我小的時候家裡非常貧窮,上學都上不起,每年過年看別人的臉色,那時候別人最怕的是你借他們的錢,我記得小時候,有時候吃水都是很困難,天天下學找水吃,村裡大隊開水井一個月才開一次,特別扣,害的我們家天天找水吃,後來家裡跟鄰居自己打個水井,從那時候再也不用找水吃,哎,不過那時候天天忙來忙去,感覺生活過的很充實

  • 8 # 順勢潛行

    我的家鄉雖然在北方,但兒時的記憶像是水鄉。

    一條小河穿村而過,順流而下是一個水碾子,這就是我們村名字裡有個碾字的原因吧。小河上面的橋全是石碑搭起的,我們小時候走一塊石碑過河,一陣風把姐姐刮到河裡了,還好大人在旁邊拉上來的。家裡的男人每天早上都到河裡挑水,直到家裡的水缸滿了為止。白天女人們則在河邊洗衣服,小孩子自然一起戲水。

    大點的孩子卻不稀罕這點水,村邊近一點有條河裡面有魚蝦,跳進水裡總會有收穫,這條河叫“小沙河”。對了,再遠點就是大沙河了,這裡才是我們的樂園,夏天撈魚蝦,摸河蚌,逮野鴨子,當然最刺激的還是“耍水”,來個狗刨,扎幾個猛子。這裡水不深,沒多少危險,最危險的是小學校長,你玩的正高興,衣服全讓他挑在了鋤頭上了,只能光著屁股跟在校長屁股後頭回學校,最難堪的是校長把我們關在辦公室裡,把衣服掛在外面門頭上走了。

    孩子們是不怕危險的,因為誘惑太大了,村裡還有個“小水庫”,聽說水是從三十里地以外的“大水庫”透過乾渠引來的,聽老人們說為了修這些水庫全縣人出動,還死了人。像我這樣“聽話的”孩子父母是不讓去這游泳的,一個大爺總說他會“踩水”,水有幾人深,他救過幾個孩子的命,嚇得我更不敢去了,遺憾的到現在還是旱鴨子。

    由於有豐富的水資源,我的家鄉在生產隊時就發展經濟作物。我們村的大米遠近聞名,但我是不喜歡水稻的,蚊子和螞蟥太多,我們總喜歡結伴去稻田網螞蚱餵雞,有兩年還有人收購螞蚱,我們就搶著去網。沒事還拿棍子做個網套收集蜘蛛網,去粘蜻蜓,稻田裡的個大,顏色好看。

    那個年代特有的作物現在好多人都沒見過,那就是“白麻”,做麻繩的,現在少了,有就是產麻子了。我現在也糾結“麻煩”這個詞是不是跟它有關,因為種白麻太麻煩了。

    首先白麻長成了,男人們先把四米高的麻桿連根拔起,十字架碼好,再有人拿著寶劍一樣的東西把葉子削掉,整齊的排放在地下,女人們開始拿斧子剁去麻根,最後捆成小捆。

    接下來就是漚麻了,由於怕把麻皮磨壞,都是男人們扛到漚麻坑,碼好放水泡著,等出麻時男人們脫了衣褲,有的直接脫光,從水裡撈出麻捆,扛到地裡一撒,開始曬麻。麻地裡已經種上了大白菜,剛頂出土。曬麻人拿著長杆,一次一捆,每天都翻一遍,不能弄亂,更不能踩了白菜苗,技術活,好像也是有專人的。

    最後就是剝麻了,這是終生難忘的記憶,冬天幾乎每天,每家每戶,每個人都在剝麻,一直到半夜,有時候停電就點煤油燈,把麻皮剝好後,按等級捆好,賣到供銷社。

    後來尼龍繩出現了,麻繩淘汰了,也沒人種了,真得感謝尼龍繩呀。

    後來到外面讀書,總要和同學們炫耀一下我們家鄉的一切,水稻、白麻你有嗎?果園你有嗎?枸杞你見過嗎?菸葉怎麼烤的你知道嗎?冬花是在地裡開花嗎……

    小時候看著最近的山,認為很遙遠,長大後才知道也不過二三十里地遠。在外漂泊多年以後,離家幾百裡,但總感覺很近,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 9 # 完美宇宙vt

    唉!不提也罷提起叫人淚水滿眶,我記事起果不飽腹,父母為孩子勞祿辛苦在生產隊趕公分,住房都是百年老屋外下大雨裡下小雨,房內擺了很多洗臉木盆接雨水,那時不知怎麼過來的。國家經過三四十年改革開放,使農村翻天覆地般改變,高樓象森林一樣平地撥起,以前家有腳踏車算是上戶、經過機車到現在驕車已進入千家萬戶,祖國政策好使百姓有了富餘日子一一一

  • 10 #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你從小長到大的農村是什麼樣的?

    從我10歲記事起,五十年前的農村,到處村莊散亂,人們住的是土磚草房,廁所就是在門外挖個土坑,豎柱掛上草簾,臭氣熏天引來蛆蟲蒼蠅亂竄,出現了亢髒的味道。那時候是吃大鍋飯,生產隊集體種田,糧食產量低,憑勞動記幾分家庭人口分糧,每人每年稻穀只有200到300斤,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兒女多的家庭,只有帶著妻兒,討荒要飯為生,農村到處窮得叮噹響。

    在七十年代過年時,我們的商品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為了解決供需矛盾,買東西只能憑票在供銷社購買。那時候生活貧困,到了過年時,我們穿的是舊衣服,餐桌上沒有山珍海味美酒佳餚,只有魚肉和幾道平常的菜。

    一九八0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各地農村實行了包產到戶的農業生產責任制,農村人忙時種田,閒時可以外出打工掙錢,鄉鎮企業蓬勃發展,可以進廠上班,經商買賣開店做生意掙錢。我年近六旬,現在的農村和五十年前的農村相比,到處出現了新面貌,真是鳥槍換炮了。散亂的村莊進行了規劃,樓房林立,自來水進入了百姓家,水泥路村村通,路燈晚上亮,廁所也進行了改造,農村環境大為改觀。

    現在的農村,人們住的是樓房別墅,大多數人買了麵包車驕車,家中有存款,衣食住行發大有改善。人們平時餐桌上少不了魚肉美味佳餚,我們的生活天天像過年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最流行的笑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