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看44975

    放牛小子朱元章,開始在懷遠黑石山,七兄弟相拜建立明教,縣令鄉士都看不起他,稱他們為丐幫,一個財主姓馬,要飯不給,反而諷刺他的長相,給他作了一首詩,下巴長地包天,稻草繩捆三圈,當教主笑破天,放狗咬一溜煙。後來朱元章造反滅元,馬的女兒嫁給了他,就是馬秀英,稱為馬娘娘皇后!朱元章坐南京當了開國皇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這正是,時耒運轉雞升鳳,天命遇鴻蟲化龍。

  • 2 # 文淵閣四褲全輸

    《戰國策.齊策》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說是齊國公族孟嘗君善養門客,不管什麼稀奇古怪的人他都要收羅在門下。

    有個叫馮煖的聽說了,也跑到他那裡去討口閒飯吃。

    馮煖在孟嘗君門下呆了一段時間,連孟嘗君的面也沒見著,於是坐在門廊柱子下面抱著一把劍邊彈邊唱:“寶劍啊寶劍,我們回家吧,我吃飯連魚都沒有。”孟嘗君門人把馮煖的話帶給孟嘗君,孟嘗君二話沒說,提高了馮煖的伙食待遇。又過了一段時間,馮煖又像原來一樣靠著柱子邊彈邊唱:“寶劍啊寶劍,我們回家吧!我出門連車都沒有。”同樣,此話又傳到了孟嘗君的耳朵裡,孟嘗君又給他配了車。又過了一段時間,馮煖故技重施,從孟嘗君那裡要來了一套住宅。

    故事讀到這裡,馮煖儼然是一個騙吃騙喝的江湖二流子,藉著孟嘗君廣招門客想得點好處。但下文話鋒一轉,使故事變得更加有趣起來。

    薛地的農民欠了孟嘗君的高利貸不準備還了,並且放出話來,誰來收債就打死誰。孟嘗君很是苦惱,於是召集手下的門客商議對策。門客們眼觀鼻鼻觀心,個個顧左右而言他,都不敢去薛地收債。此時馮煖站出來表示願意為主君分憂。孟嘗君儘管不認識此人,還是向他行禮道歉,表示自己手下有這樣的能人自己卻不知道,實在是太過於疏忽愚蠢。馮煖也不多說,只告訴孟嘗君道:“收債完了過後,公有什麼需要我買回來的嗎?”孟嘗君也不指望能收回來,只表示你自己看著辦,你看我缺什麼你就買什麼吧!

    於是馮煖來到薛地(齊國的一個附庸小城),薛地的老百姓正扛著鋤頭木棒準備暴力抗法。馮煖不慌不忙的下了車,告訴他們孟嘗君已經把債務給他們全免了,並且讓他們把當初立下的欠條都拿出來。老百姓們欣喜若狂的把欠條拿出來交給馮煖,馮煖二話沒說把欠條全燒了。老百姓感恩戴德招待他吃了一頓禮送出境。

    孟嘗君在家正尋思著這傢伙不會被刁民給打死了吧,就看見馮煖慢悠悠兩手空空的回來了。孟嘗君心想這回肯定是沒收著。於是上前問到:“先生可收到債了?”馮煖表示收到了。孟嘗君沒想到他有這個本事,頓時喜上心來,趕忙問到:“那錢呢?”馮煖說,你不是讓我看你缺什麼東西讓我給你買嘛,那錢我都給你買東西了。孟嘗君心下大喜,這事肯定是給辦的八九不離十了,探著頭望著門外想看看買了什麼東西,看了半天門外什麼都沒有,兩個人大眼瞪小眼看了老半天。馮煖見主君已經要發怒了,趕緊解釋道:“您不是讓我看你缺什麼就買什麼嘛,我看您家,金銀珠寶美女珍禽滿屋都是,什麼也不缺,我尋思了半天,你家裡就缺點仁義,於是我把你的債務都全免了,買了點仁義回來。”

    孟嘗君一聽你這不是扯淡嘛,沒本事收也就算了,弄了這麼個名義來糊弄我。還好孟嘗君脾氣好,心裡雖然不快,也沒跟他計較,讓他去了。

    故事發展到這一步,馮煖的無能和滑頭顯現的淋漓盡致,不得不讓人覺得他是一個有些膽量的江湖騙子。

    過了幾年,齊國國君感到孟嘗君的勢力太過於強大,於是罷免了孟嘗君的丞相職位,並且要貶逐他。孟嘗君無奈,又召集門客商量對策,門客們見孟嘗君快倒臺了,紛紛緘口不言,毫無對策。此時馮煖站出來說到:“國君要貶逐你,主君你還可以去薛啊,當年我給你買了那麼多仁義,現在可以派上用場了。”孟嘗君半信半疑的來到薛地,果然,薛地民眾夾道歡迎。孟嘗君快感動得給馮煖跪下了。馮煖卻擺擺手說道:“狡猾的兔子都有很多巢穴,現在您這才一個巢穴,還不夠,我再給您造一個巢穴。”於是大張旗鼓派遣使者到魏國表明孟嘗君在齊國的遭遇,魏國一聽是著名大V孟嘗君來投,頓時許下丞相官位,並送出幾十車禮物給與孟嘗君。齊國國君聽說了這件事情,生怕孟嘗君帶著機密跑到魏國去,趕緊向孟嘗君道歉,從此孟嘗君在齊國的地位更加穩固,再也沒有遭遇到絲毫的禍害。

    讀到這裡,馮煖,這樣一個其貌不揚看似平庸卻擁有大智慧的謀士躍然紙上。與前文的看似庸碌無為形成鮮明的對比。

  • 3 # 黔城小白

    漢光武皇帝 劉秀

    話說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而那時,南陽郡裡的劉姓家族出生了一個小男孩,相傳他出生時田裡的穀子結了九個穀穗,大家認為是好兆頭,就給他起名叫劉秀。

    說起來,劉秀也算是漢室宗親(就像後來的大耳賊劉備)。但是由於漢武帝的推恩令,所以後來的皇子皇孫們都是一代不如一代,等傳到劉秀這個小小旁支時,就只是鄉間的土豪而已。

    整個漢朝,像他們這樣的劉氏後裔沒有一萬也有八千。並且劉秀在家族中也並不算什麼,上面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下面有一個妹妹,劉秀只是家裡一個性格偏向文靜,愛讀書的小兒子。

    劉秀9歲時,父親去世,叔父撫養他直至成人。成年後的小夥子劉秀依然文靜低調,最喜歡的是種田……

    劉秀19歲時參加了新朝的高考,祖宗保佑,有幸考中了,成為一名光榮的太學生,去了京城繼續讀書深造。

    在讀書期間,劉秀也只是該考試了就看看書,平日裡就打打工,掙點錢,繼續和同學喝酒。等到劉秀太學畢業,他就失業了,無奈,只得回家種地,賣糧食。

    然後,命運的不幸降臨了,他哥的一位好友因為犯法被官府通緝,很快事情也牽扯到了他身上,然後劉秀逃跑了,跑到自己姐夫家,繼續種地。

    然而,他哥不這麼想,他哥覺得臉丟大了,要找回場子,然後他哥造反了,劉秀無奈,只得加入陣營。

    因為缺少戰馬的緣故,劉秀大多時候都是騎牛作戰。

    後來起義軍規模越來越大,再聯合其他勢力後,領導們決定推舉一位皇族出來作為吉祥物,然後推覺了很不出名的劉玄,為更始皇帝,推薦他哥為大司馬。

    起義軍聲勢浩大,王莽也感覺到了威脅,隨後調集四十萬大軍,要一鼓作氣剿滅他們。

    起義軍大多是農民,且只有數萬餘人,一聽王莽大軍逼近,頓時人心惶惶,不少人悄悄的就跑了。

    在所有人都覺得前途無亮的時候,不出名的劉秀卻站出來了,讓大家堅守城池,他帶人去求援。

    可憐的劉秀帶著十幾人便出了城,然後他真的突圍成功,並召集到了一萬多援兵。但是,面對王莽的四十五大軍,一萬人有用嗎?

    可能老天覺得劉秀可憐,要幫他一把,於是那天天降隕石,砸到了王莽大軍頭上,劉秀也趁此機會,突襲王莽軍隊。

    昆陽一戰,幾乎是歷史上最不可能的以少勝多,也徹底摧毀了新朝的軍隊,劉秀從此出了名,混到了將軍。

    不久,起義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

    正當劉秀準備大幹一場,替皇帝收復天下,博一個開國元勳時,他大哥卻因為勢力過大,被

    更始皇帝斬殺,同時也有人提議一同斬殺劉秀。

    值此危難之際,劉秀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起兵造反,死中求活,要麼乖乖的跑去認罪,希望皇帝寬宏大量,放過他這個老實人,還是死中求活。

    最終,劉秀選了後者,而皇帝看他沒有威脅,放過了他。順便收繳了他的兵權,把他發配

    河北。

    河北是更始皇帝一統天下過程中最硬的骨頭之一,而現在他不給劉秀一兵一卒,要他收復河北。這簡直不可能,除非開掛。

    然後,劉秀真的開掛了,他一到河北,河北豪強聽說是昆陽一戰的大英雄劉秀到了,紛紛帶兵來投,某個大人物還強行把女兒嫁給了他。

    短短數月,劉秀從沒有一兵一卒,到兵馬超過二十萬,在劉秀征服其他河北勢力以後,兵力更是膨脹,達百萬之數,一個一方諸侯,實力已經超過了更始皇帝,猶如奇蹟。

    很快,劉秀便被部下推舉為皇帝,稱光武皇帝,徹底與更始皇帝決裂。此時劉秀年近三十歲,起兵造反三年,準確來說,距離劉秀出名才一年多。

    更始皇帝的勢力在劉秀摧枯拉朽的進攻中土崩瓦解,爾後,劉秀花了十二年的時間統一了華夏大地,光復漢朝。

    回首劉秀的一生,他起於微末,受過高等教育(歷代開國皇帝中學歷最高的),起兵後三年稱帝,十五年掃平天下。策慮深遠,戰無不勝,執政清明,勵精圖治,聰明睿智,英明神武,遠超同時代的其他英傑,實在是所有皇帝中的第一。

    可謂真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4 # 閒話茶館

    楚受封於周成王時期,處於漢水和長江中游之間,羋姓,熊氏,楚國也稱荊楚,楚國雖然也受封於周王室,但是一直不被中原諸侯所認可,被稱為南方蠻夷,進入春秋時期不久,楚國國君便自立為王,是春秋時期諸侯國中疆域最大的國家。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式微,諸侯強大,逐鹿中原,爭霸之爭不斷上演,自第一任霸主齊國齊恆公病逝,齊國衰弱,晉國晉文公繼位,晉國興起,而楚國在歷任國君的治理下不斷強勢,兩國開始了長達多年晉楚爭霸戰爭。

    公元前632年,晉楚發生城濮之戰,楚國戰敗,晉文公成績繼齊恆公之後的第二任霸主,自此,楚國被晉國壓了一頭,楚國稱霸中原的野心抱負一直不得以實現,直到楚莊王時期,楚國才得以問鼎中原,一圓夙願。

    不滿20歲即位國君,韜光養晦三年

    公元前613年,楚穆王病逝,長子熊旅即位,即楚莊王也稱荊莊王,楚莊王即位時不滿20歲,即位之初,楚國國內形勢複雜,又因為王位的更迭爆發公子燮與公子儀的叛亂。在複雜的政治形式下楚莊王選擇了韜光養晦,三年間縱情聲色,不理朝政。

    楚莊王二年,晉國出兵攻打依附於楚國的蔡國,晉國軍隊都打到楚國家門口,蔡國國君向楚國求助,楚莊王置之不理,在深宮中載歌載舞。蔡國戰敗,投降,蔡國國君第二年悲憤而死,楚莊王不為所動。

    楚莊王三年,楚國發生大饑荒,朝野一片悽然,在楚國周邊的夷族趁機進攻楚國,楚國一時間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各地告急文書不斷飛入楚王國,楚莊王依然巋然不動,不理朝政,楚莊王還令臣子不能勸諫,否則死罪。楚國臣子紛紛覺得國君昏庸,楚國氣數不久矣,大夫蘇從冒死勸諫,對楚莊王大哭不止,只言楚國將亡,楚莊王要做亡國之君。

    其實楚莊王三年間一直默默觀察楚國,考察大臣,辨明忠奸。隨著蘇從的冒死進諫,楚莊王就勢接受勸諫,沉默了三年的楚莊王遠離聲色,開始專注朝政,圖強楚國,重用伍舉、蘇從等良臣,開始了他的霸業之路。

    三年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問鼎中原

    楚莊王親政後,速度平定內亂,又御駕親征,鼓舞士氣,指揮軍隊,滅掉造反的庸國,在楚莊王的勵精圖治下,楚國國內政治逐漸清明,楚莊王開始準備北上中原,稱霸諸侯之事。

    當時中原諸侯中仍然以晉國最強,但是晉文公早已逝世,現任國君晉靈公殘暴不仁,失去民心,更失信於諸侯,而楚國在楚莊王的治理下日漸強大,楚莊王六年,鄭國作為第一個中原諸侯國與之結盟,楚莊王也在同年開始揮師中原,開始了爭霸之路。

    楚莊王七年,出兵攻打陰地戎,直接打到了周天子所在的都城洛邑附近,布兵於邊境,周王室惴惴不安,派出周大夫王孫滿慰問楚莊王,楚莊王接見了王孫滿,直接問道,九鼎的大小,輕重(九鼎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王權,象徵著天子,楚莊王此問可謂野心勃勃),這就是“問鼎中原”一詞的由來。

    王孫滿向楚國表現,周王室雖然衰微,但是氣數未盡,楚莊王也意識到時機未到,便退兵了。

    一生武功無數,邲地決戰稱霸

    楚莊王八年,飲馬黃河,問鼎周使,楚莊王九年,平定楚國戰神——若敖氏的叛亂,楚莊王十六年,伐陳滅陳,楚莊王十年至楚莊王十七年,六次伐鄭,鄭臣服,楚莊王十七年,和晉國在邲地絕戰,大勝晉國,一雪當成楚國城濮之戰之恥,稱霸中原,成為新一任春秋霸主。楚莊王十九年,楚莊王親自率領大軍圍困宋國九個月,霸業打到巔峰。

    楚莊王一生功業無數,開疆擴土,是歷任楚國國君之最,從公元前613年登基到楚莊王二十三年病逝(公元前591年),在位二十二年,文治武功皆是上乘,更是一償楚國曆代以來稱霸中原的夙願。

    楚莊王一手開創了楚國的霸業,但是他的子孫後代並沒有守住,楚莊王去世幾十年間,楚國不斷衰弱,霸主地位逐漸失去,再也沒有爭霸中原的實力,子孫後代無一人能再現楚國往日榮光。

  • 5 # 遊史無終

    “安史之亂”時期的郭子儀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如果不是遇上安史之亂,郭子儀可能就這樣退出歷史舞臺了,後人在泛黃的史書中能找到他的名字就不錯了,絕不會享有單獨列傳的至高榮譽。

    安史之亂爆發時,年近花甲的郭子儀正為母守孝在家,職務也只是“天下十一大節度使”中朔方節度使下轄的右廂兵馬使。與當時名震吐蕃的哥舒翰、取得小勃律之戰,威震中亞的高仙芝根本沒法比。

    但是,高仙芝因得罪宦官邊令誠而被皇帝冤殺,哥舒翰又遠在潼關拒敵。唐玄宗在無人可用,急得像“熱鍋上螞蟻”的時候,硬著頭皮把小人物郭子儀頂上來了。

    從此,郭子儀時代到了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面對安祿山軍隊勢如破竹的態勢,玄宗皇帝被迫巡幸四川,任命一切能用的軍事人才,郭子儀臨危受命,代理朔方副節度使,奔赴疆場、為國而戰。

    開戰就取得開門紅,斬叛將、收失地,因功升御史大夫,出井陘、佔河北,在河北境內打的史思明四處逃竄。正欲一鼓作氣直搗黃龍-叛軍大本營范陽時,哥舒翰二十萬軍兵敗潼關的訊息傳來,新帝唐肅宗登基,下詔班師。 唐肅宗認識到叛軍力量強大,只得屈辱的向回紇借兵,因有生力量的加入,戰略得當,兩京百姓的暗中配合,經過浴血奮戰最終收復兩京,郭子儀因功被唐肅宗加封為司徒,封代國公,肅宗甚至對郭子儀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可見郭子儀的功勞之大。之後歷經曲折,前後八年時間才徹底平定安史之亂。

    大唐王朝為平定安史之亂傾盡了所有,唐王朝由盛轉衰,失去了往日萬國來朝的光彩,邊疆少數民族在幫助平定叛亂過程中探出了唐朝的實力,開始蠢蠢欲動。

    平定叛亂的三號名將僕固懷恩首先叛亂,引吐蕃、回紇入寇,郭子儀知道以當時唐朝的國力無法抵禦,主動請求撤出長安,最後郭子儀單騎赴回紇大營,說服回紇去攻打吐蕃,免了塗炭生靈,功德遠大。

    郭子儀不但戰功卓著,最難得的是居功不自傲,心胸開闊。

    大宦官魚朝恩幾次想害令公,最後被令公的大度所折服;李光弼因爭權與令公不睦,但當河北需要人鎮守時,令公還是以李光弼是難得的帥才而舉薦他;有人趁亂挖了令公祖墳,令公最後卻說是因自己平時對軍隊的約束不嚴,是上天對自己的懲罰。

    郭子儀就是這樣軍功和德行都完美的人,使得他能成為平叛將領中唯一善終的一代傳奇,並且從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振翅高飛,一鳴驚人。

  • 6 # 傳統美

    北宋王韶!

    熙和開邊,又稱河湟開邊,發生在北宋熙寧年間,當時處於王安石變法期間,君臣相得,王安石深受皇帝信任所以非首相而掌頭權,和王韶一樣都希望攻取西夏,為朝廷解決西北邊患,故能上下一心,順利拓邊。

    王韶進士及第之後歷任新安主簿和建昌軍司理參軍,後來考取制科(非常規考試,為了招攬非常規人才,難度遠比進士科舉難的多,但通過後就是搭上了通往兩府的快班車)失敗,轉而遊歷陝西一帶,採訪西北邊境的風土人情。王韶有常人難以企及的長遠目光,為了一展抱負,不走尋常路按部就班升官,而是要走軍功路線,太聰明瞭,風險當然也很大,可以看出他是個野心家投機家也是個實幹家。歷經數載勘察,親身總結的一手資料匯聚成《平戎策》三篇,立馬讓有一樣遠大抱負的宋神宗拍案叫絕,故在皇帝和王安石的支援下開始了消滅西夏的曲線之途。

    西夏一直是北宋朝廷的西北大患,但中間隔著八百里瀚海,人馬糧草幾乎沒有可能安全穿越這麼長的沙漠地帶,王韶的平戎策就開闢稀徑,先收復河、湟二地(指黃河以南和湟水流域,大約是今日青海省東北部),讓西夏腹背受敵,再分化武威以南到洮、河、蘭、鄯四個漢代以來就屬中原王朝的郡縣生活的羌族,繼而征服河西李氏,獨立延州李士彬、環州慕恩部,讓西夏首尾不能兼顧,各部勢力分割開來,就很容易滅夏了。

    此策一經透過,王韶就被任命為秦鳳路經略司機宜文字(相當於機要秘書)之職,主持開拓熙河之事務。從此以一文人出掌軍事,擔負起了收復河湟的任務。修古渭城,建通遠軍,以王韶知軍事。熙寧五年七月王韶在渭源堡擊敗瞎藥,進駐武勝,建為鎮洮軍。遷王韶為右正言、集賢殿修撰。接著又擊走瞎徵,降其部落二萬人。更鎮洮之名為熙州,劃熙、河、洮、岷、通遠為一路,王韶以龍圖閣待制一職知熙州。熙寧六年(1073年)三月,王韶攻取河州,被擢升為樞密直學士。後又收復河州,王韶進升為左諫議大夫、端明殿學士。熙寧七年(1074年),王韶入朝,被加授為資政殿學士,皇帝在汴京的崇仁坊賜其一座宅邸。王韶在回京途中抵達興平時,聽說景思立敗於踏白城,羌軍包圍了河州,於是他又日夜兼程趕至熙州。熙州正加緊設防,王韶命令撤防。又從熙州挑選了二萬兵力,以解河州之圍。王韶返回熙州,指揮部隊沿西山繞出踏白城後,焚燒羌人八千帳,瞎徵投降,並被押送至汴京。神宗論功,拜王韶為觀文殿學士、禮部侍郎,從而開非執政者被授予學士職之例。神宗又特授給王韶的兄弟及兩個兒子官職,前後共賜給他八千匹絹。不久後,神宗再次召他入京,拜為樞密副使(相當於今日國防部副部長)。至此,王韶短短數年就從底層火箭般躥升到了高層,並躋身兩府。

    從1065年開始遊歷陝西到1074年升任樞密副使,短短九年,如此快的升遷速度冠絕神宗朝,就算從他中進士開始算1057年到1074年也算非常快的了,所以王韶絕對算是一個一鳴驚人的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好多老人都怕死,想多活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