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古遺月

    支援楊振寧。如果研究對國家對民生有利,為什美國歐盟不建?對撞機做出來成功機率是多少?出了結果,成就屬於中國的粒子物理學家?還是中國建造工程師?不要說為人類做出恭喜這麼偉大?要建可以,美國,歐盟都入股建設吧。納稅人的錢可不是隨便這麼花的。

  • 2 # Wq偉

    當然支援楊振寧教授。因為目前我們國家還是個發展中國家,電子對撞機的那麼大的消耗像我們這樣的國家是吃不消的,會直接影響我們國家的民生和其他科技事業的發展。

  • 3 # 海螺008

    兩個人的理由不同

    楊振寧的理由,是對撞機的投入產出不上算,而且是及其不上算。當下中國需要投資的領域很多,不算民生,僅科技發展領域也一樣有大量的等待經費的專案。相比之下,大型強子對撞機就顯得資金佔用太多了。而一個國家科技需要進步,不可能是一個區域性的學科點,需要方方面面的進步。所以,單獨投資對撞機對物理學科的帶動有限。

    另一個,他認為,這種對撞機一類的設施,實際上的全球的設施,最後全球科學家都會來這裡做專案,於是中國自己的科學家使用率很低,不會超過10%。因此,中國建大型對撞機有給全世界物理學做公益的味道。

    楊振寧是好心,他真心告訴中國:不要輕易玩奢侈品。

    王貽芳的理由,大型對撞機是高能物理的基礎實驗裝置,沒有這樣的裝置,中國的高能實驗物理就不能領先世界,只能在後面追趕。

    至於造價則不是問題,因為,既然將來世界各國科學家都會來實驗,那麼建造費用也可以國際分攤。預計造價大概是1000億人民幣,中國可能需要支付2/3,剩下的1/3部分則由其他國家支付。今後執行費用也很貴,也可以透過會員制分攤到各個國家。

    中國已經決定建造新的正負電子對撞機專案CEPC(造價約360億人民幣),大概2021年開始動工。但就物理學領域的價值來看,電子對撞,遠沒有質子對撞有價值。

    兩個人的背景不同

    楊振寧

    楊振寧做的是理論物理,他最了不起的是提出了規範場理論,後來很多年物理學的新進展,都是建立在這個理論基礎上的。

    楊振寧認為,因為已經用對撞機(歐洲的,美國沒有)發現了很多物理現象,要再有進一步的發現,新的對撞機能量,必須比原對撞機的能量提高几個數量級。這意味著對撞機的造價比原來的貴,而且有時效性。而且僅用高能粒子對撞,並不能解決物理學中的大多數疑問,相反理論突破要有用得多。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波爾、薛定諤等人的量子理論。

    王怡芳

    王怡芳與另一個著名美籍華裔諾獎得主丁肇中有關係,相當於丁肇中的弟子。丁肇中是做實驗物理的,他發現了很多基本粒子,其中J粒子讓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王怡芳,現在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他認為,這個強子對撞機可能自己用不太上了(因為申請、設計、建造週期比較長,而他自己已經快60歲了),但是他有責任為中國的實驗物理學科做規劃、做呼籲。

    不要孤立的看裝置

    粒子對撞機的原理圖:

    大型對撞機很宏偉的。

    大型對撞機,一般是建造在地下,是先建造成一個環形的隧道,就像地鐵一樣,裝置安裝在隧道中。因為粒子在裝置管道里不斷加速,最後加速到光速的99.99%以上,所以質子拐彎很難,歐洲的對撞機(在瑞士),其環形路徑的長度有27公里,中國要做歐洲的升級版,自然環路長度更長,

    再看裝置斷面,人真是太渺小了。

    在牛頓以後,科學發展已經過了一個人,一支筆,一疊紙的時代,我們可以到國外的實驗室做實驗,我們的實驗室也需要向國外的科學家開放。因為大型實驗裝置自己建造自己用,利用率不高,費用無法分攤下來。

    今天的實驗室都太貴了,不可能所有的實驗室都自己建造。但是,我們也不可能所有的裝置都不建造,都到國外去做實驗。因為與人和人的交往一樣,你要有點東西提供給別人,然後別人才會讓你利用他的東西,對吧?那麼我們應該建造那些裝置呢?錢就這麼多,給了這個學科,這個研究所,其他學科,其他的研究所就要往後排了,也許將來很長時間就得不到大筆經費了。所以,這臺大型強子對撞機該不該建造,不是單純看這臺機器本身,也不是單純算這臺機器的效益,需要國家從大局上作統籌安排。這也是為何兩個科學家的爭論,為何不在會議室裡,一直要吵吵到網上的原因。

  • 4 # 1絃斷誰聽

    原來的小了,改建大的,以後大的變小了,再改建更大的,從20千米到100千米,以後再弄個10000千米的,這是無底洞吧?思路本身就不對,就死磕一個對撞機?楊振寧認為,由於成本太高,建更大的加速器並不可行,他認為,尋找新的加速器原理與美妙的幾何結構才是高能物理界應該做的事情。

    看到沒?楊振寧不只是反對,還提出瞭解決方案,就是研究新的加速器原理,把以前需要100千米能完成的,變成10千米就能完成,那豈不是更好?那個時候再建豈不是更省錢?美華人不支援楊振寧,他們想拖垮中國經濟,我們就應該支援楊振寧!

  • 5 # 深秋明月8

    支援楊振寧,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的投資和幾十年時間建設確實必須謹慎。基礎科學領域楊有發言權,他親身經歷了美國當初的決策立項和取消過程。今天中國確實有錢,一些國內外科學家鼓勵中國做以便借力研究,對國內貢獻和基礎科學突破沒有顯著成效。好大喜功的專案,所以楊振寧反對。我覺得他是明白人有擔當的。他在現代物理學領域的地位值得尊重,他的意見應該重視。

  • 6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2012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物理準模型所預測的所有粒子都已被人類發現發現,此時大型對撞機的概念才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但2012年以後,歐洲的這個大型對撞機一直未能發現任何超出標準模型的其它粒子,顯得力不從心了。

    此後,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準備建造新型的緊湊型線性對撞機或者環形對撞機,日本、美國、加拿大包括中國在內的幾個大國都躍躍欲試,想透過加強國際合作的方式,推動新的大型對撞機建造計劃,但直至目前都沒有付諸實踐。

    (希格斯玻色子)

    2016年,在清華大學,包括丘成桐、威騰、格羅斯、王貽芳、戴自海等在內的一些國內外著名的科學家,參加了弦論2016年會,接受了有關媒體對中國建造巨型對撞機的科學意義的採訪,他們一致對中國建造巨型對撞機持強烈支援態度。此後不久,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公開發表《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文章,反對建設巨型對撞機。王貽芳後來緊接著發表文章,逐一反駁楊振寧的觀點。就這樣,關於中國到底建不建設巨型對撞機的爭論,才以公開的方式被普通群眾所知曉。

    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一種將質子加速對撞的高能物理裝置,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探索新的粒子,以及微觀量化粒子的新物理機制,對深化量子力學研究、探索宇宙起源、探尋暗物質和暗能量等都具有重大意義。但建造和維護費用巨大,據初步估計,光建造就能夠花費上千億美元,每年的維護費用大約需要200億美元,這也是很多科學家包括楊振寧反對的重要原因之一。

    至於該不該建,我想楊振寧和王貽芳都分別給出了理由,一個是趨於科學的理性,一個是趨於對科研的熱情,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們不能完全拋除經濟承受能力和犧牲人民生活水平去辦事,也不能因為短時內不能看到科學的回報而止步不前,因此,需要決策部門的綜合衡量,做出具體的實施計劃安排,而我們普通群眾也可以繼續爭論,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一些科學理論知識,也算是對得起我們在爭論中浪費的腦細胞吧。

  • 7 # 龍江蕉業

    我支援楊振寧院士!早看到相關報道覺梯院士說的長遠,理解的更透徹。現在應該把錢用在該研究的地方吧。國家科研用錢的地方多了去啦。對撞機在我們國家不實用。並且研究好了也是給外國用的多。又是很燒錢的機器。楊院士希望少投資科研的專案是拉近與發達國家的距離。長久之計!

  • 8 # 煮酒論高考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說到底還是我們沒錢啊!

    我支援楊振寧教授啊,不愧是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人,既有對科學的熱情,同時還保持著理智。不僅自己往外捐錢,也知道民生的疾苦,比國內某些專家強多了。

    我覺得我們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實在耗不起這個費用啊。全國還有那麼多人沒有脫貧呢,你這每年投入這麼多錢,讓那些人情何以堪!就像楊振寧教授說的一樣,中國的人均收入才2000多,還不如人家巴西、墨西哥、馬來西亞等,你都看不上的國家,人民生活的這樣水深火熱,不先解決民生問題,搞這個,是吃飽了撐的吧!

    王教授你是每年拿著國家那麼多錢供養的專案,吃喝不愁,名利雙收,但是你想過其他人嗎?你以為人人都和你一樣,何不食肉糜嗎?

    關鍵是這個東西,還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弄了也可能是白花了冤枉錢。

    我覺得王教授如果想見,自己去拉投資好了,只要別花納稅人的錢,哪怕你想上去火星呢,我們也不反對啊。

    我覺得王貽芳太天真、太任性了!現在的時代還不允許

    人家國外那麼多發達國家歐美都不趕趟這個渾水,你憑什麼敢這麼幹?

    美華人均幾千美元,華人均不足3000,你讓大家為了你的理想喝西北風去嗎?

    另外別的國家都慫恿中國幹,你就在這裡鼓吹,你是被灌了迷魂湯嗎?明明知道這是國外限制中國發展的陰謀,你還往裡跳,你是不是傻?搞學術搞得腦子都沒了嗎?

    這個東西呢,確實是個好事情,但是現在還不是時機,我們國家還沒那麼富有。

    為了科學,有的時候確實要付出金錢,但是等什麼時候中國也成了發達國家再研究吧。

  • 9 # 五道口的顏學姐

    最近幾天,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極火《楊振寧的最後一戰》,講的就是楊振寧反對中國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贊成一方的主力是中科院高能所王貽芳院士,他在上個月底,剛獲得了未來科學大獎的獎金100萬美元。他把這獎金捐了出去,說要成立超級對撞機建設基金。王貽芳宣稱,建造超級對撞機是他科學生涯的最後一個使命。

    網路上的爭論也很多,但說實話,吃瓜群眾的爭論毫無意義。我有兩個專業相關的群,一個有好多物理學教授。一開始也討論,但群裡有高能物理方面的專家。中國高能物理最重要的專案,是大亞灣的中微子專案,這也是王貽芳獲獎的工作,參與的科學家非常多。我所呆的那個群裡就有幾位,其他老師一反對,他們就跳出來說話。發現隔行如隔山,在他們的反駁之下,你會發現其他物理學教授好像也是個科盲一般。不專業了,那當然無法對等對話,無人能反駁。

    楊振寧反對主要是兩個意見。一個是花錢太多,千億起步。如果花錢太多,對國家都是一個重要的拖累。第二個是,他認為物理學現在處在青銅時代,在現有理論裡打轉,已經沒有太多成效了,需要開闢處女地,尋找新的理論。如果超級對撞機花這麼多錢,勢必其他領域就要削減開支。另外,超級對撞機不單單是金錢的問題,還有人員投入的問題。把國家一代的智慧大腦用在這種沒有希望的領域,比投錢還浪費。

    作為一個外行,我覺得楊振寧的說法更有說服力,我支援楊老先生。另外,我覺得,作為吃瓜群眾,如果在這場爭論中,能瞭解一些名詞,學點物理知識,對科學有一定興趣,這是最好的事情。

    大家覺得呢?

  • 10 # 紅鹿青衫

    作為一名工程技術人員,我個人毫無保留的支援楊振寧先生的意見。

    在我看來,高能所王貽芳先生的意見裡邊至少有兩處致命的錯誤或者缺陷。

    首先是他對建設資金的投入和建設週期的判斷明顯有問題。我承認在一切技術環節都有成熟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建設中不存在任何風險,沒有方案的調整沒有各種失誤造成的返工等等,一切都非常完美理想的情況下,他的設想比如100億美元以內完成先期建設後續再逐步投資擴建等有可能實現。但至少我絕不相信這樣大的工程過程會如此完美理想。以我個人的看法這樣規模的工程真要踏踏實實做好,最終的成本在楊振寧先生判斷的200億美金的基礎之上再乘以2都是值得歡天喜地的一件事情。

    另一個問題是對撞機建成後的收益問題王先生並沒有給出任何可以讓人信賴的保障。高能粒子對撞機型別的工程確實寄託了世界高能物理學界很多的期待。建成之後也發現了一些讓學界興奮的東西。但是很明顯的一是相關成果對現實應用學科的提升效果十分值得懷疑,二是隨著對撞機越做越大成本越來越高,新的成果卻越來越少,邊際效應問題十分明顯。

    換而言之就算對撞機花了幾千億建成了,能取得多少成果首先是個問號,至於對我們的應用學科和工程技術領域能有多少支援和提升更是希望極其渺茫甚至完全不值得期待的一件事。

    就像我們對一件工程必須要進行可行性分析那樣,我們也必須要問,成本如此高昂,收益如此渺茫的一件事,我們為什麼要去做?

    就中國而言,我以為我們遠未到為了某些可能在幾百年後讓全人類收益的事情先勒緊我們自己現實的褲腰帶的地步。美國能首先造出原子彈並不是由於美國科學家提出了相對論推動了科學進步,而是由於那時的美國工業實力一騎絕塵,所以要造原子彈他從生產力層面就具備太大的優勢。所以他完全可以等待理論問題比較明晰前景比較明朗之後再實際去做。最終就算納粹德國提前一兩年造出原子彈又如何?他兩年裡拼了命造出兩顆扔出去,人家兩年後造成七八顆還回來,二戰結果仍然不會有什麼改變。

    所以中國目前還是安心把工業大國打造成工業強國是正經。認認真真搞沉澱磨工藝,至於新技術領域,人工智慧可控核聚變之類前景更明朗收益更明確的內容已經足夠我們鑽研一兩百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80後的我們,對自己目前工作有抱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