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樂雜趣匯
-
2 # 瀏陽曾曾老師
為什麼是諸葛亮?黃鶴樓跟諸葛亮有什麼關係?相信不少人都是一頭霧水。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崔顥這首詩。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是一首著名的詠古之作,首句用的是黃鶴樓的傳說。根據崔顥詩意,傳說中的昔人已經乘黃鶴而去,詩人來到這裡時,這裡只留下一座黃鶴樓。
這裡的“昔人”指誰?此前主要有兩種解釋,一是指仙人王子安,一是指費禕,都是傳說——
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齊諧志》);又云費禕登仙駕鶴於此(見《太平寰宇記》引《圖經》)。
到了宋代時,黃鶴樓的傳說又與呂洞賓聯絡在了一起,也就是我們不少人聽過的那個故事:道士在牆上用橘子皮畫黃鶴,一拍手黃鶴便下來翩翩起舞,飯店由此生意興隆。後來道士召下黃鶴,從此一去不返。這道士傳說就是呂洞賓。
但崔顥這首詩跟呂洞賓應當沒有關係,為什麼?我們來理一下時間線。
首先,崔顥詩中說昔人乘著黃鶴一去而不復返,到現在已經有千載的時光。詩中“千載”雖是虛指,但也當是比較久遠的歲月,所以這裡的“昔人”一定是在崔顥之前,並且這個傳說已經流傳已久。
再看呂洞賓,那可是唐代的道士啊,其可考的出生年代是在796年。儘管後世關於呂洞賓的傳說頗多,但都應建立在這個人物出現之後的。崔顥這首詩儘管創作年代不可考,但崔顥也是唐朝時的人,他的生卒年在704-754年。根據時間來看,呂洞賓在崔顥之後,不會成為崔顥詩中的“昔人”,更談不上“千載”歲月悠悠。
所以昔人若指的是費禕,那費禕就跟諸葛亮大大的相關了。畢竟費禕深得諸葛亮器重,自然與他相關。而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時間上也合適。
-
3 # 天馬行空128039981
這其實並與諸葛亮一點關聯沒有,但眾說紛芸,無從驗真,有說王子安的,《南齊書.州郡志下》裡說有個仙人名叫王子安,曾騎著黃鶴在此小甜,也有說費禕,說費禕成仙后曾騎黃鶴在此休息。有說呂洞賓的,一位姓辛的婦人在此賣酒,呂洞賓天天賒酒喝,欠了不少錢。後呂洞賓無法還債,就在牆上畫了一隻黃鶴,跟婦人說只要招手,黃鶴就會下來跳舞吸引顧客,然後呂洞賓就飄然而去。十年後,呂洞賓回來,說十年了應該還完了酒債,就招手讓黃鶴下來自已坐著黃鶴飛走了。後來婦人在此蓋了一座樓,取名黃鶴樓。雖無從考證是誰,但絕與諸葛亮無半點關聯。
-
4 #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一般的說法是黃鶴樓的昔人是指代費禕,這個在任何的關於這首詩的釋義裡都有,所以因費褘想到的自然就是諸葛亮了。畢竟是上過出師表的人物啊。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費禕駕鶴之傳說,可能因為《述異記》仙人駕鶴的故事轉化而來。文中的仙人荀環字叔偉,而費禕字文偉,在習慣上以表字相稱的年代,人們對“費叔偉”十分陌生,而對“費文偉”卻比較熟悉,加上費禕的名氣較大,又是江夏人,於是就一訛傳訛,漸漸將兩個人的名字混同起來。但是,我覺得這道悟空問答題出得不大嚴謹,也有過於牽強之嫌疑。因為黃鶴樓除了費文偉之外,還有呂仙洞,這兩個地方是挨在一起的。我要硬說和呂洞賓有關係,好像也能說得過去吧,畢竟它們是鄰居。
-
5 # 文都楊稼
這道題裡提問到: 《中國詩詞大會》裡提到的“昔人已乘黃鶴去”和諸葛亮有關?思來想去怎麼能和諸葛亮有關呢?
先來看唐代詩人“崔顥”所作的《黃鶴樓》原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是一首感嘆詩,也是一首抒情詩,當時崔顥在遊覽“黃鶴樓”時,可能他的心中在事先就想見證某一位“先人”(這裡指已故之人)的筆跡和遺物,因難覓其蹤,心中不由感嘆時過境遷,更感嘆歲月如“白馬過隙”!
第一句“昔人已乘黃鶴去”,這“昔人”是指已故之人;這句的“黃鶴”指駕鶴西歸(死了),與後句“黃鶴樓”(景物)是兩個意思。
第二句“黃鶴一去不復返”,這裡的“黃鶴”與第一句“黃鶴”所指吻合,意思是: 死去的人是不能復生的,留下的懸疑是找不到答案的,心中的疑惑會隨著日月的變更而漸漸淡忘。
根據題問,這“昔人”所指,要麼是哪位“仙家”?或某位“詩人”?(因為崔顥是詩人,詩人與詩人之間是有共同情懷的)。
黃鶴樓是中國十大名樓,其名聲影響力名人皆之,古往今來,登訪的文人墨客不計其教。
諸葛亮生於三國(公元兩百年時代),從諸葛亮生平上了解,卒年五十四歲,據記載,諸葛亮並無去黃鶴樓的足跡;再者,諸葛亮是後代“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給寫紅了,而在崔顥的唐代,可能心中還沒有“諸葛亮”這個人的感覺;假若“黃鶴樓”建於“三國”後期,那諸葛亮與黃鶴樓的因果關係就格格不入了。
所以說: “昔人已乘黃鶴去”裡的“昔人”與所指諸葛亮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過去的事,不能誤導他人。
-
6 # 眸子8552
“昔人己乘黃鶴去”中的“昔人”,說與諸葛亮有關。是因為有人傳說其中一人騎鶴而去的叫費禕,而費禕確與諸葛亮關係密切,但同為凡人騎鶴而去的不應為費褘,更不應是諸葛亮。因為他們只是有智慧有知識的謀士,能騎鶴飛天只是民間的傳說。
又有人傳說是呂洞賓,細究也不靠譜。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呂洞賓雖出於唐代。但比作者崔顥要晚。詩中言有“千年”一說,此“千年”應還在崔顥之前。所以,時代有誤。呂洞賓雖為仙人,但騎鶴而去的也不應是他(也許後來又騎過一次,也莫可知)。
最後一位是仙人王子安,出於南朝蕭子顯《南齊書》中的故事。寫王子安騎鶴於此,後騎鶴而去。後人便於此建樓以記之,取名“黃鶴樓”(最早名鵠,古人將鶴與鵠弄混,所以稱鶴)。
因此“昔人己乘黃鶴去”中的“昔人”,理應為“仙人王子安”。
-
7 # 秉燭讀春秋
唐代詩人崔顥(hao)寫下了千古名篇《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是江城武漢三大名勝之一,(三大名勝:黃鶴樓、晴川閣和古琴臺),此樓位於武昌蛇山之巔。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的東吳黃武二年(223年)。即孫權繼承哥哥孫策江東霸業的第二年,東吳為了瞭望敵情,在夏口城建了這個軍事樓。
【孫權在黃鵠山(蛇山)建城,取名夏口城】
(黃鶴樓)
現在我們看到的黃鶴樓是1985年新建的。由於在1957年建武漢長江大橋時,佔用了黃鶴樓的舊址,1981年10月重新選址,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修建,1985年6月竣工。
有關黃鶴樓的傳說很多,相傳有位姓辛的在此開酒肆,某天有個討飯的上門乞討,辛老闆並沒因此人穿得破爛而瞧不起他,熱心腸為他端上好酒好菜。
接連幾天皆如此。
某天,乞討者對辛老闆說:你看我總白吃白喝沒錢給你酒菜錢,要不這樣吧,說著他從口袋裡摸出了一塊桔皮,在酒肆牆上畫了一隻黃鶴。
畫畢,乞討者拍了拍手,那隻鶴竟活了過來,隨後黃鶴隨著乞討者的歌聲翩翩起舞。
神奇的事情一下子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這些遊客觀賞是要付錢的,乞討者把收入悉數交給了辛老闆。
轉眼10多年過去了,辛老闆也積累了許多財富。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乞討者告別了辛老闆,吹著笛子騎上黃鶴飛走了。
這就是“桔皮畫鶴”的傳說。
後來辛老闆用十年的積蓄修建了一座樓,取名黃鶴樓。此後這才有了“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的詩句。
傳說很美,唐代詩人崔顥《黃鶴樓》中的昔人指的就是乞討者,而這個乞討者正是昇仙後的費禕。
為什麼說的是費禕呢?明代大文豪王世貞、汪雲鵬編撰的《列仙全傳》上曾記載仙人費禕“桔皮畫鶴”的故事,也就是上面的傳說。
費禕是三國時期的蜀國名臣,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他深得諸葛亮的器重,屢次出使東吳不辱使命,孫權十分欽佩費禕之才能,對其禮遇有加。
諸葛亮去世前遺命費禕壓陣撤軍,在撤軍途中居中調解楊議和魏延之間的矛盾。
建興十三年(235年),費禕為後軍師,這時他和大將軍姜維產生了矛盾,原來二人政治主張不同,他反對姜維進行徒勞無功的北伐,主張蜀國應該休養生息。
延熙十六年(253年),在過新年宴席上,費禕被魏國降將郭循持利刃一刀刺死。之後郭循沒經審問就被處死了,驚天謀殺案被蜀國捂了起來。
(諸葛亮和費禕)
由此後人懷疑費禕是被姜維派人謀害的,姜維得勢,隨後進行了九伐中原的軍事行動。
費禕死後被仙人收留,之後得道昇天成了仙人。這就是《中國詩詞大會》裡,一提到昔人已乘黃鶴去的“昔人”,人們不由自主聯想到了諸葛亮,畢竟費禕是諸葛亮欽點的接班人。
-
8 # 我本無心爭天下
問題導讀:中國詩詞大會里“昔人已乘黃鶴去”的昔人為何與諸葛亮有關?
如果我的觀點和其他人的都一樣,那我就無須重複贅述了。然而在回答問題前,我翻閱了一些相關的資料,瀏覽了問題的相關一些回答和評論,在此基礎上融合了我自己的一些領悟和理解,不出所料我居然得出了新的答案。
一,詩句中的‘昔人’另有其人詩句出自於唐代詩人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根據網路流傳的大部分觀點來看,很多人都看好昔人指的是三國時期蜀臣費禕,這一說法基於橘子皮畫鶴的一個傳說(《列仙全傳》),傳說費禕死後在黃鶴樓騎鶴登仙。而也有資料出自於《齊諧志》,裡面的傳說是仙人王子安經常騎鶴經過黃鶴樓,興許是騎鶴勞累,王子安經常把黃鶴樓當成臨時鐘點房中途小憩。更有甚者,在宋朝時期,八竿子打不著火的呂洞賓也成為了傳說中的仙人男主角。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觀點,費禕、王子安、呂洞賓,都是出於神話傳說。而崔顥的黃鶴樓這首詩出自於呂洞賓之前,所以若依神話傳說而言,詩句中的昔人並非單指一人,極有可能泛指的是費禕和王子安二人。但這終歸是神話傳說,作者崔顥如果以神話典故來作詩,昔人已乘黃鶴去,這倒給黃鶴樓增添了十分神秘的面紗,這似乎也是合情合理而且更顯生動。但是如果崔顥以現實的情況出發,那詩句中的昔人是否又會另有其人?
二,黃鶴樓的由來歷史現實是什麼呢?
現實是黃鶴樓始建於公元223年,也就是赤壁之戰後的第15年。縱所周知,赤壁之戰(208年)後,中國呈現三國鼎立之局面,曹操重創但是實力依存,孫劉兩家也各自稱王並持續擴大勢力。219年,孫權襲取荊州並斬殺關羽,與劉備進一步結怨。220年,魏國曹丕稱帝;221年,孫權自建鄴(今南京)移治(孫權尚未稱帝,不宜稱都)湖北鄂州。同年,劉備於成都稱帝,並舉重兵攻打吳國,欲奪荊州。孫權為避免雙線作戰,便向魏國俯首稱臣,然後與劉備在夷陵交戰。222年8月,戰畢,孫權大勝劉備。劉備戰敗之後,便將蜀國的大權交給了諸葛亮,劉備也於223年駕崩西去。此後,諸葛亮對於吳國和魏國的威懾力量仍然存在。而對於孫權來說,憂患則來源於北面的魏國和西面的諸葛亮。於是乎,223年,出於戰略用意,孫權派兵鑄造軍事重鎮夏口(今漢口),並在夏口臨江一角建造黃鶴樓,用於軍事防哨,這就是黃鶴樓的歷史由來。所以,很多人在求解昔人之時,忽略了黃鶴樓的現實創始人,那就是吳主孫權。
三,詩句中的昔人指的應是孫權
所以,詩中所云“昔人已乘黃鶴去”之中的昔人,如果理解成是已故之人,或者是先前黃鶴樓相關的所有人等,那麼昔人就應該包括費禕、王子安,以及最為重要的人物孫權等人。倘若昔人只指一人,那麼我以為此人便是孫權!因為沒有孫權,就沒有黃鶴樓;沒有了黃鶴樓,毅然就沒有了費禕、王子安、呂洞賓什麼事了;沒有了黃鶴樓,那崔顥也就沒有機會作這首詩了。故而,站在崔顥詩人的角度上去想,在他寫詩之前,他理應知道黃鶴樓乃孫權所建,同時也知道關於橘皮畫鶴的傳說,同時他也定然清楚,王子安也好,費禕也好,這兩人的名氣都遠不及於吳國大帝孫權,所以詩中乘鶴而去的昔人定然不會單指費禕或者王子安。
四,為何是孫權那昔人為何可以單指孫權呢?
一則黃鶴樓乃孫權始建,孫權既為帝王,帝王乃九五之尊,尊居龍位。而古語中帝王之故則多稱為“仙逝”,故而孫權之死,按照當時民間的說法,孫權定然也成仙。
二來孫權的鶴才會是黃鶴。對於鶴來說,古代時期鶴多秀於帝王之家,平民百姓和一般親王都不許擁鶴。所以孫權仙逝之後,定然也是乘鶴而去。至於為何是黃鶴,黃色乃帝王之色,孫權稱帝,必然黃袍加身,而天子的真身乃金龍也,金龍之色本也是黃。
所以,這樣就很好理解了,崔顥要寫黃鶴樓,其中昔人已乘黃鶴去,昔人指的就是孫權。其大意為:建立黃鶴樓的一代帝王早已經不在,這個地方只剩下了他(孫權)留下的黃鶴樓。而詩中第二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可以理解為:即使孫權不在了,但是黃鶴樓的風景依然千百年來依然如畫。這富有比較濃烈的物是人非的感嘆。
通過了解崔顥詩人的一些簡介可以得知,崔顥前半生活得有些輕浮(比較色),後來有比較遠大的志向卻只當了個小官,所以有些鬱不得志的情懷。他作此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這兩句當中,崔顥用了兩個“空”字,來抒發自己內心鬱悶的情懷。大意是:哪怕作為帝王,死了之後也只空剩下了一個黃鶴樓;孫權死了就再也不會復活,哪怕黃鶴樓的風景再美,對於孫權來說,那也是像雲一樣虛無縹緲的空虛。崔顥以此安慰自己懷才不遇或者鬱不得志心情。再到詩的後半段抒發自己的思鄉情感——因為多年不得志,他已經很久沒有回家過年了!
所以,詩中乘鶴而去的昔人,我認為指的便是吳國之主孫權!
故而,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中的問題中,首先要注意審題,切記要找出最相關的人物!
如果昔人指的是費禕的話,那費禕只是與諸葛亮同朝為官而已,這個題目選A會感覺比較牽強。而昔人指的是孫權的話,那就更加名正言順了。因為跟孫權最相關的人物,除了曹操,那便是劉備。而極大程度上,劉備就等同於諸葛亮了。諸葛亮與孫權的關係,亦敵亦友,相輔相成,可以說是極為相關。
回覆列表
正常來說黃鶴樓裡的昔人是指代費禕,這個在任何的關於這首詩的釋義裡都有。所以因費禕想到的自然就是諸葛亮。畢竟是上過出師表的人物啊:郭攸之、費禕、董允等,費禕駕鶴之傳說,可能因為《述異記》仙人駕鶴故事轉化而來,但是,這題實際上不太嚴謹,因為黃鶴樓除了費禕祠外,還有呂仙洞,這兩個地方是挨在一起的,我要硬說和呂洞賓有關係,好像也說得過去,畢竟是鄰居。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