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悅讀會

    看題主的問題,很顯然題主知道這個“好兒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是勸告大家要自食其力,男的不要吃現成飯,女孩子不要穿現成的衣服。題主重點是想借這句話來反駁,“嫁人不要嫁家裡有兩兄弟”的這個說法。

    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我看了贊成嫁人不嫁家有兩兄弟的網友評論,那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們覺得老人可能會偏愛其中一個兒子,而讓另外一個兒子受委屈,不是常說:皇帝愛長子,百姓麼兒。是誰都可能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那這樣自然會引起一些家庭矛盾,不受寵的那個兒媳肯定會不樂意了。

    從感情上來講,如果自己嫁的老公,在父母那裡是一個沒啥地位,常常被父母要求自己多付出的,那心理上肯定會有一些失衡的。我們看《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她的父母就是因為重男輕女,把樊勝美當成了賺錢的機器了,她都三十好幾了,父母也不說讓她嫁,還只是一味要求讓她寄錢回家,那相信這事放在誰身上,誰都會覺得不舒服的,甚至是難以接受的。

    那雖說這個是重男輕女的例子, 但兒子之間也有可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所以說嫁人不嫁家有兩兄弟的有一定道理。

    那雖然老人偏心多少都會有一些,但是像樊勝美父母這樣的畢竟都是少數,而像網友在網路上吐嘈的案例也是十分極個別的奇葩。所以大家還是該嫁的嫁,那也許你家的那位正是受寵的呢?

    最重要的是,如題主所提到的,好男女都是自食其力,不靠父母,那父母那一瓜三棗的愛給誰就給誰,咱有本事自己賺不是更好嗎?

  • 2 # 隱居仙境

    這是一個典故,源自川北一個馬性人家,在當地很有錢,田產財產很廣,在現在還未死的老人基本都還知道,義和的馬騎不得,惹不起,就說的這家人

    他膝下一兒一女,兒子成家,分了一半田糧與他,就是當地所為的分家糧(分家飯),讓他自立了

    女兒,嫁女時,嫁衣,過去,有木有錢,看你嫁女時嫁衣多少論財富,他嫁女時,四十八箱凌羅綢緞衣服,一千多件,可算在地富豪之極

    可兒子,看到老人分了這麼多糧錢,坐吃山空,日嫖夜賭,沒幾年耗完成乞丐,意思就是老人分家再給你分多少錢糧,自己後天不努力,也會窮,這就是,好兒不吃分家時那點東西

    女兒嫁出去,看見父母陪送這麼多嫁妝衣服,認為自己很有,髒了難得洗,女人每月身上例假來了穿的衣服認為很髒,就扔掉,不到兩年,所有衣服全浪費完,所以在當地就流傳了一句話,好兒郎不吃分家糧,好女不靠嫁時衣!就這樣流傳下來

  • 3 # 樹德漢碩

    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我的理解是,做人要有理想志氣,有骨氣,不要總是依靠別人,依靠父母,沒作為。要發奮努力,自立自信,自主自強。

    做父母的過分溺愛兒女不好,往往會害了兒女。兒女被過溺愛寵愛偏愛,就不知獨立拼搏,依賴性強,凡事多找藉口,對兒女的成長髮展是極不利的,應引以為誡。

    過去,不講計劃生育,一般的都有幾兒女,幾兄弟姐妹,父母有偏好偏愛,對兒女會有偏心,於是又出現兄弟姐妹為爭愛爭利而不和等現象。兄弟姐妹間為多得父母利益而不顧同胞親情,大打出手,勾心鬥角,不擇手段者大有之,針孔不藏鐵,斤斤計較,如此不肯吃虧,不大氣,目光短淺,氣量狹小,是沒有大作為大成就的。吃虧是福,兄弟姐妹間應多包容忍讓,少計較,有胸懷,有眼光,別老盯著父母那一點點。父母生養了,是最大之恩,應奮發有為多報恩才是。所以,好男兒寄望分家飯,而應儘快自立自強最好,好女兒也不寄望出嫁時父母相贈的嫁衣嫁奩。沒本事的,父母留下金山銀也會窮,何況大多父母並無金山銀山。還是及早消除依賴別人,依賴父母念頭為好,一心一意發奮自靠,自信自立自強是最好。

  • 4 # 三農的心聲

    俗語“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我認為講得非常有道理。不過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成家後,不要依靠分家後父母給的財產,應該憑藉自己的能力,自力更生,這樣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好男不吃分家飯”

    我們中國的家庭都是大家庭,以前四世同堂,五世同堂也屢見不鮮,甚至好幾房都在一起,隨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家庭的組成越來越小。家庭規模從大到小,財產從集中到分散,必然牽涉到財產如何分割的問題。好男人分家後不會依靠分到的財產而生活,他們會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家庭的收入,這樣的家庭才會越過越紅火。如果完全依靠分家飯,長此以往,一定會坐吃山空,生活水平一日不如一日。

    “好女不穿嫁時衣”

    以前的女人基本都在家相夫教子,不外出工作。她們出嫁時,父母會為她們添置一些嫁妝,被子、衣服、箱子等都會運到夫家。但是作為家庭婦女,也會在家做些小工或協助丈夫一起勞作,收拾家務等。如果懶惰,家庭收入不佳,最後會穿孃家添置的嫁衣,只時候說明家裡已經很困苦了。所以,好的女人,會幫襯丈夫,一起處理好家庭事務,生活會越來越紅火,也就沒機會穿陪嫁的衣服了。其實,這裡的嫁時衣也是特指衣服,泛指嫁妝。

    中國有句老話“富不過三代”,財富不是永久的留在家裡,而是會流通的,今天在你家,明天就在我家。要家中的財富越來越多,只有靠自身努力創造,才會生生不息。

  • 5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俗語“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這句農村老話是真服年輕人的生活、工作態度而說的,意思是讓年輕人靠自己的勤勞來經營自己的生活。

    “好男不吃分家飯”。這裡的分家是以前家裡子女眾多時得一種說法。現在也有,主要是農村的獨生子女與父母分家出去單獨過日子。在以前,家裡孩子多,沒成家的時候能在一個屋簷下吃飯、生活。而成家了之後就不行了,容易出現這樣的那樣的矛盾也不方便,父母就會把自家的田地、家產給幾個子女分配一下,讓他們自己經營自己的日子。而分的的耕地和財產就是分家之後的啟動資金了。但是那個時候老人普遍疼愛最小的那個,往往都會對最小的那個有些偏袒,偷摸的或者直接多給點,因為最小嗎。所以經常會出現因為分家鬧彆扭的。因此就有了“好男不吃分家飯”,意思是不能指著分的這些家產過日子,要靠自己的能力和雙手去過好自己的日子。

    “好女不穿嫁時衣”,和之前的那句很相似。女兒出嫁,父母都會陪送嫁妝的,有的嫁妝也是根豐厚的。雖然說,配送的嫁妝也能穿,但是畢竟是父母給予的,對於一些自給能力較強、較有上進心的女孩子來說,嫁妝只不過是出嫁時父母送的陪襯。不能滿足自己家庭生活的需要,還是需要自己去用心經營這個家庭的。這也是“好女不穿嫁時衣”的主要原因。

    總體來說“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最明顯的意思就是自己的工作、生活靠自己。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6 # 花腰妹

    從小在農村長大,我覺得農村有很多民諺、俗語、老話都有一定的哲理,飽含著許多經驗,其中“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就隱喻著做人的志氣和道理。

    其實,在“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之前還有一句就是“樹大分叉,人大分家”。以前在農村裡,每家有三五、七八個孩子是比較普遍的,尤其是兒子多的人家,一般成年娶了媳婦後總是要分立門戶過日子,不可能一生一世都在一口鍋裡吃飯,除非是大富人家,這樣可以減少家庭的許多紛爭。

    每到兒女分家出嫁的時候,農村父母和老一輩就會叨唸“樹大分叉,人大分家”這句話,隨後又把“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送給兒女,但是好多兒女不理解父母,孝順的有本事的人懂父母,沒有本事、自私自利的兒女不但不懂父母,還因為分家和父母起隔閡。

    農村人說話比較含蓄,“分家飯”泛指祖輩分家時留給兒子的家產和產業;而“嫁時衣”也是泛指女兒出嫁時候孃家人所送的嫁妝。父母給兒女們這句話,也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人的道理,希望孩子有志氣,不依戀父母,不貪戀分家時候父母給的家產多少,不留戀出嫁時候孃家人給的嫁妝。

    兒女分家出嫁後,就意味著成年了,所以要學會自立,要有骨氣,不依賴父母,憑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勤儉持家、勤勞致富,過上好日子,這也是千百年來有至深哲理的教育觀。

    然而看看當今社會,有些父母太過於溺愛自己的孩子,說什麼“你的是你的,我的還是你的”,這種教育觀讓孩子在父母的庇護下永遠長不大,成為家庭和社會的“巨嬰”,成為令人髮指的啃老族。

    所以,做父母的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有骨氣、有志氣、有責任心、有擔當、有作為,而不能什麼都包辦、替代。總有一天父母會離開,祖輩的家業會吃空,唯有靠自己獨立自強,才能讓自己很好地生活下去!

    “樹大分叉,人大分家;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既折射出父母的養育恩,也飽含著父母對兒女的殷切希望。所以做兒女的也要體諒和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無論父母是否留給你家產和嫁妝,請你一定要及時行孝並自強自立,這樣才不愧對父母愧對自己!

  • 7 # 找攤位阿軍

    農村俗語:“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民間的俗語都是經過老百姓長期以來日積月累總結出來的經驗所在,就如這句俗語“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我個人認為這句俗語說的是非常有道理的,那它包含了意思又有哪些呢?

    “好男不吃分家飯”這句俗語指的是在我們以前的舊社會,提倡人多力量大,很多家庭都是有七八個小孩,有的家庭兒子就有四五個,等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要開始談婚論嫁了,像有些兒子多的家庭,一般到了成年娶媳婦之後都是要分立門戶過日子,也不可能一生一世都在一口鍋裡面吃飯,時間久了難免都會有爭執,除非是大富人家。【“分家飯”分家產與家業】不要貪戀父母分家時給的家產。

    “好女不穿嫁時衣”兒女到了出嫁的年齡農村人都會念叨道,“樹大分叉,人大分家”隨後也會說上“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送給兒女,但是懂得這句話的兒女到底有多少呢?很多都是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和孝敬父母,有很多因為分家而跟父母吵架翻臉。【“嫁時衣”給女兒送的嫁妝】不要留戀出嫁時孃家送的嫁妝。

    既然已經成年也成家了,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要學會自立自強、而且還要有骨氣,不要再依賴著父母,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勤儉持家、勤勞致富,才能過上更幸福的日子。

  • 8 # 有書共讀

    農村的人們在勞動生活中總結出了很多經驗,都是發人深省、啟迪人生的。農村有句俗語“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一、好男不吃分家飯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前,農村人是自由生育子女的,平均一對夫妻一輩子能生5—7個子女。

    因為子女多,家家生活不富裕。孩子們長大了,父母要給兒子花錢娶媳婦。大部分父母都是娶進一房媳婦,就分一次家產,然後讓小兩口出去另過。

    因為過去的父母攢下來的家底兒不多,分給子女的財產也是隨行就市。

    我爺爺是中醫,奶奶是裁縫。我奶奶生了9子女,其中夭折了3個,我父親排行老大,身下有四個弟弟。

    因為爺爺奶奶都是掙現錢的,所以他們的生活在過去過得相當不錯了。

    我父親上個世紀40年代出生的,最小的叔叔是60年代出生的。

    爺爺奶奶都是滿族人,思想十分傳統,所有兒子結婚後,都生活在一起。但是到了老叔結婚後,老嬸思想比較前衛,不喜歡過這樣的日子。

    於是爺爺奶奶就給兒子們分家了,結果分家時候,幾個叔叔嬸嬸就不顧手足之情,都想多分得家產。

    三叔最不肯吃虧,最後他分到了他想要的田地;四叔也分到了他想要的房產;五叔也分到了他想要的傢俱……

    只有我父親什麼也沒爭,父親說:“好男不吃分家飯,我以後憑自己本事掙。”

    後來,我父親考上了教師的崗位,母親憑著自己的勤勞雙手,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

    過去有骨氣的兒孫,從來不爭老人的財產,講究勤儉持家,抱著吃虧是福的心態,正所謂“碗邊兒飯吃不飽人”。

    二、好女不穿嫁時衣

    就像《紅樓夢》裡的王熙鳳,孃家有錢,配送的綾羅綢緞、華衣美服、金銀首飾等等不勝列舉。

    過去的農村人,雖然沒有王熙鳳孃家那麼有錢,但是在女兒出嫁時,還是會陪送一些嫁妝。

    我的爺爺在過去曾經開了油坊、粉坊和飼養場,所以我姑媽結婚時,爺配送的嫁妝非常豐厚。

    因為自己家庭條件好,嫁妝又那麼多,所以姑媽在婆家比較有地位,更不會勤儉持家。因為她大手大腳過日子,影響丈夫也好逸惡勞。

    結果姑媽幾年就把孃家的“陪嫁”花光了,夫妻倆的日子越過越難,所以我們那裡的老人常常恥笑她說:“好女不穿嫁時衣”。

    意思就是說,會過日子的女人,不會靠著孃家人給錢過日子,而是靠自己勤勞雙手去致富。

    “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是一句十分有寓意的話。

    農村老人告訴我們,一個有志氣的男人,不會靠父母生活,不會盯著父母的財產。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不能做“啃老族”,不去“拼爹”,而是自立自強,努力奮鬥創業,讓父母過上好日子才可以。

    有骨氣的女兒,不會一味地依賴父母,不會希望著父母給自己更多嫁妝去生活。女人是一個家庭的風向標,要做一個治家有方的好女人。

  • 9 # 許嶽炳

    說的是分了給你也吃的完用的掉的。還要靠自己努力勞動才能取之不盡。用之不完。女的也是這樣。要提倡獨立。完善自己。

  • 10 # 實言誠信為本158

    農村的這句老話含有一定的正能量,他能起到激發著人們自力更生,奮勇拼搏的精神。樹大分枝,男大分家,這是正常的現象。男的既然你分家另過,就不計較分家時的那些財產,要自己創造條件,積累財富,光以靠分家時的那些物質那是不可取的,只有自己親手掙來的東西才是正道,才能真正富裕起來。女人也是不能完全依靠出嫁時孃家給你的那些嫁妝,舉家過日子是要靠自己努力奮鬥,辛勤勞動,才能把日子過好。這句老話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在舉家過日子的時候,不要以靠家裡分得的財產,自己不努力工作,會坐吃山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保險續保,在網上買便宜還是去保險公司買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