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野小農人

    過幾年我堂弟就要結婚了,他們家就不在老家辦酒席,說個大家說一下,為什麼有些農村人不願意辦酒席。

    就拿我叔叔來說吧,很早就出門打工了,幾十年一直在外打工,後來我堂弟上小學的時候,他們家就在縣城買房子了,後來一家人基本上在縣城居住,農村老家有什麼親戚喝喜酒啥的,他們家基本上是能不去的就不去,甚至一個村民組的,也是基本上不去,最多就是讓我們幫忙隨個禮錢。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叔叔他們嫁女兒的時候,就沒有辦酒席,也沒有收禮金,一來他們家不缺這點錢,二來,因為村裡或者親戚辦酒席他們都沒好意思去,所以也不好意思通知別人來自己家喝喜酒,因此我堂姐結婚的時候,我叔叔他們就說不辦酒席,我堂弟這次結婚,也是在縣城,通知的也都是左鄰右舍的。

    現在的農村人看的很開,不想過去那樣了,特別是年輕人都進城了,所以但凡是辦酒席的,能不去就不去,這樣久而久之,以後農村的酒席就會越越平常,辦酒席的少了,到處吃酒席的也會少了。

    總之,現在有些人不愛辦酒席一方面是不想麻煩別人,另一方面也不缺錢,不想著透過收禮金來解決短暫的缺錢問題。

  • 2 # 每段劇每段故事

    其實禮錢都是要還的,一般都是人家給你多少你給人家多少要不就是你還要不就是父母還,只是多請人家吃了一頓而已。只是辦辦更喜慶,好像出生的這個孩子更被得到重視,給她舉辦了儀式讓別人知道有這麼一個新生命的誕生。也可能是受疫情的影響,人多聚集性大對大人和孩子都不好。

  • 3 # 半面妝N

    謝邀!我們前幾年結婚在老家,其實作為年輕人我們不想麻煩,旅行結婚是倆人商量的,老家結婚是父母定的,結婚不僅是兩個人的事,還是兩家人的事,我們在說不通的情況下,也尊重父母的意願,回農村辦。我是長女他是獨子,雖然在不同的地方,尊重當地習俗,雙方求同存異,儘量商量的 解決,同時熱鬧的辦酒席。

    作為經歷者,我說下為什麼年輕人不愛村裡辦,最主要麻煩,我們農村當地風俗基本上是吃三頓酒席,從女方被迎娶走的前一天就開始,招待家裡幫忙的還要在早一天,除了做酒席的廚師是專門請的,其他配菜 打雜 主食 管事等等,各種人員分工安排都是一大家子人甚至一個村一個姓氏的人一起幫忙幹活的,桌椅板凳,鍋碗瓢盆都是統一租賃統一收拾整理的,再加上婚禮當天請的敲鑼打鼓,攝像等等, 總結為 熱鬧而又麻煩。辦酒席真正的家裡人高興而忙碌,幫忙的一大家人 也要各種抽時間回家幫忙照應,時間不充足。農村這種人情往來,紅白事 就需要參與,但相對年輕人來說,上學 工作,幾乎不在家,參與也少,就會顯得很不方便,其實就是關係淡了,能不麻煩就不麻煩。辦酒席人情往來眾多,即使收禮,後續你還得回禮,熟悉的不熟悉的,也許父母認識,可對於年輕人來說就是圈子外的人,甚至是不認識的人。回農村辦酒席,還會涉及到一些當地風俗,比如經常網路看到的婚鬧,比如禮錢的負擔,人情往來也是債,等等,所以回農村辦酒席也就不那麼熱衷啦,簡單有儀式感也是當下很多人的追求!

  • 4 # 鄧姨的鄉村獨居生活

    我早幾天和我女兒聊天時說起,覺得現在擺酒席很沒意思哦,很繁瑣,而且最重要的是覺得對主客雙方都好像只是一個義務一個流程樣,做為主人感受不到客人對自己真正的祝福,做為客人也感受不到主人那種分享喜悅之情。 雙方都好像在走流程, 做為主家好像不請客不好,做為客人也好像不來不好, 特沒意思。

    我前段時間去參加了我外甥女(我妹妹的女兒)的小孩滿月酒(她結婚沒擺酒,現在小孩滿月了擺酒,等於是結婚酒和滿月酒一起擺)。

    由於一些特殊原因,(我妹妹身體健康有問題), 我妹妹很多年都沒和孃家來往了,逢年過節沒來過兄弟姐妹家,也沒回來看望過老父親。這次外甥女小孩擺滿月酒是妹夫電話通知的。 我哥哥很生氣,他說妹妹他們家禮數沒做到,他不去參加滿月酒。 我說我看在妹妹身體有問題的份上不計較,我要去。

    在酒席上,我覺得很沒意思哦,我感覺不到賓主之間的喜悅感,我做為客人沒有感到主人和我們分享喜悅之情。 我想做為主人的可能也感受不到客人的深深祝福之意。 就這樣一屋子人在鬧哄哄的吃頓飯,特沒意思。

    所以過後,我和我女兒聊天時說起,建議我女兒結婚時,不要擺酒席了,去旅行結婚吧。

    題主問道:為啥現在有些人不再愛辦酒席,有禮收不好嗎?

    我的觀點,辦酒席很麻煩,而且最重要的是體驗不到那種熱熱鬧鬧歡天喜地的感覺,好像主人客人都在走一個流程。 至於有禮收這一點,你收了禮就要還禮的。

  • 5 # 三友話三農

    朋友在農村是大門大戶人家,兒子結婚,我隨禮去喝喜酒,滿以為他得在家辦上幾十桌,熱鬧好看。誰知到他家隨完禮,才被告知,喝喜酒統一到附近的大酒店,只辦十來桌,不少親朋好友覺得朋友辦得有些寒磣,冷清。

    半個月以後,和他再次相見,我埋怨他不該把孩子的婚事辦得那麼簡單草率。

    而他則心思凝重地告訴我,你不知內情,這樣辦也是無奈之舉。

    按理說,大辦酒席,還收禮,又有面子又有錢,臉上有光又好看。

    其實不然。

    一,怕收禮賠不起

    自己是大門大戶,不論是什麼事,成家的隨禮200元,一家人4口人,一般桌每是8人,兩天吃成桌席3桌,就是兩桌半,按保守價計算,每桌酒席500元,兩桌半就最低打1000元,還得虧七八百元。

    同學的侄子結婚,來者皆收,辦了100多桌,辦的風光,收錢也讓人眼紅。

    最後一算賬,虧了6000多元。都虧在夲家的″坐汪水″上。

    二,怕收禮還不起

    現在的人情禮節越漲越多,以後能漲到哪裡,自己反正說不清。

    只記得鄰居張大哥經常受張大嫂的嘟嘟囔囔,只因為在還人情禮節上。

    張大哥的父親30年前就去世了。村裡不少人敬重他的為人處事,給張大哥隨的喪禮也不少,五塊,十塊都有,還有許多人拿著一刀紙燒散紙。

    現在可好了,每逢聽到村裡誰家有紅白喜事,連忙拿出喜簿,吊簿,仔細看,慢慢瞧,生怕有落下的。

    特別是喪事的隨禮上,更是講老挨禮,人家給燒不到一塊錢的散紙,他現在隨十塊錢。五塊,十塊燒紙的,他就隨禮二百元。因為這,村裡不少人說他傻,張大嫂因此沒少和他鬧彆扭。

    而張大哥卻認為,30年前的錢多硬,現在的錢軟了,這樣做,確實有些受不了。不這樣,有些從良心上過不去,怕人在後邊嚼舌頭。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還不如不辦那麼大場呀。誰有前後眼。

    回到今天的事上,別看現在有人收那麼多禮,其實都是自己以前花出去的。比方說,你現在辦事收十萬,你以後得還十一二萬甚至更多,自己有能力也好,沒有能力砸鍋賣鐵也得算一份。

    人情不是債,頭上頂鍋賣。

    三,怕辦事不周全

    俗話說,十事九不全。會辦事的人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咱這不會辦事也沒辦過事的,就更不用說了。

    如親朋好友招待,席禮操辦的層次高低等等,一樣想不好,一件做不細,就會給人留下評頭論足的機會。雖然收了幾個禮錢,也給自己以後留下煩心事。

    聽了朋友的話,我明白了,儘管在農村有時辦事,能夠收些禮,賺些錢,為什麼不愛辦酒席了。

  • 6 # 有緣人153832681

    農村人辦酒席,淳樸的內心世界透露出幾分真誠;目的不是坐收漁翁之利,而是圖個吉利,講究個熱鬧。人情是人與人之間共同建立起來的友誼橋樑,你閉門謝客,那人情是不是淡薄如水。辦酒席目的是聯絡感情,收禮金錢那是禮尚往來,家家門前手一招。禮金錢能佔為己有嗎?豈不是太貪心啦!人情錢,那是要還的,要銘記於心,不可能過河拆橋,那你真的不夠意思了。

    人情如紙張張薄,親情似水淡淡味

    虧本的買賣誰都不願意去做,辦酒席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勞師動眾,到底圖個啥?大張旗鼓,就為了收取份子錢?人情冷暖心自知,難道是“人情如紙張張薄”,你應酬了多少?彼此互動關係又如何?禮金錢在手裡能捂熱嗎?真的覺得心安理得,這份人情還是要還的。

    如今人情淡薄,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多了。覺得人與人之間互動都是唯利是圖,就怕別人佔他什麼光似的,這樣人與人之間來往又有什麼意思呢?酒席也不稀罕了,有些人牢騷滿腹,怨聲載道,覺得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那辦酒席就不存在仼何價值了,何必吃不到羊肉,惹一身騷。親戚之間相互猜疑、嫉妒,惹不起,躲還來不及呢?那又何必熱臉貼冷屁股,卑躬屈膝,吃力不討好吧!

    人情冷暖要自知,親戚朋友靠心造

    人情建立在友誼基礎上,辦酒席就是為了坐收漁翁之利嗎?如果這樣想,你收這個份子錢,就有點不地道。待客之道,凡事靠心;辦酒席,也要人家心甘情願,何必強人所難呢?辦酒席就是圖個熱鬧,各懷鬼胎就沒有拉近距離的必要了。

    辦酒席,凡事隨心而動,勉為其難去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是不是讓人透心涼。喝的是甜酒,還是苦酒,酒在肚,話在心,覺得花錢買來的酒席,是不是讓人聽了不順耳。婚喪嫁娶,辦酒席也在情理之中,收錢要收得開心。禮來人不來,收禮是不是很憋屈,好心辦壞事,鬧騰是不是讓人心累。

  • 7 # 閩鄉古意人

    說出來不怕大家笑話,我哥最大的小孩上大學了,我小孩也上初中了,不過我們結婚時,都沒有辦過結婚酒席。

    我父親有5個兄弟,與我同輩的堂兄弟有11個人,其中也只有3個人曾經辦過結婚酒席,其他人都沒辦過。

    在我們那邊,像我家這樣結婚不辦酒席的家庭很多,結婚這麼大的事不辦酒席,喬遷、滿月酒什麼的更不用講了。

    辦酒席會收份子錢,為什麼有農村人卻不願意辦呢?原因如下:

    一、酒席攀比之風

    有人可能覺得我家那麼多至親,結婚連個酒席都沒有辦,肯定是窮得叮噹響,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在80年代末期的時候,我父親與幾個年齡大的堂兄弟,就已經開始外出做生意了,那時候做生意還是很賺錢的,我們幾家的經濟在村裡算是中等水平的收入。

    小時候我爺爺奶奶過90大壽,我們幾家人合辦過老人的壽酒,當時是在90年代,吃得菜好不好,我已經忘了,那時我還小,只知道來的人很多。

    2000年初期,給爺爺奶奶辦的100歲過壽酒,我還有些印象。

    那時我讀初中負責放鞭炮,收到的大圈鞭炮,有30多卷,拆鞭炮都把我拆得有些火大。親戚朋友送來的牌匾,掛滿了整個大廳。

    那時候我爺爺奶奶過百歲大壽,喝的是茅臺酒,我當時和一些小孩子,會把喝完的酒瓶砸掉,為的是得到酒瓶口上面兩顆很小的玻璃珠,這種玻璃珠可是外面買不到的。

    2000年後,我們村酒席上的標配就是茅臺酒,你想一下,要不是我們五家人齊辦,有多少家庭能承擔得起呢?

    酒席上抽的煙,最次也是硬中華,30桌左右,一人至少要分一包,就光酒席上的菸酒錢,會勸退很多想辦酒席的人。

    酒席上要有好煙有酒,並不是我家首創,而是被逼的,因為那時候村裡大多數的酒席就是這樣辦的,再加上我家鄉是海邊,海鮮肯定是少不了的。

    你也別以為海邊人吃海鮮就便宜,97年時我第一次跟著伯父出海,去網螃蟹玩,看伯父就網到了兩隻螃蟹,拿到市場賣了100多元,那時的大青蟹我們村已經賣到70元一斤了。

    到了2016年時,我們村裡辦酒席一桌的成本很少會低於3000元。

    當地人之所以把酒席辦得越來越好,無非就是面子,村裡那些有錢的人,他們把酒席辦成五星級水平了。

    去吃酒席的人會覺得,別人酒席辦的那麼好,你家的酒席辦的很差,背後沒有人議論才怪呢,而農村人,有幾個是不愛面子的呢?所以經濟不是很好的家庭,基本上不會辦。

    二、酒席上收的禮,和辦酒席的成本,嚴重不成比例

    在我家鄉參加酒席,可以說不收份子錢,也可以收,不收是針對普通的親戚關係,但至親是會收的。

    比如說,我們那邊辦酒席,血緣不出三代的至親,送的份子錢最多,每家2000~3000元,家族關係近一些收800元份子錢,這些送了份子錢的人,是以戶為單位,全家人都會參加酒席。

    親戚關係比較遠的人,是一分份子錢都不會收,理論上只能去一個人參加,不過有些人也帶小孩子去。

    雖然沒有人會計較別人帶小孩子來參加酒席,小孩子能吃多少呢?

    不過小孩子往往吃了一半就跑得不見人影了,但在我家鄉酒席上菜,是吃完一道菜,等幾分鐘再上一道菜,就算桌上沒有一個人,你也得上菜,以防別人跑回來,發現桌上沒有新上來的菜。

    至親的親戚是收了份子錢,但是全家人吃,我們村多數是多子女家庭,一家人都有5~6口人,送的份子錢,平均分攤到每個人身上,也就是500元左右的樣子,至親及家族關係近的人通常只會佔酒席上的3分之一,另外3分之二是一分份子錢不給的。

    以辦30桌酒席來算,20桌人是來“撐人場”,帶嘴來吃不送禮,一桌酒席以這幾年最低的3000元來計算,辦一場酒席就要虧掉至少6萬元。再加上茶葉、水果等雜七雜八的辦場酒席費用,辦一次虧10萬是非常的正常。

    而10萬塊錢,在我們市可以購買差不多8平米的房子面積,農村酒席專案有很多,如果都要辦,沒幾年就把一套房子給辦完了。

    除了那些經濟很富有的村民,其他人家哪敢輕易辦酒席呢。

    結論:

    農村存在著攀比的風氣,住房攀比,酒席的檔次也會攀比,這種風氣不單我家鄉有,其他的地方也有。

    再加上每個農村收份子錢的規定,也是不一樣的,並不是所有農村辦酒席收的份子錢,都能彌補酒席的開支,還能有剩餘。

    所以在我們當地從來就不存在那些無事酒席,村民也很少大規模地去辦有規模的酒席。

    有什麼事,一般也就擺個幾桌,至親的人聚在一起慶祝一下,沒有必要去跟風攀比,非要打臉充胖子。

    對於我家鄉辦酒席的風氣,攀比之風雖然說是要不得的,不過我個人覺得這樣也挺好的。

    現在很多農村辦酒席的風氣早就變了,以前農村人辦酒席送禮更多的是互相幫助,像是我父母結婚那年代,收禮不是收現金,而是收一些生活用品像是被子、盆子之類的,到了別人家結婚,再回送,這樣一來,結婚負擔有小很多。

    而現在的人情往來,都不收物品改為現金了,給的現金也是一年比一年要高,每年的人情往來支出,已經成了農民一個很大的負擔。少辦些酒席,可以減少那些低收入家庭的負擔。

  • 8 # 西郊有情

    在農村,其實很多地方還是辦酒席收禮的。

    一般婚喪嫁娶,農村都是要辦酒席的,然後街坊鄰居、朋友們,都過來幫忙,然後回禮。

    婚喪嫁娶不辦酒席有這兩種情況:一是別人家辦事時,從來不去幫忙和隨禮,所以當你家辦事時別人也自然不會來;二是從來沒有給過別人信兒,只是這一大家子親人們在一起坐坐就行了。

    像結婚來說,如果是頭婚一定要辦婚宴和酒席的。如果是二婚,這就另說了。

    在結婚這件事上來說,一般二婚的人都不大辦了,二婚的人都是小辦,也就是請家裡的親朋好友就行,然後擺上幾桌大家在一起祝福祝福,吃吃喝喝就完事了。當然禮還是要上的。

    在我們這裡,二婚的人,給給他們上禮的時候,就不能和第一次一樣了。比如一個人頭婚,我給他上了500元的禮,二婚的時候就不必上500了,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多點少點都行,關係好可以上禮更多。

  • 9 # 平民隨想

    婚喪嫁娶,辦酒辦席,是一種習俗。這種習俗演變至今,更像是成為了一種禮尚往來。張家李家有事,自己隨了禮。等到自家有事時,不辦酒席讓張家李家給自己隨禮,彷彿是吃了虧一樣。所以家家都辦酒席,希望自己花出去的錢還能掙回來。但事實卻是,自己隨出去的禮吃了飯,自己收來的禮也吃了飯。錢大部分都給了飯店。自己只落得個忙和累。漸漸的,辦酒席的想法便少了。

  • 10 # 心累力乏

    你問在農村,為什麼有些人不愛辦酒席?有禮收不好嗎?我從三個方面回答:

    一是農村收入低隨禮輕。農村是一個廣闊天地,村落卻是一個族人聚集點,有的人雖然不是一個姓氏,卻是祖祖輩輩居住在一起的老街坊,沒有血緣關係,卻有千絲萬縷的聯絡,許多村裡誰家有了紅白喜事,全村人都隨份子。在過去,農村人都比較貧窮,收入微薄,人多事多,隨禮多了拿不出,家族定規矩時定的標準很低,三十年前,俺老家誰家有事每戶2塊錢,最後變成5元、10元、20元、50元,三年前提高到100元。

    二是農村人辦事圖熱鬧。農村人擺酒席都是在自己家門口,食材和菜品自家人到市場上購買,由村裡的專業師傅主廚,族裡的年輕人幹後勤保障的活,可以說,農村待客的酒席是經濟實惠,味美價廉,農村人辦紅白喜事,親戚朋友都是全家男女老少都參加,捧人場,圖熱鬧。在擺酒席之前,主人家都會對親戚朋友的人口掐指細算,合計後還要另外再多加三五桌,防止出現漏洞,如果哪家親友去的人少,或者是隻去一人代表,主家就會不高興。

    三是擺酒席是收不抵支。農村擺酒席,雖然說菜品、食材和人工都很省錢,那是與食堂相比而言,總體物價還是不低的,加上菸酒的消費,與農村較低的份子錢相比,待客都是要賠錢的。就目前的水平來說,農村擺酒席是有專門承包人,一桌按三百塊錢說,兩盒煙一瓶酒也要百十塊錢,農村酒席大人小孩各佔一半,一桌上客人隨份子錢超過五百塊,再加上因擺酒席先後準備所需費用,無錢可賺,族人多的還要賠錢。所以,農村擺酒席收不抵支,還要麻煩,當然不愛費這個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今天登頂冠毒世界第一,你感覺它的疫情拐點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