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冒藍火的小農民

    農村野生植物很多,其中一種中藥——黃芪,在農村野生的就特別多,但因為其形態比較普遍,所以熟悉它的人不是很多,但野生黃芪也是比較有作用的,認識的老人們總是把野生的拔出來,晾乾,切段泡茶,甚至煨湯的時候也放幾片,有養生補氣的好處。注意事項:因為總歸是野生植物,其來源和特性不明,加上又是中藥,“是藥三分毒”,所以,用法不當也是無利而多害,在使用時還望諮詢好當地藥房醫師。

    野生黃芪在幼苗期就和一種野草——刺蒺藜長的就很相似,但黃芪和刺蒺藜可不是同一科類的植物哦,這大家千萬不要弄混了,雖然它們的形態比較相似,在不認識的人們來說,這兩者很難分辨,因為它們的葉片比較相似,都是對生,小葉。如果在不開花結果的情況下,兩者確實不好區分。

    那如果遇到了野生黃芪和刺蒺藜,到底該怎麼分辨呢?

    主要是從花果方面區別:刺蒺藜的果實可以分開,而且長有短刺,瘤狀凸起,花瓣黃色,五片小葉,重要的是其果實也可以入藥,對肝臟有療效,還能明目。野生黃芪的果實是長橢圓形,有細絨毛,頂端稍尖,花朵較多,長圓形黃色,花期大概在6-8月。這兩者是最有區別的地方。

    另外,生長環境不同,刺蒺藜生長荒地路邊,野黃芪則要求較高一些,山上林間都有;黃芪葉片背部顏色淺灰有毛,而刺蒺藜都是綠色為主;還有功效也不同。

    野生黃芪以前在農村還是比較常見的,但最近幾年因為其功效問題,瞭解的人逐漸增多,所以挖採的比較多,野生的就很少見到了,反而刺激了黃芪的人工種植。

    這下大家都瞭解了一些野生黃芪的特點吧,不要採摘錯了喲!

  • 2 # 三六五說三農

    農村真是個大舞臺,一到夏天,田間地頭,山坡林間就會生長出各種各樣草藥,每年的這個時候,好多挖草藥的人會選擇去野外轉轉,轉得目的當然是為了能夠採集到心儀的草藥,當然草藥有的是在秋天成熟,這個時候如果發現就記住位置,到採收的季節再來開挖。

    題主說到的野生黃芪,是一味中草藥,現在各大藥店都要包裝好的黃芪賣,不過這些都是人工種植的,效果肯定沒有野生的黃芪好。大家都知道野生黃芪好,所以一到採收季節,人們蜂擁的去採集,所以最近幾年野生的黃芪是越來越少了,這種擔憂還會加強,所以保護野生黃芪刻不容緩。

    中國野生黃芪主要分佈在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喜歡生活在草地、草甸或者叢林下,對環境要求根高,喜Sunny,耐寒耐旱。

    野生黃芪之所以價值高,在於有很強的藥用價值,它又被人們成為血參,主要功效在於補虛健脾、有補氣、降壓、利尿、固表的作用,所以人們才熱衷於野生的黃芪。但是市面上很多人工種植的黃芪冒充野生的黃芪,我們怎麼辨別呢?

    1、野生黃芪的根有很多毛根,錯亂不堪;人工種植的黃芪基本上是一根粗的主根,分支很少。

    2、野生黃芪是整根賣,因為要保證黃芪最大作用,別人買去的用途多樣,買的人會拿回家處理;人工黃芪根部粗,所以一般切片賣。

    3、野生黃芪因為常年在野外的環境,顏色比較深,且表面覆蓋的泥土不容易清洗乾淨;人工種植的黃芪因為種植時間短,顏色不深,表明較光滑。

    以上是分辨野生與人工的方法,我們在買的時候一定要觀察清除。

    題主說到的野刺蒺藜與野生黃芪沒有一點關係。但野生刺蒺藜也是一味草藥,能活血祛瘀,明目,止癢。

  • 3 # 棒奔霸

    農村的野外,也是植物相當豐富的,雖然現在環境跟過去有了很大的改變,一些動植物的數量也是逐年的減少,但對於一些生命力強健,繁殖能力以及適宜能力很強的植物,還是能夠很好的生長,還有一些害草,是很難將其去除,其中蒺藜就是這麼一種害草,我們這裡俗稱蒺藜鉤子,蒺藜就得了,為啥還要帶上個鉤子,因為蒺藜得果實堅硬還帶有鋒利的刺,沾染之後很難擺脫掉。

    農村野外的很多種野生植物,其中很大部分都是可以入藥,有的不但不是害草,而且還具有很多的作用,被廣泛的使用,其中黃芪就是其中的一個,黃芪的作用大家都知道,起根莖的用途是相當廣泛的,黃芪跟蒺藜有什麼關係呢?其實兩者很容易分辨。

    黃芪是一種豆科植物,枝幹是向上生長,也是一種矮生的多年生植物,高約幾十公分至一米多高,分佈的面積也極為的廣泛,北方地區均有黃芪的存在,在農村的田間地頭、房前屋後,尤其是一些樹林旁邊、溝坎之上,經常有黃芪的生長,是一種耐旱效能很強,適應環境能力很強的植物,由於黃芪的利用價值頗高,也被大面積人工種植,起利於價值還是很高的。

    蒺藜則是一種被稱之為害草的野生雜草,在農村野外非常的多見,只要有土的地方,就有蒺藜的存在,夏天氣候炎熱,小孩子很喜歡光著赤腳在田地裡奔跑,但大人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一不小心就會踩到蒺藜,這玩意是真的紮腳,蒺藜和黃芪植株、葉片雖然很相似,但也是極其容易區分的,哪就是蒺藜是匍匐貼地生長,是一種典型貼著地面生長的植物,果實也就藏在匍匐的莖葉之中,光腳是很容易被蒺藜所扎到的,而且蒺藜的刺相當的堅硬、鋒利,蒺藜的名字可不是白叫,扎你不帶商量的。

    黃芪跟蒺藜不同科、不同屬,兩者是半毛錢關係也沒有的,唯一相似的地方就是蒺藜和黃芪,的莖葉有幾分相似,其他地方很容易分辨的,生長的形態、高度,以及利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其實蒺藜也是一種中草藥,貌似用途也是蠻多的,這兩種野外經常見到的植物,辨別其實並不難,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大家。

  • 4 # 重歸理想

    農村野生的黃芪如下圖所示:

    農村野生的蒺藜如下圖所示:

    首先黃芪在我們那裡又被稱為黃參,它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多生長於河邊或沙灘等一些含水量較多沙質土壤中。記得小時候每年的六七月份,等到下雨天家裡沒有事的時候爺爺總要帶著我去河邊挖黃芪。爺爺說黃參它可是個好東西,可以用來泡酒煲湯做菜,如果這個時候你還不抓緊時間挖等再過一段時間你可能想挖都挖不到。

    其次蒺藜大多生長於半山坡的空曠地帶,記得以前姥姥家養有好些頭大肥豬。每年放暑假的時候我去姥姥家玩,每天傍晚等到西邊的太陽下山以後,表姐總是帶著我去後山的半山坡打蒺藜。表姐說蒺藜也是一種豬草,一天如果喂一次的話豬特別的長油。

    說了這麼多關於我小時候的故事,那麼接下來我們將回歸今天的主題:野生的黃芪和蒺藜到底該如何分辨?

    一、由於黃芪的藥用價值比較高,所以大多數時候黃芪都是人工種植的。蒺藜其實是一種雜草害草,大部分都生長在野外。

    二、黃芪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莖幹和植株長的比較高大,而蒺藜大部分都是匍匐在地面生長。

    三、黃芪的果實大多呈長橢圓形,而且在果實的周圍還分佈有一些細小的絨毛。蒺藜的果實大多呈圓形有瘤狀的凸起,而且在果實的外側還很多短棒狀的刺。

    四、作為地地道道的老農民,有些時候只要拿到植株的莖幹或果實這麼一聞便可以知曉它到底是什麼東西。但是很多時候這種方法卻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只能意會,時間長了大家都可以做到。

  • 5 # 千年藥鄉隴西大姐

    農村的野生黃芪什麼樣?和野刺蒺藜是一種植物嗎?怎麼分辨?農村的野生黃芪跟家種黃芪從植株上看跟家種黃芪沒有區別,也是直立莖,有很多分枝,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見於山坡陰溼地。在內蒙,甘肅,山西,黑龍江等地大面積種植。野生黃芪跟家種黃芪比表皮粗糙,因為生長年份長所以長得很粗大 ,其藥用價值也比家種黃芪要好。

    刺蒺藜是植物蒺藜的果實,它表面有刺,也是一種藥材,是一年生匍匐草本植物,其果實多由五個分果瓣組成,放射狀排列呈五稜狀球形,生於田野,路旁,全國各地均有分佈,河南,河北等地均有栽種。刺蒺藜是用果實入藥,秋季採收全草,曬乾打果實入藥。跟野生黃芪根莖入藥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而且野生黃芪有豆莢結子,而不是有果實。刺蒺藜的主要功效是散風,明目,益血,黃芪的主要功效是補中益氣,止汗,利水消腫,除毒生肌,提高人體免疫力等。黃芪可以泡水喝,煮水喝,燉各種滋補湯,而刺蒺藜只能入藥治療對應疾病。

    野生黃芪和刺蒺藜根本就不是同一種植物,從外觀上看,雖然二者的葉子有點相近,但野生黃芪是直立莖,沒有果實,而刺蒺藜是匍匐草本植物,有果實。黃芪是根莖入藥,刺蒺藜是果實入藥所以還是很好分辨的。

  • 6 # 老姚談植物

    答案:野生黃芪和野刺蒺藜是兩種不同的植物。

    一,農村的野生黃芪什麼樣

    黃芪是一個屬名,也是一種植物的名稱。黃芪屬是豆科的一個屬,也叫紫雲英屬,該屬全世界共有1600多種,中國大約有200種。

    黃芪的外形特點:多年生草本,高五十到一百公分,主根粗而長,木質,直徑一到三公分,灰白色,有側根;莖直立,有稜,上部多分叉,表面有白色絨毛;單數羽狀複葉有小葉6-13對,小葉片橢圓形或長圓形,表面綠色,背面灰綠色,有白色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冠蝶形,黃色或淺黃色,六到八月開花;莢果薄膜質,半橢圓形,膨脹,長二到三公分,先端有細短喙,裡面有種子3-8粒,七到九月結果。

    黃芪的主要用途:根藥用,具有滋腎補脾、止汗利水、消腫排膿等作用。

    二,野刺蒺藜是怎樣的植物

    蒺藜的外形特點:一年生平臥草本,莖從基部分叉,淺褐色,長30-60公分,柔軟強韌,表面有絲狀長毛和稍捲曲的短毛;葉為雙數羽狀複葉有小葉6-14對,小葉片長圓形,長6-15毫米,葉邊全緣,表面接近無毛,背面密生白色絲狀毛;花小,黃色,單生葉腋,花冠輻射對稱,萼片五個,花瓣五個,雄蕊十個,五到八月開花;離果扁球形,果瓣五個,分離,每個果瓣有長短刺一對和多數刺狀突起物,有種子2-3粒,六到九月結果。

    蒺藜的主要用途:第一,果實和嫩莖葉可以藥用,果實具有散風、平肝、明目功效,嫩莖葉可以治療面板瘙癢病症;第二,種子榨油工業用,莖皮纖維可造紙用。

    三,怎樣分辨黃芪和蒺藜

    第一,莖的生長姿態不同:黃芪直立生長,蒺藜莖平臥地面。

    第二,葉子不同:黃芪是單數羽狀複葉,蒺藜是雙數羽狀複葉。

    第三,花不同:黃芪是蝶形花,蒺藜是輻射對稱花。

    第四,果實不同:黃芪是莢果,蒺藜是離果扁球形。

    從以上四點就可以分辨出黃芪和蒺藜。

  • 7 # 懷念那些年少時光

    小時候山上有好多野生的黃芪,我們那叫野綿槐,都折了餵羊。後來有人到村裡收這個根,好多人去山上挖,一下挖絕了,現在沒有野生的了,直到前段時間和母親說起黃芪茶來,母親說以前山上到處都是,我才知道野綿槐就是黃芪!還有葛根,以前山上到處都是,用來餵羊,現在也沒大有了

  • 8 # 悟空科學

    明明野生刺蒺藜也有重要醫藥用途,為什麼很多農民卻要噴灑農藥千方百計除掉它們,還被叫田間地頭的害草?而與它長得很像的野生黃芪,卻在全國各地被大規模人工栽培,那麼,這兩種長得很像的植物,為什麼不是同一種植物?又有哪些簡單直接的方法可以區分出它們的不同之處?

    第一:刺蒺藜和黃芪的花朵形狀不同:

    黃芪是一種豆目蝶形花科植物,也就是說這種植物的花朵是有5個花瓣的蝶形花冠,其中的四瓣分別兩兩對稱的分佈在兩側,外觀看上去就像是蝴蝶飛起來的樣子。

    而刺蒺藜的花朵比較小,也是特別明豔吸睛的亮黃色,雖然它的花瓣數量也是5瓣,但花朵上是個雄蕊顯而易見。

    第二,刺蒺藜和黃芪的生長環境並不完全重疊:

    我們可以在田間地頭看到刺蒺藜,也可以在海濱沙灘和荒地上看到野蠻生長的刺蒺藜,就它的分佈範圍來說幾乎囊括了全國各地。

    而黃芪這種豆科黃耆屬植物,即便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有大規模種植,但是,野生黃芪主要還是分佈在中國的西北、東北和華北等地,具體來說,就比如四川、甘肅和西藏等地就更普遍的存在黃芪這種植物。

    當然了,除了中國境內,野生黃芪在俄羅斯的部分地區也有分佈,由於它們更喜歡有充足Sunny、但氣候卻相對比較涼爽的地方,所以,它們往往都更喜歡能照到更多Sunny的山坡中部區域。由於長在地上的部分比較畏懼嚴寒,所以當霜降來臨的時候,黃芪的葉子這些都會枯死,要等到來年春天才重新從根部位置長出新苗。

    第三,刺蒺藜和黃芪雖然葉片長得比較相似,但它們的高度有很大差異,並且外觀也存在明顯差異:

    黃芪的高度一般可以長到50到100釐米的樣子,不僅主要的根系長得相對更加壯實,而且還會長出灰白色的分支,在黃芪的身上,我們最多可以看到某些地方長有白色、黑色或棕色的柔毛。

    而刺蒺藜的“身高”就比較矮了,一般它們看上去都像是趴在地上一樣,而且還長有硬度較強的刺,這些刺有多鋒利其實我們直接從它的名字都可以看出來。尤其是由五個分果瓣構成的刺蒺藜複果,呈現出五稜狀球形,並不是很多人在市面上看到的那種斧狀三角形分果瓣,更長有不少長短不同的刺。

    為什麼野刺蒺藜總被當成“害草”,但很多人都知道黃芪是中藥材?

    其實,野刺蒺藜會在農村被當成害草並不奇怪,首先是因為它的存在太普遍,而且還總挑農民伯伯們種糧食的田地來生長,長刺的它們不僅會佔用有限的土地資源,還會影響其他農作物的生長,同時也會給穿行其中的我們帶來不便。對於農民這個職業來說,自然糧食的產量是他們最關注的東西,只要是影響糧食收益的植物當然就會被一併剷除。

    尤其是在四川、雲南等地農村長大的朋友,一定都對野刺蒺藜不會感到陌生,記得我還小的時候也去地裡,專門除過這種植物。因為,那時候並不會動不動就用農藥來噴灑,尤其是像家裡的小菜園子本身也不大。但是,並沒有多少人知道野刺蒺藜的果子也是一種藥材,尤其是那種色澤呈灰白色的果實更有價值。

    我們可以從黃芪的自然生長環境看出,如果不是人工批次種植,野生黃芪一般是不會在田間地裡野蠻生長的,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專門來栽培,這說明它對自己的生長條件還是有一定要求的,尤其不適合生在在容易積水的地方,這必然會導致黃芪的根爛掉,沙質土壤更適合平原地區種植黃芪,向陽的山坡地則更適合山區種植黃芪。

    當你去查閱跟黃芪有關的資料還會發現,幾乎所有說明性的資料都會標註出它是一種中藥材,而黃芪更在《神農本草經》中被稱為上品。總而言之,雖然粗看野生黃芪和野刺蒺藜的葉片會覺得比較相似,但它們的生長環境並不存在太多交叉,它們在農村的自然存在數量差距懸殊。而且,野生黃芪和野刺蒺藜的高度完全不同,花瓣形狀不同,更存在有沒有刺的區別。所以,即便是長期在城裡生活的人,只要瞭解了這兩種植物的基本特徵,也能夠輕而易舉的區分出它們的不同之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去農村一直有人來3塊錢一斤收購楊樹芽,說是做茶葉,為啥現在幾乎沒人來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