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金的日子

    杭州當之無愧

    雖然我不是浙江人,但我覺得杭州的方方面面都居全國之首,自然環境好,營商環境更好。

  • 2 # 科技土老冒

    首先,我是長沙人,個人感官如下:

    論位置最佳個人覺得武漢的位置應是省會之首,九省通衢不是白叫的。高鐵全通之後,通全國百分之八十地區3小時達。

    第二會選廣州,最古老的通商口岸。

    第三會先杭州,杭州是網際網路支撐起來的城市。

  • 3 # 鄂東南漂華仔

    武漢位於江漢平原東部,地處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東端在新洲區柳河鄉將軍山,西端為蔡甸區成功鄉窯灣村,南端在江夏區湖泗鄉劉均堡村,北端至黃陂區蔡店鄉下段家田村。 因長江與其最大的支流漢水交匯於此,故而隔江鼎立的武昌、漢口、漢陽三地被俗稱武漢三鎮。武漢東與黃岡市的團風縣、鄂州市的華容區、梁子湖區、黃石市的大冶市接壤,南與咸寧市的嘉魚縣、咸寧市區相連,西與荊州市的洪湖市及仙桃市(省轄縣級市)毗鄰,北與孝感市的孝南區、孝昌縣、大悟縣、漢川市及黃岡市的紅安縣、麻城市相接,形似一隻自西向東的蝴蝶形狀。在中國經濟地理圈內,武漢處於優越的中心位置是中國地理上的“心臟”,故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武漢與長沙、鄭州、洛陽、南昌、合肥、南京等特大城市相距不到700公里,與京、津、滬、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相距不到1200公里。武漢市(Wuhan City )。簡稱漢。又名“江城”、“橋城”。 漢口、兩江交匯、黃鶴樓、武漢長江大橋  經緯度   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   轄區   屬行政區劃的轄區13個,另有非行政區劃的經濟開發區3個。   鄉鎮   121個街、8個鄉、14個鎮、5個辦事處、2個管委會   政府   市政府駐地:江岸區沿江大道188號   面積   總面積849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75平方公里。   海拔   大部分地區在海拔50米以下。雙尖峰為武漢市境內最高點,海拔873米。   人口   2009年常住人口達910萬。   車牌程式碼   鄂A、鄂O(警用車)、鄂AW(湖北省委、省政府行政用車)   其他   市樹:水杉,市花:梅花,電話區號:027   城市精神   文明 寬容 剛毅 創新   郵編   430000-430400   榮譽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武漢是中國少有的水運、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空中運輸都非常發達的城市。不要說現在的交通體系,就是放在古代,武漢稱為九省通衢,僅憑長江一條河,從武漢出發,穿越過去的你都可以去很多城市。比如你向東去南京、蘇州,向東南去南昌、贛州,向西去重慶、成都,向西北去襄陽,向南去長沙,坐船就可以,腳力都省了。

    武漢居長江中游,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就在武漢匯流,湘江、贛江匯入長江的地點離武漢也不遠。古人說居武昌之中,一水可通天下。你如果來到武漢,你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武漢更像一座水城,有長江、漢江,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湖泊。武漢境內有湖泊近百個,武漢有時也被人們稱為百湖之城。比如大名鼎鼎的東湖,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城中湖之一,面積33平方公里。

    武漢是中國少有的水運、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空中運輸都非常發達的城市。不要說現在的交通體系,就是放在古代,武漢稱為九省通衢,僅憑長江一條河,從武漢出發,穿越過去的你都可以去很多城市。比如你向東去南京、蘇州,向東南去南昌、贛州,向西去重慶、成都,向西北去襄陽,向南去長沙,坐船就可以,腳力都省了。

    武漢居長江中游,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就在武漢匯流,湘江、贛江匯入長江的地點離武漢也不遠。古人說居武昌之中,一水可通天下。你如果來到武漢,你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武漢更像一座水城,有長江、漢江,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湖泊。武漢境內有湖泊近百個,武漢有時也被人們稱為百湖之城。比如大名鼎鼎的東湖,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城中湖之一,面積33平方公里。

    武漢是中國少有的水運、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空中運輸都非常發達的城市。不要說現在的交通體系,就是放在古代,武漢稱為九省通衢,僅憑長江一條河,從武漢出發,穿越過去的你都可以去很多城市。比如你向東去南京、蘇州,向東南去南昌、贛州,向西去重慶、成都,向西北去襄陽,向南去長沙,坐船就可以,腳力都省了。

    武漢居長江中游,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就在武漢匯流,湘江、贛江匯入長江的地點離武漢也不遠。古人說居武昌之中,一水可通天下。你如果來到武漢,你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武漢更像一座水城,有長江、漢江,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湖泊。武漢境內有湖泊近百個,武漢有時也被人們稱為百湖之城。比如大名鼎鼎的東湖,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城中湖之一,面積33平方公里。

    武漢是中國少有的水運、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空中運輸都非常發達的城市。不要說現在的交通體系,就是放在古代,武漢稱為九省通衢,僅憑長江一條河,從武漢出發,穿越過去的你都可以去很多城市。比如你向東去南京、蘇州,向東南去南昌、贛州,向西去重慶、成都,向西北去襄陽,向南去長沙,坐船就可以,腳力都省了。

    武漢歷經元明清三朝,都是軍事重鎮和商業中心之一。清光緒年間,張之洞任湖廣總督,大力推行洋務運動,興建了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武漢成為中國重要的工業中心之一。武漢在清末民初有個響噹噹的稱號——東方芝加哥,芝加哥在當時是美國重要的工業、商業中心之一。

  • 4 # 歷史總探長

    在中國現行的行政框架中,中國一共有23個標準的省會城市。

    貴州--省會貴陽、福建--省會福州、廣東--省會廣州、海南--省會海口、臺灣--省會臺北、四川--省會成都、湖北--省會武漢、湖南--省會長沙、江西--省會南昌、安徽--省會合肥、江蘇--省會南京、浙江--省會杭州、青海--省會西寧;

    河北--省會石家莊、河南--省會鄭州、陜西--省會西安、山西--省會太原、山東--省會濟南、甘肅--省會蘭州,遼寧--省會瀋陽、吉林--省會長春、黑龍江--省會哈爾濱、雲南--省會昆明。

    中國省會城市的建制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省會城市的建制問題也隨著新國家的建立正式提上了日程。

    我們都知道,新中國的成立建立在滿目瘡痍的破舊土地上。

    在這片土地上,如果我們倒推,可以將戰爭線往前推向100多年,一個國家遭受一百多年的戰爭摧殘,民眾生活艱苦自不必說,而經濟基礎更是薄弱。

    但是經濟基礎卻是一個大到國家,小到城市建設的必要條件。

    為此,新中國成立早期的城市建制有著一條清晰的線索,那就是儘量固定原有的省會城市不加變遷,以此來彌補經濟困難的社會大問題。

    所以,我們會發現,新中國成立首批建制的23個標準省會城市中,真正有變化的只有6個。

    ---黑龍江原省會齊齊哈爾(哈爾濱)、吉林原省會吉林(長春)

    河北原省會保定(天津---石家莊都有,最後定型石家莊)

    河南原省會開封(鄭州)

    廣西原省會桂林(南寧)

    安徽原省會安慶(合肥)

    黑龍江的省會變遷

    黑龍江省會之所以從齊齊哈爾變遷到了哈爾濱,是因為齊齊哈爾作為黑龍江的省會城市太過偏北,並不利於整個黑龍江省的經濟發展,而且中國剛剛接手東北的時候,哈爾濱還有兩個重要交通優勢。

    ---鐵路交匯點、松花江沿岸。

    有了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這個關鍵陸路,加上松花江沿岸的水路,讓哈爾濱在黑龍江脫穎而出,代替了齊齊哈爾的位置,成為了黑龍江的省會。

    吉林省會的變遷

    關於吉林省會的變遷,國家對其經濟發展的考量是因為地理位置偏西,長春的優勢要比吉林更有前途。

    從溥儀前往東北之後,長春作為其國都迅速發展起來,這也為長春取代吉林提供了先天的經濟條件。

    而且吉林的東部的地形並不利於其發展,我們可以看得出來,相比長春,吉林東部均為山脈。

    山脈對於一個城市發展的摧毀性是巨大的(後期我們可以用山西省會城市太原舉例)。

    河北省會的變遷

    河北在新中國建立的時候,是僅次於東北、山西的全國經濟支柱。

    考慮一個省級單位建省,新中國建立之初的行政編制上,還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河北在新中國建立之初的省會省會之所以要在保定、天津、石家莊三者之間反覆橫跳,本質原因是國家希望看到三座城市的挑大樑作用。

    但是,天津之所以後期被淘汰,並不是因為天津沒有能力挑起大梁,而是因為國家更希望天津這樣一個佔據優勢地位,而且又是建國之初一個極為發達的北方城市,承擔國家大戰略的職能,最終單獨發展。

    最後剩下保定和石家莊的角逐。

    從地形上,我們可能會覺得保定更適合作為河北的省會,畢竟保定有著天然雄厚的基礎。但是,還是那句話,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經濟疲軟的情況下,省會城市的拍板一定要有前瞻性,保定最大的缺點就是西部緊貼山區,這一點淘汰的理由和吉林一模一樣。

    因為緊貼山區即便形成省會也不可能有後期發揮經濟輻射作用。

    廣西省會的變遷

    廣西省會曾經在南寧和桂林之間反覆橫跳。

    這兩個省會都有著向東的問題,一個太靠南、而另一個太靠北。

    如果兩者中間有一個最優選擇的話,只能是南寧,因為南寧算得上是一座港口城市,可以在經濟轉好情況下發展港口貿易。

    安徽省會的變遷

    安徽原省會是安慶,安慶為緊鄰長江北岸的一座商業化城市,這裡的工商業發達,在明末清初就已經發展成為了商業化重鎮,其經濟能力也比合肥更為強悍。

    為何安慶會在省會的抉擇中落敗?

    究其根本,安慶所在的位置,對於整個安徽的行政框架偏難,這樣的城市一旦偏難,無法控馭整個省會的經濟發展。

    誰才是最佳的省會城市?

    今天上半年已經公佈了一組中國省會城市的GDP資料。

    除卻經濟體量,省會城市佔據全省比列最高的地方,無疑就是當初最優的選擇。

    有些省會省城雖然不佔有全省比例最高,但是經濟體量卻比佔據全省最高的省會城市要高,這並非自身它的省會選擇更優渥,而是因為它的自身地理環境,加上改革開放的政策給與了一定的經濟助力,才能有這種現象。

    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吉林當初西遷長春是全國省會城市建設和發展最成功的案例。相反,曾經省會城市也有一些相繼落寞。

    福州、南京、濟南這些省會城市還算不上落寞,只是被其他省內的自家兄弟取代了地位。

    而真正落寞的省會城市無疑是石家莊、鄭州、太原、貴陽、南昌這四個地方。四個落難兄弟中間,太原省會城市的選擇是最為失敗的一個案例。

    太原如今的市區範圍幾乎小的可能,關鍵是沒有任何的發展潛力。

    山西的五大盆地中,太原處於太原盆地的最北端。

    為什麼前面說地形會直接扼殺一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太原就是極為經典的一個案例。

    如果我們放大太原盆地的地形,我們會發現,太原屬於典型的肉夾饃,就差被拍成碎片。

    太原的東西兩翼被兩座山脈所裹挾,如今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軸線主流仍舊是向南發展,但即便如此,仍舊沒有較大的動力,因為東西兩翼經濟發展的束縛,無法為後續太原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

    所以,向南發展的勢頭一直存在,又一直被極限拉扯,開始了南打一耙,北打一錘的試探性發展死迴圈中。

    當然,北部以太原最為核心落後城市為典型的真正原因,其實還有改革開放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後,因為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的開啟,其實整個中國境內的城市格局被潛移默化的分為兩大類。

    ---建國時的工業化城市、開放後的商業化城市。

    我們經常提及到了所謂南方城市的營商環境良好,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其城市形成過程中產生的附加屬性所導致,而並非什麼南方城市就比北方城市有著天然的營商環境。

    換句話說,不是北方城市沒有發展,而是南方城市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直接衝刺到了終點羅馬,而北方的大多數城市沒能趕上時代發展的紅利,漸漸落下了帷幕。

  • 5 # 壯美家園

    首選西安,千年古都。

    西安,簡稱“鎬”,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安市位於黃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東以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與華縣、渭南市、商州區、洛南縣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臺塬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南至北秦嶺主脊,與佛坪縣、寧陝縣、柞水縣分界;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相鄰。

    西安水資源豐富,自古有“八水繞長安”之美稱。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人文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擁有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等6處世界文化遺產。動植物資源豐富,野生植物資源豐富,計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屬2224種,為中國種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庫之一;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秦嶺亞種等珍稀動物。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產資源共47種,秦嶺以北平原地區具有良好的儲存地熱水的地質條件。

  • 6 # 趙建明Zhao

    我覺得武漢不錯,地理位置優越,處在全國的幾何中心和江漢平原腹地及長江航運中心,通江達海,水路交通發達,方便快捷,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譽。境內有星羅棋佈的湖泊,環繞著整個城市,淨化了空氣,美化了環境,吸引了遊客,招來了投資,市場繁榮,產業興旺。東湖不僅有盛開的櫻花,更有朗朗的讀書聲,知名學府散落其間,輸送了人才,促進了武漢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前景無限廣闊,軾目以待。

  • 7 # 何穆

    從地理位置上看,首先我會選擇武漢,其次是成都和廣州。

    首先武漢是長江和它最大支流漢江的交匯處,航運發達,且九省通衢。

    成都是西部最大城市,四周是高山,中間是成都平原,景色宜人,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再看廣州,地處廣東北邊,卻是個沿海城市,是廣東最有潛力的城市。

    當然西安、南京、南昌,哈爾濱,包括拉薩的地理位置也相當不錯。但對比上面三個城市來說還是有一些差距的。

  • 8 # 呈閱

    看圖說話,如果這個都看不出來,要麼眼瞎要麼無知。

    最佳位置即中心城市和輻射力,成都是中國大後方後花園中心城市,這個是不爭的事實。

    成都的輻射力整個西部,佔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中國沒有第二城!西藏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全包括。

    成都是西部大區機構中心城市,西部戰區中心城市,西部外交領事機構中心城市,

    武漢輻射力就是自己湖北,而且還不全輻射,在中部輻射力為零!這個也是不爭的事實,中心城市名不符實。

  • 9 # 千年一紅魔

    位置最佳的我認為是鄭州,位於中國的中心,東達海邊,西接歐亞大陸,北接政治文化中心首都北京,南至經濟最活躍的珠三角。

    氣候宜人,不冷不熱,不幹不潮,沃野千里,土地肥沃,鄭汴洛一帶是華夏先民最早繁衍生息之地,也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源頭,歷朝歷代多建都於此,由此誕生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

    新時代的鄭州依然重要,是國家九大中心城市之一,國家唯一米字形高鐵在此交匯,是普鐵和高鐵時代的雙中心樞紐,國家高鐵排程中心所在地,重要的商貿製造業城市,也是華夏文明傳承核心區,可以預見的未來,鄭州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10 # 子曰斯夫

    從區域性區域看,這23個省會城市在其所在的省(區)裡,就是位置最佳,經濟文化發展領先的城市。

    從全國範圍看,因角度不同,各種看法都有,如經濟地位、交通位置、歷史角度、發展潛力等,不可一概而論。

    地域熱們肯定會爭氣鬥嘴,沒啥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有很多孩子感覺是越窮讀書越差,越不認真學習,特別是鄉村學校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