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本昌談歷史

    古代為女人立牌坊俗稱"貞節牌坊”。就是女子出嫁死了丈夫後終身不再改嫁,安分守己地伺候公婆撫養孩子,皇帝就下聖旨立牌坊以示表彰,這在古代是被認為光宗耀祖的事情。

    給女子立牌坊起始宋朝,明丶清時期最盛,現存的古村落中雖然不再多見,但從各地的地方誌記載中可以發現,這樣的牌坊是很多的。

    古代給女子立牌的目的是宣揚婚姻上的封建禮教,封建社會在婚姻上提倡從一而終,就是俗話說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這種"夫權”制度,女人被控制的連丈夫死了後也無法掙脫,給女子帶來終生的痛苦。

  • 2 # 海洋情感小屋

    中國的封建禮教和古代統治者的統治思想佔據主導地位,這直接導致了統治者對女性在控制慾。雖然歷朝歷代對女性貞節的要求都不盡相同,但是從沒有一個朝代停止過對女性的束縛。封建思想控制了婦女的思想,大家以守節為榮,紛紛效仿貞節的女子。那象徵著女性貞節的牌坊,就是一座標誌性建築,是封建倫理的物化象徵。然而每座貞節牌坊下面,都有一個被封建禮教扼殺的女人,他們的身上有著說不盡的悲愴與哀慼。

  • 3 # 管窺漫談集

    是為了表彰優秀模範啊,每個時代都會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人進行表彰,鼓勵人們學習,今天也會表彰道德模範,也會評選感動華人物,一樣的道理。雖說貞潔烈婦在今天看來非常落後、愚昧,但那是當時的主流思想。你想想看,一個女人因為守節得到了朝廷的獎勵,對鄉里會產生怎樣的鼓勵作用,在那個注重禮法教化的時代,立貞節牌坊是施行禮法教化的具體措施。

  • 4 # 歷史不退貨

    古代為女人立牌坊,表面上是“誇”,更多其實是封建枷鎖的束縛!

    什麼樣的女人有資格立牌坊,生了個好兒子,母以子為貴;嫁了個好丈夫,妻以夫為貴;丈夫死了沒有改嫁,立個“貞節牌坊”……透過這幾點可以看出,在古代好女人只有一個標準:依附“好男人”,哪怕那個男人死了。

    拿我們最熟悉的“貞節牌坊”為例,這是對一心守寡“烈女”的誇讚,對於現代人來講可能根本無法接受。在古代其實也不符合常理,在“宋明理學”還沒興起之時,寡婦再嫁並不會受到社會排斥,相反一些寡婦還會遭到瘋搶,比如《孔雀東南飛》的故事,還有唐高宗娶了小媽武則天……

    “貞節牌坊”其實是封建社會的產物,還記得魯迅筆下那個被“封建毒瘤”迫害的祥林嫂嗎?因為改嫁他人,到了晚年一直害怕死後被小鬼鋸成兩半,分給她那兩個丈夫……古代原本是男尊女卑的世界,到了宋代以後女性地位進一步降低,“貞節牌坊”不僅壓制了女性的原始慾望,多數女性也以立這種“牌坊”為榮,造成了肉體和精神的雙重迫害。

    在影視劇中有句罵人的話“當了婊子還想立牌坊”,最原始的含義女子偷人做了“婊子”,卻給自己立“貞潔烈女”的牌坊,後來形容一個人表裡不一。這種詞為什麼會出現,不正是封建毒瘤的殘餘嗎?當然,這麼說或許有些上綱上線,但從總體來看,古代為女人立牌坊或許是為了宣傳一種能量,在那個時代或許還是正義的。然而不管母以子貴還是妻以夫為貴,女人都沒有活出自己。

    所以廣大女性要慶幸生活在這個時代,不能說消除了所有不平等,比如大齡未婚女子不好找工作,但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在某些方面女性的地位卻也超出了男性,女效能夠再Sunny下為自己而活,而不再是依附。

  • 5 # 哈哈95128931

    封建社會對婦女極盡矮化,什麼三從四德,就是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婦德婦言婦容婦工。就是婦女要遵守婦道,要輕聲細語,做大家閨秀,小家碧玉。要乾淨整潔,腮紅胭脂和撲粉還是要用的,但是不能濃妝豔抹。還有有一雙巧手,紡線織布,裁剪做衣,繡花織錦。上得廳堂,下得廚房。還得伺候公婆,相夫教子。丈夫離世還要守身如玉,不能再婚,好女不嫁二夫。孤兒寡母的冷屋孤燈,含辛茹苦的把孩子培養大,金榜題名了,皇上封了誥命夫人了,這才有了立牌坊萬古流芳。可是多數守寡的婦女只能在社會最底層煎熬而不會有出頭之日。婦女應該知道過去的歷史,幾千年前到一百年前都是這樣過來的。所有要知道為婦女立牌坊的歷史。珍惜男女平等的好生活。

  • 6 # 四季文史

    你怎麼看待中國古代為女人立牌坊這件事?

    簡單來說,立牌坊是古代對喪夫寡婦的節烈行為的一種宣揚和褒獎。現在看來,這種現象是對古代那些女人的精神桎梏。但由於歷史的種種原因,她們也或許不情願地想擁有這塊貞節牌坊。

    一、古代女人的社會地位

    學習中國歷史我們不難看出,先秦時期,女子還是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因為春秋戰國時代的戰亂,導致人口急劇下降,勞動力大量匱乏,所以婚姻在這個時候所承擔的人口繁衍任務就顯得特別突出,女性的社會地位一度很高。但隨著父系氏族社會到來,儒教的出現,自周朝以後,男權主義大肆盛行,女人的社會地位就變得越來越卑微。

    周朝以後,已婚女人甚至變成了男人的附庸,在女人做得不對的時候,還常常被丈夫一紙休書掃地出門,所以在一些古詩詞作品裡,總有棄婦的悲慼之聲不絕於耳。不難看出,女人在古代總體社會地位低下,沒有絕對的話語權,所以這就註定給她們的婚姻也打上了卑微的時代烙印——命運始終掌握在人家手裡(人性不公,甚至是寄人籬下)。

    二、聊聊“立牌坊”這種現象

    為什麼會出現“立牌坊”這種社會現象呢。前文已述,古代女子本來沒有什麼社會地位,在夫家依然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如果自己一個不小心變成了寡婦,倘若死心塌地、從一而終地待在婆家,不再改嫁,那麼就有可能被立牌坊。

    現存的一些古代建築群裡,偶爾會發現有類似牌坊街的地方,這些牌坊就是對那些古代守寡的忠貞節婦的讚揚。其實這一褒獎現象在魏晉時期就比較盛行,清代發展到了頂峰。那麼如何看待這種立牌坊現象呢?話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些女人的宿命往往已經隨著紅蓋頭蓋上的那一刻而被定格。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古時候小年輕搞物件的一貫促成方式,他們沒有自己的戀愛主見。而對於守活寡的這些婦女,更是沒有自己的家庭地位可言,她們仍然要繼續聽命於公婆,甚至是丈夫的兄弟,在家裡就是一個廉價的勞動力而已。

    即便有通情達理的家庭,公婆不忍心讓年輕兒媳(有的丈夫早亡,兒媳還很年輕)就這麼守活寡一生,所以會讓她們回孃家再尋找自己的第二春。可是古代是非常封建迷信的,有些家庭是不願意娶這樣的喪偶之婦,有“剋夫”之嫌,有“詛咒”之嫌,非常不吉利。還有一些女人,確實對亡故的丈夫一往情深,甚至有隨之而去的念頭,往往在有人勸慰改嫁的時候,甚至以死相逼,情願陪伴亡夫英靈一生,而無意再嫁。

    基於以上這些原因,古代很多寡婦沒有選擇再嫁人。“生是*人,死是*家鬼”的思想一直佔據在她們的心頭,有的是情非得已,有的是一廂情願,總之一些牌坊街就因為這些女人而產生了。

    三、當代婚姻觀略析

    立牌坊在現代看來當然是消極的社會現象,也背離了人們對和諧婚姻觀的認識。

    古代已婚女人,限於對傳統觀念的認識,加上對破裂的原生態婚姻的束縛,往往被囚禁在沒有生氣的婚姻牢籠裡。現在社會可不一樣,隨著資訊化、多元文化的發展,人們對待婚姻的看法也多種多樣。即便有喪偶現象,選擇再嫁(娶)仍然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我們不非議古代立牌坊現象,也不對立牌坊嗤之以鼻,因為不同的歷史時期就會形成不同的婚姻觀。也許那些被立在牌坊上的忠貞烈女心裡曾經也是一團火焰在熊熊燃燒,然而這團火卻被無情的封建思想所澆滅,且星火不留。

  • 7 # 農村dan娃

    古時候立牌坊是為了死去的男人守節,一生再無邪念,立一個牌坊為證。以後就會有人歌頌此女貞潔一生,為後人樹榜樣。

  • 8 # 艾濂

    中國古代為女人立牌坊,是為了保證種系的純潔,保證男性家族利益和經濟利益。在此基礎上,又衍生出了名譽上的必要性和道德上的榮耀感。歸根結底,都是封建社會奴役和束縛婦女的繩索。女性,從結婚那天起,就失去了人身自由和精神自由。淪為男權社會下的生育工具和男性附屬品。就算是夫唱婦隨,夫妻恩愛。也脫離不了“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巢鳩。男權思想,像魔咒一樣。成了女子從出生開始,都逃脫不了的枷鎖。總而言之,造成古代婦女地位低下的原因。除了生產力不發達,人們要獲取物質財富賴以生存,必須依仗男性的力量。還有,封建等級和宗法思想對婦女的鉗制。立貞節牌坊,把這種思想表現的淋漓盡致。這種帶有表演性和蠱惑性的教唆,是罪惡的、違揹人性的。是封建統治階級,為了穩定統治階層人心。在精神和肉體上,對女性實行殘酷壓榨的手段。

  • 9 # 大秦鐵鷹劍士

    古代為婦女立牌坊的目的是引導社會風氣,進而達到統治者的政治目的。有史記載的第一座婦女牌坊是秦始皇為寡婦清修築的懷清檯,築懷清檯的目的就是為了表障寡婦清為秦國作的貢獻以及她守節的情操。正所謂一女可旺三代,亦可毀三代,女子對丈夫、公公、兒子的影響作用無與倫比,給婦女立牌坊這種行為就是為了鼓勵女子相夫教子,孝順公婆,進而保證社會穩定。

    古代男子可以立軍功以取得爵位,亦可以寫文章獲得地位,但婦女依附於男子,通常取得重爵的男性,他的老婆或者母親都可以獲得命婦的待遇,也就是通常說的誥命夫人。宋朝以前,獲得立牌坊的婦女通常是兒子有出息,這叫為國育才有功;宋朝及之後,獲得立牌坊的婦女通常都是守寡不嫁的婦女,以示表彰她們對丈夫的忠誠。

    人類社會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男子有爵位和官職來表明其身份,女子則依附於男子表達身份。比如王的女人等級有多種,後是最高等級,後之下有妃、妃之下有嬪、嬪之下還有美人、八子、常在、才人、昭儀等。除了王的女人有等級外,將相的夫人也有等級,由皇命下詔冊封,稱為誥命夫人。后妃、誥命夫人畢竟是對有身份的貴婦冊封的,平民婦婦則立牌坊彰顯其品行。

    貞節最早指有純正高潔的道德觀念的女性。後來狹義指"貞節牌坊",通常是古時用來表彰一些死了丈夫或長年不改嫁,或自殺殉葬,而符合當時年代道德要求,流傳特異事蹟的女性,為其興建的牌坊建築。北宋的靖康之恥時,許多女子被金人姦淫,部分女子寧死不受侮辱,於是這部分女子被稱為貞節夫人。南宋建立後,為了避免血統被汙,就提倡女子守節,婚前不能有性行為,婚後不得再改嫁,遇到他人強姦時自殺以守貞,能做到上述要求的,朝廷立牌坊以表彰。

    經過宋、元、明三代對貞節觀念的極端倡導,在進入清朝以後,貞節的含義變得十分偏狹了,似乎成了一種宗教,非但夫死守節成了天理,未嫁夫死,也要盡節,偶為男子調戲也要尋死。總之,女子的生命緊緊維繫在貞節上,稍有變故,就要以死全節。每一處牌坊下,不是埋葬了一個活潑潑的生命,至少也埋葬了一個女子數十年的青春。

    最早的貞潔牌坊其實多以"節"字為主,多以古代士子為褒揚母親養育之恩為名建立;但到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末期,理學之風興盛,貞潔牌坊就逐漸以"貞"字為主,成為了又一座壓迫女性的大山。

  • 10 # 教育之兮

    古代為女人立牌坊,尤其是貞節牌坊,雖然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更多的是對婦女的迫害。我們從下面兩個真實的故事可以看出內心的痛苦只有她們知道。

    1.清朝光緒年間,河間住著一戶姓哈的回民小兩口。媳婦懷孕了,丈夫卻得病死忘。看到死去的丈夫,想到不久就要分娩的孩子,想到以後的日子,她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唰啦就流下來。 想“帶肚”改嫁,但人常說,好女不嫁二夫郎。又過了些日子,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叫彭芩。孤兒寡母,日子過得別提多艱難了。

    一天,哈寡婦的表小叔來看錶嫂和孩子。吃過午飯,嘩嘩下起瓢潑大雨,一下下到掌燈時分不停。表小叔走不了,只好在表嫂家過夜。哈家一溜三間北房,表嫂與孩子住東屋,表小叔住西屋。寡婦再嫁給哈家之前,和表小叔早已情投意合,暗定終身。由於父母堅決反對,無可奈何嫁給哈家。

    這次表小叔來,又牽動了她的情懷,她得知表小叔如今仍孤身一人時,心裡說:我何不借機和表弟商量商量,帶上孩子跟他去。哈寡婦春心萌發,怎麼也睡不著了,翻身坐起,穿好衣服,點上油燈,決定到西屋找表小叔商量。當她走到西間隔山門前,猛然又想起“好女不嫁二夫郎”的古訓,欲敲門的手又縮回來,欲喊表小叔的話又咽肚裡。回到屋裡,脫下衣服,鑽進被窩,思前想後,還是怎麼也睡不著。又起身穿衣服,再次來到西屋隔山門前,正欲叫門,手突然又停住了。去去回回,反反覆覆,不知跑了多少趟,始終也沒敢開這個口。最後一次回到自己屋,眼看著一碗燈油,快燃完了,羞恨交加,揮手猛力朝燈油打去,手背被磁片劃破了。她找了塊布,擦了擦,包了包。

    手好以後,哈寡婦把擦血包手的布鎖在立櫃上面的箱裡,死了心。

    她一把屎一把尿,把兒子拉扯大了,娶妻生了兒女,孫子孫女又長大了。就在她八十大壽那年,鄉親們都誇哈寡婦從十八歲守寡,守了六十多年,為哈家立了大功,該給哈老太太掛貞節牌匾。由本街報縣,由縣報知府,由知府報省,由省報皇帝。光緒皇帝看到奏摺,提筆寫了“彤管清霜”四個大字,並降旨河間府為哈老太太修一座貞節牌坊。從此這條街就叫貞節牌街了。

    一天,哈老太太眼看快不行了,把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叫到跟前,掏出一把黃銅鑰匙放在兒子的手上說:“芩兒,開啟皮箱。”兒孫們以為從不讓人動的皮箱,一定藏著什麼寶貝。兒子開啟皮箱,摸出一團染血的布。老太太指著布說出了她守寡六十多年的痛苦,並囑咐兒孫後代:“我死以後,無論誰傷了,該娶的娶,該嫁的嫁。”

    2.清代有名寡婦叫高節婦,很不幸在她17歲那年,丈夫不幸逝世。於是她一個人帶著兩個兒子做起了寡婦,而這兩個兒子也是不爭氣,一個被流放了,一個早早病逝了。好在病逝的那位給她留下了子嗣,而孫子還算給她爭了口氣,考上了功名,做了大官然後將高氏接到了大宅子裡去住。高氏的孫子要求讓下人來照顧奶奶,但是被高氏拒絕了。某天,高家僕人聽到高氏的房間裡面傳出嘩啦嘩啦的聲音,這讓他很害怕,於是連忙找來了高氏的孫子。只見房門開啟,看見高氏蹲在地上數著銅錢,孫子頓時滿頭霧水。

    後來,在面對孫子的疑惑,高氏呢也說出了自己的秘密。原來,當年高氏的丈夫很早就去世了,她難免會感到寂寞。但是又不能做出有毀貞潔的事情,於是她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在地板上撒上一堆的銅幣然後一個一個的去找齊,至於收集齊全了,才可以去睡覺。幾十年如一日,高氏17歲成寡婦,96歲才去世,整整守了79的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朝“養廉銀”最高是工資的100倍,清朝官員們為何卻還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