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又如我們大家都知道懷素的圓潤的線條是中鋒寫出來的。我們也知道使轉,什麼八面出鋒,又知道怎麼樣用中鋒側鋒。我們什麼都知道就是寫不出像懷素剛勁有力圓潤的線條來。理論都懂到了實踐卻行不通。你可以把理論倒背如流你的書法可能依然寫不好。理論與實踐距離還是很遙遠的。

    其實理論的東西你看看就可能懂,再看看有可能會背了。所以有許多人講起理論滔滔不絕頭頭是道,你聽來也還覺得蠻有道理的。可是你知道嗎?他自己書法寫的也不咋地。書法要想寫的好非要從實踐中來。

    又如同我們現在爭論不休捻管與不捻管。有人主張捻管好,有人主張不捻管好。其實這個問題沒有什麼爭論的。首先我們要知道捻管是幹嘛的。其實捻管就是為了調峰僅此而已!大家可以看看田英章書法影片絕對沒有捻管動作,高手不需要捻管來調鋒,能做到筆很順。當然瞭如果你認為調鋒能寫好書法,你完全可以用調鋒來寫書法。我們的目標是寫好書法,至於捻管不捻管不要去爭論。也沒有必要去爭論是不是。一切從實踐中來一切為了寫好書法。

    又如同執筆有幾種執筆方法,你認為能寫好書法的執筆方法就是最好的執筆方法。不要去管別人怎麼執筆的。別人這樣執筆能寫好書法,但未必適合你。理論上執筆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有些東西不要太在意。自己最瞭解自己不是嗎?執筆還是要透過自己實踐中來得到答案。

    在評價討論一個人的作品時我都貼上自己的作品。這樣對別人最起碼尊敬。你要讓別人知道你有沒有這個鑑賞水平。其實也有隻會鑑賞不會書寫的。這樣人是有的,他能說的頭頭是道但是自己是寫不來的。比如我自己,書法寫的不太好但是還是有一定鑑賞水平的。現在正在努力希望書法與鑑賞水平同步。見笑了請大家多多包涵。我是江上人感謝關注點贊謝謝!

  • 2 # 子衿tjk270

    善於書寫的人,他們更多的精力會投入在自己擅長的書寫風格流派中,對不合於自己的書風往往持排斥性。大家可以從現在的辯論之中就可以知道這一點。比如說田蘊章、田英章的書法,有指責批評的,也有欣賞喜愛的。批評者不見得比他們寫的好,喜歡者也未必不懂書法。

    二田他們絕對屬於善書者,但他們是善鑑者嗎?肯定不是。他們鑑賞,只是以歐陽詢、趙孟頫一類的書體流派去衡量作品中的審美標準。顏真卿的楷書,就不被他們認為是比歐體字好的。這不是對錯是非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力。他們精於歐體,自然認為歐體字比顏體字美。並不是貶低顏體字。只是處於偏向性的鑑賞,就會失去公允。所以說,善於書寫的書法家,他們不是好的鑑賞家。

    善鑑者不書,不書並不是不懂書法。善於鑑別的人之所以不書,是為了在風格流派眾多的書法作品中,不帶有自己的書寫傾向。他們的精力投入在研究各家各派的用筆休系與結字佈局的風格上。對各家的優劣進行公允的分析。與善書人的工作性質完全不同。

    不要說是業餘書法評論,電視鑑寶節目中的專業書法評論人,他們的書法怎麼樣?節目中他們侃侃而談,妙語蓮花,口若懸河。一幅作品,什麼時間,什麼人,什麼風格,用筆特徵,師承關係……給電視機前的觀眾講解的天花亂墜。你去查檢視他們的書法水平,與他們的三寸不爛之舌,判若雲泥。

  • 3 # 書法影響力

    1.善書者,不善鑑

    這類人運氣成分多,有一些天賦存在,所以運用了天賦就可以把字寫好,這並不奇怪,就比如有些人根本不懂筆法,但是書寫的時候卻能表現筆法,這就是那種所謂的天賦感。有這種感覺是很好的,證明你離成功很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完善理論知識,這樣你才可以鑑別優秀的書法作品,並且從中吸取更多的營養,讓你成功更快。

    2.善鑑者,不善書

    這類人比較多,其實從書法角度來說,這類人相對比較可惡。善鑑,無非是你可以識別書法的水平高低,但是並不代表你就是評判標準,因為這類人不寫或者很少寫,所以他們只是理論心的存在,他們並不能體會書寫過程中的問題和書寫及個人書風的底蘊。我這裡說的個性書風並非醜書,指的是個人風格。不善於書寫的人會進入一個誤區,就是會偏主觀思想,愛拿標準衡量,卻不會體會自然書寫的魅力。

  • 4 # 萬氏制筆

    又如我們大家都知道懷素的圓潤的線條是中鋒寫出來的。我們也知道使轉,什麼八面出鋒,又知道怎麼樣用中鋒側鋒。我們什麼都知道就是寫不出像懷素剛勁有力圓潤的線條來。理論都懂到了實踐卻行不通。你可以把理論倒背如流你的書法可能依然寫不好。理論與實踐距離還是很遙遠的。

    其實理論的東西你看看就可能懂,再看看有可能會背了。所以有許多人講起理論滔滔不絕頭頭是道,你聽來也還覺得蠻有道理的。可是你知道嗎?他自己書法寫的也不咋地。書法要想寫的好非要從實踐中來。

    又如同我們現在爭論不休捻管與不捻管。有人主張捻管好,有人主張不捻管好。其實這個問題沒有什麼爭論的。首先我們要知道捻管是幹嘛的。其實捻管就是為了調峰僅此而已!大家可以看看田英章書法影片絕對沒有捻管動作,高手不需要捻管來調鋒,能做到筆很順。當然瞭如果你認為調鋒能寫好書法,你完全可以用調鋒來寫書法。我們的目標是寫好書法,至於捻管不捻管不要去爭論。也沒有必要去爭論是不是。一切從實踐中來一切為了寫好書法。

    又如同執筆有幾種執筆方法,你認為能寫好書法的執筆方法就是最好的執筆方法。不要去管別人怎麼執筆的。別人這樣執筆能寫好書法,但未必適合你。理論上執筆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有些東西不要太在意。自己最瞭解自己不是嗎?執筆還是要透過自己實踐中來得到答案。

    在評價討論一個人的作品時我都貼上自己的作品。這樣對別人最起碼尊敬。你要讓別人知道你有沒有這個鑑賞水平。其實也有隻會鑑賞不會書寫的。這樣人是有的,他能說的頭頭是道但是自己是寫不來的。比如我自己,書法寫的不太好但是還是有一定鑑賞水平的。現在正在努力希望書法與鑑賞水平同步。見笑了請大家多多包涵。我是江上人感謝關注點贊謝謝!

  • 5 # 月眠雲中

    書法分兩種:專業書法,文人書法。其界限有時不太明顯,宋代書法屬於文人書法,比較隨意,雖然欣賞的人不少,但弊病不小,造成後世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沒有法度,甚至往醜書發展。那麼專業書法有弊病沒有?咱不發言,兩者應該互相補充吧!純粹的專業書法走不長,純粹的文人書法同樣走不長。

  • 6 # 漢韻書舍

    現在回到題主的問題上,給書法點評,我認為首先點評人要會寫書法,或許你只學某一體,但你對此書體透過長時間的臨摹和觀貼,增長了對書體的欣賞認知度,腦中有書體的印象,在點評此書體時才能發現問題,找出問題的原因。更高級別的點評達人還要懂得書法理論知識,這個內容太豐富了。作為書者,踏入書法之門,就要懂得基本的中國書法發展史,雖然你現在不知,但你會逐步學習瞭解的,比如,最基本的要掌握各書體的書家代表,位於哪朝代,代表作是什麼,及書法成就對後人的影響等。這些內容知識,可能就是點評達人在回答書者問題時傳授的,你看的同時也是在學習。

    書法點評達人的書法作品,可能沒有書者高或是書協成員寫的好,也是正常的。通俗點說,好比籃球教練與球員,他指導的是技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如何展現。

    我初來悟空問答也有三月餘,也回答了不少書者的提問,因剛學書法時間短,有的知識也是現學現賣,雖然回答的問題還不能抓住要點,也沒有幾個點讚的,但還是願為書友解決疑惑作一點幫助。同時感謝,廣大粉絲們的關注和支援,平臺內容逐步得到充實。願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分享你的知識,傳播漢學文化。

  • 7 # 平凡人生258702470

    一幅作品是實踐的結果,書法評論(或書法理論)是一個人的書法實踐總結。一個人的實踐經驗不咋的,說他能寫出高深的書法理論,你信嗎?當你的字不如別人時,你也就沒資格去評價別人的字怎麼怎麼的。在評價別人之前先把自己的同樣的作品亮出來,再去評價別人。亮出的作品與別人的要有一致性,楷對楷,行對行,草對 草,錯位也體現不出你的水平。

  • 8 # 臨池管窺

    評論(過去叫批判家)是職業性的,就如古代的“諫議大夫”,從來地位很高,所提的建議無論正面或反面連皇帝都要思慮再三,甚至能改變國家的政策走向,但他們未必就是成功實踐者,他們的本事就在善於從不同事物中找到共性,能於規律中分辨差異,這些就足夠體現他們的價值了。藝術評論,在各類藝術中也是如此。所不同的,過去是批判得多,現今是吹捧得多而已。這不以主觀為轉移,與國家提倡環境有關。

    網路的出現,這方面進步是巨大。特別在藝術門類中,各人都可暢所欲言,只要與此相關。

    好的批評,是一種對美的發掘,是對時代與歷史上各流派予以適當的總結和批判,正因為大家不懂書法,所以才要看評論家的文章,他能調動自身的生活閱歷及書本知識(不是教條),使我們獲得更多美的感受,辨別真、善、美及假、醜、惡,使我們在獨立面對一幅作品時,能有獨立的審美感受,這才是目的。

    評論者未必要寫得一手好書法,但必須要知曉書法家的甘苦、困惑、哀喜;要研究文字學、文學史、書法演變史、書家傳記、流派變化史、書法鑑賞、書法審美與內涵、書法心理影響學、書法與姐妹學的關係等,只有廣泛而深湛的學問,才能作出深邃且耐咀嚼的評論,推動別人和學術進步。

    網路評論,龍蛇混雜、泥沙俱下,良莠不齊。但最好真實多些、謾罵少些;美文多些、故作高深少些;朋友多些、仇視少些;心平氣和多些、憤世嫉俗少些;大家說得多的,你少說一些;大家說得淺的,你可以說得深一些。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失去自我。

    嘴巴是長在鼻子下的,如你非要把嘴說是長在鼻子上,那是倒立,是會摔倒的。。。

  • 9 # 王效鈞

    歷史上,像孫過庭一樣,既能有理論,又能寫書法的人是有的,但那是一個書法以實用為主的時代,跟現在不可同日而語。

    假如你是一個企業的老闆,是不是企業的每個工種都熟悉?假如有不熟悉的工種,你是否會說:這人不適合當老闆?大約不會吧!馬雲對支付寶可以給你講理論,你讓他編制程式試試。但你不會因為馬雲不會程式設計,而減少對他的崇拜和尊敬。那為什麼要對達人、齋主們去苛求些什麼呢?

    對網上的東西,我們不必太較真,認為對的、好的,我們就從中學習點東西;不好的、不對的,付之一笑,輕輕揭過,不就完了嗎?練書法貴在修身養性,如此而已。

    發表文章,不管他們出於什麼目的,他們都付出了。付出就值得尊重,何況他們有些東西確實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呢?

  • 10 # 神秘烙劍許建鋒

    這個觀點很犀利

    書法,從知其然,到得其道,還有很遠很遠的路程!

    舉些例子吧!

    你可能知道“錐畫沙”,“屋漏痕”之類的,也看過這類的作品,你也會說,會看到出來(就是會鑑賞)和評價,但是,未必知道怎麼辦到!

    你可能知道絞轉,也看過書法家寫的很漂亮,可是你未必知道絞轉自己怎麼寫的漂亮而有味道。

    你可能明明看著王羲之的轉折寫的很有美感,自己動手卻未必到位,就是眼到而手未到!

    你也許知道撥鐙法,也懂得出處,可是,撥鐙法的關鍵竅門和原理(背後的道理所在),以及應用的妙處,和由此而演變的其他執筆法,是什麼?其實大部分人是沒有真正領悟的。只有真正掌握竅門中的竅門,才能舉一反三。

    到最後,一切當然是大道至簡,但真正精粹的東西,只有深刻體悟的人才知道。

    有理念,不等於會實踐!形而上學容易,動手執行卻難,這就是鑑賞和真正創作的區別!

    泛泛而談,大而無當的東西,只需多看一些書論,大抵誰都會說上一些。但書法(尤其是行書草書),是無數指導思想和技巧整合的東西,極其細膩而變化無窮,在具體書寫的時候,你未必知道要運用什麼法則和技巧才是最佳的。理論和實踐要無數次結合碰撞,才能逐步寫好。

    書法的筆法是瞬間的技術,而章法則又是整體的藝術,唯有你的肌肉記憶,和思想原則,能融為一體,才能出好的作品。

    打個比喻,你既要有顯微鏡(筆法),又要有放大鏡(字法),又要有望遠鏡(章法),才能掌握住書法的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面。但,大部分評論者(有的可以稱作鑑賞者),只能把握其中的兩個層面,是不夠的!很多評論也是泛泛而已!或者純粹情緒化。

    書法確實有很玄微的一面

    有時候,也許你把握了筆法,把握了字法,卻失誤於墨法或章法,照樣不好看,不協調,誰能說沒有這回事呢?唯有不斷修正完善,悟出一些更具體實戰的技巧和原則,才能說你掌握了,可是古代書法家一般不說的太具體(說的很具體的也有,但是也要非常精細去揣摩練習),一橫一豎一折一頓之間,沒有真正實踐的人,並不能領悟真正有效的法度法門。

    很多人其實不曉得真正的內涵

    大部分人都知道米芾的刷字,但刷字到底是什麼呢?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蔡襄勒字,張遼排字,又是什麼?沒多少人真的理解透了。

    很多人聽說過八面出鋒,結果畫了個筆鋒往八個角度出的圖示,但其實,這並不是八面出鋒的真正內涵。筆有八面,真的是指筆可從八個角度出鋒嗎?並不是!!!

    再比如,所謂道法自然,書法自然,但真功夫是打磨出來的,是萬千次刻意訓練出來的!你可以看出別人不夠自然,但你能道法自然嗎?

    說的容易,唯有實踐,才知真的難!關鍵的訣竅,絕非說說就有,出手才知有沒有。

    很多人人云亦云

    網上不是有很多人說蘭亭序似乎是智永寫的?

    但是,難道李世民是瞎眼睛的?智永和李世民交集在同一時代,如果是智永寫的,連紙張和墨都是新的,李世民和他的那群書法家大臣們能鑑定不出來?智永能寫出蘭亭水平?那真的人云亦云,聽郭沫若放P!!

    臨帖也不足於解決問題

    真正的創作,不是僅僅多臨帖就能解決問題的,這要考慮具體作品中的貫氣,章法協調等眾多因素,甚至你把王羲之最好的字都臨的挺像,放到具體的作品中,也未必合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疫情對教育行業有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