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巴中張么妹

    我雖然不是教師,但是站在一個成年人立場看問題,我覺得正常人角度,絕對不會上綱上線。我們小時候,班上也有這種活寶同學,老師非但不生他們的氣,反而是特別喜歡他們。上課是師生,下課還能打成一遍,不過這樣的同學也是被老師嚴管的物件經常被殺雞儆猴給別的同學看。

    當然他們的心裡承受能力比一般學生也強

    教師是一份神聖的職業不假,但是老師也是活生生的人。不可能全部達到別人期望的樣子。為什麼所有老師最終都會變成怨婦一樣也許孩子王當久了,確實也壓抑了,可能最終教師群體總結出的經驗:學生也比較適合那樣去管。其實出現這樣的學生是好事,老師們也能從取樂中意識到自己上課時候表現出來的不足,能從學生的角度去重新審視自己的言行。及時調整課堂上的表達方式,讓學生更喜歡上課,更喜歡老師。

  • 2 # 一個快樂的阿喵

    哈哈哈,生氣倒也不至於,甚至有時候看到學生模仿自己會覺得有一些很好玩。

    我希望學生在模仿老師的時候,有兩點。

    一,模仿的老師是好的一面,並且屬實,這樣學生可以考慮到老師其實一切出發點,都是為了學生,為了他們自己。

    二,模仿是老師並不太好的一面,而且屬實,這時候老師就要開始思考自己本身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進一步提高自己

    其實在課堂上也可以提出這個問題,某某同學在網上發影片模仿老師,老師看到了,確實模仿的還挺活靈活現的,老師同時也認識到一些自己看不到的不足,以後會慢慢改進,希望老師和同學們可以一起變得更好。

  • 3 # 含笑在此

    不會,只是模仿,不是惡搞,是孩子的天性,這個孩子有點淘,但應該是喜歡自己老師的,對此,老師正確的開啟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第一,告訴孩子,自媒體時代,要學會保護自己。影片本身沒有問題,但謹防有人別有用心,把老師和孩子推到風口浪尖,對孩子成長影響很大。

    第二,老師作為一個旁觀者角度審視自己生氣的形象,在小學生面前生氣終究是不好的,這樣可以自省。任何時候,生氣不會解決問題。

    第三,提醒家長要留意學生,在網上傳送文字或者影片,一定要權衡,網路的擴散很強,要學會做一個傳播正能量的孩子。

    一段影片或許笑笑就過去了,但孩子成長之路漫長,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對孩子的成長方向至關重要,我們都不能偷懶。

  • 4 # 雲飛讀書

    那有啥可生氣的,我覺得挺好玩的,而且學生的這種心態也讓人感覺挺不錯,他們既然學老師的樣子,其實她也知道老師是為了誰好。他們學的都非常像,說明他平時對老師的觀察也非常仔細,學生的焦點在老師身上是挺好的,只要我們老師以身作則,學生也可以學到更多的優良品質,間接提醒了老師的榜樣作用,做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學生開朗的心態,苦中作樂的行為,我對他們的未來非常看好,加油哇,小學生們。

  • 5 # 寶媽小宋做家常美食

    我覺得孩子們能把他們眼中的老師模仿出來很有創意和特色。這樣的話我們的老師也能看到他們上課時的狀態,有不好的就改正,積極推進我們的教育事業!改善上課時那些枯燥無味的教學方法,努力把一篇枯燥無味的課文講成一篇有趣生動的故事!

  • 6 # 一隻魚

    我也覺得這只是根據平時老師的特點用表演的方式展示在大家面前而已,雖然略顯誇張但也貼合真實。不至於生氣吧,老師還是很喜歡這樣的學生的。

  • 7 # 蘭格子

    我看到後一點也不生氣,相反,我覺得特別好玩,挺開心的。娃娃模仿的不錯,神態很逼真,動作也挺到位的。

    我沒有覺得這是不尊重老師的表現,我們老師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你好好學習,就是對老師最大的尊重。如果這個孩子只是單純的喜歡模仿老師,平時學習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的,那就不存在不尊敬老師的問題;如果這孩子平時不愛學習,一門心事只琢磨著怎麼模仿老師的舉止,那就有點問題了,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畢竟孩子最大的任務還是好好學習。

  • 8 # 微小新

    不會,我更覺得這個孩子是可塑之才,他一定是一個細心的人,他有超高的觀察力和模仿力,可以適當引導這個孩子取長補短

  • 9 # 爬到樹梢的蟬

    這個孩子的模仿影片看了幾個,覺得還挺有意思。我想說,反正如果是模仿我我是不會生氣,多好玩啊。

    首先說老師,被學生模仿,惡搞之類的,估計很多老師都有經歷吧。學生動不動給老師起個外號,模仿老師說話走路,背後評論一下的,我覺得很正常。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學生可能真的是對這位老師上心了,至少上課時候應該是認真聽課的,對老師的舉動細節很瞭解,我覺得,孩子模仿的時候,對老師應該還是喜歡的。可能表達的誇張了一些,不正是一種“神韻”嗎?

    老師和學生,其實並不是對立的。我寧願相信大多數情況下,師生關係還是和諧的,只怕是有人故意讓其對立起來。

    其次是影片。也有人擔心,孩子拍這樣的影片,成了“網紅”,有了“名氣”甚至利益,會不會有人競相模仿,影響了學業?

    可能這更在於個人,對孩子可能更需要一種引導,拍影片為了好玩,滿足一下一些心理,這就夠了。網上引來過度關注的時候,可能還需要家長給予一定的心理干預。這個孩子我總感覺網上的這些熱鬧對他影響應該不大吧。

    多一些正面的宣傳和引領,更好一些。

  • 10 # 非優秀教師

    我是老師。

    看了這個學生模仿老師的影片,我認為不是一個大不了的事情。首先,孩子沒有惡意,不過是把老師在課堂上的語言略帶誇張地模仿了一下,沒有貶低老師,更沒有醜化老師。其次,學生模仿老師,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和尊不尊重老師沒有必然聯絡。絕大多數人在學生時代都模仿過老師,只不過沒有拍成影片發給公眾。事實上,在很多影視劇中,演員飾演偉人、模仿偉人,其中有不尊重的成份嗎?

    如果因為此事上綱上線,批評孩子,搞所謂的正確引導,實際上是扼殺孩子的天性,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很有可能把一位表演天才扼殺在搖籃裡。但是,學生的本職工作是學習,班主任提醒學生不要耽誤學習,也是負責任的表現,因此指責班主任有失公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在農村有四十萬存款是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