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隨筆雜談

    中國歷史上有一位外國籍的太監叫樸不花,是高麗人,生於元朝文宗時代,樸不花在皇宮中國與奇洛皇后關係親密,官職一升再升,就連大臣們都要看他的眼色行事,可謂是權傾天下,光耀了“太監”的門庭。

    樸不花7歲時,一個偶然的機會被淨了身,送到元朝的皇城內,專門做些斟茶倒水、掃地擦桌子的雜務。與他同時進宮的還有一位小姑娘,名叫奇洛,是樸不花的兒時玩伴,這個小姑娘在皇宮裡做些針線活什麼的,投事的時候,兩個孩子常在一塊說說話,訴訴思鄉之苦,二人相互關懷、相互照應著,在宮裡苦熬著日子。幾年過去了,風吹不著、雨打不著的宮內生活,把奇洛出落得粉面嬌容,鮮嫩可愛。元文宗的兒子妥歡帖木爾在遊玩時發現了美麗的奇洛,並收進了自己的府裡。奇洛不僅人長得美,更難得的是極為乖巧溫柔,很是讓妥歡帖木爾寵愛。不久,妥歡帖木爾登基,是為元順帝,順帝封奇洛為二皇后。

    奇洛成了母儀天下的皇后,錦衣玉食自不待言,但她沒有忘了自己的同鄉樸不花,她把樸不花調到自己的興聖宮,並遷升為榮祿大夫,加資正院使。資政院是元朝專門管理全國財政的部門,是個能撈銀子的肥缺。奇洛二皇后把如此實惠的事交給了樸不花,樸不花當然不能不撈,樸不花逐漸地蓄存了萬貫家資,並且分給了奇洛二皇后很多。樸不花貪汙動作很小心,很巧妙,朝廷並未察覺,加上樸不花把貪佔的財物經常送給朝中的權貴及皇親國戚們,使得宮內宮外都說樸不花人好心好,讚揚聲不絕於耳。樸不花慢慢地變了,變的財物已不能填滿他那不斷膨脹的私慾了,他開始覬覷權勢了。而元順帝也很喜歡樸不花,也經常派個差使讓樸不花外出幹些檢查、賑災什麼的。奇洛二皇后生的兒子被立為皇太子後,樸不花又把心思都撲在了太子身上,太子的吃喝玩樂全由樸不花親自打理。當順帝厭倦了政務、只耽於聲色後,不但把軍國大權交給了太子,而且還任用了樸不花推薦的搠思監為宰相。這時的樸不花已經是權燻朝野的人物了,不管是官吏仟免,還是國策的擬定,都任憑樸不花來決定了,樸不花把朝中與自己不睦的官吏一一降職處理。

    因為順帝放任樸不花、搠思監這些人擅權枉法,朝野內外開始動盪不安,而國內的軍閥勢力也趁機起兵造反。軍閥們為了擴大勢力,紛紛參與了宮廷權力的爭鬥,——時之間,天下大亂。太子早就想登基稱帝了,見國家局勢動盪,便想趁機逼迫父皇禪位,而樸不花、搠思監、奇洛二皇后完全贊同,幾人開始了陰謀顛覆的活動。就在他們依計劃在剪除朝中反對派的官員時,元順帝發現了他們的陰謀。而且幾人在朝中無法無天的行為也引起了一片彈劾之聲,順帝下旨把樸不花、搠思監押入了大牢。素日與他們有仇的孛羅帖木兒趁太子出京的機會,斬殺了這兩個亂國的奸臣。

    軍閥混戰的局面尚未理順,南方的朱元璋已呈勢不町擋之勢,直接威脅著大元帝國的命運。元順帝見國廈將傾.不由地潸然淚下,萬分懊悔地對太子道:“你們母子誤了我的天下,我大元的江山毀在了你們母子的手中!”元順帝嘴上是這麼說,但他心裡明白,自己對樸不花之流的放任,才是量重要的原因。

    樸不花死後不久,元朝滅亡了。

  • 2 # 老衲侃春秋

    雖然這種情況很少見,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確有外華人來到宮中做太監。不常見的事情背後必然有奇特的故事。一個外華人來到宮中當太監,也必然有奇特之處,下面我們就來分享這個故事。

    《元史》的宦者列傳中,曾經為一位外國籍的太監作傳。他的名字叫樸不花,也叫王不花。關於這個太監的身世後面,是一個感天動地的悽美愛情故事。

    在高麗國的幸州,有一個姓奇的女子,名字叫做奇承娘。她不太大的時候,以高麗貢女的身份,被送進了元朝皇宮。

    所謂的貢女,顧名思義,就是進貢過來的女子。 奇氏初來宮裡時,只是一名端茶遞水的丫頭———主供茗飲。

    《元史》中對她的評價是“性穎黠”,這是個什麼樣的描述呢?就是說奇承娘這個人既聰明又狡猾。

    既然是這麼個人物,肯定不是天天盼著天上掉餡餅的女子。她在時時在尋找機會、創造機會。

    命運往往垂青那些創造機會的人。果然沒過多久,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得到命運青睞——終於獲得元順帝的寵幸。

    在得到皇帝寵幸的同時,還被御賜了一個蒙古名字——完者忽都。

    就這樣,一個草根逆襲的故事在她的身上開始複製。經過慘烈的宮鬥,奇承娘憑藉自己的姿色和手段,最後竟如願以償的當上了皇后。

    一個人運氣來了之後,總是好運連連的。與此同時,她在宮中偶然遇到了自己小時候的玩伴,他的名字叫樸不花。

    此時這個玩伴已經喪失了男性最根本的東西——淨身後進宮當了太監。

    奇承娘自以為這只不過是一場偶遇,其實她還不知道,這個樸不花就是為了找到她,才甘心情願的當了太監來到宮裡的。

    她和他是鄰居,都是高麗幸州人。兩個人從小青梅竹馬,情投意合。日月流逝,她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他也長成一個高挑的壯少年。

    那時的他們,雖然對真正的愛情還有些懵懂,但彼此間已經有了一些異樣的感覺。他們於是山盟海誓,今生今世,要相親相愛,白頭到老。

    可是,奇承孃的父親發現了他們之間的交往,極力反對她和他繼續來往,更不願意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為了使她和他倆人都死心,她的父親開始動起腦筋來。如何能夠拆散他們呢?

    恰好這時的當地官府在民間選秀,要為元朝皇帝招宮女。奇承孃的父親就託人,頗有姿色的奇承娘被順利選中,就這樣她毫無懸念的進了宮。

    自從奇承娘從自己身邊消失後,樸不花痛不欲生。他開始四處打探奇承孃的下落。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有一天,他探聽到了奇承孃的下落。原來她已經進了皇宮。

    她已經是皇帝身邊的人了,按理說樸不花應該死心了吧。但他真的能死心嗎?他——心——不——甘!

    怎麼才能來到奇承孃的身邊呢?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當太監,進入皇宮。剛一有這個想法時,樸不花自己首先嚇了一大跳!

    或許世人都認為樸不花的做法太傻、太不值得了。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人,才會做出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來。為了心愛的人,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只要是能天天看到心愛的人,對他來說已足夠了,這便是痛並快樂著的人世間最悽美的真愛故事——“絕愛”。

    奇皇后一開始看到昔日的情人,以為只是一種偶然。後來瞭解到,樸不花寧願做一個太監,就是為了能夠與她相見時,她被感動了。

    在異國他鄉,她孤身奮戰強敵,爭寵到皇后的位置,沒有人能瞭解她內心的心酸。她渴望身邊有個說知心話的人。在異國,遇到家鄉的人,都難能可貴,更何況眼前這個痴傻的男人。

    她運用權勢,大大提拔了樸不花,並把他調到了自己的身邊。而她自從成為皇后之後,皇帝就很少寵幸她了。因為所謂的皇后,通常是皇帝一旦不再寵溺哪個女人,又擺脫不了她的各種麻煩,通常就封她做皇后,讓皇宮的麻煩事去麻煩她。

    此時的元順帝,已經沒有了前朝皇帝的勤勉,開始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朝堂大事便交由太子掌管。

    作為太子的“義父”,這種便利讓樸不花更加肆無忌憚,據說當時絕大部分官員都成了他的羽黨,凡是不聽他命令的,都被以各種理由趕出了京城。

    可他的猖狂卻觸犯到了手握重兵的大將孛羅帖木兒的利益,樸不花擔心孛羅帖木兒的報復,便先發制人向元順帝誣告孛羅帖木兒想要謀反。元順帝聽後,二話不說便要解除孛羅帖木兒的兵權。

    孛羅帖木兒聽後十分憤怒,他是個手握重兵的將軍,此時豈肯輕易就範?他並沒有聽從元順帝的指令,而是帶領眾軍士包圍了京城,並且發出“清君側”的號召。

    眼看一場兵變就要發生,元順帝慌了神。為了自保,他立刻下令斬殺了樸不花,這才平息了一場內亂。

    雖然這場內亂平息了,但軍閥混戰的局面還沒有徹底解決,南方的朱元璋也開始向元大都進攻,直接威脅著大元帝國的生存。

    元順帝見國家即將傾覆,不由得潸然淚下,萬分懊悔地對太子道:“你們母子誤了我的天下,我大元的江山毀在了你們母子的手中!”

    元順帝雖然嘴上是這麼說的,但他心裡也明白,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對樸不花等人的放任造成的。

    樸不花死後不久,元朝就滅亡了。

    參考資料:

    《元史》明·宋濂

  • 3 # 使用者56985139966

    這個問題的回答已有人詳述元順帝時高麗人樸不花為太監情況。我補充兩點。一,這個史實出自"中國歷史未解之謎全記錄"一書中。高麗自晉起就是中原各朝屬國,其王須中央朝庭策封,同時也學了宮中用閹人即太監,歸順元朝後貢男女宮役,男者即閹,故樸不花與奇洛屬童男童女同送元宮。幾年後,奇洛得喜愛他的元太子接位駕崩的元文宗稱順帝后將她立為二皇后,即將同鄉夥伴樸不花召入宮,這才正式由宮役升為太監。二,中國歷史也不止樸不花一個外藉太監。有深度研究太監史的趙興元教授,在其"歷代太監出身考略"及"太監評價淺議"中和歷史學者陳學霖所寫"海壽一永樂朝一位北韓藉太監"中,描述明朝洪武年間,北韓就嚮明朝貢送宮妃,宮女,閹人。其叫海壽的太監為明皇朱元璋信任,曾代明皇家出使北韓選妃與宮女,達六次之多,而明成祖的愛妃就是他去選的。以上說明外藉太監在中國歷史不止一個,此外,屬國進貢,或由中原向屬國索要進貢,是當時中原王朝的與屬國加強聯絡和表示的方式和手段。不足為奇。

  • 4 # 夏恩家的vlog

    不管是世界歷史還是中國歷史。每個國家都會出現外籍太監。太監是古代王朝,一個對王權鞏固的殘忍制度。

    就中國歷史而言比較有名的,就是元朝的樸不花和明朝洪武年間的海壽。

    下面是一些網上通常能看到的資料。大同小異,我自己整理的。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出現太監

    中國太監製度和古代刑法制度有關。中國古代有很多割除身體器官的刑法。閹割就是其中一種。被實施這種刑法的人一般都是當時的官吏,這些官吏實施刑法過後,會被留在宮裡面繼續工作。中國歷史上的第1批太監就這樣出現了。後來王室為了鞏固王權,保持血統純正,要求宮裡面的男性必須是閹人。可以說太監就是王權和刑法相結合產生的一個殘忍的制度。

    中國為什麼會出現外籍太監

    根據一些歷史記載像古埃及,古羅馬,古希臘等國家都曾出現過太監。不過他們的太監跟中國的太監有一些不一樣。他們的太監有些類似於權力的遊戲裡面的角色。除了這些西方國家還有亞洲一些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也出現過太監。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樸不花和海壽他們都是北韓人。從東晉開始,北韓就是中國的藩屬國。中國出於政治的需要會向番邦提出一些要求。索要太監就是其中的一項。像樸不花和海壽就是在他們本國閹割之後送到中國來。他們也只是政治的犧牲品而已。

    外籍太監的地位

    這些外籍太監和中國普通太監沒任何區別,他們進入皇宮之後都是最低等的奴才。是皇家的私人奴僕,能爬上高位權傾天下的太監,都是極少數。大多數都默默無聞,沒有任何記載。

    中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兩個外籍太監

    一個是樸不花,一個是海壽。他們能查到的資料也不多,要知道,凡是能在歷史上留名的人都很牛逼。下面是他們兩個生平的一些事蹟。

    樸不花 高麗人 生於元朝文宗時期。據說在皇宮內和奇洛皇后關係十分密切。他當時官職升得很快,連朝中大臣都要巴結他,看他的眼色行事。可以說已經權傾朝野也不為過。他雖顯赫一時,但下場也很慘,可以參考明朝那些大太監的下場。

    海壽 北韓人 明朝洪武年間李朝太祖李成貴,送給明朝太監其中的一個。他被7次派遣為使臣。返回北韓向當時的北韓索要各種貢品和物質。最牛逼的一件事就是向北韓索要處女。並在其中為洪武皇帝安排妃子。他也自然靠著妃子上位,他因為幫洪武皇帝找妃子所以也很受皇帝的青睞。這些妃子中最有名的就是權妃。洪武皇帝非常喜歡,因為這位妃子,洪武皇帝殺了很多人。

    總結一下,太監大多數靠後宮妃子上位。

  • 5 # 小莊QRHY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這樣一個特殊群體——太監。說到太監可能會有很多讀者會想到,那些在封建社會下被摧殘的男子。其實這些太監出身太多都是貧苦家庭,在古代那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年代,他們都是為了生活下去,而選擇這份工作的。而這些久居深宮的太監,其實並不全部都是華人。也有很多外籍太監,而這些外籍太監很多因為政治的需要,在本國閹割後才被送到中國。

    根據《中國歷史未解之謎全記錄》一書中記載,其中有一位叫做樸不花的太監,就是來自高麗(今北韓半島)。樸不花在七歲的時候就被淨身,送到元朝的宮廷內成為一名小太監。主要是從事皇宮內的雜物工作,後來他得到元順帝的喜愛,從一名小小的太監,變成一位權傾朝野、參與國政的大太監。

    其實中國有高麗國的太監並不奇怪,中國古代就跟北韓半島來往一直密切,而到了東晉時期,北韓半島更是變成了中國的屬國,而當時北韓的國王,也是要得到中國的冊封才可以的。所以根據當時的情形,處於政治的需要,會向番邦提出一些要求,其中就包括索要閹人。所以像樸不花這樣的人,都是在本國閹割後,才被送往中國的。

    那麼有人會問,有沒有藍眼睛,高鼻子的閹人。答案是有的,古希臘等國也有閹人。但是在中國歷史上沒有藍眼睛、高鼻子的閹人。

    其實這些外籍太監,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皇宮,他們的生活習慣還是語言,都很快的融入到華人中,以至於很多史料對他們並沒有做過多的記載。而在中國的歷史中,如果出現藍眼睛、高鼻子的太監,肯定會被史料記載下來。而太監也並非中國獨有的,在古埃及、古羅馬、古希臘等國也出現過太監。而一些中國的附屬國,也有過太監的出現。

    而外籍太監跟其他太監的位置是一樣的,並沒有區別對待,而只有少數太監能輔助皇上。不過這些外籍太監還發揮著另一個特殊作用,那就是對外交流。根據《海壽———永樂朝一位北韓籍太監》一書記載:海壽曾七次被遣回本國為使者,為成祖向北南韓王索取各種物資。並且向北韓提出和親,為明成祖選擇妃子。可見當時外籍太監在對外的交流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我知道中國最後一個太監是誰,可第一個太監是誰呢?那麼最厲害的一個太監又是誰呢?韋小寶?還是東方不敗?又或者是劉瑾?

  • 6 # 歷史紅塵

    有,這個太監是高句麗籍的人,名字叫樸不花,他的主人遠嫁元朝,他不願意離開主人,但是身為男人不能跟隨主人遠嫁,於是他自己動手術將自己閹割,成為太監後如願以償的來到元朝宮廷中,可以說樸不花是一個極其忠誠的太監!

  • 7 # 孤獨的小蝦米

    太監是在中國封建制度下產生的畸形產物,這種方式違背了道德的底線極其殘忍。但歷史上,也出現過幾位“幸運”的太監,像魏忠賢、李連英等人,他們都因為當了太監而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還有遠渡重洋來自異國太想的外籍“太監”。

    外籍太監的由來

    樸不花是有史可查為數不多的外籍太監,他出生在現今的北韓半島,是元順帝最為寵幸的一名太監。生於元文宗時代,7歲時被送到元朝的宮廷內被迫成為一名小太監。

    樸不花升職記

    入宮後的樸不花,並沒有和其他一同入宮的小太監一樣碌碌無為。而是在好朋友,同樣來自高麗小宮女奇承孃的提攜下平步青雲,參與朝政權傾朝野,成為左右政局的關鍵人物。

    生平事蹟

    從小就生活在人事複雜的宮廷中,樸不花沒有別的大本事,阿諛奉承,討主子開心的本領倒是還不錯。

    調入興聖宮後不久,元惠宗就注意到有樸不花這麼個人,並逐漸開始賞識他,再加上奇氏天天對他吹枕邊風,這樸不花是一路青雲直上,先後被提升為榮祿大夫,加資正院使。資政院是元朝專門管理全國財政的部門,是個肥缺。

    奇氏二皇后將如此實惠的差事交給了樸不花,樸不花當然不能不撈,他逐漸蓄存了萬貫家財,並且分了很多給二皇后。

    至正十八年(1358年),京師大鬧瘟疫,百姓病死無數。為了收買民心,為將來干預政事打下良好基礎,樸不花主動向惠宗請命救濟災民。

    有如此好事,惠宗當然沒有不同意的,他還賜鈔七千錠,算是他作為一國之君的一點心意。後宮中,皇后奇氏也帶頭賞賜錢財,接著東宮皇后、皇太子、太子妃也紛紛效仿。這次救災,樸不花自己拿了玉帶、金帶各一條,銀兩錠,米三十四斛、麥六斛,青貂、銀鼠裘各一裘。

    連皇帝都只出鈔七千錠,皇后妃子們肯定也多不到哪兒去,作為發起人的樸不花也沒捨得多拿,這麼點錢,那麼多的災民,怎麼救得過來呢?

    原來,樸不花所謂的救災民,主要是在京城外南北兩處各掘一個大深坑,一個坑葬男屍,一個坑葬女屍,只需賞給每個送屍體的人一點辛苦費。樸不花前前後後埋葬了災民屍體二十餘萬,對活著的人,凡是有病者給予免費藥物,無錢下葬者給棺木一口。

    一時之間,樸不花名聲大振,百姓們更是對他感恩戴德。皇后奇氏藉機在惠宗面前頌揚樸不花,惠宗便命翰林學士張翁作文章記述樸不花所行的善舉,刻在石碑之上,名曰“善惠之碑”。

    喪鐘為誰敲響

    嚐到權力滋味的樸不花,不但沒有停下的意思反而更加得寸進尺。於是全勤朝野的樸不花開始干預官吏任免,當時內外百官中投靠樸不花的佔到十分之八九。

    在眾人吹捧下樸不花失去了判斷能力,對駐紮大同、手握重兵的孛羅帖木兒收留政敵、順帝母舅老的沙一事不滿,誣告孛羅帖木兒謀反,二十四年三月,下詔解除其兵權,削奪其官爵去四川,且命擴廓帖木兒出兵討伐名曰清君側,孛羅帖木兒怒不奉詔,不顏帖木兒等一批宗王也對其表示同情,出兵與孛羅帖木兒會合,並上表稱其無罪。

    順帝借坡下驢,刺死樸不花結束了他可憐又可悲的一生。

  • 8 # 長安道

    外國籍太監是有的。

    據史料記載,在中國元代時期,中國就曾有過一位外國籍的太監,而且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外籍太監,名叫樸不花,他是高麗人,生於元朝文宗時期。樸不花在中國的皇宮內與奇洛皇后關係十分親密,所以官職一升再升,連朝中大臣們都要巴結他,看他的眼色行事,真可謂是權傾朝野了。樸不花雖然顯赫一時,但終落得悲慘下場,也終究逃不過歷史的審判。

    再就是北韓籍太監海壽是明洪武年間李朝太祖李成桂遣送入明廷服務的一員閹人。海壽曾七次被遣回本國為使者,為成祖向北南韓王索取各種物資。而其影響尤為深遠的,是替中國的皇帝向北韓索要北韓處女,並在其中為成祖選擇妃子。

    以上是兩位小有名氣外國籍太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富士康傳出新訊息,工廠將撤離中國?製造業空缺是否有企業頂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