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智者手機

    有一定的作用。應該鼓勵農業投資和生產才能保證穩定。

    如果再像現在這樣,大家一味的追求高增長,不從事實體經濟的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

    如果這個疫情持續三年,那麼天下就很難有太平了。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單位和個人。

  • 2 # Key叔商業思考

    據國家統計局釋出的資料顯示,2020年1月至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其中,商品零售下降17.6%,出行類商品零售額下滑明顯;餐飲收入大幅下降43.1%;限額以上住宿客房收入下降近50%。

    透過資料可見,疫情對國民消費打擊巨大,消費下降,需求減少,企業的產能也只能被迫降低,這就會導致其縮小規模甚至倒閉,民眾收入降低,進而進一步降低消費需求,進入惡性迴圈。因此國家需要刺激消費,使惡性迴圈變成良性迴圈。而發放消費券,就是一種直接的,短期見效的手段。

    對於消費券,其實大多數人是知道得不多的,也存在誤區和疑問,但有幾個重點問題,我覺得是大家必須瞭解的。

    首先消費券並非免費券,他其實是一種消費補貼,打折券,就跟你平時在電商平臺領的券差不多,只是這個券是由政府發放的。所以只是鼓勵你消費,並不是幫你全部埋單。這點是很多人都存在誤解的。

    第二,其實國家並不是第一次發放消費券。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成都就率先發放了消費券,之後有許多城市效仿。其中杭州力度最大,共發放了9.1億。根據當地消費券工作領導小組釋出的《市民消費券工作簡報》顯示,這些消費券76%以上流向了超市,保障了市民的日常生活所需。而消費券對經濟的拉動比是1:1.3,是直接發放現金的兩倍。

    第三,為什麼國外都是直接發現金,而中國發的是消費券呢?這除了上面提到的資料支撐外,更重要的是中國民眾的消費意識相對保守,儲蓄的意願更高。特別是市場前景不佳時,大家更願意減少消費 ,將錢揣口袋裡。直接點說就是發現金,大家可能就把錢存起來了,或者只會拿出一小部分用於消費。這就失去了發放消費券的初衷。

    那到底消費券有沒有用呢?我想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一個問題,我的答案是短期內,效果還是明顯的。根據一些先行釋出消費券的地區,如南京、杭州,所反饋的統計資料結果就可以得到印證。消費券的槓桿基本在10倍以上,也就是國家發放1塊錢的消費券,能帶來10塊錢以上的消費。

    消費券始終是一種短期的調節手段,而要從根本上重振經濟,還是需要提升消費的內生動力,也就是創造就業,提高收入。這方面,國家其實早已有了動作,只是沒有消費券來得直接,引起大家的關注較少。

    截止三月份,全國已經有大約25個城市,公佈了投資計劃,總投資額約50萬億。這表明了國家要增加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支出。這就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穩定了民眾的收入,從而穩定消費,帶動全行業的生產穩步恢復,形成良性迴圈。

    因此無論短期還是長期,國家都已經做了相關的佈局,對經濟的恢復大家應該有信心。大眾擁護和支援,國家的政策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一些也能更快地恢復正常。

  • 3 # Andyhzx

    消費券是專用券的一種,是一種經理調節的工具。當經濟不景氣導致民間消費能力大幅衰退時,作為人民未來消費時的支付憑證。

    刺激消費,擴大拉動內需的一種方式。它與現金功能一樣,但只能用來買商品,不能兌換現金,在指定的商城消費,要一次性消費完畢,不設找零。

    祝順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休閒平板鞋/牛仔褲配什麼顏色上衣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