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
2 # 元芳有看法
瞭解了一下王中軍此番話的語境,原來是在接受媒體《艾問人物》採訪時講的,語氣很明顯,指向也比較明確,就是直懟近期公眾對華誼兩兄弟減持股票的質疑,強硬的語氣中似乎透露出一種“我就減了愛誰誰”的霸道。
王中軍的話乍看起來似乎也沒什麼可反駁之處,是啊,自己的錢想拿就拿想花就花,只要符合市場規則不犯法就行。
但是,王中軍忽視了自己的身份,對一個上市公司而言,老總的態度直接關乎股民的利益。試想,一個老闆瘋狂的減持自己的股票,給市場釋放的是一種什麼訊號,那不明擺著看衰公司股票的前景嘛,你一個企業的當家人,自己養大的孩子都不愛了,你還讓人怎麼相信你的一言一行呢。
說白了,王中軍的這種說法和做法無疑就是市場上的耍流氓行為,不但不顧及股民的利益,恰恰是在從股民身上割肉。按理講,越是企業在最難的時候,企業帶頭人應該表現的更有決心和信心,而不是斧底抽薪挖老本。
-
3 # 史晨昱
這個減持理由,倒是展示了一個真實的王中軍。這比交學費、還房貸、做慈善、結婚等A股奇葩減持高大上多了。王中軍用20年時間,將華誼兄弟打造成中國的華納兄弟。娛樂圈紙醉金迷,常在河邊走,怎有不溼鞋,王中軍並不掩飾對金錢享樂的追求。
如果公司蒸蒸日上,股價連創新高,逢高減持無可厚非。可反觀華誼股價,2015年以來節節敗退,公司市值從最高接近900億元到今年上半年不足200億元,縮水將近8成,在此情景下,再堂而皇之談什麼減持,談什麼享樂,難免不厚道了。
此前,王中軍質押股權的舉動,已經掀起軒然大波。王中軍怎麼頻頻發聲都無法挽回輿論,現在想想,明白了。
華誼困境,與爆料有關,更與其自身經營有關。影視作品製作週期長的特點,面臨較大資金壓力。在多賺錢多享樂的心態下,華誼逐漸偏離電影軌道,可是缺乏其它行業經驗,基本都打水漂。這幾年向文化+地產方向轉型,這些都是大資金投入的重資產專案,一時半會兒也成不了氣候。結果,電影也被光線等超越。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市場反應,也就不足為奇了。
王中軍,是個性情中人,敢作敢當。可是,你想減持享樂,我們股民也想減持掙錢呀。
…………………………………………………………………
-
4 # 老玩童gan
這就是中國大多數股市企業家的心聲,上市融資拿錢,套現拿錢走人,本來只賣十個億,利潤每年才幾千萬,上市後成十倍以上拿,如此利潤不拿不太現實。股市發行人應該有自己的義務和責任,拿股民的錢,應首先回饋股民,讓股民拿回自已的投資,才是做人的良知,做企業家的責任。所以股民要相信股市,但不可太信上市私企企業家。只有到他們有真正價值時,才買才合理。例如跌到分紅利潤率接近理財收益時再買。
-
5 # 風生焱起
華誼兄弟王中軍的“創業人如果不減持股票,難道是等死後把財產捐掉”這種言論其實反應了大多一手創業並推動上市者的心態,他們也是投資人,投資了自己的事業、奉獻了自己的多年的努力,把企業發展壯大並推動上市。在股權解禁後想要減持改善自己生活,享受好日子,也只能說這種心態的創業者格局就這麼大了,不是偉人,不是聖人,卻是很現實的商人。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減持其實是很正常的市場行為,馬雲不斷減持阿里巴巴的股份,馬化騰也不斷減持騰訊的股份,但是人家是在股票上漲並且是大漲的時候動手減持,降低對市場的利空影響程度。而反觀A股市場真的是太熊了,很多股價長期陰跌,但是手握原始股的大小非們包括創始人卻不顧市場的感受和影響,雪上加霜式減持,自然惹廣大投資者的非議。
所以不是不讓創始人等大小非減持,而是需要“擇機”、“有序”並降低對市場影響的情況下減持,如果企業股價能像阿里巴巴、騰訊那樣不斷走牛,創始人在上漲中慢慢減持,相信也不會有那麼多的投資者反感創始人為首的大小非的減持。
-
6 # 大哉乾元
減持可以,但要對社會做出貢獻後才能減持。本來讓你上市,已經是社會在為你服務,讓你得到了好處,如果你不對社會做貢獻就讓你堅持,豈不是你總佔便宜?都這樣搞,社會資源豈不是很快枯竭了?
-
7 # 心飛揚231263414
這就是赤裸裸的為富不仁。真的把所有股民當韭菜來割。股民買他的股票就是看好他的公司發展。他是把股民當接盤俠。不管理好公司給股東謀福利。吃相難看把骨頭都吞了。如果股市的上市公司管理層都是這種想法,那不就是把公司上市去變相套人找接盤俠騙錢。
-
8 # 正商參閱
近年來一路狂跌八成,市值從800億跌成120億的華誼兄弟真可謂是禍不單行。此次崔永元爆出了“陰陽合同”事件後,華誼兄弟又一路大跌,最後華誼兄弟的兩兄弟王中軍、王中磊一看形勢不對就立馬套現走人,在股民看來就是赤裸裸的割韭菜。
其實兩兄弟的言論並無錯,只要在法律允許範圍內套現都正常。但是作為企業家,應該有一個企業家應有的擔當和責任感,股市上還有千千萬萬的被套在裡面,但兄弟二人的套現無疑給這些股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因此兄弟二人也被媒體和股民套上了“娛樂圈賈躍亭”的頭銜。
但是反過來說,如果套現是人性使然,那兩兄弟就應該低調一點,這種口出狂言,割了韭菜還要高調宣揚的人,也怪不得要受到大家的唾棄了。
-
9 # 孔方財經
王中軍的話,難道有錯嗎?
沒有。創業者為什麼要創業?絕大部分不還是為了實現財富自由,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上市,其實對企業家來說,就是巨大的成功。減持股票,只不過是兌現艱辛創業的收益,讓自己過得更舒服,體面。試問,哪個創業者上市後沒有減持過股票?
王中軍的話,難道沒有錯嗎?
當然有。如果是馬雲減持,誰會說?阿里巴巴股價漲了1倍多不止。騰訊更是累計上漲了上百倍,馬化騰說要減持,相信股東們也不會有意見。但是王中軍此時這樣說,顯然是沒有把股東的利益放在眼裡,畢竟華誼市值蒸發了600億,只要買華誼股票的,幾乎就沒有被套的(當然馬雲除外,馬雲是大賺了一筆,但騰訊可就虧慘了)。
而且更讓人覺得無法理解的是,王中軍還在談的“無為而治”。他說,“我覺得還是要自己享受自己的生活”。對,享受生活沒有錯,但享受生活的同時,也不能不認真幹活吧?華誼兄弟股價跌這麼多,你作為董事長不著急?還能愜意地過你超級富豪的生活,還能一擲4億元巨資,收藏梵高的畫作,花掉2億元收藏曾鞏的書法?(下圖分別為梵高《雛菊與罌粟花》、曾鞏的《局事帖》)
華誼之前發公開信說,王中軍王中磊兄弟“2014年以來,不僅從未曾減持過公司股份,還累計增持股票金額合計約6.4億元”。
但華誼也太避重就輕了。在2014年之前,兩兄弟就已經透過大量減持華誼兄弟股票,實現財富自由了。孔方兄整理他們的減持情況發現,兩兄弟合計減持套現了8.4億元,正好夠王中軍買字畫的,而這麼多年兩兄弟只是2015年12月增持了區區10萬股,花了400多萬元:
而且,在2013年減持華誼兄弟股份的時候,王中軍還說,減持目的“”主要是因為孩子工作、個人理財、投資新專案所致,投資的新專案後期將會再注入到上市公司。”
自己反正財富自由了,孩子的未來也是安排好了,哪裡還管你小股民過得好不好呢?
王中軍和王石,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都想當甩手掌櫃。王石喜歡遊學、登山、劃賽艇、做紅燒肉;王中軍喜歡什麼呢?他也有描述:
我的生活方式是比較喜歡休閒,我大概11點多鐘起床,習慣上午不太上班,作為一個公司董事長,如果天天都有工作量的話,可能老闆當得有點問題。如果沒有工作的話,大多數的業餘生活就是抽支雪茄、畫一會兒畫。
算了,王中軍董事長,不要把網友和股民當傻瓜,以為你露個面,說幾句真心話、耿直的話,就能以正視聽。還是回去,好好工作,把華誼做好,把股價弄起來,這樣才是一個企業家應當有的樣子。
-
10 # 空谷財譚
這句話,說出了國內上市企業(除了央企和國企)的共同想法。
什麼企業家情懷,什麼社會責任,對於上市公司老闆來說,都沒有股票套現來得更有吸引力。
天朝的企業累啊,哪個老闆不想把這個擔子早點卸下來。現在公司上市了,下包袱的機會來了,為什麼不減持?如果真想把一個企業好好做下去,真有企業家情懷,何必追求上市?——你看看華為就知道了。
最近看到一份上市公司被查名單,那麼多上市公司或明或暗在玩著套現圈錢的套路,只能說明我們的實體經濟都在虛化,想實實在在把企業做下去的企業家屈指可數。
前段李笑來的錄音曝光,其中有句話說的是中醫,大致意思是雖然你也不相信某件事,但是總有些愚蠢的會相信,既然如此,能賺那些愚蠢人錢的事,為什麼不幹?——對於那些減持的股東來說,是不是“心有慼慼焉”?
上市公司股東減持,折射的是我們的營商環境,說明他們對於自己企業未來沒有信心,咱們股民罵也沒用,這是個社會層面的問題。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回覆列表
這兩兄弟變臉好快,就好像華誼兄弟的股價一樣,從最高市值900億元到今天170億元,縮水超8成了。
記的在之前因為合同的事件被推上輿論風波的華誼兄弟股價是直接一個跌停板,之後兩兄弟清倉式質押股權被市場解讀為瘋狂套現行為,學賈某人跑路。
隨後王忠磊辯解說,華誼市值在800億的時候都沒套現,我要是賣出一點現在都可以退休了,之所以質押就是不想套現。這個理由說給自己聽聽就好了,真當股民笨。
之後王中軍也表現將以自籌資金的方式在未來12個月內增持不低於1億元的公司股票。
一億元對於股民來講,真是天文數字啊,不過這對每天成交額在2億元左右的華誼兄弟股票來講,這一億元的增持真是杯水車薪,還是要一年內完成。
市場投資者也並不買賬,股價依然是連續下跌。
王中軍曾表態過,不減持股票,不過這次既然改口了,創業人不減持股票,難道是等死後把財產捐掉嗎?好現實的一句話。
看似很瘋狂,但是細想下,這不是很合乎尋理嗎。上市為什麼,不就是減持套現,要不誰上市?減持套現完不就是為了享受生活,誰還管你什麼企業,誰還記得上市是為了融資讓企業做大做強?
如果都是為了企業誰還上市,股份稀釋,股東還沒有決定權了,不套現為了私利真沒幾個會上市,所以面對現在的股價,該罵還是得罵,憑什麼股東可以隨意減持,股民就要被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