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無牛奶

    華人的思想比較傳統吧,覺得沒有房子就不像個家。另外,人們對未來的心理預期比較好,覺得自己會升職加薪,國家發展越來越好。所以才敢去貸款買房。但從現實中看,有些人剛貸款買房,就被公司辭掉了。

    我認識的貸款買房的人,生活壓力都挺大的,要還房貸,車貸,養小孩,養車。。。可能有壓力才有動力吧。反正我不喜歡這種生活狀態。

  • 2 # 木室茶話

    沒房真的很痛苦,當時我與愛人結婚沒房,租房子住,啥都不敢買,買多了搬家不方便,還要看房東臉色,年年增加房租,五年後,有點儲蓄就趕快買房,按揭貸款十年,終於還清,過兩年接著買車,現在生活安定。不管怎樣,人生都要有個窩,小窩也行,必竟是自己的。

  • 3 # 房產經紀人陳如鵬

    這問題問得好,房貸30年始終是自己的家,租房30年老了誰敢租給你,在大城市中基本都是青年人和中年人,你見過有老人六七十歲還在租房嗎?少之又少,再說沒多少人敢租給你。老了沒買房你將一無所有,在這物價上漲的年代眼睜睜看著全款變首付,首付變零頭。

  • 4 # 重點哥懂玉

    你住了30年的房子,和你的妻兒老小亨受了30年的有房生活,孩子就學問題不用發愁,不用擔心房東說你把他的牆劃花了,地板砸壞了,嫌你拖房租趕你走,你還想怎樣?

  • 5 # 使用者101691789446

    剛買完房,還是借的首付,可是現在連進都不願意進,買的時候明明知道是頂層,還把邊,可是自己一直安慰自己,買完之後,一分鐘都不想多待,就覺得是頂層,冬天肯定冷,現在可能為了這個房子打進去自己一輩子,我想死,不想活了,覺得活著一點意義都沒有,生活對我為什麼這麼苛刻,我想一帆風順,可是這一連串的打擊,我真的受不了了……我該怎麼辦?

  • 6 # 春去秋來75

    有一個小故事,一箇中國老太太和一個美國老太太在臨死前相遇了,中國老太太說:我攢了一輩子錢,總算臨終前把房子買上了。美國老太太說,我貸款買的房,臨終前終於把貸款還上了。美國老太太問:你新房住了幾天。中國老太太回答一個月。美國老太太說:我住了一輩子,還是我上算。中國老太太回答:我為後人留下了一棟新房,而你給後人留下了一棟舊房。

  • 7 # 餅乾9752

    貸款30年,你這30年都有房子住,又不是30年以後才能入住,什麼叫30年後人都老了沒意思?不買房不貸款,30年後就可以不老嗎?最慘的是,老了還沒有房子住,居無定所

  • 8 # 譚浩俊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寧可省吃儉用、揹負很高的貸款利息,也要買房,主要源於兩大方面的原因:一是擔心房價繼續上漲,二是想給子女留下一點財產。

    由於前些年房價上漲速度過快,幾乎是一年一個模樣、一年一輪上漲,很多試圖透過積攢一定數量的錢後再買房子者,都被房價跑贏了,積攢錢的方式跑輸了,而且是絕對的輸、大輸。所以,也就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再怎麼負債,也要先把房子買好,以防止房子繼續漲價。於是,10年房貸者有之,20年房貸者有之,30年房貸者也有之。待30年房貸還清了很多人可能已經早就退休了。也就是說,一輩子都在還貸。

    負債買房,除了擔心房價上漲之外,很多人還有一個傳統觀念,那就是給子女留下一點財產。在相當一部分人眼裡,給子女留下一些房產,既是自己的心願,也是能夠在別人面前抬得起頭的表現。如果啥也沒有給子女留下,總覺得抬不起頭,說話也要低人三分。所以,千方百計也要買下一套房,哪怕小點、差點,都必須有。至於自己還貸苦點,都沒所謂,子女們感到父母是盡力了,也就行了。

    所以,對貸款買房者來說,不存在有沒有意思,而看願不願意。

  • 9 # 異鄉是征途故鄉是歸宿

    我就是寧肯貸款30年的那個死腦筋的人,可能是我這個人受傳統思想左右得比較嚴重吧,我一直以來都認可有房的地方才家就在,有家的人才會有一種踏實的安全感,雖然說我貸款30年是在為銀行打工,可30年後我能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房,如果我是租房30年那這30年中我都是在為房東打工,而且老都老了的時候還沒有自己的家,居無定所生活也就自然沒有保障,缺少了安全感的家那始終是居人籬下的。還了30年房貸的我雖然說已經老了,可我能在老了的時候給自己的子女積一份家業至少可以讓子女活得沒那麼累,也許在還房貸期間的30年中日子會過得不盡人意,但至少總比老了的時候還不知道家在何方要讓人安逸,更何況我們農村有句古言叫“年輕吃苦尤尚可,老來吃苦罪難當”,這就是告訴我們人在年輕的時候苦點累點都沒啥,千萬別等到老了的時候再去做年輕人的事那份苦可就真受不起。在我們還有資格去還30年房貸的時候,千萬不要去想安逸的事情,福要留著老來享。

  • 10 # 實體店老王

    題主的思想有問題,人活著雖然會“儘量的讓自己活的有意思一些”,但歸根結底還是希望自己有一個“狗窩”。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只能說你受網路喪文化的影響太深,根本沒法理解“老百姓為了有一個自己的家”而寧可還30年貸款的辛酸。

    從利益的角度考慮,我認為貸款30年買房是正確的,按照利率來計算,大約為6%,這就相當於我們像銀行借了一筆款,而這個利率才6%。借過錢的人都知道,利息一般都在10%以上,試問在這種情況下拿銀行的錢買自己的房難道不划算?

    如果自己有資產可抵押,且能貸到利率這麼低的款,不管用來投資做什麼,獲得的收益大多都不會低於6%,可以說這是“借雞生蛋”,用別人的錢賺自己的錢的典型案例。

    從傳統思想的角度考慮,中國有句老話叫:“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意思就是別人的家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家好。作為普通人、能力、見識、意識都非常差,在房價高昂的今天,如果我們靠自己的積蓄去買房,可能窮其一生也買不到一套,但有了貸款卻不一樣,我們可以透過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息直接購買一套房,只要按時還款,那麼這套房最終就會屬於我們自己。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一代人為了房子而努力,但下一代卻可以不用為了房子而努力”,我是個80後,對這個深有體會。起碼我身邊的小夥伴,家裡的第一套房都是透過貸款買的,而到了他這一代,幾乎都不用為房子發愁了,因為父輩的餘蔭讓下一代不用“如此艱難的生活”。

    而很多年輕人卻被“網路喪文化”所腐蝕,認為年輕應該及時行樂,這類人這麼選擇我無法評判。但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那麼在別人可以安逸的時候,你一定還在奮鬥”。所以,買房不能只看還款年限,還要看剛需,起碼這還款的30年裡,我們不用花錢租房,而租房省出的錢,其實與支付貸款相差無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單位飯桌上,總有人直接從菜盆裡挑來挑去,撿自己喜歡吃的食物,這種行為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