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體制公文寫作大講堂

    可以肯定的是樓主所說的這種情況不可能再出現。理由有以下幾點。

    第一,從國家取消農業稅,增加農業三項補貼現實需要來看。中國農民種糧不掙錢,穀賤傷農導致了很多農民寧願外出打工也不願意在家務農,很多土地被荒廢,糧食作物種的越來越少,國家的糧食安全受到了威脅。18億畝耕地紅線逐漸在逼近。國家糧食產量沒有繼續增加。

    第二,從國家取消農業稅,增加農業三項補貼的重大意義來說。一個國家能不能夠穩定,糧食安全很重要,只有把飯碗端在自己的手裡才能不被國紀糧食價格和國際政治關係而受到影響。

    如果糧食端在別人的手裡,假如一旦發生戰爭,其他國家不給自己供糧,那麼中國14億人口將不戰而降,所以國家每年的一號檔案都是三農問題。只有農民穩定國家才能穩定,農民願意種糧,國家才能夠有底氣。

    第三,從國家取消農業稅,增加農業三項補貼的必要性來說。因為中國農民種糧成本太高,機械化程度太低,規模化太少,我們的糧價太高。

    就拿大豆來說,我們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價格到達消費者手中的價格遠遠低於我們自己種植的大豆的價格。在國際上不具有競爭力。一般來說,國家基於某項產業相應的補貼,

    要麼就是大力鼓勵他們做大做強,要麼就是透過補貼讓這些產業在國際上有相應的競爭力。糧食補貼就是為了降低相應的成本增加相應的收入,提高自己在國際糧價上具有相應的競爭力。

    第四,從取消農業稅,增加農業三項補貼的連鎖反應來說。設立農業稅,減少農業三項補貼導致的後果將是農民無人種田。糧食產量越來越低,糧食生產成本越來越高,國家的糧食安全將受到嚴重的威脅。

    同時,我們的生活物資會大幅度上升。因為糧食是所有產品的基礎,比如說肉類,糧食價格上升了,那麼肉類的價格必然翻番的上升。所以為了穩定我們社會的物價,不至於造成通貨膨脹。就必須要降低我們的糧價,也是降低我們物價的有效手段。

  • 2 # 李增喜3

    如果不再發放農業補貼並恢復交納農業稅,農民將會有更多的放棄種地,出現更多的土地荒蕪。當然,提高糧食的收購價也可以。

    就照目前的情況,農民先靠種糧食己賺不到多少錢,有些自然條件差的地方種糧還要賠錢。所以就出現了年輕人湧入城市打工,剩下些老農民和留守婦女耕田度日月。如果只是取消了種地補貼,再重新恢復交納農業稅,那增加的就是農民負擔,給予農民的只會是雪上加霜。相信這只是一種假設,國家決不會這樣做。

    目前的狀況是,我們國家越來越關心農民,越來越重視農村農業,出臺了很多惠民的政策和措施。每年中央一號檔案專門關注三農問題,就是這個道理。相信農業、農村、農民的一些具體問題,會引起各級政府重視,並在逐漸予以解決。農民的春天很快就要到來!

  • 3 # 用張家林

    是的,我年輕的時候就是用板車拉著籽粒飽滿的糧食去糧站交公糧,交公糧的人是人山人海的,排隊交糧,好不容易排到經檢驗員來上一句雜質太大,顆粒大小不均勻,於是就得口乾舌澡說好話,弄到半天還是回去到場上去曬,第二天再去挑隊。

  • 4 # 簡維

    怎樣應對,其實這很好回答。因為現在就有事實擺在當前了,前兩年,有專家說了,農村散戶養殖必須禁養,汙染太大。只有形成規模的養殖戶才能養殖。但是事實狠狠的打了他們的臉!形成規模的養殖小區有幾家有糞便處理能力的?全都是糞便堆了幾畝地,汙水排的河道里臭氣熏天!以前散養時哪裡有這種情況啊!但是隨著散養戶的消失,直接導致現在豬肉的價格直線上升。豬肉價格完全壟斷在大的養殖場手裡。老百姓想割兩斤肉都捨不得了!若果真的像你說的補貼不給了,還要徵收農業稅。那你可以想象的到,還有多少老百姓還會種地!以北方最主要的作物玉米為例,一般的土地產量在1000斤左右,好點的土地能澆水的耕地能到一千五百斤左右,玉米價格在0.80元上下,所以說每畝地的產值也就是在800到1200之間。其中種地每畝60元,收割每畝100元,種子50元,底肥120元到150元之間,追肥100元。以能澆上水的地塊算,種前澆地,苗後澆地,吐穗期澆地,灌漿期澆地。最少最少需要四次,每次20到30左右,這就又去100元。人工暫且就不算了。一般的農村每人能分一到兩畝地,你可以算一下,按照每畝賣1200元錢,除去這些費用,老百姓一個人這一年能有多大的收入。如果再不給補貼,再要農業稅。還會有幾個老百姓會再種地。沒人種地,會導致什麼?可以想象!豬肉就是前車之鑑!

  • 5 # 天涯gI

    現在有補貼農民也在放棄種田,這是70後的農村人普遍想法,如果回到從前繳稅年代,相信農村會消失,遍地是荒野,真正生活在農村的人知道,種田辛苦不說,重要是收入與付出差別太大,包地大戶和一些大公司承租大面積的糧田,如果不享受政策扶持誰願意幹?其實,應該加大對農民的扶持,這是保證全華人民的菜籃子,飯碗的根基。這場豬瘟充分證明了這點,失去了星星點點散戶,靠養殖場能抑制肉價嗎?實情最重要,根據實情決策更重要!

  • 6 # 悠然智在UNIJOY

    以下參考了一些意見,僅代表個人意見

    首先,必須明確,農業稅是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才有的稅種,其目的是作為國家機器運轉的費用,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後,農業佔正給國民經濟的比重開始大幅下滑,加上農業的特殊性,因此國家在2006年全面取消了農業稅。

    公開資料顯示,1949年至2005年中國農業稅總收入累計達到4200億元。農民繳納的農業稅為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此後,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950年,農業稅佔全國財政收入的41%;到2004年,全國農業稅收入232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不到1%;而到2005年,全國農業稅收入減少到15億元。

    而目前就全世界範圍而言,徵收農業稅的國家也是少之又少。相反,由於在工業社會時代,農業種植屬於低效率產業,為保障農業種植者的收益,多數國家都給與農業種植一定的補貼,而且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其補貼總量越大,以彌補工農之間的經濟差額。

    中國取消農業稅之前,已經開始在2004年對農戶進行糧食直補、及農機補貼等,逐漸形成了後來的農業“三項補貼”,再到今天,三項補貼合併為農業綜合補貼,此外新增的還有農業保險補貼、農業輪作休耕補貼、秸稈利用補貼、規模化經營補貼、新型農民培育補貼、優勢特色農業補貼、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農業服務體系補貼、生產者補貼等幾十項補貼,農業補貼金額逐年攀升。

    但我們也需要看到,以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水平而言,近年來受經濟轉型影響 ,糧食價格出現波動,加上中國農業基數大,在取消農業稅後,對於農業的補貼缺乏有效的操作,隨著價格支援政策的削弱,導致農戶種糧效益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

    因此,在此前背景下,需要去探索規模化補貼提高整體收益的路子,而農業補貼專案也會逐漸下沉,特別是一些涉及到直接具體種植收益的補貼會逐漸從試點地區向更廣的範圍推廣,以此保障我們農業生產的穩定性。

  • 7 # 春夢秋雲

    提起當年交公糧的情景對我們這些親身經歷的農民來說:用揮之不去的惡夢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我們把經過精挑細選的稻穀送到糧站,曬得再幹的糧食,如果跟糧站保管員沒點人情關係,恐怕還要在糧站曬場上待上三五天,糧食好如不好都是保管員說算,如果你的糧食被收了,當時的喜悅之情也不亞於中了狀元。其間還有幾年因收糧資金短缺,要回一點除去農業稅以外的賣糧錢,也要跑爛一雙鞋。現在如果出現當年的情景,估計城市的房子也好賣了。因為現在落戶城市比較容易,農民朋友會想方設法地往城裡鑽。將會出現農村包圍城市的壯觀場面。

  • 8 # 使用者3559391554503

    這個觀點有些問題,農民是中國最弱的群體,雖然取消了農業銳,但農民靠種植農作物完會養合不了自己。你是否看到,城裡的老人有退休錢,還農村老人僅僅每月一百來元,所以,城裡老人有滋有味的渡晚年,還農村老人起早摸黑的在田地裡尋食,還在自食其力,沒增加國家負擔。如果再加農業稅,農村也會同樣是拋荒的現象,更加使農民雪上加霜。不是農民不知農民的艱辛,要麼取消你的每月工資來農村做個農民吧。

  • 9 # 三農達人聯盟

    農機說 我來分享

    個人覺得這個事情要從幾個角度考慮:

    第一方面:會不會取消農業補貼。

    首先,個人認為短期來看以現在的農業發展狀況來看,停止糧食補貼、恢復徵收農業稅的情況基本上不可能發生,因為一旦這麼做,造成的結果對農民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大的災難。

    其次,我們國家實行糧食補貼為了鼓勵農民種植農作物的積極性而對種田農戶發放的補貼。如果現在停止發放糧食補貼繼續徵收農業稅的話,更多的農民會選擇不再農田裡面再種植糧食作物,會選擇種植一些經濟價值更高的農作物,還會有一部分農民會選擇不種地甚至出現大面積農荒的現象,因為現在出去打工也比在家種植農作物掙得多,如果再繼續徵稅的話,我想更多的人會選擇出去打工任由農田荒廢。

    再說,中國農民才吃飽飯幾年啊?才過上幾天好日子?難道農民活了?

    所以個人以為,短期來說沒有這樣的如果。糧食補貼發放不能停,農業稅徵收更不能重啟,否則,農民將無法生存,又談何發展?

    第二方面:如果真的取消補貼。

    其實農業部早已發現農業補貼從根本上解決不了農村的收入低的問題,而且長期支付農業補貼不但不會提高農村經濟收入,反而給國家增加財政負擔。

    所以,國家才會提出今天大家所關心的“土地流轉”。農村經濟要發展,必須淘態傳統農業種植模式,以現代化農業科技改變農業和農村。未來取消農業補貼,推動土地流轉是政策改革發展的方向。

    另外,農民土地確權為土地流做好鋪墊。

    土地確權一個利民的政策。農民領取了土地證,農民知道土地承包權屬於自己,放心將土地流轉給有經濟實力和有先進農業技術的組織和個體。

    而這樣做會為接下來的農改帶來一下幾個好處:

    1、加快土地流轉,用先進生產力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從根本上提升農村增收問題。

    2、加快勞動力轉移。農民將土地流轉後,可以安心心到城市打工賺錢,同時也享有土地流轉收入,一箭雙鵰。

    3、土地流轉直接解決部分農民工就業問題。土地流轉後,年齡相對較大的農民無法出門打工,可以選擇幫土地流轉大戶打工,這樣即結局了農民就業問題,又增加了農民收入。

    其次,土改宣傳學習,讓農民知道如何從中受益,而不是想法怎麼應對。

    因為普遍的問題是大多數農民缺泛知識和發展眼光,很多政策改革的好處他們發現不了,所以,國家和地方工作人員應加大對農民的宣傳學習和培訓,讓農民從改革中享受收穫。其實從長遠來看取消農業補貼,換來的是其實是更大的收益,何樂而不為呢?

    農機說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感謝閱讀。

  • 10 # 純正農家養蜂人

    我完全贊同題主的說法,但是農民要給題主算算帳了,把農民的勞動產值,以上的那些年份一同算一算該給農民的給農民,農民該繳的農業稅一分不少的繳給國家,農民得到的農業補助該還給國家的還給國家。

    從八十年代後,所有工種的工資都幾百倍的往上翻。在種地的生產資料也坐火箭往上竄,唯有農民種地生產的糧食只翻了幾翻,請問題主,要是農民種的糧食也翻了幾百倍,農民除了繳農業稅後,在扣除近些年國家對農業的補貼,現在的農民還會是社會上的下層窮光蛋嗎?農民不是現在照樣變成了富人了嗎?為什麼農民的糧食沒有往上翻幾百翻,那是讓所有的人吃飽飯後,好來罵農民。

    所以說農民做了善事情,社會不領情,反倒打一耙,把農民永遠踏在社會的下層,永遠做社會上的下層人罷了,但是這些人也應該明白,總會有一天,讓你們躺在錢堆裡,想起農民到底在社會上都幹了什麼,可能唯時已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窮遊中國”流水賬式的旅行有意義嗎?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