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年IT宅
-
2 # 浪人小楚
最近因為冠狀病毒的疫情影響,許多孩子的長假外出娛樂安排取消了,呆在家裡。因為環境的緊張,孩子們也可能出現一些心理反應,為此,就家長們最關心的三個問題,解答如下:
01.
小孩會出現啥心理反應?
●
答:突發性事件、環境中突然出現的緊張氛圍以及成年人的焦慮同樣也會讓兒童青少年感覺到擔憂和恐懼,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可能會出現應激相關的情緒反應和行為表現。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會出現不一樣的反應:
學齡前兒童由於年齡尚小,不能完全明白具體事件的由來和成年人焦慮的原因,但他們仍然能感受到成年及生活環境中的變化,更多表現出進食、睡眠等生理層面的反應,也有可能是行為層面的表現,如哭鬧、粘人、退行等;
學齡兒童正是對軀體受傷、疾病和死亡等較為關注和恐懼的年齡段,他們的反應可能是行為退行,也可能是反覆玩相關主題的遊戲、反覆詢問、緊張、害怕、攻擊性行為增加等;
青少年最常出現的是情緒低落、焦慮、擔憂、憤怒等情緒,也有可能會出現攻擊或冒險性行為,同時青少年容易受到個別現象或言論的影響,從而影響到他們的價值觀,影響其對他人對社會乃至對世界的看法。
02.
孩子問為啥大家都戴口罩,不能
出門玩了,我該如何解釋?
●
答:“疫情”不期而至,打亂了孩子盼望許久的假期安排,“宅”在家裡,外出還要戴口罩,低齡兒童有可能會出現不理解甚至鬧情緒的現象。給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有些家長擔心說嚴重了,孩子會害怕、胡思亂想;有的家長採取迴避不說,結果難以得到孩子的配合與重視。這個過程中,家長如何把握要領?
首先我們認為家長自身要積極正向地看問題。家長自身對整個事件的反應,正在不知不覺地影響孩子,我們希望家長能夠時刻傳達積極正面的資訊,同時及時覺察自身的情緒以及對兒童的影響。家長們不妨告訴自己這是一個特別好的可以與孩子一起學習和了解傳染性疾病相關的知識的機會,抓住時機促進親子溝通何嘗不是一件好事情?
同時要注意採用適當的方式,用兒童能夠理解的語言解釋:病毒與人類的關係,什麼是傳染性疾病?以及傳染性疾病的防控辦法等待。我們提供了一些連結,是適合親子閱讀的讀本,您可以選擇使用。這樣孩子自然就能理解為啥要戴口罩,為啥不能去人多的地方了。同時,要將“病”與“患病的人”區分開,不僅教會孩子們科學防護知識學習保護自己,更要教會孩子對傳染病人的理解、同情和尊重,從小培養利他性和集體意識。
總之,危機性事件一定是危險與機遇共存的,在危機性事件中帶領孩子保持生活的穩定,永遠抱持希望,是培養一個心理穩定孩子的重要過程。孩子從這件事情從家長身上汲取的營養可以讓其享用一生。
03.
孩子擔心這個病好不了,
家人都會死了,我如何解釋?
●
答:當孩子問這一類問題時,您會發現有的孩子擔心的重點是患病,有些孩子是恐懼死亡,還有些孩子是擔心與親人的分離或喪失,表面上看上去不同,實質上這一類問題的本質都會涉及到孩子的安全感和焦慮恐懼情緒的處理。當孩子詢問我們這個問題時,我們首先內心要先停一停,想一想再做回答,不要急於安慰孩子或者給予孩子一個現成的答案。哪怕對於幼兒,我們都可以透過談話的方式來了解孩子的心理。
對於學齡前幼兒我們首先要反思的是這段時間家中的氛圍如何?對於幼兒來說,家中的環境設定和成人的心理狀態是首先要調整的,如果讓孩子看到許多關於疫情的可怕圖片和影片,家人過於焦慮和緊張,勢必會影響到孩子,對於不會用語言表達的孩子,也可能會出現睡眠、飲食以及行為方面的問題。對於幼兒來說,首先要調整作息,增加親子游戲的時間。在危機時刻,幼兒的目光是投向成人的,如果我們想一想《美麗人生》中的爸爸,就可以理解成人的責任了。另外,我們可以和孩子講故事,透過故事和繪本幫助孩子理解現在的情況。別忘了,成人是孩子的安全基地,越是這個時候越要反覆給孩子安全的保證。
對於學齡兒童我們可以和孩子討論他的情緒和感受,即使隔離在家,也鼓勵孩子與朋友和同學保持聯絡,鼓勵孩子建立常規作息學習時間表。控制孩子瀏覽資訊的情況,幫助孩子瞭解科學的、權威釋出的資訊。尤其不要讓孩子看恐怖片、鬼片。如果孩子過於糾結這個問題,那這對家人和孩子來說既是一場危機,也是一個轉機,尤其是三四年級的孩子,目前疫情帶來的考驗可能激起孩子內心強烈的不安全感,家人可以回顧一下孩子的成長史,孩子是否對於分離和死亡尤為敏感?此時,家人堅定和溫暖的陪伴尤為重要,千萬不要批評孩子看起來依賴、無助的行為,要引導孩子講出內心的恐懼,給予理解和肯定,然後再給予安全的保證會有助於兒童減輕焦慮和恐懼。
-
3 # 山東艾迪
我覺得這個問題呢?首先家長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自己引起重視的同時呢,透過一些案例。還有就是從電視媒體獲得相關訊息。透過這些例項呢安慰好家裡人,總之就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吧。如果孩子實在憋不住了,做好防護也可以去樓下玩一玩。但是注意不要去人員密集場所,不要與陌生人接觸。再就是接觸公共用品回家之後一定要反覆洗手,衣物能放在通風處。家居環境要適當通風。
-
4 # 極速小貓dd
孩子本來好動,要讓孩子待在家裡不出門,一天除了看電視就是玩手機,看多了又怕對眼睛不好,讓大人非常頭疼,我們家孩子也這樣。我覺得不讓孩子出門不僅孩子難受大人也難受,不如帶孩子到人少的戶外活動活動,即呼吸了新鮮空氣又鍛鍊了身體,也不會被病毒感染,還增進了親子感情
-
5 # 試看天下風雲
你可以這樣跟孩子語重心場裡說:國和家兩字組成了一詞,為國家!千家萬戶的一個一個小家,合成了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名字叫中國!
當前我們的國家發現了一個人傳人冠狀新肺炎病毒,國家在非常時期夠忙的!我們作為小家裡一個公民,不要亂跑,做一個國家裡的守法、護法、合法的公民非常重要,不要給國家添亂了!小家裡人員大家為國家這次抗擊疫情漫延做好自己!讓我們的國家早日取得抗擊疫情、消滅新肺炎取得勝利而需要國民人人為自己做起!國家利益大於一切!
-
6 # 賽聖
疫情形勢依然很嚴峻。待在家避免接觸性交叉感染很關鍵,也是明智之舉。既然你說孩子還小,鬧著要出門,是因為孩子厭倦了家裡環境,想出去視覺新事物,所以建議我們大人,放下手機去多陪孩子,說實話為此孩子哭鬧還真沒最好辦法。無論如何,疫情如此的嚴峻,我們誰都馬虎不得,尤其是孩子還小,畢竟抵抗力很脆弱。即便就再哭再鬧,非常時期不要去有繞性心理。沒什麼比家人的健康更重要。
-
7 # 舒昌軍
疫情控制期間,把孩子關在家裡,要讓孩子不出門是一件很難的事,孩子哭鬧是因為孩子待在家裡時間長了,(兒童)想出去熱鬧的地方玩,(幼兒)出去視覺新事物。建議特殊時期最好不出門,孩子父母少看手機,多陪孩子做遊戲,跳舞、畫畫、玩具、掃地,讓孩子多動腦多動手是有好處的。按我上述的去做,孩子會不哭不鬧,試試。
-
8 # Apple2
曉洛建議在家跟孩子一起看看電影,卡通片或者親子節目,比如爸爸去哪兒,功夫熊貓,囧媽等,這正是個好時間重溫親子溫暖的時光呀。@徐崢 @湖南衛視
-
9 # 學習成長加油站
在疫情期間,相信有很多家長都在考慮在此期間孩子在學習上應該做些什麼或者說孩子的學習在這個特殊假期應該怎麼安排才是合理的。我相信聽課的家長有一部分已經給孩子安排好學習及娛樂的計劃, 有目標、有條理的讓孩子進行著每一天假期,在合理的安排及督促下,孩子在開學後肯定會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快速提升。但我也相信還有有很多家長還是與孩子在家渾渾噩噩,大人看手機,小孩玩遊戲,更有大人孩子一起開黑玩網遊……當然偶爾玩玩遊戲也尚 可,怕就怕整個寒假都如此虛度時光。孩子的學習絕對不只是家長說“趕快去寫作業吧”、“你要要學習啊”這樣類似的簡單幾句話可以安排好的。所以,我們在這個寒假期間也要對孩子做好一個安排。
那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接下來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大家做一個分析:
第一,家長要引導孩子做好每日學習計劃
第二,寒假期間的學習方法
第三,線上學習渠道的分析及建議
第四,疫情防護,孩子應該從哪些地方做起。
第一方面,學習計劃的制定。
組織計劃本身就是一項針對孩子成長的練習。不論是疫情期間還是平時,都應該養成學習上制定計劃並按時完成的習慣。所以, 訓練孩子做好每日的學習計劃,看似與學習沒有什麼關係,但卻是對孩子的學習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至於孩子的計劃能力弱, 做不好計劃,這才更需要我們的幫助讓孩子來訓練。
最近,也採訪了幾個六年級的同學,問他們在家一天學習幾個小時?好幾個同學都表示,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玩手機,對於來自家長的“警告”,基本上都無效,有同學說:“自己在自己房 間,只要家長不進來,可以想幹嘛就幹嘛”。還有同學表示,“在家待多久,就糟蹋多久的時間”。可見,很多同學待在家,基本上不會主動去學習,自控力會變的比較差。
所以,如果想要讓孩子有比較好的學習學習狀態,就要有清晰的學習計劃,同時也要家長的干預和監督。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太多去否定孩子就行,讓他們制定計劃一段時間,慢慢進行調整即可。當然,做計劃的時候,也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學校的作業、孩子的強弱項,新學期知識的預習以及孩子寫字水平等。
大致可以做好以下幾個內容的安排:
1、做寒假作業
2、預習新學期知識
3、閱讀課外書籍,包括英語讀本也可
4、運動、跳舞、唱歌
5、與親人發影片拜年
6、寫作一篇日記或寫一段話
7、數學題目,口算、應用題練習
8、練字等,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基本情況,適當地調節每天的運動、唱歌、跳舞等調節的活動,要讓孩子感受到既有學習,又有放鬆,要勞逸結合、張馳有度。
具體來說呢做計劃可以參考以下三原則,按著三大時間板塊來安排:
第一個原則是合理性。
合理性就是是指,規劃的時間對於孩子來說有可操作性。有些家長會把孩子一天的時間設計的滿滿的,學完語文學數學,學完數學學英語,一天內把琴棋書畫全都來一遍。這種計劃表面看上去非常充實,但是因為任務量過大,沒有彈性時間,一旦客觀條件發生變化,在實際操作中往往不能全部完成。而且,孩子對這種滿滿的計劃也容易產生牴觸情緒,畢竟是假期時間,孩子在心理上不可能像是在學校一樣緊張,所以,這種操作性差的計劃慢慢就會失去嚴肅性,最終無疾而終。
第二個原則是自主性。
做計劃要重視自主性,應該讓孩子參與到計劃的制定中來。只有孩子真正認可了計劃,才有執行的動力。有些家長性子比較急, 在他們眼裡孩子做的計劃,不是落專案就是時間安排的不合理,所以總是想在旁邊給出自己的意見。
比如,“一天安排 30 分鐘學數學,你這樣做寒假作業能完成嗎?”“畫畫要 2 個小時?我看你就對玩有興趣。”其實,做計劃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哪個孩子能一次就做出合理的計劃。做計劃本身就能訓練孩子的邏輯和統籌能力,所以,儘量讓孩子自己去完 成。我們可以給予一些自己的建議,但是,建議就是建議,不要用強硬的口氣讓孩子必須按大人的意思去做,而是告訴孩子錯與對, 以引導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做出計劃。
第三個原則可檢查性。
肯定有人會說,要是全交給孩子,那就不是學習計劃了,肯定變成了玩樂計劃。當然,提高孩子的自主性不等於撒手不管,做計劃的最有用一個原則就是“可檢查性”,可以確保發揮家長的經驗和監督作用。可檢查性是指,在做計劃時,父母應該提醒和指導孩子對於需要完成的任務必須量化,以便能夠檢查其是否完成。比如,寒假老師要求背誦 20 首古詩詞,那麼,計劃表就需要至少隔一天安排一次背誦。孩子每天安排的背誦時間可以自己制定,但是這個背沒背下來的結果必須清晰可檢查,而不是安排了專案就可以了。這條在剛剛執行計劃任務時尤其重要。只有計劃具有可檢查 性,才能教會孩子客觀判斷計劃表是不是合理,為以後的動態調整提供堅實的基礎。
再就是做計劃要按三大時間板塊來做,我們掌握了做計劃的原則,在內容上也得做到心裡有數。在目前不倡匯出行的前提下,按照自由度的不同,可以把孩子每天的時間分成 3 大板塊:
第一是學習任務,學習任務包括寒假作業、新知識的預習、以及各類和學習有關的預習、複習工作。這部分內容是硬性指標,必須完成。在時間上,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酌情考慮。比如有同學在四年級,他的老師建議每天至少要保證 3 個小時的學習時間。這個時間還算合理,所以每天上午基本上都是他的學習時間。當 然,按照自主性的原則,可以和孩子約定好,如果他能夠提前完成這 3 個小時之內的學習任務,節省的時間可以自由活動。
第二是興趣愛好,除了硬性的學習任務,還要提醒孩子每天為感興趣的事情規劃出時間。比如畫畫、下棋、彈琴、看書、練字、鍛鍊身體等等。相對於學習來說,這部分內容比較輕鬆,雖然同樣對孩子的成長必不可少,但最好還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為主。如果這些內容孩子還是在家長的壓力下去做,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當然,有時候小孩子確實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大人就需要採取一點引導的方法。比如可以問一問孩子最欣賞的人是誰?這個假期他有什麼小願望?藉助這些問題來幫助孩子確定興趣,然後家長就可以該買書買書,該買筆買筆了, 爭取為孩子提供相應的物質支援。
第三是自主時間,這是指完全由孩子自己說了算的時間。無論是發呆還是睡覺,只要孩子喜歡就完全自由。在家長心中,琴棋書畫都是玩兒,可對於孩子來說玩耍和這些活動完全是兩碼事。自主遊戲時間是自由度最大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孩子的身心會得到最大的放鬆。對於釋放天性和積蓄心靈力量都很有好處。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這部分內容沒必要做到計劃中去。完成學習任務,剩下的時間自然就是自主時間。但我們不能小看儀式感的作用。如果不去強調,很多時候孩子雖然也放鬆地玩兒了,但是他的內心對這部分時間還是比較模糊的,這不利於良好作息習慣的養成。在這部分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提醒大家,制定計劃時,一定要提前與孩子約定好底線。比如,有些孩子會在自主時間提出玩網路遊戲的要求。那麼父母一定要在之前做規劃時,就要限定每天玩遊戲的時間,以免讓孩子在自由時間內養成不良的習慣。
這一部分總結一下,做好孩子的假期時間安排,在內容上可以從學習任務,興趣愛好,自主時間入手。同時,在制定內容實施計劃時,要考慮到合理性,自主性和可檢查性這 3 條原則。
第二大部分——學習方法
首先,我們要讓孩子將家庭變成學習型組織,好多人都認為孩子學習最好的地方應該是在學校,但是在這個沒有辦法的假期,我們就要讓孩子把家庭變成學習的一個重要場所,在家中創造一個學習的環境,和孩子一起學習,鼓勵孩子自我探索,發展自我指導式學習。
第二,仍然是要學會時間管理,前面我們已經講了時間安排的三大板塊。在假期自我學習中,一定要學會管理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研究表明,學生的智力因素相差不大,好學生與差學生(成績)的區別,更多的是時間管理方面的差異。
特別是制定每日的目標和課程目標非常重要
每日要完成的目標包括課程課程目標,都是學習計劃中首要因素,每天都要都認真記錄下來,這是能延續計劃執行的關鍵,孩子的行為,是需要不斷激勵的,目標的完成,就是行為持續的動力(比如說我們打遊戲遊戲為什麼能上癮,就是這個道理!) 制定目標,在此向大家介紹制定目標的“六化”法:
1、數字化。比如,孩子複習功課時首先要明確複習的數量,即做幾道題、背多少個單詞、看幾頁書等;想讓孩子進步,就要具體到進步多少名次。否則目標制定得再完美,也易流於形式。
2、限期化。沒有時間限制就沒有效率。比如,背 100 個片語要在一週內完成。
3、決心化。家長永遠不要代替孩子成長,而是要和他達成共識,幫他制定科學有效的作息計劃,讓他明白應該用什麼樣的努力、決心和勁頭去行動。
4、具體化。把目標落實到一天、一週、一個月、一學期。比如,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可以這樣具體實現他的目標:一方面跟著老師上課學新知識,另一方面透過自學補課,計劃好一天補多少,這樣透過一學期的努力就可能趕上。
5、白紙黑字化。請孩子把制定好的計劃、目標或喜歡的格言警句寫出來,貼在顯眼的地方,經常讀一讀提醒自己。
6、大聲朗讀化。讓孩子經常大聲朗讀制定的目標內容,透過外在的形式改變自己的行為,從而改變心態和思想,這樣做還能加強信心。
第三是要學會提前預習預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合理預習,可以避免我們上課像聽天書一樣,完全不知所云。同時可以知己知彼,提前瞭解章節的重難點,從而帶著問題去聽課,在課堂上重點解決自己預習中出現的問題。
第四、對於複習內容
首先,要提高作業質量,做作業的要求是看清題,抄準題,理清思路,一 次做對, 認真檢查。家長在檢查作業後,發現錯誤,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哪兒錯了,而應讓孩子自己再仔細檢查。及時糾正錯題,給孩子一個專用的“錯題收集本”,鼓勵孩 子在做錯題時將題目寫進本子,然後按正確的方法重做一遍後,分析錯誤原因。以後反覆看,就能避開做錯題的思維失誤。
其次,複習要找到分散與集中的平衡點,專業專家研究表明, 將兩種同類的材料放在一起復習,容易相互干擾,也就是內容相似性越大,相互干擾也就越大。因此,可採用文理科交叉安排複習內容。那種今天全部複習數學,明天全部複習語文的方法,後天複習英語的,是違背記憶規律的。
另外,複習的內容要適當分散。從時間上講,分散複習的效果優於集中複習,尤其是難度大的複習材料更適臺於分散複習。這也是為什麼要讓同學們在假期複習與預習同步進行的原因。
最後:複習時間要安排得當,在複習過程中要根據遺忘規律來科學地安排複習時間,這樣可以節省許多寶貴的時間,複習效果也好。但複習間隔時間因人而異,因複習材料而異。
-
10 # 榴蓮釘釘
這個問題,首先要看孩子的年齡。
如果孩子還在學齡前或小學低年級,那主要要靠父母“有趣”的陪伴。在家也玩得很開心,甚至因為能多跟父母玩,所以比平時更開心的話,孩子就不會一直鬧著出門了。
如果已經小學三年級以上了,就主要要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靠在家獲得一些“成就感”,來抵消出門的誘惑。
先說低年齡段孩子可以怎麼陪伴。方法有很多。
大運動上的,可以在家“跳房子”、爬“爸爸樹”等,網上搜“親子活動”“感統運動”等也能搜出很多可以玩的遊戲;我們家寶寶3歲多,下面這些圖片可供參考。
精細運動上,可以讓孩子加入到午餐晚餐的準備上,幫忙剝個瓜苗、揉個麵糰;
藝術文化上,可以一起塗色、開“演唱會”之類。
另外,最近網上有很多介紹冠狀病毒的電子繪本,生動有趣,可以下載下來給孩子講,既漲知識,又能讓孩子自然形成少出門的意識。比如我們家,有時大人要出去買菜,孩子還會提醒,“少出去,我覺得外面太嚴重了”。
方法很多,但最關鍵的是,父母能放開手機,全身心地投入。即使工作忙,也每半天騰出至少十分鐘和孩子無所顧忌地瘋玩。孩子在父母這“充好了電”,得到了滿足,也就不會一直嚷著無聊,甚至可以開始探索自己玩的方式。
我們這十幾天的實踐發現,對低齡的孩子,磁力彩窗或者積木類的玩具,比較有讓孩子能自己玩比較長時間的潛力(哈哈,父母也得到片刻“解脫”),爸爸媽媽帶著玩一段時間後,孩子掌握了一些規律,手的動作也越來越熟練了之後,他們就能“一直一直”得心應手地自己玩了。比如我們家有時還會主動提出,“我先自己玩一會,等一下叫你們(爸爸媽媽)”。
而對於3年級以上的孩子,自主性和思考能力都更強了。
這時,可以給孩子看一些簡單的紀錄片,比如動物世界、故宮系列等。
也可以讓孩子有大段的時間看一些“大部頭”課外讀物。讓孩子有收穫的成就感。
供參考,希望大家在家也能待得開心!
回覆列表
建議是最好是不出門,在家裡可以讓孩子學會參加勞動,跟孩子們一起做遊戲。當下的環境多一次出門就多一次風險。堅持堅持,疫情已經有所控制,資料開始下降了。很快就會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