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愛玩客

    華為如果上市的話…

    注意,這裡是如果!

    市值應該到達一兩千億美元之間,不會到兩千億,一千五差不多。華為本質上是個硬體公司,不會像阿里巴巴那麼值錢,行業不同潛力不大。有人談人員規模,那些對市值影響不大,不然富士康多值錢。華為三大BG,無線最賺錢,參考愛立信,要強一點。企業業務,做的不錯規模較小不大值錢,雲伺服器等也不是統治地位。終端業務,規模很大,但組裝廠角色,賺一點錢,不會超過巔峰時期htc,規模有含量不高。有個海思技術不錯,規模聯發科一半,跟高通比太小。算算加起來差不多一千多。

  • 2 # 狐狸andVincent

    理智的分析一波。

    華為如果上市,按照華為現在的業務來分析,大概參考的市值在兩千億到三千億美金之間。在國內,國外的排名都應該是比較靠前的。

    首先從業務上分析,華為的運營商業務和通訊裝置業務。體量大致相當於美國的思科。利潤上稍微差一些。估值會相對思科低一些。一千億美金出頭應該可以的。另外就是消費者業務。也就是手機等終端裝置的業務。去年的營收大概是500億美金左右,參照小米等公司的估值。大概估值可以在七百億美金左右。加上其他一些,華為雲,海思等一些業務的估值。多個四五百億美金估值應該不成問題。所以綜合估值應該在兩千億美金上下。當然,如果在國內,估值可以再高一點點,但是不至於能高到宇宙第一。國內投資者不是傻子。以華為90億美金左右的利潤而言。國內能拿到個四十倍的估值應該是比較高了。對應的估值也就是三千六百億美金。初期市場瘋狂可能再高一點。但是不至於比騰訊阿里更恐怖。

    剩下的就是上市的問題了。其實華為如果有心上市。應該是有方法的。華為自有的現金流還有七八百億。用自有現金先把公司股權集中。然後等上市之後再返還給員工。這樣的方法也是可以的。總之,只要有心,想上市還會沒辦法?想當初國內股市,香港股市不接受同股不同權的科技公司上市,現在不也可以了嗎?辦法總比困難多。

  • 3 # 一絲不苟青山9V

    華為上市要不了三伍年就死了。一上市很多老員工,骨幹,研發精英都有股份,各各上億,幾仟幾仠萬的,幾百萬普遍都是,沒有了動力,狼文化變,好吃懶做安穩日子要不了幾年公司就關門大吉,電信行業是一個高度競爭快速變化的行業差一步,步步都追不上。

  • 4 # 高山流水157290350

    美國思科與華為一樣運營商業務,營業額約500億美元,它的市值約2400億美元。華為營業額1080億美元,比思科多了一個終端板塊就是手機這一類,參考一下進行估值

  • 5 # Kevin6129

    看是在哪兒上市了。

    如果是在中國上市,在國家傾舉國之力的闢護之下,華為會輕易獲得像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那樣的壟斷地位。但其國企央企本質將暴露無遺,再去開拓海外市場將會嚴重受阻。

    如果是在美國上市,就美國司法部指控華為現有的23項罪行來看,美國會把華為整得比安然公司還要慘,其高管被抓判刑,公司倒閉關門是必然的結果。

    所以,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華為是斷然不敢上市的。

  • 6 # LeoGo科技

    將華為放在股市,特別是美股的話,我估計華為很快被“撕成碎片”,美國應該非常期盼著華為上市吧,畢竟上市的華為,雖然支配的大量的資金,可是卻等於將自己的雙手給人戴了鐐銬,隨時有被抓起來的可能。

    2018年12月23日,第二十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倪光南這樣說:截至2018年12月22日,聯想市值81億美元,據估值華為價值已超4000億美元,二者差距接近50倍。

    我們拿沒有上市的華為來說,按照華為在2018年的財報來看,華為的銷售收入為7212億元,摺合美元為1048.7741萬美元,在目前的世界500強中,它排名第72位,我們在想如果按照市盈率以及估值等情況來看,會不會排名更高呢?

    如果華為上市,它的市值確實會上升,可是華為的銷售收入是不會變化的,畢竟華為營業的內容沒有大的變化,因此在世界五百強的排名可能還是保持在72名。

    我們來算一筆賬,世界五百強的資料,營業收入是1090.304億美元,淨利潤是89.639億美元,換成人民幣是616.5819億人民幣,按照市盈利率20倍計算,華為的市值是12320億人民幣。現在,華為的聲望如此之高,可能達到20000億的可能性也不小。

    那麼,華為能不能比的上蘋果呢?總市值為9525億美元,合計為6.5萬億元,這樣算的話,華為離蘋果還是有點距離的。

  • 7 # 西湖煙雨127

    如果上市從營收利潤角度去衡量華為,估計市值是比不過蘋果的,但是華為的技術儲備涵蓋了蘋果高通思科谷歌諾基亞甚至英特爾微軟,且技術都不亞於這些巨頭,尤其在目前貿易戰博弈格局下,華為的重要性要遠超蘋果。另外,上市後市值波動會嚴重影響華為高層對未來高階技術的決策和投入,一些極具戰略意義的技術由於短期無法產生利潤很有可能被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股東否決或者透過市值波動受到干擾,這也是任老堅決不上市的理由之一!綜合一句話,希望華為永遠不上市,希望華人能呵護華為!

  • 8 # pocket

    說起華為,應該沒有人不知道這家公司吧,華為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存在,畢竟華為手機的普及率那可是很高的,很多人都用過華為手機,價效比超好。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它卻沒有上市,為什麼呢?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華為如果上市有多牛?為什麼不上市?

    華為公司簡介:

    華為創立於1987年,是全球領先的ICT(資訊與通訊)基礎設施和智慧終端提供商,我們致力於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慧世界。目前華為有18.8萬員工,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30多億人口。

    我們在通訊網路、IT、智慧終端和雲服務等領域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安全可信賴的產品、解決方案與服務,與生態夥伴開放合作,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釋放個人潛能,豐富家庭生活,激發組織創新。華為堅持圍繞客戶需求持續創新,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厚積薄發,推動世界進步。

    華為如果上市有多牛?

    大家對華為的認識可能停留在手機上,作為中中國產手機老大哥,其在手機晶片以及系統上的研發,已經傲視所有中中國產手機了。但其實手機只是華為的一個“副業”,生產通訊裝置以及為供應商提供通訊解決方案,才是華為的主業。全世界使用華為通訊裝置的人已經超過了20億人/天。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華為在全球通訊市場都有極高的市場份額,其收益的70%是來自於海外,可以說是賺外華人錢的公司。那華為如果上市的話,到底得有多牛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看。

    一、從結構上來看

    華為屬於不透過上市來融資的企業之一,從其結構上來看,其企業的份額基本都分給了員工,任正非在華為中所持有的比例只有1.4%,所以華為的員工大多是華為的所有者。與上市不同的是,這種股權分配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的向心力。早在2010年,華為的純利潤是238億元,而如果是華為的高層主管,其股利就能拿到百萬之多。

    二、從體量上來看

    BAT有多牛大家都很熟悉,可是華為的體量竟然比BAT的總和還要多。

    從員工數量上來看,阿里集團3萬員工、百度5萬員工、騰訊3萬員工,BAT的員工總數是11萬,而華為集團的員工總數則能達到17萬。

    從納稅情況來看,阿里納稅109億元,百度納稅22億,騰訊納稅有70多億,BAT納稅總額為200億,而華為的納稅總額為337億。

    從利潤上來看,阿里利潤為234億元,騰訊242億,百度則有105億,BAT利潤總額為580億,而華為的納稅總額則為279億。

    從營收對比上來看,阿里708億,騰訊789億,百度490.5億,而華為則是2882億。

    數字的不同可能是因為員工人數帶來的差異,於是有人認為華為是在人數上佔了優勢。但回到2004年我們能夠發現,華為的員工數量與阿里持平,但是其營業收入卻比阿里多很多。

    三、從產品上來看

    同樣是做手機,華為與小米有很大的差距,小米憑藉其價效比大火了幾年,但是華為憑藉其高效能的麒麟晶片和系統,已經穩做中中國產手機巨頭的寶座。從全球手機市場份額來看,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2月期間,蘋果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下降到22.2%,而華為手機的市場份額則慢慢提升到24.4%。

    任正非曾經說過:“中國的消費者不會受人忽悠了,光靠價效比、光靠物美價廉,都是靠不住的,只有不斷提升產品品質,不斷厚積薄發,加大投入研究力度,才能做好產品,把握住消費者的心。”不知小米看到這句話,會有什麼想法,一向以價效比著稱的小米,最終還是從風口上掉了下來。

    四、從研發來看

    華為企業對研發的投入是其他企業所無法比擬的,從科研人員上來看,華為的博士數量有1萬多名,更有幾十名俄羅斯數學家為其服務。相反中國其他的網際網路公司,則很難靜下心來搞研發、做科研。

    中國臺灣的企業對研發的投入較多,下面我們來對比一下臺灣的企業:

    臺積電的研發經費為568億臺幣,富士康的研發經費則有489億臺幣,聯發科的研發經費則有433億臺幣,緯創的研發經費則有134億臺幣。

    華為2014年的研發經費為400億元,在2015年這個數字則多了100億,達到了500億元,比臺積電、富士康、聯發科以及緯創的總和還要多。

    下面來說一下研發經費的總額,華為集團最近幾十年投入研發中的費用已經超過了1900億元,假設把華為放到德國,那麼僅僅比大眾集團少一點,排在第二位。如果把華為放到日本,那麼他僅僅比豐田少一點,也排第二,比第三名的研發經費總額要多很多。

    還是要說到BAT,在這三者之中,研發投入較大的是百度的70億,騰訊和阿里以270億來計算,那麼在2015年時,華為的研發經費早就把BAT研發經費的總和遠遠甩在了後面。

    世界著名的聯想電腦大家都不陌生,聯想集團在過去的10年中,累計投入到研發中的費用為44.05億美元,而華為一年的研發經費就比這個數字多。

    既然華為如此重視專利,除了有核心競爭產品之外,還有什麼呢?現在的華為已經擁有了3萬多項專利,並且超過40%的專利達到了國際標準,所以在全球100多個標準組織中,能夠擔任主席、技術編輯等角色。

    華為相比其它網際網路公司“牛”在何處?

    首先,國內各大網際網路公司背後都是老外控股,如:阿里巴巴背後是日本軟銀,百度背後是美國德豐傑、騰訊背後是南非的MIH。而華為,卻是一家百分之百的中國民營企業。

    論員工:阿里3萬,百度5萬,騰訊大約3萬,員工總數11萬;而華為全球員工總數為17萬!

    論納稅:阿里納稅109億,百度納稅22億,騰訊納稅70多億,納稅總額200億;而華為自己納稅337億!

    論利潤:阿里234億,騰訊242億,百度105億,利潤總額580億(其中70%被外資拿走);而華為自己利潤279億!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

    首先華為是一家不差錢的公司。華為去年營收超6000億,增長15.7%,是阿里巴巴的4倍之多,也超過了BAT的總和,淨利潤475億,增長28.1%!可盈利數字明顯看出,華為的賺錢能力很強,上不上市無關痛癢。

    不過,一旦上市,華為有可能會眾叛親離,甚至分崩離析。這是因為,一、為了上市,華為必須清理員工持股,目前華為的員工大約有18萬人,有超過8萬名員工持有華為公司的內部股份。這些持有股份的員工都是華為的骨幹力量,或是為華為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的職工,要收回這些員工的持股,對於華為來說顯然是一場大地震,員工的四分五裂不可避免。

    二是華為上市後,持股的高管與骨幹分子因為股票上市後都將成為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如此一來,誰還願意留在華為打拼。三是華為上市後,面臨著公司控股權旁落的問題,目前任正非只持有華為1.4%的股份,一旦上市,公司控股權的旁落不可避免。

    華為一旦成為上市公司,資訊披露需要透明,這就很容易導致華為一些需要保密的重要資訊被洩漏出去,讓自己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綜上所述,華為不上市其實是為了自保,因為華為不同於其他企業,華為員工可以持有公司股份,一旦上市,華為集團內部人員結構可能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搞不好就直接分裂解散,任正非當然知道這一點,所以華為堅持不上市。

    上文就是對“華為如果上市有多牛?為什麼不上市?”的相關介紹,相信大家看完本文都理解華為不上市的原因了吧,如果華為上市,那肯定很牛的,憑華為現在的市場口碑和專業技術以及市場業績,只要一上市肯定能火爆A股市場,但是當上市弊大於利的時候,華為自然堅持不上市了。

  • 9 # com2009net

    一家已經幹翻了7家世界100強(朗訊、阿爾卡特、諾基亞、北電、西門子、愛立信、思科)並在這幾個行業都做到了業界第一(如果不是北美市場美國政治保護,早一徹底統一全球市場)下面即將幹翻蘋果、高通、因特爾,甚至微軟、谷歌的公司;一家當今超級大國親自下場,拋棄商業底線全球圍堵喊打喊殺的公司;一家即將摘下美國一頂頂科技CROWN的公司;一家領頭扛著整個國家進行高新技術集體突破,實現民族復興的公司。豈能區區一家蘋果公司能比的,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企業,你說多少錢能衡量?

  • 10 # 創客製造

    華為市值預計在3000億美金左右,華為並不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而是一家硬體公司。

    華為雖然員工眾多,技術很牛,但是不管怎麼樣,他的估值並不會像網際網路公司一樣高估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男多女少,男同胞怎麼解決婚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