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寺廟一直折射了一個國家,一座城市的傳統文化,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跟隨小好的腳步一起看看吧。
觀音閣:在鄉址7公里的楊松,始建於清朝中葉,為境內居民金、馬、胡、管集資所建,同治四年擴建下殿。閣四周蒼松翠竹,鬱鬱蔥蔥,院內蘭桂馨香,梅竹爭豔,殿堂建置典雅,門窗精雕細刻,圖案別出心裁。龍飛挑椽,鳳舞照壁,或紫燕剪柳、或喜鵲登梅、或鹿鶴行飛。殿內塑一觀音聖像,兩側為孔子、關公精身。晨鐘暮鼓超度幽魂,盛期有女尼十數人。解放後屬樓址。1978年改小學為中學,拆除原建築群,重建教學樓,僅留百花園、桂花樹、魚缸和花園兩邊的臺階。
興隆寺:始建年月不詳,位於鄉址西南800米處,廟為三間木架結構。寺內塑有觀音、文殊、普玄聖像,時有女尼供奉。至解放初期,聖像譭棄,徵收為教室使用,即當時舊營小學部分。
華國雷音寺:始建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建立者王浩然。建築乃四合院子。正殿有佛像四尊,即如來、牟尼、釋迦、彌勒,兩側均立判官、小鬼之像。正殿上懸“大雄寶殿”四字,為張道蕃所書。兩廂房為聚賢廳。寺內刻印經典,常有湖南、四川各地禪師往來寺中,交流購取經典。解放後,譭棄聖像,原孔官鄉政府機構設於廟中。政府搬遷後,成為新寨小學校址。
天寶寺:在鄉址北面5公里的羅家田天馬山之巔,建有正殿、廂房、對廳。廟之周圍綠樹蔭蔭、百年古樹參天,寺內桂花馨香。正殿塑有“如來、彌勒、牟尼、釋迦”四大佛祖神像,旁有觀音精身,朝鐘暮鼓,超度幽魂。時有女尼數人。解放後,女尼還俗下山,寺廟毀除。
朱劉氏祠堂:建於1945年,建築物乃三間兩廈八角結構的石木組合房。解放後作為孔官鄉政府所在地。政府搬遷後為鄉衛生所所在地。後因衛生所拆銷,無人管理,多已朽壞。2000年,朱劉氏家族購回復修,恢復其祠堂性。
宗祠寺廟一直折射了一個國家,一座城市的傳統文化,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跟隨小好的腳步一起看看吧。
觀音閣:在鄉址7公里的楊松,始建於清朝中葉,為境內居民金、馬、胡、管集資所建,同治四年擴建下殿。閣四周蒼松翠竹,鬱鬱蔥蔥,院內蘭桂馨香,梅竹爭豔,殿堂建置典雅,門窗精雕細刻,圖案別出心裁。龍飛挑椽,鳳舞照壁,或紫燕剪柳、或喜鵲登梅、或鹿鶴行飛。殿內塑一觀音聖像,兩側為孔子、關公精身。晨鐘暮鼓超度幽魂,盛期有女尼十數人。解放後屬樓址。1978年改小學為中學,拆除原建築群,重建教學樓,僅留百花園、桂花樹、魚缸和花園兩邊的臺階。
興隆寺:始建年月不詳,位於鄉址西南800米處,廟為三間木架結構。寺內塑有觀音、文殊、普玄聖像,時有女尼供奉。至解放初期,聖像譭棄,徵收為教室使用,即當時舊營小學部分。
華國雷音寺:始建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建立者王浩然。建築乃四合院子。正殿有佛像四尊,即如來、牟尼、釋迦、彌勒,兩側均立判官、小鬼之像。正殿上懸“大雄寶殿”四字,為張道蕃所書。兩廂房為聚賢廳。寺內刻印經典,常有湖南、四川各地禪師往來寺中,交流購取經典。解放後,譭棄聖像,原孔官鄉政府機構設於廟中。政府搬遷後,成為新寨小學校址。
天寶寺:在鄉址北面5公里的羅家田天馬山之巔,建有正殿、廂房、對廳。廟之周圍綠樹蔭蔭、百年古樹參天,寺內桂花馨香。正殿塑有“如來、彌勒、牟尼、釋迦”四大佛祖神像,旁有觀音精身,朝鐘暮鼓,超度幽魂。時有女尼數人。解放後,女尼還俗下山,寺廟毀除。
朱劉氏祠堂:建於1945年,建築物乃三間兩廈八角結構的石木組合房。解放後作為孔官鄉政府所在地。政府搬遷後為鄉衛生所所在地。後因衛生所拆銷,無人管理,多已朽壞。2000年,朱劉氏家族購回復修,恢復其祠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