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K說

    別人上臺演講時觀眾為什麼要鼓掌,而不是做其他動作?

    無論是在課堂上的精彩回答,還是在演講臺上的精彩演說,臺上的人,最期望的就是臺下觀眾給的予掌聲。這樣的表達方式,彷彿從我們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了。

    但,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多年,那就是,

    為什麼作為觀眾的我們要給予鼓掌,而不是其他的什麼動作呢?

    為了解釋這個現象,我們還得追溯到母嬰時期。

    因為作為誕生到世界上被社會化的第一個過程,母親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最親近的人影響最大,一般情況下都是母親帶孩子,當然不排除其他人的情況,比如父親,外祖父母等)。

    把目光移向我們的近親,黑猩猩。我們會發現我們之間的社會訊號十分相似。剛出生的猴子與黑猩猩,都會緊緊地抱住母親。

    對人類來說,雖然一出生時人類的新生兒不能緊緊地抱住母親,但是,他們的小手還是緊握著的,他們會哭。

    現在對於“出生時嬰幼兒哭泣的目的是吸引母親或身邊的人的注意”的命題還有爭議。

    但是,毫無疑問,這樣的哭聲確實吸引了母親的注意,並促使母親做出抱住孩子,安撫孩子的行為。

    除了緊緊抱住,還有另一個親密行為值得我們關注:拍打。觀看《動物世界》時,心細的你可能會發現關係好的黑猩猩之間可能會互相拍打背部。無獨有偶,我們人類也是如此,而且拍打的意義不止止是親密。

    媽媽們輕輕擁抱並輕輕拍打孩子的背部來安撫在黑夜裡驚醒的孩子,彷彿在說“沒事,一切都好”;爸爸們輕輕地撫摸或拍打孩子們的頭部,彷彿在說“幹得漂亮,做的不錯”。

    撫摸拍打的動作,與安撫,誇獎等意義緊密相連。

    但是,隨著年齡的變化,表達這樣意義的方式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

    表達安撫的動作倒是沒有變,仍然是擁抱,拍背。但是,成人在關係不是很親密的人之間(比如陌生人)表達“認可”和“讚賞”的動作卻有了一些變化。

    當在公共場合表達對別人的“認可”和“讚賞”時,我們選用了鼓掌。鼓掌,其實就是拍打和撫摸動作的變形。表達讚賞的途徑,由從前的撫摸和拍打的觸覺傳遞變為了鼓掌(拍掌)的視覺和聽覺傳遞,效率更高。

    (不可能每個聽你演講的人都上臺撫摸你的頭表示讚賞。況且,成人之間撫摸或拍打頭被認為是挑釁,不尊重的行為,除非雙方之間關係十分親密)

    所以,當一個人演講結束時,別人鼓掌,其實就相當於撫摸或拍打他,給予他認可和讚賞一般。

    這下,我們為什麼鼓掌,你知道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微信紅包和支付寶紅包哪個比較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