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史很有趣

    這四個人確實同時存在了很多年,他們都是乾隆晚年的重臣,其中劉墉官至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太保,並且劉墉還是劉統勳的長子,劉統勳那是厲害了,乾隆前期的重臣,首席軍機大臣,妥妥的宰輔。

    劉墉在乾隆後期,數次被乾隆皇帝羞辱,說他辦事不認真,經常出錯,也確實是這樣。比如,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初,劉墉因為漏洩與皇帝關於嵇璜、曹文埴的談話內容而受到申飭,被罷免了協辦大學士。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夏,劉墉兼理國子監期間發生鄉試考生饋送堂官的賄賂案,被御史彈劾,受到處分。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四月,上書房的皇子、師傅們久不到書房,劉墉做為總師傅而不予糾正,被降職為吏部侍郎。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劉墉擔任當年會試主考官,卻安排失當閱卷草率,導致違制與不合格的卷子很多。

    所以,在乾隆後期是十分討厭劉墉的,到嘉慶二年,劉墉才被封為體仁閣大學士,是大學士裡面最低的一種,但也是正一品。那麼劉墉為什麼屢次辦事不認真呢?

    這個主要還是因為和珅的原因,乾隆寵信和珅,很多事情有和珅插手,劉墉太認真肯定會遭到迫害,雖然當時劉墉不依附和珅,但也不敢和和珅明著幹。所以劉墉只能裝瘋賣傻,不過劉墉的結局很好,嘉慶掌權後,劉墉受到新皇帝的寵信,不過這時候劉墉已經八十多歲了,嘉慶九年劉墉病逝,得以善終。

    再說一下紀曉嵐,紀曉嵐明顯要比其他三個人弱很多,因為紀曉嵐基本上沒有擔任過封疆大吏,乾隆皇帝根本就不重要他,他也一直充當乾隆皇帝的御用文人的作用,就是幫助乾隆編編書而已。其實紀曉嵐還是有自己的個性和看法的,只是乾隆皇帝的屢次羞辱,讓他的變成了驚弓之鳥,他的思想實際上是被閹割了的。

    紀曉嵐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他擔任的職務都是編書的頭,或者一些科舉考試的頭,治理地方他不行,協辦大學士要比劉墉低,從一品,算是大學士的後補。

    不過紀曉嵐和劉墉一年去世的,他也沒有依附和珅,所以嘉慶皇帝對他還不錯,屢次慰問,嘉慶也知道他沒有能力,沒有重用,他比劉墉小四歲,活了八十二歲。

    值得一提的是,紀曉嵐歷史上的形象和電視劇完全不一樣,歷史上的他又黑又胖,而是十分喜歡吃肉,也喜歡美色,有七八個小妾。

    和珅,乾隆後期的絕對紅人,清朝的貪汙之王,他的地位肯定很高,基本上當時的重要崗位他都兼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正Quattroporte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和珅還是文華殿大學士,封一等忠襄公。文華殿大學士是正一品,在大學士裡面排第二,第一是保和殿大學士,但是得到保和殿大學士的只有傅恆,乾隆的小舅子。在大學士方面,和珅還是很厲害。

    乾隆後期,和珅結黨營私,把乾隆皇帝哄的團團轉,就連嘉慶皇帝他都不放在眼裡,嘉慶繼位後,乾隆和和珅兩人掌權,而嘉慶則是傀儡。乾隆皇帝死後,嘉慶就迫不及待的除掉和珅,最後和珅被判獄中自盡。活了五十虛歲。所以歷史上的和珅要比劉墉等人小很多。

    阿桂,他和其他幾位不一樣,阿桂是帶兵打仗的,他和福康安是乾隆時期的主要將領。參加過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平定大小金川之役,兩次率師鎮壓甘肅回民起義,還以領班軍機大臣身份提出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的進兵方略。所以阿桂為鞏固多民族統一國家立下了重大功勳,是出將入相的典範。

    阿桂最後官至武英殿大學士(次於和珅),封為一等誠謀英勇公,阿桂還常期擔任首席軍機大臣,所以在軍機處地位一直在和珅之上。

    綜合來看,很明顯劉墉和紀曉嵐在阿桂、和珅面前不值一提,劉墉都沒有入過軍機處,清朝的軍機大臣有實權宰相一說,並且劉墉和紀曉嵐的大學士級別也低。和珅和阿桂兩人不好分別,和珅確實紅,並且職務多,但是阿桂一直是首席軍機大臣力壓和珅,大學士方面,和珅高於阿桂。

    所以綜合來看,和珅大於等於阿桂,阿桂遠大於劉墉,劉墉大於紀曉嵐。

  • 2 # 楚風說歷史

    紀曉嵐是從一品,劉墉是正一品,和珅和阿桂都是超品,你說誰最大呢?

    先簡單介紹一下四位大臣

    1、劉墉

    劉墉(1720—1805),字崇如,號石庵,山東諸城人,清代著名大臣和書法家,首席軍機大臣劉統勳的長子。

    一部《宰相劉羅鍋》讓劉墉的扮演者李保田大火起來,其實與李保田一起火的還有清朝大臣劉墉,戲說中的劉墉有才學、有能力、聰明機靈,還會同和珅鬥智鬥勇,而實際上歷史上的劉墉還是比較普通的。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劉墉出生于山東諸城,他的父親劉統勳是乾隆皇帝前期的肱骨之臣,官至首席軍機大臣,劉墉的爺爺也官至布政使,所以劉墉是官宦之家,書香門第。

    由於父親的關係,劉墉從小就獲得了良好的教育,31歲的時候,還以恩蔭舉人的身份直接參加會試和殿試,斬獲二甲第二名,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劉墉為官前十年基本上就是在翰林院,期間也升任過侍講(從四品),還擔任過學政,但是沒有管理過行政。

    一直到乾隆二十七年,42歲的劉墉外放太原知府,才算真的被重用,1765年,劉墉升任道臺。

    僅一年,劉墉又因為管轄範圍內的一個縣令貪汙國庫銀子,犯了失察罪,被革職。

    1769年,劉墉因為父親的緣故又被起用,任江寧知府,這次是劉墉樹立官聲的時期,他把江寧治理的很好,百姓都很愛戴他,拿他和包拯相比。

    1772年,劉墉調任陝西按察使。

    1780年,劉墉升任湖南巡撫。

    1781年,劉墉升任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從一品。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劉墉升任直隸總督、協辦大學士。

    這時和珅成為了乾隆皇帝的紅人,如日中天,劉墉採取的措施就不依附和珅,也不對抗和珅,裝傻充愣,還犯錯誤自汙聲名,就是為了不被和珅打擊。

    直到嘉慶二年,太上皇乾隆才提拔劉墉為體仁閣大學士,但是人家乾隆說了,劉墉向來做事不認真,這次提拔是因為沒有人選了,才讓劉墉撿了便宜。

    嘉慶四年和珅倒臺,劉墉負責審理和珅的案子,嘉慶九年,劉墉以85歲高齡得以善終。

    2、紀曉嵐

    紀曉嵐(1724—1805),原名紀昀,字曉嵐,所以很多影視劇都稱他為紀曉嵐。出生於1724年,比劉墉小四歲。

    紀昀的家庭出身比較普通,雖然父親是舉人,但是也算是一般家庭,但是紀昀可以算是神童吧!

    20歲紀昀參加科舉,直接拿下第一名,四年後,參加順天府的鄉試,又獲得第一名解元。

    30歲的時候,紀昀中進士,進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紀曉嵐進入官場,基本上就是編書,可能是乾隆皇帝覺得紀曉嵐治理地方不行,應該發揮他文學上的特長。

    比如:乾隆三十年,紀曉嵐的父親去世,他回鄉守孝,然後三年後回來,吏部的意見是讓紀曉嵐到貴州任知府。

    但是乾隆皇帝直接否定了,繼續讓他編書,雖然是編《四庫全書》,可是也可以看出乾隆不認為紀曉嵐能主政地方。

    往後,紀曉嵐一直就是御用文人,當大、小金川全境蕩平,紀昀編寫《平定兩金川雅》、《平定兩金川頌》,歌頌乾隆的豐功偉績。

    後來雖然紀曉嵐幹過禮部尚書,左都御史,但是乾隆皇帝仍然不把他當作重臣看待。

    比如乾隆晚年禮部侍郎尹壯圖上書皇帝,直言“議罪銀製度”的弊端,乾隆皇帝大怒,因為議罪銀就是為了皇帝增加收入的,乾隆皇帝好可以數次下江南不用花國庫的錢,乾隆直接治罪尹壯圖。

    紀曉嵐因為和尹壯圖有點交情,所以給他向皇帝求情,乾隆皇帝正在氣頭上直接說:“朕以汝文學優長,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

    意思很簡單,你不過是我的御用文人,還敢妄談國事,嚇得紀曉嵐從此再也不敢提意見了。

    其實歷史上的紀曉嵐在精神上比較悲哀,皇帝認為他不能為封疆大吏,只能編書。

    可是編書就要討好皇帝,清朝的文字獄比較嚴重,尤其是乾隆時期,這個時候紀曉嵐已經屬於被“閹割”的文人,他事事順從皇帝的意思,沒有自己的觀點,以取樂皇帝為主。

    並且歷史上的紀曉嵐也沒有同和珅作對的實力,皇帝都不讓他參與政事,他哪裡敢同和珅扳手腕呢?所以鐵齒銅牙紀曉嵐完全就是戲說,不要當真。

    雖然紀曉嵐精神上被閹割,可是現實生活中他還是比較舒服的,史書記載紀曉嵐是個大胖子,又黑又壯,還喜歡吃肉,好女色,有七八個小妾,可以說生活美滋滋啊!

    嘉慶十年,紀曉嵐快死前被嘉慶皇帝任命為協辦大學士,沒多久就去世了,只比劉墉晚死一兩個月。

    3、阿桂

    阿桂,滿洲正藍旗人,清朝名將,大學士阿克敦之子。阿克敦是乾隆朝協辦大學士、刑部尚書,還當過兩廣總督兼廣州將軍,妥妥的封疆大吏,所謂是下馬管民,上馬管軍。

    所以官宦之家出生的阿桂自然機會比別人多,雍正十年(1732年),十六歲的阿桂入官學讀書,乾隆三年阿桂中舉人,開始進入官宦生涯。

    阿桂的家庭也屬於滿人貴族了,所以他的為官生涯還是挺順利的,阿桂一開始在六部工作,雖然有過低谷,但是由於父親的原因,乾隆還是重用他。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乾隆趁著噶爾內亂之機出兵進佔伊犁,想要完成爺爺康熙和父親雍正未完成的事業,阿桂也被派往西北,負責管理軍需。

    從此以後,阿桂開始在軍中嶄露頭角。平定準格爾殘餘勢力時,阿桂已經開始帶兵了,準格爾殘餘被剿滅後,阿桂又參加了平定天山回部叛亂,隨後阿桂又兩駐伊犁,為清朝鞏固伊犁地區做出重要貢獻。

    乾隆皇帝因為阿桂的功勳稱:

    “阿桂在軍營殊為出力,且在伊犁辦事亦甚妥協,著加恩將阿桂一族由正藍旗抬入上三旗。”

    阿桂因為皇帝的寵信和鎮守邊疆的功勞,被抬進上三旗,這是莫大的殊榮,因為上三旗旗主是皇帝,在也不用看別的旗主的臉色了,專門為皇帝服務。

    由於在伊犁出色的政績,阿桂被乾隆皇帝任命為伊犁將軍,正式成為封疆大吏,正一品武官。

    不過沒有多久,緬甸和清朝發生戰爭,阿桂又馬不停蹄的被乾隆委派到南方,作為傅恆的副將征討緬甸。但是在緬甸戰場,阿桂沒有立下功勳,還受到了乾隆的斥責。

    可是隨之而來的大小金川戰役,阿桂再次所向披靡,因為大小金川中的高光表現,乾隆帝封他為一等誠謀英勇公,並進為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軍機處行走。

    回到京師,阿桂的地位越來越高,備受皇帝重用,在文華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于敏中去世後,阿桂直接任命為首席軍機大臣,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務。

    阿桂不止打仗厲害,而且治理水利也很厲害,在他的治理下,水患很少發生。阿桂還兩次率師鎮壓甘肅回民起義,並以領班軍機大臣身份提出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的進兵方略,使清朝加強了臺灣的統治。

    阿桂在數次清朝邊疆戰爭中,功勳都名列第一,但是晚年乾隆皇帝開始寵信和珅,阿桂雖然也知道和珅的不法行為,但是乾隆皇帝老眼昏花,加上阿桂也裝聾作啞。

    阿文成公與和相同值軍機大臣十數年,既薰蕕不相合,乃除召見議政外,毫不與通交接。凡立御階之側,公必去和相十數武,愕然獨立,和就與言政事,公亦漫應之,終不移故處也《嘯亭雜錄》

    但是阿桂直到退休之前都首席軍機大臣,位在和珅之上,和珅雖然權勢滔天,但是對於阿桂他也無可奈何,阿桂經常不給和珅面子,弄的和珅下不來臺。

    1797年10月10日,阿桂病逝,終年八十一歲,嘉慶帝追贈阿桂為太保,贈諡號為“文成”,道光帝時期阿桂進入太廟供奉,位居福康安之上。

    4、和珅

    和珅是清朝的著名貪官,同時也是清朝最有權勢的大臣(當然攝政王不算),尤其是乾隆皇帝晚期,和珅都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常務副皇帝,官場上基本上沒有對手,只有王傑敢和他鬥,不過也被和珅打壓的很厲害。

    歷史上的和珅和電視劇中的有不同了,他長的英俊,有能力,善於理財,絕對不止是會貪汙和溜鬚拍馬,和珅聰明好學熟讀四書五經,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是真正的青年才俊。

    和珅青年時期想透過科舉進入官場,可是名落孫山,但是他承襲了父親的輕車都尉,入選粘杆處侍衛,從此和珅得到了接觸皇帝的機會,升任儀仗隊侍從。由於和珅很有才學,乾隆皇帝開始喜歡上了和珅,據說和珅長的也不錯,很像乾隆的一個死去的妃子。

    於是和珅升的很快,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就任命戶部右侍郎,三月任命軍機大臣,四月,任命總管內務府大臣,往後又任命為步兵統領。

    一開始和珅還以清官自稱,從來不收取賄賂,可是查李侍堯案得到的錢和大權在握的快感,讓和珅迅速成為貪官。

    和珅的成長速度很快,乾隆四十九年,和珅因平回亂有功,封為一等男爵。乾隆皇帝的最後十年基本上就是寵信和珅,當時阿桂和福康安雖然也受寵,但是他們兩個人到處征戰,所以和珅得以大權獨攬。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和珅任文華殿大學士,後來和珅看出了乾隆想到江南遊玩,但是不願意動國庫的錢,和珅開發出了議罪銀製度,官員犯罪可以交錢免罪,於是和珅讓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沒有動用國庫的一分錢,但是這樣只會讓官員更加腐敗,然而乾隆皇帝很滿意。

    乾隆晚年更加寵信和珅,嘉慶皇帝繼位後,由於乾隆皇帝不願意放權,大權在乾隆皇帝和和珅手中,嘉慶皇帝只能委曲求全,和珅還因為鎮壓白蓮教,被封為公爵。

    不過,乾隆皇帝駕崩,嘉慶皇帝親政就立馬處治了和珅,嘉慶四年,和珅被下旨抄家,抄得白銀八億兩,相當於清朝十五年的收入,不得不說和珅斂財是真厲害,不愧是“貪汙之王”。

    上面四位大臣是乾隆時期的重臣,到底誰的官最大?

    其實,這四個人中紀曉嵐純屬湊數的,劉墉勉強可以提一下,但是仍然比不過和珅和阿桂。

    清朝的官制也是繼承了明朝的,正所謂“清承明制”,清朝的正一品官職有太師、太傅、太保、三殿三閣(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體仁閣、文淵閣、東閣)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伊犁將軍、綏遠將軍。

    其中太師、太傅、太保,都是加銜,不屬於實職,通常都是一些大臣去世後加的,當然也有比較特殊的,大臣在世的時候也會加這三個銜,但是很少。

    剩下的三殿三閣大學士,是有著嚴格的晉升標準的,我們知道明朝時期創立的內閣,但是清朝的內閣是沒有很大權力的,都是地位的象徵。

    清朝前期權力在議政王大臣組成的議政王會議,屬於後金時期的產物,就是王公共同商議決定大事。等到康熙皇帝時期為了加強皇權,設立了南書房,後來雍正又設立了軍機處,等到乾隆皇帝時期軍機處成為清朝的權力機構,軍機大臣成為實權宰相。

    當然軍機大臣是沒有品級的,一般都是兼的職務,從六部尚書或者大學士中選拔,所以清朝要想看官位,還得是大學士。

    但是大學士的升級還是比較難的,因為乾隆皇帝把大學士改革了,清朝前期大學士有三殿三閣,其中由高到低是: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中和殿也是大學士之首,獲得的只有覺羅巴哈納、金之俊、圖海、巴泰四人,圖海死後,中和殿一直空缺。

    乾隆十三年後,把中和殿大學士撤掉了,增加了體仁閣大學士,這樣排名變成了: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體仁閣。這樣一來保和殿成為大學士之首,乾隆十三年後獲得保和殿的只有乾隆的小舅子傅恆。

    清朝的大學士也是按照這個順序升遷的,當然有可能一上來就任武英殿大學士,不一定要從體仁閣大學士開始,但是升遷的順序是從低到高的。

    不要以為清朝的大學士人數很多,實際上清朝中央的正一品高官沒有幾個,三殿三閣的大學士數量一直也就4—6人,大部分時間是4人。

    大學士的遷轉也大多按從體仁閣至文華殿這樣的順序遷轉,當然並不一定要從體仁閣開始作為起步。

    除了四位正牌大學士,還有協辦大學士,屬於候補的大學士,如果想升任三殿三閣的大學士,那麼就要先任協辦大學士,這樣才順利成章的入閣。協辦大學士是從一品,一般都是從六部尚書或者左都御史地方總督加銜。

    所以清朝官員成為從一品相對比較簡單,因為從一品的官職太多了,地方總督、六部尚書、左都御史、九門提督等等都是從一品。

    但是從一品晉升正一品比較難,也比較慢,就拿劉墉為例,他任協辦大學士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等到他成為體仁閣大學士是嘉慶二年(1797年),期間過了十好幾年。清朝除了有爵位的,只靠官位到正一品的寥寥無幾。

    那麼回到問題,紀曉嵐最高是協辦大學士,也就是說紀曉嵐沒有晉升為正一品,他到頂是從一品。而劉墉等到嘉慶二年終於成功晉升為體仁閣大學士,雖然是乾隆不情願給的,劉墉也算正一品高官,這在漢人裡面也很厲害了。

    和珅身兼數職,其中從一品的官職就不說了,正一品的官職有領侍衛內大臣,能擔任領侍衛內大臣必須是皇帝的絕對親信。

    同時和珅還是文華殿大學士,因為自從傅恆之後,沒人擔任保和殿大學士,所以文華殿大學士就是內閣首席大學士,很明顯和珅的大學士要比劉墉的高很多。

    阿桂也有多個正一品高官,其中像伊犁將軍就是正一品,本來駐防將軍是從一品,但是由於新疆的重要程度,伊犁將軍是正一品。

    阿桂還是武英殿大學士,也是正一品,僅次於和珅的文華殿大學士。

    所以職位品級方面,和珅以文華殿大學士排名第一,阿桂是武英殿大學士排名第二,劉墉是體仁閣大學士排名第三,紀曉嵐是協辦大學士,排名第四。

    再說一下爵位方面。

    清朝爵位分為功臣爵位、宗室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就是像親王、郡王、貝勒、貝子什麼的,都是宗室爵位,其中公爵以上為超品,這是乾隆皇帝定下來的規矩。

    異姓功臣爵位就是公爵、侯爵、伯爵(上三者超品)、子爵(正一品)、男爵(正二品)等爵位,很顯然功臣爵位裡面伯爵以上為超品。

    四位大臣裡面,都不是宗室,所以沒有宗室爵位,劉墉和紀曉嵐沒有軍功,所以沒有功臣爵位,和珅是公爵,阿桂也是公爵,所以和珅和阿桂為超品,但是阿桂是四字爵位,高於和珅的兩字爵位。

    最後是實權方面,紀曉嵐和劉墉都當過尚書,或者左都御史,但是沒有進入過軍機處,所以他們兩個人差不多水平,劉墉要略強於紀曉嵐,畢竟在皇帝眼中劉墉還是比紀曉嵐強多了,紀曉嵐都不能談國事,劉墉還可以參與政事。

    阿桂與和珅是軍機大臣,阿桂在世的時候是首席軍機大臣,而和珅一直屈居阿桂之下,阿桂死後,和珅擔任首席軍機大臣。可是考慮到乾隆皇帝晚年對和珅的寵信程度,和珅是四人中最有實權的,阿桂都比不過他。

    所以實權方面,和珅第一,阿桂第二,劉墉第三,紀曉嵐第四。

    小結:四位乾隆時期的重臣,和珅和阿桂憑藉爵位都是超品,劉墉最高正一品,紀曉嵐是從一品,很顯然和珅和阿桂官大。即使不考慮爵位,只考慮官職,也是和珅與阿桂高,劉墉次之,紀曉嵐最後。當然如果考慮實權的話,和珅絕對妥妥的第一,“常務副皇帝”肯定是最大的,比實習皇帝嘉慶都大,更何況大臣了。

  • 3 # 傷情眼淚

    前些年隨著《鐵齒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等清朝古裝劇的播出,讓紀曉嵐、和珅、劉墉等清朝大臣的形象家喻戶曉。但是也許大家也有個疑問,那就是在真正歷史的這三位大臣,他們是什麼樣子呢?他們之中誰的官職最大?誰的品級更高?誰最有實權?今天就帶大家瞭解一下這三位“有名”的清朝大臣在歷史中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紀曉嵐、和珅和劉墉生活在大致相同的年代,所以也曾同朝為官。但是和影視劇裡演得不太一樣,劉墉生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紀曉嵐生於雍正二年(1724),而和珅生於乾隆十五年(1750)。而年齡最小的和珅死於嘉慶四年(1799),紀曉嵐和劉墉死於嘉慶十年(1805),都活了八十多歲,在清朝可以算是罕見的高齡。但是我們都知道,官場不止講究為官的官齡,最講究的還是升遷快慢,又或者說是否得到皇帝的重視。

    無論是官職、品級還是實權,排名第一的當屬和珅。雖然和珅在年齡上沒有優勢,也去世得早,但是在和珅的為官經歷中,輝煌戰績可謂是十分燦爛。首先是官職,和珅深得乾隆皇帝信任,最高官職是文華殿大學士。這個文華殿大學士看起來好像不太威風,但其實在清朝這個官職相當於首席大學士,地位最高,身份最尊貴,就比如晚清名臣李鴻章就曾為文華殿大學士。

    文華殿大學士,品級為正一品,級別可以說是站在了頂端。而除此以外,和珅還擔任過領班軍機大臣,在清朝軍機處當領班大臣,可以說和珅已經進入清朝權力的核心,也因為乾隆皇帝的這份信任,和珅還曾兼任許多部門的一把手: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正Quattroporte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等。細數和珅的這些官職,可以看出和珅幾乎把朝廷裡的實權部門都握在手中。

    這排名第二的是劉墉。劉墉聰明絕頂,為官剛正,最高官職是體仁閣大學士,品級為正一品,也是清朝內閣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在內閣大學士之中,排名在最後。如果劉墉和和珅一起上朝,兩人可能是一個在隊首,一個在隊尾。

    但是比起和珅的實權緊握,劉墉手中的權力就小多了。在初入仕途的那段時間,劉墉秉承父親劉統勳的政治幹練和雷厲風行,辦了不少漂亮的案子,頗受皇帝讚許。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理的變化,劉墉似乎也在慢慢改變,只是這個改變不再往好的方面。乾隆五十一年(1786),劉墉任職玉牒館副Quattroporte,但在此後數年中,劉墉不斷犯錯,也多次受到皇帝的責備。

    但劉墉還是靠一件事情在晚年成功挽尊,這便是辦理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在這次案中,曾經那個不畏強權的劉墉又回來了,查明和珅及其黨羽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汙自肥等罪行20多條,奏報朝廷。此後幾年中,劉墉仍在自己的位置發光發熱好幾年,為嘉慶皇帝處理不少民生問題。

    而排名最末的是這位“鐵齒銅牙”的紀曉嵐。與我們在影視劇裡看到的那位紀曉嵐有不少相同之處,比如才華橫溢。紀曉嵐曾被稱為神童,長大後因為紅白事耽誤了幾年大好時光,但卻依然考上功名。紀曉嵐曾任職的最高官職是協辦大學士,品級為從一品,是內閣大學士的副職,這也是紀曉嵐排名在最後的原因之一。

    在實權方面,紀曉嵐也和前兩位差了不少。不說名副其實的權臣和珅,就連曾任父母官的劉墉也比紀曉嵐強不少。這主要是因為紀曉嵐的工作特性決定的。紀曉嵐的為官經歷大多和書籍的編纂分不開。他本人的最大成就是《四庫全書》總纂。但是對於十分熱愛文學的乾隆皇帝來說,紀曉嵐可謂是十分難得。

    所以紀曉嵐幾次被貶,乾隆皇帝都念著紀曉嵐的才華將他召回,而他犯了錯,乾隆皇帝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予紀曉嵐不少的空間。而到了嘉慶年間,這樣的形勢依然沒有變。嘉慶九年(1804),紀曉嵐八十大壽,嘉慶帝還派官員頒賜珍品,為紀曉嵐賀壽。

    除此以外,和珅是武官出身,以三等侍衛步入官場,又多次領兵打仗,被賜予了實打實的一等忠襄公爵位。可以說,和劉墉、紀曉嵐這樣的文臣相比,和珅更有底氣。但是對於劉墉和紀曉嵐的結局,誰又會想要成為被皇帝賜死的和珅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了三次科目三,三次都過於緊張,在起步時就掛科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