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壺濁酒喜相逢
-
2 # 詹三瘋2
秦始皇不想背這鍋!
秦始皇焚書,他焚的是雜書,而所有的書籍秦皇室是有留存的。也沒坑過儒,坑的是騙他的方士。儒家非往自己身上扯。搞得好像多可憐似的!
項羽燒沒燒,還真不好說。儒奴毀的書,還真數不清。
光被滿清那個儒生大煙袋燒的書,就多得不可想象。真正篡改,焚燒書籍的正是裝可憐的大儒們。
晉朝時出土了12卷失傳千年的古籍,其中包括夏代的失傳古籍,古籍是記載了先秦時代89位帝王、1847年曆史的《竹書紀年》。但在古籍出土600年後的宋朝,突然再次失傳。現代史學家推測,是宋代儒家學者焚的書。宋朝儒學成為國學,二程、朱熹理學居正統。而《竹書紀年》之所以被焚,原因是古籍中記載,儒家鼓吹的好幾位聖賢不存在禪讓的說法,不是被殺,就是囚禁,舜是囚禁堯登上帝位。跟儒家歷史體系完全不一樣,被儒家視為異端邪說。還好宋儒“焚書”不徹底,民間還有很多版本流傳至今。
焚書最多的是清朝紀曉嵐
乾隆年間設立四庫全書館,開始編纂《四庫全書》紀曉嵐為總纂官。整個浩大的編撰工程中以紀昀貢獻最大,
《山海經》就他毀的。
在乾隆編書的十年中,僅浙江就毀書二十四次,被毀書籍多達538種,13800多部。整個乾隆時期,焚燬各種書籍多達七十一萬卷。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焚書事件。秦始皇燒的那點書只能算滄海一粟。
他們不但燒燬,還篡改所有他不喜歡的書籍。
看看儒奴是怎麼改《道德經》的。
馬王堆出土的《道德經》和流傳最廣的《道德經》相比,被篡改的地方高達700多處!導致原文350多句中有160多句發生了重大改變。儒奴們為一己私利,顛倒黑白,中華歷史讓他們改得面目全非。
-
3 # 西關者說
焚書坑儒確實造成了古代文化在傳承方面的斷層,很多各個學派的博學之士被殺。就像現在流傳下來的孔子編修的《春秋》,還是當時一位86歲的博士靠著記憶背誦出來重刻的,而當時的博士是最為低階的學術人士,那些鴻學大儒或其他學派的代表人物基本上被斬殺殆盡。這是封建專制下愚民政策的體現,秦帝國靠法家之術而興起,法家商鞅等人在商君書裡這樣認為,民強則國弱,是以削民以弱之,則強其國,就是說要把老百姓中的學識超群的人給弄死,這樣的話就沒有引領人們的思想了,這樣的國家就能安定富強起來,老百姓就不會起來鬧事了。坑儒不僅僅坑殺的是儒家之士,只是儒家學派的人佔比較多而已。這是秦帝國實行思想禁錮的統治手段,是服務於千古一帝的統治需要的。
-
4 # 頂天立地——
秦始皇的天下一統,出力最大者當數贏政的相父呂不韋。但呂不韋的下場是可悲的。由此來看,秦始皇的暴政是不爭的事實。追求萬世為君的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行動是為自己的子孫後代的千古基業打基礎。試想一下,一個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後。連自已的生身父母,一母同胞都能開刀斬殺的薄情寡義之人。為了名譽的清白,後代的江山。只有把人民引向愚蠢,才能保障秦氏的一統江山萬世永存。殺博學之土,焚亙古奇文又能算什麼希奇之事。
獨夫一炬,斷代數萬。千古一帝,千古罪人。
私慾膨脹得不到滿足之後的衝動與發洩,即在情理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曠世英雄即可憐又可悲。把人的主觀能動發揮到極致後,找不到對手的寂寞與瘋狂是難以忍受的痛。
-
5 # 小小司馬遷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秦始皇“焚書坑儒”是不是造成了許多中國典籍的毀滅,這個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不管現在我們對秦王朝有什麼樣的重新解讀,秦朝都是以法治主義思想立國治國的,天生就視法家之外的各家思想為猛獸,主張“愚民政策”,嚴禁“儒以文亂法”。因此秦始皇“焚書坑儒”只是既定國策的一部分。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李斯建議“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秦始皇欣然採納,這造成大量先秦典籍的丟失和缺失。後來項羽火燒秦王宮,很多珍藏在國家圖書館的書籍也被燒掉,連備份都沒有了。
一是丟失部分。
“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除秦朝歷史之外的其他各國的史冊都燒掉,造成大量先秦史書的遺失,對我們完整認識先秦歷史造成一定的困難,現在對先秦歷史的瞭解,很多都來自於司馬遷的《史記》,但是《史記》記載的先秦歷史有很多都是模糊不清的,但是因為先秦各國史冊丟失,我們沒有其他的佐證資料,西晉時期有人從戰國魏惠王墓中挖出的《竹書紀年》一書中就有很多史實與《史記》相沖突。
二是缺失的部分。
《史記·儒林列傳》中說“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六藝為什麼缺,就是因為秦始皇在“焚書坑儒”的同時,還下達了“挾書令”,命令“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造成民間一段時間不敢公開傳播詩、書、百家的經典。到漢朝時,廢除“挾書令”,儒家思想言論這個禁區開始鬆動。從這時起,到文帝時期,一些尚存的老儒依靠記憶,口頭傳經,這樣的經典就是所謂的“今文經”。後來在拆除老房子時又發現了一些古書,稱為“古文經”,而且而這之間相差很大,如《禮》多三十九篇,《書》多十六篇。《毛詩》和《左氏春秋》等則為今文經所不載,因此造成學術界長時期的爭論。而這些不得不追溯到“焚書坑儒”。
-
6 # 財富自由幻想夢
歷史上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他焚的實際上是一部分的方術,還有迷信方面的書。很少很少焚燬科學文化藝術方面的書。
-
7 # 戀上賢魚的貓
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被後世稱為“千古一帝”。同時,也評價秦始皇是個“暴君”主要依據就是他的“焚書坑儒”。實際上,焚書坑儒事件確實有點冤枉。
《史記》記載: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實行郡縣制,維護國家的穩定。但是,依然有人借古諷今,主張實行分封制,指責秦始皇的統治。為了統一思想,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實行“收繳、焚書”政策,農業、醫藥、占卜不在焚書之列。同時,在秦朝國家檔案館對各類“經史”進行了收藏。後來項羽攻佔咸陽之後,焚燒咸陽城,導致文化典籍遭到更大的損毀。
《史記》記載的坑儒事件,並不是坑殺儒生。秦始皇迷信長生不老之術,多次命方士尋找長生不老之法,後發現被騙,並且還被方士責罵。秦始皇一怒之下,坑殺400多名方士。後世為了渲染秦始皇的殘暴,坑儒事件被誇張成坑殺儒生或者諸子百家代表人物。
從上可以看出:為了鞏固統治和統一思想,秦始皇“焚書”,損害了文化的傳播,也造成了文化典籍的損毀。造成文化典籍損毀更大的,應該是項羽。“坑儒”事件對文化典籍儲存基本沒有什麼影響。
-
8 # 圖文繪歷史
焚書坑儒這事兒,秦始皇肯定幹了,但並不像眾人眼中多麼十惡不赦,焚坑的程度遠遠比不上後來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梁元帝燒14萬冊,清朝文字獄等帶來的嚴重後果,其實規模很小,時間也很短暫,壞就壞在秦始皇開了毀滅文化的先例,後來文人只要受壓迫,活得不爽了,都可以拿他出來噁心一把出出氣,焚書坑儒這事兒也被越放越大,秦始皇的鍋越來越黑。
開創性的朝代,都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秦雖命短,漢承秦制,延續幾百年,隋也命短,唐繼承隋衣缽,延續幾百年,這兩朝的制度深深影響了後世千年。這其實是兩件事,分開發生的,焚書發生在公元前213年,坑儒發生在公元前212年。焚書的起因是秦國要做到行同文,車同軌,行同倫,通俗點就是統一文字,統一制度,統一思想,在這之前各國沒有統一過,你有你的文字,我有我的規矩,合一起後亂七八遭,也沒人知道怎麼來統一,於是秦始皇開創性的弄了一堆制度,立刻就遭到了其它六國言論的反駁,比如要弄郡縣制,各地都收歸中央管,反對,還是要諸侯國自己管自己。
個人覺得焚書這事,造成文化毀滅的,禍首是燒秦宮的項羽。對於大一統的國家來說,以古非今的言論,阻礙了政令的貫徹執行,當時秦國尊法家,於是下令除法家和秦國官藏書以外,諸子百家的書一律燒掉,不是秦始皇仇恨知識分子,仇恨知識,而是為了“書同文”,滅掉了其它家的書,但諸子百家以外的書,醫藥、占卜、農業等都不在其列,法令、軍事、史書等方面的書收歸中央和地方,禁止私學,如果想學,到官府報道後組織學習,史書記載“以吏為師”。毫無疑問,焚書肯定對古代文化典籍造成摧殘破壞,但僅限於思想一類的百家之言。
坑儒事件,歷朝歷代都有發生,北魏的國史之獄,宋朝的同文館之獄,清朝的文字獄,隨便拿出一件都是幾千幾萬條人命陪葬。再說坑儒,這事壓根就是訛傳,在今天看來,“坑儒”還“坑”對了,當時有一些方士為了榮華富貴,向秦始皇進獻長生不死藥,其實到頭來都是騙人的,前面有徐福,後面有盧生,秦始皇醒悟過來後,抓了這夥騙人的方士,經過審問方士們互相告發,一怒之下秦始皇殺了460多個方士。這個平時煉丹招神弄鬼的方士,也是能認字會讀書的人,人殺多了就弄得其它讀書人很惶恐,很怕“以刑殺為威”的秦始皇哪天降罪到自己身上,於是很多在咸陽的讀書人四處逃命,傳來傳去變成了秦始皇殺讀書人了,其實是殺了460多個方士。
-
9 # 大秦魂的微博
在《史記》當中關於所謂的“焚書坑儒”講述的已經比較清楚了,焚書是焚書,坑儒是坑儒,這是兩碼事。
全國統一以後,仍有許多六國復辟勢力蠢蠢欲動,想要顛覆秦帝國的政權。他們難道是為了人民的利益?我們應該知道,即使是今天,以前曾經奴役中國的反動勢力,他們仍然在言論、教育、影視作品等文化層次上“引導”中國,“影響”中國,我們國家也要在媒體、網路上做一些控制,只不過焚書那麼明顯。
秦始皇建立的帝國不再是封建制度下的諸侯割據的帝國,那麼他必須要做的就是統一各國的意識形態和文化歷史,不能允許各種不同的視角所編撰的書籍存在,假如今天有學校講課用的是臺灣版本的歷史書,你覺得中央會允許嗎?
秦始皇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他能不理智到把書都燒了斷絕文明的程度嗎?舉個小例子,有人編造(誰編的當然無從考證,但太史公司馬遷信了)說他有一次渡江時候狂風大作,一怒之下下令砍光了所有湘山樹木,簡直無稽之談!3000名罪犯在沒有電鋸的情況下一夜之間坎光一座山?最近出版的《嶽麓書院藏秦簡(伍)》刊佈了一條“秦始皇禁湘山”詔書,其中說到秦始皇因喜愛湘山樹木的“野美”而禁伐湘山樹事,是第一手資料《秦簡》更可信,還是120年以後的道聽途說更可信?是下令保護山林環境更好操作,好理解,還是就為了衝冠一怒命令幾千犯人坎光整座山更好理解,好操作?
秦始皇下令焚書也是有組織有紀律的一場運動,他不但有選擇性的收繳焚燬了一部分不利於國家統一的書籍(史記記載卜噬農業醫術等不在其列),還把被要求焚燬的書也都留有存檔,在國家檔案館由博士(秦朝的一種官吏)掌管。
後來秦二世昏庸,趙高亂國,更法去勢,秦帝國土崩瓦解,劉邦第一個攻破咸陽,作為秦朝舊吏的蕭何深知統治國家的關鍵是法令和吏制,他第一時間就把這些書先運走了,後來劉邦廢除秦二世時期的暴法,承襲秦朝吏制和秦始皇之前的良法開創了大漢王朝!我們今天可以檢索到《睡虎地秦簡》《裡耶秦簡》和《張家山漢簡》《居延漢簡》等考古材料,可以有理有據的證明——秦漢制度一脈相承,不存在秦法都是暴法這回事。
但是這些被博士掌管的書籍,的確是被毀於一旦了,這個人就是一代戰神項羽,他雖然善於用兵打仗,但是政治上著實太低能,進入咸陽他就把對秦朝的仇恨發洩到咸陽宮上,一把大火把咸陽宮和其內儲存的書籍燒個乾淨,如果劉邦比他晚進入咸陽,那連秦法秦制都沒了,很可能就沒有了後來的大漢帝國了!
至於“坑儒”的說法,在“史記”時代是不存在的,這都是後來的文人儒生添油加醋慢慢潤色出來的,秦始皇坑殺的是術士,只有少數幾個人算的上是儒生,這些人騙了經費卻根本沒有拿出他們的科研成果,還到處散播謠言誹謗皇帝,被抓捕坑殺無足為奇。需要解釋的是坑殺這個名詞,它不是活埋,是事先挖好了坑,然後處決犯人,在把他們埋起來。
焚書坑儒並稱,是為了把事情搞得嚴重一些,也就是“造勢”,坑殺幾百個術士本來在歷史上算不上大事件,比如明朝洪武四大案,哪個案子都得殺一萬人以上,但遠不如焚書坑儒有名,其深層原因是秦朝的影響遠比包括朱元璋在內的任何朝代要大,主要是制度,幾千年被罵的最激烈最惡毒,因為朱元璋再狠再猛他也是人治,只要他一死,權貴們就翻身了。而秦朝的法治制度下,權貴們不自由啊,這種制度不能讓他翻身,就得罵的他體無完膚,讓人想都不敢想!
-
10 # 蜀山精靈
焚書坑儒是秦始皇暴政的最有力證據,焚書坑儒摧殘了自春秋戰國以來百家爭鳴所形成的文化繁榮局面,毀滅了許多古代文化典籍,沉重地打擊了儒家學派及廣大知識分子,鉗制了人們的思想,給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焚書坑儒的積極意義:第一對後世: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用。
第二對中華民族:初步奠定了祖國疆域,維護國家統一。
第三對秦朝:鞏固秦朝的封建統治。
焚書坑儒的消極作用:專制易造成階級矛盾激化。消極的,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正如文字獄一樣。對人民思想發生束縛與控制。讓後代歷史編寫他功德無量,滅掉六國。對於六國英勇猛將隻字不提,這對後世產生不良影響。
回覆列表
歷史上的秦始皇,焚書坑儒,據多方考證,確有其事,對於秦朝以前的古代典籍造成了一定層度的毀滅,損失巨大,對於後世研究秦朝以前的歷史因缺乏文字史料而變得困難重重,但焚書坑儒這事也是秦始皇流一六國後不得已而為之的一件事,七國分庭抗之,各國有各國的文字、語言、政策法規,度量衡等等,這樣的局面對於一統華夏的大秦朝來講,簡直是困難重重,頭疼不已,各國都可慣於自已的文化及規距,如果沒有秦始皇鐵的手腕,焚書坑儒,斷其後路和念想,實行字同文,車同規,度量衡,大秦朝將無法管理,就像現代提倡普通話一般,意義深遠,幹啥事都有得有失,有利有弊,就看是否利大於弊了,如果我是秦始皇,在當時的環境下,我也會那麼做的,是非功過留待後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