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想你所想46
-
2 # 孤芳自賞q9hM
現在好多國家都選擇去越南投資建廠了,最主要越南廉價勞動力成本低不會沒落的。現在他們那邊農村人也都流行選擇外出打工了
-
3 # 鬼谷先一
越南很難競爭的過中國,第一規模差距太大,傳統工業模式就是規模為王,規模大,產業鏈完整,交易成本低,自然競爭力強。更重要的,中國在前30年建立的高科技產業鏈是越南沒有的,這使得越南的工業沒有產業升級的後勁,沒有後續產業升級帶動工業化深入,資本受利益驅動必然流出或者轉向投機,驅動泡沫經濟發展。
-
4 # 愛之育之
實力不濟,完全依附國外市場。
一味的來料加工。
缺乏對技術的吸收。
缺乏自主研發創新能力。
一味的模仿,走不多遠。
心思全在外向型經濟上。
國內消費市場的培育太弱。
國內購賣力微乎其微。
將寶全壓在境外。
國際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必然有強烈反映。
故,越南是單腿走路,時時刻刻都不安穩。
僅學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皮毛,就抖了起來。
不吃苦頭才怪呢。
#凌遠長著#
-
5 # 李建秋的世界
越南現在的問題是投資往上漲,但是GDP沒有同比上漲,什麼意思我給大家解釋一下。
我們調出來這麼多年越南的經濟GDP大家看一下
越南的改革開放自1986年,大家可以看到,基本上增長率維持在6%左右,最高也沒破過10%,要知道,越南國家比中國小的多,同樣的社會制度,同樣的儒家社會環境,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大的差別?中國在越南那會增長率動不動就破10%,為什麼越南沒有狂增?越南這個增長率也就和印度差不多。
2017年越南GDP6.81%,2016年6.21%,目測今年可能也還在7%以下,什麼水平?印度的水平,印度也就這個增長率,大家也不要認為說越南能成世界工廠,實際上現在越南的低階製造業投資於已經過剩了,而且越南發展極度不平均,一大半的投資都在紅河三角洲
而且越南是製造業的,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外匯儲備,貿易順差大規模增幅,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就是中國變成世界工廠的那段時間,你想不到的是越南直到今年1月份,居然還在貿易逆差!
所以有些東西大家不要似是而非的去想象,“我認為會是這樣”“我覺得會是這樣”,你覺得,你認為,那是沒用的,外國投資者不是傻子,你以為改革開放那麼簡單?越南在中國有專門的政策人員,專門抄襲中國的政策,所有的中國政策都被翻譯過,包括越南最近新建的經濟特區,這是抄誰你想的到吧,結果咧,沒搞下去。
越南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一個是國內過低的加工製造業水平,第二個是培養一批越南中端的企業,第三個是立即大修大建,改善本國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上不去,一大堆投資望而卻步,製造業檔次上不去,投資一大筆錢但是沒見多少增長率,都是不可取的。
-
6 # 馬馬大拿
我家裡是做紡織生意的,這個我來回答一下面料及服裝行業的現狀。
確實現在很多的工廠在越南開廠,比起國內來說越南開廠有幾個好處:
1環保問題,不像國內環評抓的那麼嚴;
2當地政府支援,大多數去越南開廠的都在一個工業園區內,類似於國內柯橋鎮那樣,印染和後處理工廠,服裝加工廠都離的很近,各種資源整合在一個工業園區內,大大減少了後期的費用;
3人工工資低,越南人工工資每月相當於人民幣1000-1500元,比起國內4000元左右的工資還是很有競爭力的;
再說說越南開廠不足的地方:
1工人罷工,這幾年發展下來,工人工資比起初的時候要漲了不少,剛開始去越南辦廠人工工資也就1000元人民幣左右,那邊人員動不動就罷工導致現在人力成本不斷增加;
2勞動效率低下,相對於國內的生產力,越南和菲律賓那邊的服裝廠生產效率要低的多,大多是做出口非洲的低端市場的貨,出口歐美日韓的產品基本還是在國內生產;
3生產週期長,相較於國內來說,越南沒有完善的印染-後處理-服裝加工的產業鏈,很多面料要從國內做完後發海運到越南,然後在越南加工再出口到其他國家,這樣週期會變得很長;
-
7 # 破關東出
越南的工廠會越來越多,但是很難擔起“世界工廠”的頭銜。
越南人口九千萬,雖然人口比不上中國和印度,但是也算是個人口大國。近兩年越南被封為“新的世界工廠”“東南亞製造業和工業中心”,外媒高度評價越南近兩年的經濟成果,認為越南可能成為東南亞新龍頭。
憑藉人口優勢、相對開明的政策和廉價的勞動力,越南對工廠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彪馬、耐克、阿迪都有意把工廠搬到越南,越南每年生產的鞋子突破100億雙。隨著工廠的湧入,今年上半年越南經濟增長超過7%,房地產和工業隨之蓬勃發展。
未來一段時間,不出意外越南經濟肯定會進入一段蓬勃發展期,但能否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呢?我並不看好。
1.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條件,只需要說一點就是越南無法比擬的。中國擁有四億受過良好初等教育的工人,這得益於中國耗費巨大精力推行九年義務教育。
印度人口比越南多十倍有餘,但是現在如何呢?文盲都還沒有解決。同樣越南也有這個問題,並且不是一年兩年就可以解決的。
2.越南的優勢在於廉價勞動力,在勞動力密集產業非常有優勢。但是越南人口比不上中印,甚至沒有排進前十,僅僅只有九千萬而已,如何能撐得起整個世界的工業生產?
越南隨著經濟發展,工人薪酬提高之後,越南又會有什麼優勢繼續吸引工廠投資呢?恐怕這需要越南慎重考慮。
越南短期內不會衰落,穩定的社會下,人口多不是壞事。只要運用得當,便是巨大的人口紅利。
-
8 # 夜醉獨執棋
發展中國家中除了中國,最有可能在近幾十年實現工業化的也就是越南和伊朗。越南在中華文明圈內,重視教育,也比較勤勞。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基礎設施不完善。因為越南不像中國全面土改,政府對與土地徵用絕對掌控,所以進度相對中國比較慢。
-
9 # 姜運倉
雖然越南近年來一直在學習和模仿中國的改革開放,並且取得了顯著成效: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吸引了不少外來投資,不少加工業也從中國轉移至越南。但是越南是不可能成為“世界工廠”的接班人的。原因如下:
第一,越南的人口較少,不到1億人口,這樣的人口規模不足以支撐“世界工廠”的人力資源需求。再者,越南也不可能全部把其生產的商品都銷往海外,但其國內的市場太小,難以承受外貿不暢的打擊;
第二,越南的基礎設施難以支撐“世界工廠”的需求。一個國家能否大量吸引投資,除了優惠政策、廉價的勞動力與土地之外,完善的配套基礎設施也是非常必要的。越南目前的基礎設施還有較大的改善餘地;
第三,越南面臨的競爭對手較多。“世界工廠”有高階與低端之分,高階世界工廠仍然在美歐日等發達國家與地區,當然中國的產業也在升級之中;低端的世界工廠也有很多現存的與潛在的競爭對手,至少中國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工廠,並且產業在內部的轉移也非常普遍;另外東南亞不少其他國家、印度、巴西等國都是越南的重要競爭者。
綜上所述,越南幾乎沒有成為“世界工廠”的可能性!
-
10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在博弈論裡有一個“智豬博弈”的說法。假設豬圈裡有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頭有豬食槽,另一頭安裝著控制豬食供應的按鈕,按一下按鈕會有10個單位的豬食進槽,但是誰按按鈕就會首先付出2個單位的成本,若小豬先到槽邊,大小豬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6∶4;同時到槽邊,大小豬收益比是7∶3;大豬先到槽邊,大小豬收益比是9∶1。那麼,在兩頭豬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終結果是小豬選擇等待。
這個理論放在如今的中國和越南關於“世界工廠”的爭論的背景下,同樣適用。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對於精密製造而言,成品當然價值更高,但是背後的研發資金成本、裝置成本無疑代價更為高昂,這對於一個後發國家而言是無法承受的。所以,越南一家塑膠生產和加工企業負責人就說:目前,越南的企業只能生產一些簡單的半盔型產品。其他一些全盔型產品只能從中國進口。如果他們自己在越南生產,價格是中中中國產品的兩倍。對於越南產家來說,如果大規模生產,需要花錢去做模具,而模具非常昂貴。因為利潤低,成本高,因此,即使越南企業有能力生產,許多企業也會進口中國商品,既能使得品牌迅速成長,又降低成本。
造不如買,買不如租。誰都不想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但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玩資本主義,沒有原始資本,搶不得騙不得,只能自己省吃儉用。所以,中國成長為“世界工廠”用了40年時間,慢慢培育出了一個世界最大的市場和世界第二的經濟體,終於有足夠的體量來承載製造業價值鏈上游的業務鏈。由於中國的厚積薄發爆發速度太過驚人,因此江湖人送綽號“發達國家粉碎機”。
中國一旦決定進入某一個領域,很快就會把產品變成白菜價,造福世界人民。
這就動了發達國家的乳酪,有一段時間,日本、歐美國家的外資工廠紛紛撤廠,他們組團前往中國的周邊國家投資設廠。眼看著外資的風風火火,惹的中國的一些企業家竟然也跟風了起來。外國資本家一臉懵逼:我搬廠不過就是刺激刺激你,讓你的政策、稅收監管等等再松一點。你們跟過來幾個意思?
至於結果,我們透過新聞就大概知道了。印度火了一段時間後,不斷的安全事故,讓資本家痛苦不迭;東南亞國家動輒發生的罷工遊行,讓勞動生產紀律形同虛設;墨西哥人相比老老實實在工廠上班,他們更願意去販毒。
在出走幾年後,美國萌生了“返回本土”的想法,日本的一些財團又把工廠搬回了中國。在他們看來,世界上哪兒還有一個國家,有著中國這樣的人口體量和基本普及的義務教育,同時還能背井離鄉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產業叢集地? 喬布斯在新聞釋出會前一個星期,有一次把iphone和鑰匙放在了一個口袋,拿出來後發現手機外殼被刮花了。喬布斯肯定忍受不了,立刻召集所有部門開會,要求一個星期內換成玻璃外殼。外觀設計的負責人在會議還沒有結束時,就立刻搭飛機到了深圳,因為只有這裡才有24小時不停歇的工廠,有所有的原材料部件和模具,有大量加班加點只為掙一點辛苦錢的老闆、工程師和流水線員工。如果在美國組織生產,就算給美國180天也絕不可能。
美國和歐洲已經進入了後現代國家,可以說是得了“富貴病”。以創新產品的回報週期來看,在歐美,一款新產品從投資研發到資金回籠,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而在中國,這個時間被縮短為23個月。華人幾乎無眠無休的工作,才造就了“世界工廠”的美名。同時,這還沒有算進去中國政府在基礎教育、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大量投入。
中國模式最為核心的並非是“三來一補”的經濟政策,而是改革開放的決策魄力以及華人民戰天鬥地的生產熱情,抑或可以說是生活所迫,看不見的經濟調控大手犧牲了一兩代的華人的幸福,完成了中國的產業佈局。其他國家想要借鑑中國模式,先要問一問他們有沒有做好40年吃糠咽菜的打算?其次,才要問一問他們有沒有40年來長期分居兩地而無怨言的產業工人?最後,還要問一問他們有沒有防止經濟成果被“剪羊毛”的國家調控、軍事保護手段?
所以,越南會不會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呢?不會。
後發國家的研發動力不足。根據智豬博弈理論,後發國家只能從低附加值製造業開始積累資本,如農業。在排除越南外資企業出口額後,其本土出口中的大部分來自農林水產品出口,而真正的越南本土製造業出口可以忽略不計。
越南特殊國情決定了經濟不能優先於政治。實際上,越南勞動力價格上漲速度非常之快,最低工資在不到十年之內迅速上漲至原來的5-6倍之多。不唯越南,即使東南亞人口大國的印尼,也無法勝任“世界工廠”,其中的原因即在於本地人的政治性多於經濟性。
越南人口體量及產業工人熟練程度無法勝任“世界工廠”。越南總共只有9000多萬人口,多數沒有經過產業系統的培訓,頻繁發生的罷工運動讓外資企業視同雞肋。
越南的經濟體量無法承載高精尖製造業。如果只是做來料加工,做一些簡單的組裝活計,這一點在智慧機器人時代,越南已經沒有優勢了。而從事高附加值工業,越南還沒有那麼大的經濟體量來孵化這樣的產業。
只能說,“世界工廠”的美譽,可能會永遠成為一個歷史名詞載入史冊,這是一場人類史上絕無僅有的大規模的工業化運動,換任何一個時間節點,都沒有成功的可能。我們適逢其會,只是當局者迷,無法一窺其全貌。“中國模式”當然可以借鑑,但應主要是在政策和體制方面,任何一個國家想要重新複製這場傳奇,都幾乎不可能了,哪怕是中國也不可能回去了。
對於越南來說,最優解應該是主動融入中華經濟圈,承接中國工業體系的某一個方向,作為中中中國產品的配套專案,從而掙得一部分利潤。對於越南的體量而言,這就足夠他們優渥的生活開銷了,實在沒有必要去追求大而全的“世界工廠”。
回覆列表
沒落啦!地方小,人口少。唯一的優勢,人工成本低,但這也不只是越南人工成本低,像印度,葉門之類的,別人不佔一個運輸成本低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