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純屬瞎扯淡,說這話的人太無知了,

    現在網路發達,是個人就能網上說話,然後冠名魯迅、某偉人說,實際在生活中可能就是小學畢業,一個憤青而已,大言不慚的就敢總結歷史

  • 2 # 歷史的小學生

    首先表示嚴重不同意!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在普及歷史知識的時侯首先要自身去學習研究相關的歷史知識,顯然,高曉松對明朝三無的說法是一個非常淺顯,武斷且粗魯的表現,同時也清楚的暴露了其對明朝歷史的不清楚,不研究,不考證的三無。但為什麼高曉松會有這樣的結論呢?無外乎兩點,第一,沒有系統去認真學習一下關於明史的資料;第二,完全受清朝對明朝的謬論而不加考證直接套用。關於第二點我們必須要著重予以說明,首先,《明史》是滿清政府所修,而滿清政府作為一個外族政權“代明馭華”必須在宣傳上著重反應明朝的腐敗和天命所歸。這樣的目的就是直接證明滿清政權的合理性,正統性和必然性。那麼接下來我就對高曉松先生關於明朝三無的說法一一舉反證對照一下是否如他所說。先說無明君,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建國至明思宗朱由檢亡國經17帝,壽276年。在此不再繁述17帝之廟號名諱,我們詳看這17帝中是否有明君?太祖朱元璋驅逐胡虜,還政中華,結束了蒙元90餘年的腐朽統治,將億兆百姓從水深火熱的元朝暴政中解救出來,使老百姓重新過上了太平日子,難道不是明君?其在位期間與民休養生息,愛民護民,皇宮設登聞鼓,全國修驛路,使老百姓遇不平之事可直接上京告御狀,且嚴旨各級官員及驛路值守不得阻攔,且要免費提供告狀的錢糧。這樣為民著想的帝王難道不是明君?太祖在位期間整肅吏治,嚴糾枉法,痛擊腐敗,即使駙馬歐陽倫違法一樣正法。這樣執法為公,立法為正的明君難道不是明君?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立下“天子守國門”祖訓,五入漠北,痛擊蒙古,保證了北部邊境數百年的安寧。召文士三千修《永樂大典》,遣鄭和下西洋,揚威海外;建紫禁城,修北京城,恩澤至今;難道不算明君?英宗朱祁鎮解禁建文帝次子朱文圭,建園邸,供錢糧使其自由出入,衣食無憂;廢除太祖殉葬惡習,惜人命。難道不算明君?景帝朱祁鈺重賢臣,輕小人,土木之變時,臨危受命,起用於謙抗擊瓦剌,使大明王朝國祚延續。難道不是明君?孝宗朱祐樘,仁義愛民,終中國封建王朝唯一一位踐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且與皇后張氏恩愛情深,始終如一。孝宗即位8年後史載“視朝漸晏”,就是上朝晚了點,群臣上疏糾偏,孝宗不但不忍加罪,反而下旨褒獎。孝宗駕崩後史載“深山窮谷,聞之無不哀痛”,“哭聲震野”。清初學者談遷發出“德如孝宗”的感嘆。這樣的皇帝難道這不是明君?武宗朱厚照,雖個性乖張,但嚮往自由,待人平和,且精通佛法,梵語。武宗好出宮,群臣勸諫,出言狂悖,但武宗惜其直而不加罪。大臣生病,武宗親往家中探望。武宗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小王子叩關襲明,武宗親率大軍與蒙古軍大戰百餘回而大勝,其間明軍一度被蒙古軍分割包圍,武宗自領一軍前往解圍,還親手斬殺一敵。大戰期間武宗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同甘共苦,絲毫沒有皇帝的架子,極大的鼓舞了明軍計程車氣。史稱“應州大捷”。此戰後,蒙古勢力數十幾年不敢覬覦中原。這樣的皇帝雖有不足,但也不能歸之為昏君吧。世宗朱厚熜和穆宗朱載垕厲行兵法,全力支援東南抗倭,在民族國家,大事大非前不糊塗,不退卻。神宗朱翊君力主抗倭援朝,倭寇入侵北韓之訊傳之朝廷,多數大臣主張講和,但神宗乾綱獨斷,力主痛擊。戰爭初期,由於明軍準備不足,初戰失利。主和大臣將失利的責任推卸給主戰的官員身上。神宗力排眾議,將責任歸攬到自己身上,有力的保護了主戰官員的命運和鼓舞了前線士兵的必戰決心。終將倭寇驅逐出境,使倭寇至滿清甲午戰爭1894年間三百餘年不敢窺視中華。神宗期間,雖然不視朝,不早起,但不荒廢朝政,不置國家大事於不顧。倭寇入侵北韓的時侯神宗皇帝敏銳的看出日軍的目的其實是我中華,而北韓只不過是一個跳板。細思極恐,如果當時沒有神宗皇帝力主抗敵,現在的局面還真不好說。對國家民族做出巨大貢獻的皇帝難道也是昏君?!思宗朱由檢,以信王登大寶,剷除閹宦魏忠賢而不擴大範圍,有力保證了朝政的穩定。御極十七年來,宵衣旰衣,夙夜不懈,然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後金入侵,再加上連年災荒,奈何天數已盡,城破之時自縊殉國,殉國前在衣中留書“勿傷百姓”的希冀之語。完美詮釋和執行了成祖“天子守國門,死社稷”的祖訓和聖德。這樣的皇帝難道也是昏君?另外我要著重強調一下高曉松所謂“明君”的含義,所謂明君,當是為國愛民,在大事大非面前有清醒的認識和堅定的立場。另外我們必須要明確皇帝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一定會有人性中的弱點和不足。我們不能說這個皇帝在位期間犯一些錯誤就全盤否定,這是不應該的。比如說康熙和乾隆,雖然大興文字獄,數下江南,勞財害民,好大喜功,興建行宮別苑,但我們能說他們也是昏君嗎?但如果以高曉松的觀點來看我們能說他們是明君嗎?所以要有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看待歷史事件和人物。

    另外再談談高曉松所稱的“無名士”,我大致舉幾個人的名字供大家參考:王陽明,李贄,談遷,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李時珍,徐光啟,許仲琳,馮夢龍,湯顯祖,文徵明,唐寅,董其昌,吳敬,徐霞客,宋應星。

    再談一下所謂的“無名將”,以下名字供大家參考:徐達,常遇春,沐英,傅友德,鄧愈,湯和,李文忠,藍玉,戚繼光,熊廷弼,于謙,俞大猷,袁崇煥,秦良玉,鄧子龍,李如松,李成梁,盧象升,史可法。

    說來慚愧,因為時間有限我沒有較全面詳細的回答這個總是,因為要講清楚這三個問題真不是幾句話或者幾千個字就能說明白的。其實說來我是不屑於反駁高曉松先生的這個觀點的,因為我們只要反問自己這樣一段話就能明白的:既然明朝無明君,無名士,無名將,它又是如何能存在長達276年的時間呢?

  • 3 # 莫衛藍1987

    一半一半吧,三無朝代就過了,皇帝暫且不說,名士還是很多的,一堆思想家就不說了,,海瑞罷官流傳這麼多年,戚繼光不算名將?對吧,所以三無朝代肯定是啊錯的。不過說明朝是中國開始走下坡路的時代就太對了。畢竟從崇禎年間到“康乾盛世”那還算是下坡路,從“康乾盛世”以後那就直接是跳崖式下降了……

  • 4 # 金地黃

    首先感謝邀請!但是,不同意以上說法,“無明君”,什麼是明?在我看來,明太祖、成祖、宣宗、孝宗都是很英明的皇帝,尤其是孝宗朱佑堂是沒有任何汙點的,即便是英宗、武宗、世宗,雖然幹了一些很荒唐的事,但是這三個人都很聰明,而且駕馭能力很強,大權沒有旁落,個性宣明。英宗即便是被俘,蒙古人也是按照皇帝待遇禮遇,未曾像北宋、大遼三帝那麼慘,並且被俘期間還能自學蒙古語,這不能不說他不聰明!即便是亡國之君崇禎帝也是很勤政的!

    無名士,這個更不用說,明初四大學士,宋濂、劉伯溫等,唐伯虎、王明陽、等等,太多不列舉

    無名將,明朝是唯一一個到滅亡軍隊的戰鬥還很強的王朝,從明末到明初,均有名將!更重要的是明朝後期,名將多出自文臣。自古以來,將領講究勇猛,但是隨著火藥的發展,軍事理論及軍事思想很重要,能否靈活組織軍隊、安排各個兵種很重要!清末,清軍將領思想腐化,導致幾千人英軍從南打到北,而廣州民眾三元里的抵抗也打敗英軍,這說明裝備差不是主導因素,將領怕死、魔化敵人所致!本朝的勝利也更說明這點!無名將之說不存在!

  • 5 # 江湖jh再見

    徐達,常玉春,藍玉,戚繼光,愈大酉不是名將?那個只有一個皇后的不是明君,王守仁,解縉不是名士,但是八股確實禁錮思想。國外開始解放思想,君權開始弱化,我們用特務和八股,的確不是好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頭條半個月還沒轉正,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