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文化成
-
2 # 守一城終老5
中國很多文物已經流失於國外,尤其是清末經過兩次鴉片戰爭以及甲午戰爭後,歐洲從中國劫掠的文物不計其數,甚至民國初年連甘肅的莫高窟都不能倖免,中國的文化瑰寶己經戰亂,留在中國的已經不多,其中在歐洲博物館中大英博物館收藏最多,於此可以看出英國殖民者對中國經濟文化的摧殘
-
3 # 楊文彪29
一八四0年以來,由其是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先是掠奪後被燒燬的園明園,不計其數的貴重文物被瓜分,他們有的在爭奪文物中相互殘殺,統計流失的文物只是粗略,走進大英博物館你的笫一幻覺是走錯了地方,以為是走進北京故宮的展品,看看世界的幾大博物館沒有中國文物根本稱不上博物館,而散落在世界民間的文物有誰能說的清,(都是侵華士兵帶出的)哎!說多都是氣呀,落後捱打的教訓警世不能忘啊,但願國家強大他國稱霸主的那一天,世界上只要是中國文物統統收回。
-
4 # 勇戰王聊歷史
在惋惜哪些被外國搶走的文物時,最讓我痛心的是古籍被搶。先輩耗費幾十年,上百年心血;動用成百上千人編纂,最後,大部分被列強瓜分了!
《永樂大典》,於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由解縉、胡廣、胡儼、楊士奇等人負責開始編纂。起初,主持編纂工作的狀元解縉沒明白朱棣的意思,用了一年就草草完成了。朱棣很生氣,命令重新編纂!永樂三年,朱棣又派出著名謀士姚廣孝、禮部尚書鄭賜配合解縉編纂此書。此時,解縉明白了此書的重要性,全身心的投入《永樂大典》的編纂工作。
中國古代浩瀚的文化典籍,能流傳到今天的不到全數的百分之一!《永樂大典》作為“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最大限度的將明朝以前所有文學典籍編纂成冊,對研究中國古籍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全書22,937卷(光目錄就佔60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此書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清朝的《四庫全書》也只收錄了3000多種。涵蓋了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等。
而且,全書不僅繕寫精美,而且,還配有絕美的插圖。隨便一本插圖集拿出來,都是古代文明的一次大展示。
就是這樣的“一本書”,現在僅存800冊,大都是被滿清官吏偷竊了。剩餘殘本,流散在8個國家和地區的30個單位。《永樂大典》在纂修完成後,只抄錄了一部,叫做"永樂正本"。到明朝嘉靖時期,怕大典有損,徐階又奉旨主持重錄了一部,重錄工作整整花了6年時間,稱為"嘉靖副本"。
明末清初時期,朝代更替。正本下落不明,疑似毀於此時的戰火,也有可能藏於永陵。副本被滿清收藏在翰林院。
乾隆三十八年,清廷修《四庫全書》時,發現《永樂大典》缺失2422卷。等到光緒元年,發現原來上萬冊的《永樂大典》只剩下不到五千冊。20年後再清點,竟然只存800餘冊。
(這就是滿清!清粉出來走兩步!)
清末列強入侵中國,清廷存放的《永樂大典》部分被燒燬,部分被搶走,所餘寥寥無幾。現今留下810卷副本留存於世界各地,僅佔總卷數的4%,其餘的96%早已下落不明。英、法、美、日、俄、韓等國,都有收藏。其中,日本的收藏是最多的(日本最大的亞洲研究圖書館--東洋文庫,1917年為止,已經收錄二萬四千餘冊各類中國書籍,和中國地圖畫卷一千餘份。)想看日本儲存的中國書籍,要麼給錢,要麼交換資料。
但是,英國和法國的藏書也不能忽視。因為,兩國士兵私藏不少書籍,經常零散的發現《永樂大典》遺本。
總之,文物典籍流落海外的最大的根源還是在滿清!
-
5 # 考古班二愣子
血淋淋的資料讓人看了揪心。
中國有大概160多萬件國寶級文物流落海外。注意這僅僅是國寶級的珍貴文物,其他文物的數量遠高於這個數字。這些文物收藏於世界各國(主要是英、法、俄、德、美、日、加等國)的200餘家博物館。有關學者認為,民間收藏的中國文物數量是博物館收藏的10倍以上,也就是1600餘萬件。
卻如題主所言,戰爭年代,天下大亂,中國國弱民窮,無法保護好幾千年留下來的稀世珍寶,於是無數珍貴的文物不幸流落海外,實為國家民族之奇恥大辱。具體而言,國寶外流的途徑有三個:
1、借考察之名盜竊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列強發現中國有無數奇珍異寶,但是中國大而不強,於是產生了盜取中國國寶的念頭。他們組織了許多探險隊、考古隊到中國,借考察之名行盜竊文物之實。1856年-1932年,英、法、德、日、美、俄瑞典等國組織考古隊、探險隊在中國考察數十次,竊取無數國寶。
舉世聞名的敦煌文物就是在這一時期大量外流。英華人斯坦因盜走9000多件敦煌遺書和500餘幅繪畫,法華人伯希和盜走6000餘件敦煌遺書的畫卷。對於無法帶走的壁畫,無恥的外華人竟然用膠帶將其粘下來,珍貴的文化遺產毀於一旦!
2、武力強行掠奪清朝末年列強對中國發動了很多次侵略戰爭,均以清朝失敗而告終,其中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尤為嚴重,因為侵略者直接佔領北京。侵略者在北京燒殺搶掠,北京的文物經歷了一場浩劫,無數珍貴文物流落海外。
舉世聞名的圓明園自康熙年間修建,後來不斷擴充,歷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六朝,歷經200餘年,園中珍寶無數。這樣一個號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在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時毀於一旦。抗日戰爭時期,淪陷區內很多高校、博物館的文物也慘遭侵華日軍劫掠。
3、漢奸盜賣辛亥革命之後,全國各地盜墓賊為謀取經濟利益,將盜墓所得文物賣到國外,造成大量文物外流。盜墓賊看似得到暴利,實際上都是賤賣。近代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盜墓賊非孫殿英莫屬,他將從乾隆裕陵和慈禧定東陵盜來的文物,小部分送給上司獻媚取寵,剩餘大部分賣到海外購買軍火,誰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文物經孫殿英之手流出國門。
新中國成立之後仍有不少盜墓賊和外華人勾結走私文物。像這種人我實在是找不出一個詞形容,姑且以漢奸稱之。經漢奸之手盜賣到海外的文物,其數量根本無法估算。
現列舉幾個重要的大量收藏中國珍貴文物的國家、收藏單位以及收藏文物代表:1、英國:130餘萬件代表收藏單位:大英博物館、大英圖書館
代表文物: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唐代摹本、蘇軾《墨竹圖》、唐代《金剛經》、商代青銅雙羊尊、東周青銅簋、敦煌壁畫、敦煌遺書(一萬三千七百餘件)、等等。
2、法國:260餘萬件代表收藏單位:盧浮宮博物館、法國國立圖書館、楓丹白露宮(中國館)
代表文物:敦煌遺書6000件、鎏金編鐘、景泰藍大香爐、青銅鎏金塔、等等。
3、德國:30餘萬件代表收藏單位:德國東亞藝術博物館
代表文物:商代青銅器鉞、康熙紫檀嵌螺鈿大屏風以及寶座、等等。
4、日本:200餘萬件代表收藏單位:東京國立博物館、東京靜嘉堂、京都泉屋博物館、出光美術館
代表文物:甲骨文片13000片、南宋馬遠《寒山獨釣圖》、王羲之《妹至帖》、《十七帖》、《定武蘭亭序》、《集字聖教序》、獸面紋觥、西周楚公篆鍾、等等。
5、美國:230餘萬件代表收藏單位:波士頓美術館、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華盛頓佛利爾美術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芝加哥大學圖書館
代表文物: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宋徽宗《五色鸚鵡圖》、三顧茅廬人物帶蓋梅瓶、康熙玉如意、石刻《昭陵六駿》中的《拳毛》和《颯露紫》、等等
6、俄國代表收藏單位:因中蘇盟友關係,文物不公開,而是隱藏在一些研究機構,例如:東方研究所。
代表文物:敦煌遺書(12000餘件)。
7、加拿大:20餘萬件代表收藏單位: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文物:彌勒佛說法圖、東周王室珍寶(數千件)
-
6 # 風雲說收藏
從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年間,流入西方各國的中國文物不計其數,毀在戰火和中外古玩商手裡的珍貴文物也不在少數。這一百年中,以美國、英國和日本竊取豪奪中國文物為最多,其中日本的手段最為卑鄙和殘暴,不但強搶豪奪之外,明偷暗搶等下流手段更是層出不窮。目前,流落海外的文物價值和數量是遠超保存於大陸以及臺灣的文物的。
另外,解放後雖然國家雖然對文物的控制加大力度,但仍然有盜墓者把不少文物透過各種隱秘渠道被盜賣,其中絕大部分是透過香港被各國藏家買走。到了改革開放,國內古玩市場開始復甦,盜墓和走私之風盛行,也有國寶級文物被走私出去。更是有國營文物商店在各地收購文物以賺取外匯,但是由於國家的管控下,這裡面並沒有上等級的文物。
這種情況下,國內大小墓葬幾近被挖掘,達到十墓九空的地步,由此不難想象,這些墓葬中的文物基本上都會透過地下渠道流出海外,出現在市場上的機率極小,最多也就是一些不會驚動文物部門的普通貨流出來。但隨著國家對於明清以前的大型墓葬的管理更加嚴格,而且已經無墓可挖,所以很多盜墓者也會掛羊頭賣狗肉,用仿品放入地下直播,以賣假為生。
所以,不管是百年來的戰爭時期還是解放後的和平時期,都無法擋住國內那些貪婪者向國外輸出文物的步伐,從盧芹齋到嶽彬,無一不是盜賣了數以萬計的文物,直到現在,文物被走私盜賣都沒有停止過。雖然有國內的不少藏家為了文物不飄零在海外而傾盡家財,也有不少愛國商人高價在國外把文物拍回來,但對於大量流出國外的文物來說也只是杯水車薪。&上世紀盜賣文物最多的盧芹齋,據傳中國大半文物都經他的手賣到國外。
這裡,希望國家能加大力度打擊盜墓者,加強海關文物稽查,別再讓文物外流,要知道這些外流文物很多都會直接藏在某些家族的收藏室裡,從此不再為世人所知,這會讓我們失去很多瞭解我們歷史的重要物證和研究物件。
-
7 # 戰漢古玉
清末民國在那戰亂頻發的戰爭年代,我們國家的文物流失比較突出,幾起事情可以為證:一是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圓明園被毀,圓明園裡清朝皇家的許多藏品丟失;二是洛陽金村東周天子墓在民國時期被發現,周天子墓裡的文物多且等級高,結果幾座周天子墓全被洗劫一空;三是甲骨文被發現後,有一些被作為藥材,有一些則流失海外;四是東陵盜墓案發後,也有不少東西被倒手賣到海外,有的東西至今沒有面世;四是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等地的文物也在戰爭年代流失了不少;五是故宮也有文物流失。戰爭年代文物流失之所以突出,一方面是因為國家顧不上文物,另一方面那個年代我們華人的考古和文物保護意識也不強。紅山文化在民國初年最早被日本人發現,中國的學者關注到紅山文化都到了三十年代
-
8 # 王木匠棕櫚雪山
大家一提文物流失就說心痛。倒過來思考這個問題,或許更坦然一些。流失只是表象,根源在戰亂與積貧積弱。在積貧積弱的年代,我們的一些文化瑰寶流落世界各方,反過來也是一種保護,也是一種對文化的宣揚。應該心痛與反思的的是讓文化瑰寶流落世界的時代。願我們再也不出現讓文化瑰寶流落四方的時代了。
-
9 # 戰爭史
月牙泉畔憶何物,甘州黃沙涼州血。
(雙頭佛像,現收藏於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也就是原來的冬宮)
這件雙頭佛像,其形制在佛教造像歷史上非常罕見,全世界僅有三四例實物,這一尊出土於西夏黑水城遺址。黑水城位於祁連山額濟納河下游,是一座消失於歷史近千年的西夏古城,額濟納在西夏語中就是“黑水”的意思。這座西夏城池直到近代被俄羅斯探險家彼得·庫茲米奇·科茲洛夫以科考名義盜掘,才重新出現在人們面前。
(俄羅斯探險家彼得·庫茲米奇·科茲洛)
西夏學一向被稱為絕學,因為西夏被蒙古伐滅後,國破族亡,西夏的党項文化和文字慢慢失傳,直到19世紀才開始被重新重視,編纂史籍。但是西夏文字解讀困難,大部分史料都埋於黃沙之中,對世人來說,西夏王朝始終隱藏於迷霧之中。當時誰也沒想到,在這座黑水城裡,埋藏著解開西夏之謎的鑰匙。
(遠眺黑水城)
1908年,俄羅斯人科茲洛夫帶領的探險隊乘著清朝在西北地區的控制力下降,賄賂當地蒙古王爺,獲得了黑水城遺址的位置,來到了這座沉睡千年的古城。他們在城中的一座佛塔下挖出了大量西夏文書和寺廟用品以及日用器具。
第二年,不滿於這點發現的科茲洛夫又重返黑水城,他挖掘了城內外數十座佛塔,發現了巨量的西夏文獻和文物,之後在1926年他又最後回到過一次黑水城。
根據統計,科茲洛夫前後三次從黑水城挖掘的文獻有西夏文刊本和寫本達8000餘種,還有大量的漢文、藏文、回鶻文、蒙古文、波斯文等書籍和經卷,以及陶器、鐵器、織品、雕塑品和繪畫等珍貴文物
(在黑水城挖掘出的佛像,大部分被科茲洛夫帶回俄國)
《番漢合時掌中珠》,就是科茲洛夫帶走的西夏文獻中,最珍貴的一把解開西夏之謎的鑰匙。這是一本西夏文和漢文雙解通俗語彙辭書,刊行於西夏仁宗乾佑二十一年,也就是1190年,序言以西夏文和漢文寫有:“不學番言﹐則豈和番人之眾﹔不會漢語﹐則豈入漢人之數。”
有了這本書,就可以透過對照進行西夏文和漢文的雙向翻譯,黑水城中的數千文獻,也就有了解讀的可能。
(《番漢合時掌中珠》,西夏時期的党項人骨勒茂所著,現藏於聖彼得堡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
時至今日,對西夏文化研究有重大意義的西夏律法《天盛改舊新定律令》、西夏文諺語集《新集錦合辭》,以及在國內失傳的唐代類書《類林》。都是透過《番漢合時掌中珠》這本西夏辭典進行解讀、研究。
遺憾的是,這些珍貴文獻大都藏於聖彼得堡的東方學研究所,中國的學者往往需要遠赴俄羅斯才能得到研究與影印原件的機會。著名西夏學研究者史金波先生就曾經多次前往俄羅斯,最終編撰出《俄藏黑水城文獻》12冊。
(聖彼得堡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科茲洛夫取得的文獻大部分保存於此)
在科茲洛夫第二次黑水城之行後的第五年,也就是1914年,另一個外國Explorer也來到了黑水城。巧合的是,這位後來的Explorer在科茲洛夫第一次黑水城之行的同時,也掠奪了西北地區的另一處千年遺址,更巧合的是,那處遺址內也有兩幅雙頭佛像。這人就是英國探險家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他掠奪的那處遺蹟,叫做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第237窟與第72窟的雙頭佛像壁畫)
平心而論,作為同樣的文物掠奪者,斯坦因的文化素養與鑑別能力,甚至是對文物的珍惜程度上,都要強過他的俄國同行不少。他在發掘黑水城時,不僅對每件物品的發掘地點進行記錄,還對原址拍照留檔。因為發掘的規範性,英國儲存的黑水城文獻有著完好的出土資訊,雖然數量較少,但是相對價值不弱於俄藏黑水城文獻。
(斯坦因編號儲存的黑水城文物,其資訊記錄比科茲洛夫要規範的多)
但是學術上的成就並不能掩蓋斯坦因大肆挖掘破壞古遺址,瘋狂劫掠大量文物的事實。科茲洛夫從黑水城帶走了8000餘件文物文獻,而斯坦因則從莫高窟藏經洞的發現者王王圓籙道士手中騙走了12000餘件文物文獻。自此為開端,各國探險家瘋狂湧入中國西北地區,漢唐時期的遺址大都遭到破壞,敦煌石室寶藏國內也只剩少許。
(1907年的敦煌藏經洞以及擺在洞窟甬道上的經卷)
至此之後,法華人伯希和、俄華人奧登堡、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美華人華爾納等人或騙、或搶、或重金收買,從敦煌、吐魯番、庫車、和田以及黑水城掠走了無數珍寶。
(西域文物在世界各博物館的分佈,不包括美國)
這批寶物其中包括:
(宋代熾盛佛與十一耀、黃道十二宮、二十八宿星神像,發現於黑水城,對研究宋代與西夏的天文觀念與星宿崇拜研究有重要價值,藏於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宋代大勢至菩薩像,發現於黑水城,藏於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宋代十一面觀音菩薩像,發現於黑水城,藏於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宋代普賢菩薩像,發現於黑水城,藏於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宋代尊聖佛母曼陀羅供養像,發現於黑水城,藏於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唐代涼州瑞像絹畫,發現於敦煌,藏於大英博物館)
(隋唐時期三界九地圖,發現於敦煌,是現在最早的佛教三界九地概念圖解,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
(唐代寫本降魔變文,發現於敦煌,敦煌文獻中唯一彩繪變文,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
(唐代沙州都督府圖經,發現於敦煌,敦煌文獻中最早的唐代圖經,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
(唐代供養菩薩彩塑像,發現於敦煌,藏於美國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
(唐代舟船送佛像圖,發現於敦煌,美華人華爾納從敦煌用特殊膠水從牆壁上剝離盜走,現藏於美國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
(南北朝時期陶弘景所著《本草經集註》的唐開元寫本,發現於敦煌,藏於龍谷大學圖書館,此處為影印本,真本從不對外展出)
這些原本埋藏於西域的珍寶,就這樣輾轉流散於世界各地,其中英國所藏最廣,法國所藏最精,俄羅斯所藏文獻最多,日本之所藏最為隱秘,大部分從不示於人前,美國所藏則最為斑駁。
不僅是西北地區,從清朝沒落,軍閥混戰之後,廣大內陸地區的各個佛教遺蹟都成了列強爭搶的目標,龍門石窟、雲岡石窟、鞏縣石窟、克孜爾千佛洞甚至是昭陵都遭遇了浩劫。
今時今日,我們往往要走出國門,前往國外博物館,才能一睹我們祖先所塑造的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國館的場景)
從敦煌與黑水城被盜掘開始,國內學者對這些文物的追討,歷經幾代,從未停歇,近年陸續有零星的文物透過捐贈渠道迴流國內,唯願終有一日,此事能夠水滴石穿,在後代手上功成圓滿。參考資料:《風雨敦煌話滄桑: 歷經劫難的莫高窟》(支援毅品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回覆列表
1840年以來,中國流失海外文物1000多萬件。其中一、二級文物佔1/10。美國各大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等、法國楓丹白露宮等地、亞洲如日本等地。在全世界47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