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合社村姑

    謝謝邀請:明天是小年,在農村老家都有哪些習俗,你認為對嗎?。居傳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祀灶日。《各別地方為農曆臘月二十四》,是祀灶的日子。提起祀灶,各地由各地的風俗習慣,但是通常都是送灶神,也就是在我們平原一帶說的叫《灶王爺》。

    小村姑這裡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非常的熱鬧,家家戶戶放放鞭炮。老人們一早上會把院中的陳土打掃一遍。吃飯前會對灶王爺擺上供香,祈求灶王爺在新的一年裡保佑全家老小平安吉祥之意。祭灶時老人們會在這一天做出又大又厚的大餅,說明以後越過越好年年有餘。說白了農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也就是我們勞動人民的節日《休息節》。

    嘻嘻最得勁的是,人們從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以為是小年,也就是進入年的氣息,家家戶戶包餃子,小孩穿花衣,你說得勁不得勁。從二十三這一天開始,也是走親戚串門的開始,乾兒孑乾女兒帶上禮品,包上大公雞看望乾爹乾媽的日子,乾爹乾媽自然就會破費啦,給乾女兒厚厚的增命錢,每年增加只能漲不能比往年少,有的為三年,有的為十二年,這個年獻到的話,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乾爹乾媽會給乾兒孑送上一隻竹籃子,在送上碗筷子,讓乾兒子還乾女兒帶上去要飯,真正的含儀是你以經成人了,可以到外邊去闖蕩啦!當然我們這一帶的風俗習慣是,按正常大年初一干兒子乾女兒還會去看乾爹乾媽。

  • 2 # 春天裡的小雨173951

    明天是小年,在農村有祭灶神的習俗,就是做糖餡作的餅子,我們關中一帶叫糖託託,用來祭拜灶王爺。今年的日曆上顯示2020年1月16是北方小年,2020年1月17是南方小年,我還是頭一次聽說還有個南方小年,不知道南方小年是不是和北方差不多呢?我只記得農曆臘月23是小年要接灶神,做糖包,這一天正好也是我母親的生日,每一年這時候母親都要做好多糖託託,在兒時那個物資相對匱乏的年代,對我們來說這樣的美食算是最好的了。

  • 3 # 我的家鄉520

    大家好,

    明天就是小年了,小年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我們都會祭灶王,掃塵土,放鞭炮,

    小年有個美麗的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惡善,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小年的時候,人們都會在灶王像面前擺上豐厚的祭品,還要在他嘴巴上抹點糖,這樣他就不能在玉皇大帝面前說我們的壞話了。

    掃塵土,

    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掃除不祥,徹底打掃一下。以一個新的面貌來迎接新的一年。

    放鞭炮,

    放鞭炮這是年前的第一炮,很重要放鞭炮可以讓小年變的熱鬧起來,但是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地方已經禁止人們放鞭炮了。

  • 4 # 雄鷹九州

    明天早上放鞭炮接祖宗,並且擺上些酒飯什麼的,由此意味著開始過年了!並且開始做豆腐,做年粑,辦年貨,搞衛生等!

  • 5 # 小妍子m

    掃塵土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剪窗花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4、貼春聯 漢族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見的有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井神聯:“井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5、婚嫁 過了二十三,漢族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漢族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呂梁地區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乾淨,不留一點汙穢。漢族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17 瀏覽21092019-01-17

    小年有什麼習俗

    小年有什麼習俗 祭灶吃糖瓜 “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這是一首民歌,說的正是祭灶神,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過去,祭灶時都會給灶王爺供奉糖瓜,糖瓜是一種麥芽糖做成的糖,非常甜,也是希望給灶王爺吃了以後,讓他嘴巴甜一點,上天給玉皇大帝做報告時多言好事。但是畢竟灶王爺不是人,它不會真正吃糖,糖瓜也就最後落在了小孩的嘴裡。 貼灶神畫像 祭灶,其實小年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除了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 剪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動多種多樣,多是為了過大年做準備,剪貼窗花也是其中一項。據介紹,窗花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花樣繁多,樣子討喜。 放鞭炮 華人過節都喜歡熱熱鬧鬧的,鞭炮的聲響,可以渲染過節氣氛,但是由於空氣汙染等因素,近年很多城市都是不讓小年賣鞭炮、放鞭炮啦。 吃餃子 北方的每個節日幾乎都會有餃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吃火燒 許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飯都漸漸被被餃子統領了,但還有一個地方列外,那就是河南!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大多人家自己動手,發麵、炕制火燒。 在河南,能吃到家裡做的祭灶火燒,便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一家人熱熱鬧鬧,很有過小年的味道。北方許多地區傳統的“小年”。自今天起,春節就拉開序幕了。不過,小年並非固定一天的節日,南方很多地方是臘月二十四才過小年,還有一些地方是在正月十五等其他日子過小年。雖然日期不同,但是華人在小年這天有很多習俗卻是共同的。比如祭灶,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小年這天,正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小年夜習俗——吃灶糖 古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吃灶糖,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能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口味稍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然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寫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關東糖”、“糖餅”。關東糖在東北的農村、城市裡,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販叫賣:“大塊糖,大塊糖,又酥又香的大塊糖。”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裡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它已從灶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為百姓享用。 小年夜習俗——祭灶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小年夜習俗——掃塵 1.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2.到了臘月,家家戶戶都準備過年了。在北京,通常把臘月二十四日定為"掃房日"。 掃塵主要是將家裡進行徹底清潔,主婦通常先將房裡的床鋪傢俱遮罩起來,用頭巾將頭包好,然後用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掃屋之後,擦洗桌椅,沖洗地面。掃房之後,各店鋪、居民家煥然一新。新貼的春聯,鮮豔奪目,顯示著紅紅火火的鴻福盛景。活靈活現的門神,抬頭見喜的橫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畫,花團錦簇的燈籠,和神龕上豐饒的祭品,無不顯示著喜氣洋洋、欣欣向榮的節日景象。

  • 6 # 東方動了

    二十三,糖花粘。也就是小年,在我們這裡,這一天,得買來灶糖,打攪團,祭獻灶王爺,求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其實也是封建時代,人們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一種方式。

  • 7 # SDR旅途

    中國各地小年夜日期是不一樣的。在歷史上,年前有四個比較有重要意義的日子。冬至、拜灶神(十二月廿四日)、小年夜(除夕前一天)、大年夜(除夕)。在宋代的時候為了節約時間,小年夜和拜灶神合併成小年夜,放在十二月廿四。祭灶之說,先秦有之。

      《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祀後,暴至鉅富。”從此,祭灶風俗就流傳下來。唐宋時改為臘月二十四祭灶,元明沿襲舊俗,清朝改為“官三民四船家五”,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後來北方民間逐漸演變為二十三祭灶,南方仍沿舊習。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

      而南京地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區,這是因為在明代朱棣篡奪皇位後,實行了暴政。當時的百姓在永樂元年正月十五舉行燈會,心裡紛紛懷念朱允炆時代的寬政,場面賽過過年。因此在南京地區,元宵成了小年。西南雲貴川地區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區把正月初一作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下面總結一下:

      北方地區:臘月廿三

      南方地區:臘月廿四

      江浙滬贛地區:把“臘月廿四”祭祀灶神的那天稱為“祭灶”,而把“除夕前一天”稱為小年夜,與除夕當天“大年夜”相對,這裡的“大年夜”和“小年夜”都是指一整天,並不一定是夜晚,也沒有“小年”這種說法。

      臺灣地區:除夕前一天

      南京地區:正月十五,即上元節(元宵節)

      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除夕(大年是年初一晚上)雲南部分地方:正月十六

      部分地區有臘月二十二送灶神的習俗,這天也成為該地區的小年。

      小年的由來

      小年的由來: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彙報。於是,漢族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詩》中說:“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可以說,這首詩非常形象地說明了古代漢族人民有關祭灶的風俗習慣。當然,這只是漢族民間的傳說而已,是不足為信的。

      小年習俗

      祭灶王

      小年這天,也是漢族民間祭灶的日子。漢族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漢族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掃塵土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剪窗花

      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

      貼春聯

      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漢族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見的有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井神聯:“井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面糧倉、畜圈等處的春聯,則都是表示熱烈的慶賀與希望。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米麵如山厚,油鹽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馬如北海龍”、“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單聯,如每個室內都貼“抬頭見喜”,門子對面貼“出門見喜”,旺火上貼“旺氣沖天”,院內貼“滿院生金”,樹上貼“根深葉茂”,石磨上貼“白虎大吉”等等。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漢族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漢族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呂梁地區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乾淨,不留一點汙穢。漢族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婚嫁

      過了二十三,漢族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 8 # 三農的高度

    天臘月二十三,我們老家當地有兩大習俗。一個是上午“炸菜”,做扣碗,接“灶王爺”;二,下午做“火燒”以後,帶些火燒去祭祖。這兩件事情,深深鐫刻在我的記憶之中。

    炸菜做扣碗,迎接“灶王爺”。

    當天可以用發好的麵糊,裹上醃製好的雞、鴨、魚、排骨塊,藕條、幹豆角(扁豆角)、丸子、油條、薯條、花生等等之類的吧!肉食炸完需要上鍋蒸制扣碗,素食炸完有的可以直接食用,有的也要上蒸鍋。這些炸菜,說白了就是過年時候的被菜。比如蒸完做好以後,凍上,客人來了,吃菜喝酒以後,吃飯的時候,上饅頭和蒸幾碗一起上,通常是4~6個蒸碗。這裡面有意思的是,炸菜撈出來的第一塊,人不能吃,需要敬“灶王爺”,放在鍋臺上,旁邊還要上香。我當初一直認為,僅僅是保佑炸菜順利進行。後來才明白,炸菜本來就是要敬“灶王爺”,因為,民間傳說,今天是送灶王爺去“天庭”的日子,要隆重,讓灶王爺高興,多在“老天爺”那裡美言幾句,保佑老百姓風調雨順,年年有今日。不過說實在話,做出來的美食,都還是我們自己吃了,沒有什麼不好,只是一種風俗習慣而已。

    打火燒去祭祖。

    這種火燒,類似於蔥油花捲。只不過把花捲兩邊用鐵鍋炕的發黃以後,再上鍋蒸制。整熟以後,兩邊金黃色,如同一塊金餅,美味可口。然後母親會撿出來一些,放置在竹筐內,用白布蓋好,旁邊放上我和父親打好的“火紙”(紙錢)、鞭炮和一些點心、水果,然後父親帶些我們兄弟去祭祖。祭祖主要表達奠懷先人的意思。按照最早的祖墳,一個個都有去祭祖。小時候就是為了去玩火和放鞭炮,長大以後才明白這是一件莊嚴的事。過年了,明面上是請祖先“回家”過小年,其實在教育後人,不能忘根,更不能忘本。可以說這種祭祖文化,從小耳熟目染的教育人,做人的基本原則——飲水思源,做一位不要忘根的人吧!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兩種習俗,年復一年,當地人一直在傳承著。我認為這種習俗能夠流傳下來,無論是現實意義,或者是精神意義,都得到我們當地人的認可,是很有意義的事。

  • 9 # 白天不想出門

    指農曆臘月二十三,在以前貧窮年代,在這一天會早早貼上門神,用以躲避討債,這樣討債的人們一看貼門神過年了就不再討債了,找麻煩了。在這天,北方家家戶戶都會做祭灶火燒吃。

  • 10 # 嘟嘟寶寶鑫

    我小時候的年還是蠻有年味的,因為可能那個時候家裡窮,一般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才會買衣服,然後呢,父母就會帶著我們去挑選好看的衣服,感覺就是那個衣服超級美,還不捨得穿,我們那,過小年要吃餃子,然後要開始打掃房子,在過年前要貼上對聯,所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過年還是回家吧,跟家人團聚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XR升級ios13,看頭條異常發熱,卡死,你們有沒有遇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