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楚小玲
-
2 # fyf888888
路遙的中篇小說《你怎麼也想不到》最早發表於1985年的《文學家》雜誌,我20年前看過,一月前又看了一遍。我覺得這部小說和路遙的《人生》,《在困難的日子裡》相比較,平淡了許多,畢竟在主題上就相差太大,我讀起來感覺沒有新的思想。青年人在擇業方面,是選擇大城市燈紅酒綠,歌舞昇平的舒適環境,還是選擇偏僻落後的農村,現在的社會青年已經沒有啥選擇了,或者說不屑於什麼奉獻,付出,浮躁的時代下的浮躁的青年唯一看重的是物質。所以這部小說註定沒有幾個人去看。
內容簡介:
人一生中,總會有一些重大而有意義的時刻。我現在就面臨著這樣一個時刻,也許這件事並不重大,但至少是有意義的。我是說再有一個月,我就要從省林業學院畢業了。你們燕並不知道,四年前我還是黃土高原山溝裡的一個鄉下姑娘,而現在,我已經成了一名大學畢業生。對於一個人來說,這種彎化難道還不重大嗎?我已經拒絕了讓我留校的要求,而堅持讓學校把我分配到我們家鄉那裡的地區去工作。同學們中間很少有人能理解我,他們嘲笑我是個十足的"鄉下佬"。因為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而跑到一個荒涼的山區去吃苦,似乎太遇蠢了。我承認我是個鄉下佬,我熱愛我們的鄉下,正如城裡的人執愛他們生活的城市。一個人總有一條根深深紮在某一個地方,我的故鄉的確荒涼而貧瘠,那裡,嚴寒從頭年十一月一直要蔓延到第二年清明節以前,那裡的春天也極其短暫,而且塞外吹來的大風常常把毛烏素大漠的沙塵揚得鋪天蓋地,把剛開放的桃杏花打落在了地上。
故事其實沒有很驚為天人或是波瀾壯闊,我喜歡這篇故事的敘述方式,從男性與女性角度分別來寫對同樣一件事的感受,透過男女主角交換信件的方式來逐步推進故事的發展。路遙對男女雙方那種內心活動的深刻描寫,入木三分,絕對不會像現在很多作品一說分角色獨白就變得跟神經分裂似的。要知道好的文學作品從來不缺乏邏輯和質樸有力的文字,不要說文科生就沒有邏輯可言,華人所謂批評某某“毫無邏輯”之時,大部分之時他的思想與你不同步,拿出感覺最具攻擊性的“邏輯”一次抨擊其差勁和表達自己的獨到。
作者生平:路遙(1949年~1992年),原名王衛國,漢族,中國當代作家,生於陝北一個世代農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該作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後因肝病早逝,年僅43歲。
路遙以刻畫黃土高坡的陝北人沉重命運的小說《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後者獲得茅盾文學獎。 1991年冬到1992年初春,他為《女友》雜誌寫了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1992年11月17日,黃土高原開始落雪的時節,時年42歲的路遙積勞成疾,他懷著無比眷戀的心情離開了他熱情謳歌的這個世界,在西安永遠地放下了手中的筆。路遙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家鄉的黃土地。他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中說:“是的,我剛跨過40歲,從人生的歷程來看,生命還可以說處於‘正午’時光,完全應該重新喚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這莊嚴的勞動之中”。42歲正是一個作家燦爛輝煌的年齡,如果路遙還活著,以他對生活的深刻的體驗和苦苦的思索,以他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和他的筆力,他肯定還會為這不平凡的世界寫下新的鉅著。但是,路遙卻過早的去世去了。路遙的早逝,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留下了一個不是誰人能輕易填補的空缺。路遙的追求與成功,他的憂思與矛盾,都同他的心理結構有著密切的聯絡,他被稱為“土著”作家,主要受到的是農民文化的影響,作為農民的兒子,他深深地愛著他的故鄉,承襲和接受了傳統文化的影響,以農民生活作為他取之不盡的源泉。但他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遠,廣納博取,時時瞻望世界文化。他喜歡《紅樓夢》,魯迅、巴爾扎克、托爾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他更是百讀不厭。各種報紙期刊他也經常翻閱,勤奮大量的閱讀,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再參之以他獨特的生活體驗,使他的創作博大宏闊卻又情深意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