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學者張蓓
-
2 # 亦新湖
英國,大英帝國,是老牌的西方列強中的列強。曾經是日不落帝國,在這個地球上除了南極洲,到處都有英國的殖民地。 但是英國是現代工業的發源地,現代政黨政治的發源地,更是近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曾經不可一世,就是英國在1840年利用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大門。 使古老的中國認識了西方的堅船利炮,逐步認識了西方文明。
現在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美國,其實也是英國近代工業文明的繼續,繼承的是英國文化。 英國無論是科學科技領域,還是國家政治關係的利益處理,都是經歷經驗十足爐火純青。即使失去了世界霸權地位,英國也巧妙的利用自己在歐洲的特殊地位,協助美國使自己在世界上有著超過自身實力的影響力。 尤其是對世界國家關係的處理,高人一籌。英國1950年就承認了新中國,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歐洲西方國家。英國對國際地緣政治的盤算能力無人能及,超過西方世界其它國家。
英國衰退後一直跟在美國後面亦步亦趨,做幫手以圖分點紅利。一直強烈反對歐洲對華軍售解禁,可以說比法國和德國要頑固難纏多了。誰料想英國進入新世紀以後,經濟發展遲滯不前。走原來的老路不行了,英華人目光敏銳非常的識時務,能夠適應潮流與時俱進。2015年中國牽頭成立亞投行,得到了世界大多數國家歡迎和支援。 然而在西方國家中卻是沒有態度,而且是看笑話的樣子。平時與我們經濟來往比較密切,所謂關係還不錯的幾個歐洲西方大國都作壁上觀。不表態、不反對、不支援。
美日就更加不用說了,直接說不會參加。 意想不到的是這時候西方七國集團重要成員,英國率先表態支援亞投行,並帶頭參加亞投行。使得西方世界一時反應不過來,爾後德法意等一大幫除了美日之外的西方國家大多數都加入了亞投行。 2015年英國財長訪華,並表示英國全力支援中國的發展,要與中國一起來一個“黃金十年”,英國卡梅倫政府表示願意成為中國在西方的最佳經濟合作伙伴。一時間英國與華關係迅速升溫如同一段蜜月時期,英國變化之快也令歐洲的西方大國跌破眼鏡。
英國這樣做,是完全符合英國的自身利益的。 2016年英國公投脫歐成功,卡梅倫下臺換上了特雷莎.梅首相。英中關係意外的有所降溫,特雷沙.梅又端起了英華人的傲慢。 但是形勢是不以人的意志而發展的,英國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是雙贏,並不是單純的單方面幫助別人。 等到梅首相執政一年之後,嚴峻的經濟發展現實讓梅首相深刻體會到,與華經濟友好合作符合雙方的利益尤其符合英國的利益。
特雷沙.梅不必執拗的糾結什麼,也沒有什麼可以清高的了。中英經濟合作能夠雙贏,符合雙方的利益有什麼不好。這一次梅首相的對華訪問,與所有的歐洲西方大國一樣,都是陣營龐大並帶著大批的工商企業和新聞媒體,來到中國尋求理解擴大經濟合作。可以肯定的是梅首相這次訪華得以成行,已經基本掃清雙方前進路上的一些障礙,必將修復兩國關係並在這個基礎上有大幅提升。
-
3 # 皇家橡樹1972
從這個角度看,她倆有點像!不知道梅姨是否在執政風格上與“鐵娘子”相似,目前看木有。
梅姨今日抵達武漢,這是她擔任英國首相以身份訪華,中英關係在卡梅倫任首相期間就已經開始了全面合作和相互投資,總體關係是向著好的方向發展,比如:華為手機、吉利汽車都在英國投資了 設計中心和製造倫敦業務,英國力爭成為 人民幣的離岸中心、同時中國核能集團幫助英國建設核電站,英國教育部引進中國基礎數學教材…這些合作都是中英關係史上沒有的,這種較好的中英合作被稱為“黃金期”
那麼,從卡梅倫政府一直到現在的梅姨政府為什麼都很急的與中國加強交往?這主要的原因還是英國進入到 本世紀10年代以後,越發顯得“內外交困”了!國內雖然還頂著工業國家的帽子,但是英國現在幾乎生產不了任何現代化大型工業製成品和系統,比如 大飛機、高鐵、特大型重型工業裝置…通訊暨電子消費品,只能是生產這些 大型工業產品系統當中的一些子系統,國家工業總產值非常低,遠遠落後於 法德,國家的稅收寒酸的要命!政府沒錢,大筆的國家預算被削減!就連當年馳騁四大洋的皇家海軍,目前所有的大型水面艦艇加一塊不如 中國的一個艦隊…。對外,由於 卡相的錯誤決定退出了歐盟,這樣原先在歐盟當中享受的各種優惠政策也沒有啊,而英美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也因為這幾年美國身心疲憊顯得疏遠了一些,特別是川總上臺以後“國家利己主義”越發突出,剛剛擔任“大統領”以後在參加“北約安全理事會”的時候,大肆數落包括英國在內的盟國,說:他們借用美國的軍事力量和保護,大減國防預算,任何事情都讓美國出頭,這是在“大佔美國的便宜”!川總在“北約安全理事會”上大發牢騷!
這些讓梅姨頭疼的一團亂麻視乎沒啥解決的辦法!
英國雖然快到了“不生產任何國際市場有價值的消費品”階段,但是!工業革命發祥地、現代金融發祥地(金本位就是他們發明的)和現代國際政治發祥地的國家,雖然“身子不行了”(目前國家收入大部分以金融服務業為主,金融資本還是相當雄厚的),但是“腦子沒壞”!放眼世界,經濟增長快速而穩步的國家就在東方,中國新世紀僅十幾年間就成了 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並且增長勢頭強勁。這為 英國這種靠金融投資業生活的國家提供了理想的場所和市場!換句話說:就是我拿錢參與到你一個大型專案,到了專案開始賺錢以後你付我本息。所以英國不顧 美國的反對執意要加入“亞投行”就是這個原因。
卡梅倫前首相又“下崗再就業”了,是英國政府讓他管理一個10億美元的“一帶一路”投資基金。
正是基於 英國目前的內外交困,唯一長遠的交往並且可以獲利的兩點就在中國!較為友好的與他交往,可以獲得“中國”對英國的基礎設施投資、中國的對外輸出(一帶一路)只要他真心的加入就會獲得不小的利益,這些都是 歐盟和美國短時間不能給予他們的!所以,在“全球英國”的戰略方針指導下,梅姨急於來中國就好理解了,至少是在 經濟上和政治上獲利,也讓歐盟和美國看到離開你們我照樣活…“黃金期”還會繼續!
回覆列表
確實如題主所說,特蕾莎·梅訪華是一拖再拖。2017年2月,英國首相辦公室的訊息就透露,梅將於2017年底之前訪華,後來有訊息顯示梅將在11月左右來華。現在這個日期被推遲到了2018年初,有可能是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之後。據法國駐華大使透露,法國正在籌備一月中旬左右馬克龍訪華事宜。
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高訪首先要考慮接待國和出訪國領導人的日程安排。有的時候一天或半天對不上,就要重新安排。有一種說法是特朗普十一月訪華,和梅預定的時間衝突,因此梅延後了訪問時間。
更重要的是,由於梅脫歐事務纏身,根本沒有任何時間籌劃訪華這一重大日程。可以說,2017年梅日子不好過,一方面要主持與歐盟的棘手談判,另一方面還要應對國內詭譎多變的政治形勢。2017年1月,梅發表蘭卡斯特演講,對歐盟放了不少狠話,對英國未來做出了豪情萬丈的展望。
但2017年下半年剛開始,隨著英歐談判開始,梅的壓力越來越大。每個月的談判結束,英國方面強調進展很大,歐盟方面強調分歧很大。為了取得突破,梅不得不撤退此前設立的紅線,包括暗示歐盟法院在脫歐後仍有一定權力。梅的妥協行動又遭脫歐派公開反對和施壓。英國與歐盟原定應該是10月完成第一輪談判,但由於分歧很大,不得不拖到12月。12月再不談完,英國的麻煩就大了。因為英歐談判第一階段、第二階段一共就不到兩年時間,第一階段談不攏就無法進入第二階段。而工商業人士都在密切關注談判以做出商業決策。
因此10月之後,梅的全部重心都放在確保英歐第一階段談判可以取得足夠進展,能夠讓歐盟放行,進入第二階段談判。儘管梅急切需要訪華,與中國達成自貿協定的初步意向,為脫歐後的英國謀篇佈局,為全球英國開啟門路,但由於現實的限制,其訪華日程只能一拖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