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子耀詩詞

    中國戲曲與歐美音樂劇都是以音樂為主要表達方式,但是兩者之間的區別極為明顯。戲曲音樂是程式化的音樂,通常按照人物的感情型別選擇板腔或曲牌,相同音樂唱段可以在一齣劇目甚或在不同的劇目中出現。戲曲音樂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我們可以很快從戲曲音樂中判斷其劇種。音樂劇的音樂具有多元化特徵。其音樂語言與風格隨作品人物、樂風而變,不同劇目的歌曲決不雷同。

  • 2 # 退抖不要取關行不行

    1、西洋歌劇與中國戲曲形成的藝術基礎和時代背景的異同:

    西洋歌劇和中國戲曲藝術形成的時代背景。西洋歌劇是十六世紀未、十七世紀初,隨著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音樂文化的世俗化應運而生的,是文藝復興時期音樂藝術發展的結果,最初起源於義大利,它於當時特殊的文化背景密切相關。

    中國戲曲形成於十二世紀前後,宋、元時期,比西洋歌劇的出現早400多年。但它在形成之前,已經過了較長的孕育期,其萌芽可追溯至中國秦朝的樂舞,俳優等,它是中國民間歌舞、說唱藝術的繼承、融合和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沒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但中國戲曲的形成與當時的社會經濟和特殊的政治情況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2、西洋歌劇與中國戲曲中的聲樂藝術的異同:

    中國戲曲音樂的唱腔結構不同於西洋歌劇,受戲曲劇本及唱詞結構的制約性很強,有兩種基本體制:一是以樂曲系長短句式為基礎構成“分折”劇本結構,也稱“雜言體”,如:崑腔和高腔。

    與之相應的唱腔結構是“曲牌體”;二是以詩讚系對偶性整齊句式為基礎構成的“分場”劇本結構,也稱“齊言體”,如梆子腔和皮黃腔。與之相應的唱腔結構是“板腔體”。還有在二者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綜合體”。

    3、西洋歌劇與中國戲曲中的器樂藝術的異同:

    器樂除為聲樂伴奏外,還起著刻畫人物性格、揭示劇情、發展戲劇矛盾衝突和烘托環境氣氛的作用。這是器樂藝術在二者中的共同作用。西洋歌劇和中國戲曲中的器樂形式也基本相同,包括序曲或前奏曲、聲樂伴奏曲、間奏曲以及舞蹈音樂,但又有各自的藝術特點、藝術個性和藝術需求。

    西洋歌劇的出現,推動了歐洲樂器製造業的大發展,更為當時器樂的發展開闢了道路,而且使得西洋管絃樂隊真正趁於規範化。而中國戲曲則是在因豐富、獨具特色的民族器樂帶動形成的民間歌舞形式、說唱藝術形式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色彩紛呈的戲曲劇種,各劇種的樂隊同西洋歌劇來比也有著大的差異。

  • 3 # ZMD九點鐘的太陽

    中國戲劇和西方戲劇,在劇本基礎、戲劇元素、藝術形式以等方面即存在共同點,又在文化要素、寫實寫意手法、藝術表演程式、藝術理念等方面,有很大差異。

    一、中國戲劇和西方戲劇的相同之處

    (一)中國戲劇和西方戲劇劇本創作都基於詩歌。由於戲劇要求歌唱時有特定的韻律,所以不管是起源於古希臘的西方戲劇,還是中國戲劇,都講究詩歌的“韻味”,都帶有“歌”的特點。或者說,中西方戲劇都是由演員將某個故事或情境,以對話、歌唱或動作等方式表演出來的藝術。

    (二)中國戲劇和西方戲劇的元素相同。中西方戲劇都具有四個元素,包括了“演員”、“故事”、“舞臺”和“觀眾”。

    (三)中西方戲劇的藝術形式類同。二者都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這些形式包括詩、樂、舞。此外,也都要進行舞臺包裝,包括舞臺美術、服裝、化妝等方面。

    二、中西方戲劇的不同之處

    (一)中西方戲劇的根本文化要素不同。中國戲劇的根本要素是“禮樂”,即“禮節”和“音樂”。西方上古戲劇是將詩與歌融為一體,詩歌是她的根本要素。

    (二)中西方戲劇寫實寫意不同。中國戲劇追求的藝術境界不是寫實而是寫意,求其神似而非形似。這種寫意的手法,如騎馬無須有馬、坐轎無須有轎;靠一根帶絲穗的馬鞭,可表現烈馬賓士;幾個跑龍套的繞場一週,就能表現千軍鏖戰、關山FIT。而西方戲劇追求寫實,其題材多攫取於現實的生活,舞臺上要真實描摹和再現人物、生活,以反映生活中的糾葛和鬥爭為主旨,力求再現生活真實的同時,揭示生活的真諦。

    (三)中西方戲劇藝術表演程式不同。中國戲劇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經過集中、概括、提煉,形成了其獨有的一整套極其誇張的藝術程式。戲劇中的角式分成“行”,在服飾和形體的包裝上,在臉譜的敷彩化裝上均有生、旦、淨、末、醜的固有正規化。戲劇中獨白、對白、旁白等語言也須符合劇情規定和人物身份、符合“行”、“角”的分野,拿腔捏調。那種尖聲細氣或高亢喊嗓,那種抑揚頓挫、矯柔造作的語音發聲,遠離生活中的語言規範,是中國戲劇特有的。而西方戲劇肯定人的價值、本能和慾望;無論在內容抑或形式上都緊密聯絡社會,反映人性的矛盾衝突。這種與現實生活的貼切性,使戲劇的表演重在現實的藝術再現和提升。中國戲劇可以喝茶無杯、斟酒無壺,西方戲劇有必備的道具。中國戲劇有好人壞人、忠良奸佞全繪在臉上的臉譜;西方戲劇全靠角色揣摩和藝術表演的真實再現。

    (四)中西方戲劇藝術理念不同。以中西方最重要藝術主題的悲劇為例,中國的悲劇是以“苦戲”、“冤戲”、“哭戲”為特徵。舞臺上大多是處於社會最低層的弱勢群體,是如竇娥般弱小善良、無辜受害的小人物。中國悲劇以懲惡揚善、先苦後甜為結局,但這種結局一般不是抗爭的結果,而是依賴外力的作用,表達的只是善惡有報的願望,這是中國戲劇的藝術理念。而西方悲劇舞臺上常以英雄為主角。讚美使其拔高,甚至神化。真善美與假惡醜的抗爭,讓人看到正義的力量。在正義和邪惡的較量中,任何勝利都必須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但人類的希望也正在於此。

  • 4 # 動物園美術課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解釋名詞:

    中國話劇:中國戲劇主指包括戲曲和話劇,戲曲是中國傳統戲劇,以“京劇、黃梅戲、越劇、評劇、豫劇”為核心。而話劇則是西方舶來品,20世紀引進的戲劇形式。

    話劇:話劇是移植到中國的外來戲種,指以對話方式為主的戲劇形式,起初叫新劇或者文明戲。西方一些傳統戲劇大量使用歌舞,也不被認為是嚴格的話劇。在西方舞臺劇,如果不註明音樂劇、歌劇等的一般都是話劇。

    好了,解釋完名詞,那麼問題也就好回答了!首先問題表述存在不對等性,中國戲劇主要包含戲曲和話劇兩種形式,西洋話劇僅指話劇。但中國傳統戲劇均不屬於話劇,所以就這個問題我們就先回答中國話劇與西方話劇又什麼區別,中國話劇是西方話劇分支,中國話劇具有較強功利性(政治工具、教化育人)及詩化現實主義特點,意在用“真實”中表現真情!而西方話劇的現實主義具有真實性特點,更傾向於客觀生活的再現,當然也有創作家的審美創作。

    最後,如果你想問的是中國戲劇和西方戲劇區別:中西方戲劇,劇作基礎、戲劇元素、藝術形式等方面有著共同點,區別於文化要素、寫實寫意手法、藝術表演程式、藝術理念等方面。

  • 5 # 小安娛樂

    總得來說中國戲劇藝術是寫意的:注重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反映的大多是自然在人心裡的感受,繪畫多寫意,音樂重感受,書法寫胸臆,舞蹈講合一。

    西洋話劇是寫實的:注重的是對自然地重現,反映的大多是自然的真實情況或執行理論,繪畫多寫實,舞蹈表情緒。音樂多和鳴!

  • 6 # 戲苑潮韻

    中國戲曲與西方話劇的美學思想不同。西方話劇追求的是表現生活的真實,認為真實就是美;中國戲曲是要表現生活的美,給人以美的享受。西方話劇要表現生活的真實,把舞臺當成故事的發生地,大幕一拉開,舞臺上的時間、地點就已經固定了;中國戲曲把舞臺當成是表演場地,演員可以透過連續的上下場改變舞臺的時間、環境,景物也要演員表演。西方話劇多是擷取生活的幾個橫斷面組合在一起表現一個思想,其中有的段落是採取回述的方式向觀眾交代;中國戲曲則多是採取從頭至尾講故事的方法描寫人物,表現主題。中國戲曲是一種歌舞相結合的藝術,其中穿插有虛擬表演、程式動作、技藝表演,演員需要經過系統訓練方能登臺演出;西方話劇的表演多是模擬生活動作,追求的是表現生活的真實。

  • 7 # 眾樂真娛樂

    中國戲劇藝術和西洋話劇同屬於舞臺藝術表現形式,既存在這諸多相似之處,又存在著“質”的差別;前者代表的是中國戲劇的重要表演形式,後者所代表的是西方戲劇的重要表演形式。

    第一、從歷史發展中看二者的基本概念是不同的。西洋戲劇是一種歌樂與器樂為主體,在加上舞蹈,佈景,燈光,科白而成的中和藝術,起源於16世紀義大利佛羅倫斯為恢復古希臘文藝的知識階層,後來經過不斷髮展,形成了含有序曲、間奏曲、合唱、重唱、獨唱的形式;

    中國戲劇是在唐代歌舞、宋代百戲以及元代曲子基礎上產生的一種集文學、音樂、表演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門類,是文化樣式有詩到詞至曲產生髮展的必然產物。

    第二、從技術需求上看二者的表演方法是不同的。在具體表演方法上,西洋話劇的表演,以自然生活為依據,除舞臺方位有導演設計外,演員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創造和設計自己的動作,並以與生活根偉接近為其衡量標準,他們只要唱出感情,就算完成了對角色的塑造。然而中國360餘種劇種中,不管他們是在什麼地方,無論他們是什麼劇種,在表演上都講究“行當”、“角色”,即我們戲劇中都有“生、旦、淨、末、醜”的行當,每一行當都有自己的“唱、念、做、打”的不同規劃性表演動作,不可混淆。

  • 8 # CM藝術

    舞臺劇、話劇和戲劇的區別在於:戲劇是泊來品,國外叫做戲劇(drama),話劇是華人發明的詞語,說話的演出。舞臺劇不僅包括話劇,戲劇,還包括歌劇,舞劇,芭蕾等。

    話劇指以對話為主的戲劇形式。話劇雖然可以使用少量音樂、歌唱等,但主要敘述手段為演員在臺上無伴奏的對白或獨白。話劇本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劇作、導演、表演、舞美、燈光、評論缺一不可。中國傳統戲劇均不屬於話劇,一些西方傳統戲劇如古希臘戲劇因為大量使用歌隊,也不被認為是嚴格的話劇。現代西方舞臺劇如不注為音樂劇、歌劇等的一般都是話劇。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指令碼,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的一種綜合藝術。

    舞臺劇,可以定義為呈現於舞臺的戲劇藝術。舞臺劇按內容可以分為喜劇、悲劇和正劇;按表現形式可以分為歌劇、舞劇、話劇、啞劇、詩劇等。

  • 9 # 精緻陽陽

    東西方兩種迥然不同的美學思想孕育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因此,要探究戲曲與話劇在時空上的區別,須從源頭上找尋。話劇源於西方,西方戲劇以詩學為本體,最早的戲劇定義來自亞里士多德——“悲劇是對於一個完整而具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重點詞彙在於“摹仿”,可見西方的戲劇是注重敘述“客觀”的“人”的史詩。而中國的戲曲以曲論戲,對戲劇所持的詩歌本體論,乃是中國古典戲曲理論中的傳統觀點。“蓋文章政事,一代典型,乃平時之所學,而歌曲詞章,由於和順積中,英華自然發外。(元朝鐘嗣成《錄鬼薄》)“三百篇亡後有騷、賦、騷賦難入樂而後有古樂府,古樂府不入俗而後以唐絕句為樂府,絕句少宛轉而後有詞,詞不快北耳後有北曲,北曲不諧南耳而後有南曲”(王世貞)可見,中國的戲曲以抒情為主,重意境,主要採用詩、樂親合的形式,強調虛擬性。

    由此,我們再來討論戲曲與話劇的時空區別,不難發現,話劇的時空是一種“絕對時空”,“不允許用戲劇用史詩的方法描述地點環境之類外在細節以及動作和事蹟的過程”(黑格爾《美學》第三卷)西方的古典戲劇強調“摹仿”現實生活,因此,話劇在時空的表現上是與現實生活一致的,人物必須在模擬著真實生活的空間中生活,並且在每一場戲中的單位時間與現實生活中觀眾在觀看戲劇的時間是一致的。這一種時空觀念的形成從亞里士多德的戲劇定義中可初見端倪,而後的西方理性主義思潮影響著戲劇,導致戲劇舞臺求真觀的膨脹及其硬性原則的確立。理性主義把世界放入數學的圖式裡進行解構,因此話劇也致力於創造出與幾何學空間、數學時間相吻合的戲劇時空,特別是依照“關閉性”規律和“變化性”規律。“所謂‘關閉性’規律就是用邊界線構成一個封閉性的知覺框架,如用畫框、舞臺框和佈景、雕像的臺座,切斷它與周圍的經驗世界的聯絡。……按照‘關閉性’和‘變化性’規律構造的藝術品的空間,實際上是把被表現的物件安排在確定的而且可以測量的間隔的不可逆的序列中。”(金登才《戲曲美學特徵》)因此可以說,話劇中的戲劇人物是在固定的時間和空間中展開戲劇動作的。這也導致了話劇的塊狀結構。話劇的這一本質特徵在古典主義的‘三一律’戲劇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到了十九世紀之後的自然主義更是發揮地淋漓盡致。然而話劇到了二十世紀,特別是電影的發明以後,話劇舞臺的這種時空真實性受到了很大的挑戰,可以說話劇的舞臺一已經失去了堅持摹擬真實的意義了,之後的話劇出現了各種流派,漸漸開始或多或少的叛離這一種準則,則另當別論。

    而中國的戲曲則表現出一種迥然相異的時空觀念。其最大的特徵就是“時空合一體”。時空景物的動作化,使戲曲演員成了既是體現戲劇人物,又是表現空間和時間的物質材料,使戲曲的時間和空間以“時空合一體”的形態出現,宗白華說。這種結體形態的重要特徵,便是在時間的流程中來顯示空間景物的流動變化——用時間率領空間感。(金登才《戲曲美學特徵》)由此可見中國戲曲“曲”的本質,換句話說,中國的戲曲其實是貼近音樂的,同音樂一樣時間來率領空間。另一點不同是:西方的話劇的時空能夠脫離演員而獨立存在,但是在中國戲曲中,時間、空間是不能脫離演員的表演而獨立存在的,必須透過演員的表演來體現。有時候,臺上的角色並沒有下場,也沒有別的角色上場,但演員透過表演表示地點已經發生了轉移,或者已過去了多少時間,那麼意味著場面已經發生了變化,極其自如流暢。這就是所謂“轉場戲”的結構方式。隨著戲曲角色主觀視點的轉移,在同一場次中的場面可以十分頻繁的變換,就象電影的蒙太奇一樣方便

  • 10 # 換種心態生活6

    區別:

    1、二者的藝術形式不同

    2、發展史不同

    3、種類不同

    4、表現手法不同

    5、形成的時期不同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 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中國戲曲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民族地區地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其它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崑曲、粵劇、淮劇、川劇、秦腔、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河南墜子、湘劇、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

    西方戲劇有三種:

    源於古希臘的西方戲劇的歷史可以按時序劃分為:古希臘羅馬戲劇、中世紀戲劇、文藝復興時期戲劇、古典主義時期戲劇、啟蒙運動時期戲劇、19世紀戲劇、現代戲劇和當代戲劇。在某些歷史時期,按照不同的風格型別又可以劃分諸多流派。

    一、古希臘羅馬戲劇

    歐洲戲劇發端於古代希臘祭祀大典上的歌舞表演。到公元前6世紀末,阿里翁在春季大典上表演酒神頌時,即興編唱詩句以回答歌隊長提出的問題,泰斯庇斯則在酒神頌的歌舞中加進一個演員,由他輪流扮演幾個人物,並與歌隊長對話,被認為是最初的戲劇因素。古希臘悲劇的創始人埃斯庫羅斯把演員增至2人,逐漸減少了歌舞敘事的因素,增加了戲劇因素,戲劇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樣式至此成型。

    古代希臘冬季舉行祭典時,人們化裝成鳥獸,狂歡遊行,稱之為“狂歡隊伍之歌”,到公元前6世紀,它在希臘本部發展成滑稽戲,被看作是原始的喜劇。公元前487年,雅典在祭祀大典上正式上演喜劇,當時只有3個演員,歌隊的作用並不像在悲劇中那麼重要。在古希臘喜劇的發展程序中,歌隊的作用亦愈來愈小。

    這一時期是人類戲劇的童年時期,也是它的第一個繁榮期,有許多悲劇和喜劇作品留傳下來。著名悲劇作家有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著名喜劇作家有阿里斯托芬、米南德。在古代羅馬,戲劇創作和演出也很繁榮,主要劇作家有普勞圖斯、泰倫提烏斯。

    二、中世紀戲劇

    歐洲的中世紀是封建專制統治的歷史時期,戲劇創作和演出也以宣傳宗教觀念和道德說教為基本內容。其中,從教會儀式中的唱詩發展起來的宗教劇,多以宣傳教義為目的。宗教劇的一個變種是奇蹟劇,在各種傳奇性的情節中滲透著宗教和道德的宣傳;它的另一個變種是取材於耶穌和聖徒傳奇故事的神秘劇。道德劇的主旨是從抽象的道德說教轉向對社會道德的批判,它流行的國度甚廣,時間也很長。笑劇則以表現世俗生活和辛辣的社會諷刺為特徵。愚人劇也以諷刺著稱,它從民間戲劇發展而來,後又流入城市。這一歷史時期雖然很長,但留下的傳世之作極少。

    三、文藝復興時期戲劇

    歐洲的14~16世紀,是人類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發源於義大利的強大的人文主義運動,很快席捲歐洲各國。它從反對封建專制、教會權威和禁慾主義的歷史要求出發,肯定人的價值,讚美人的理性和智慧,提倡人對現世幸福的追求和個性自由。人文主義運動推動了文學藝術的高度發展,在戲劇史上也形成了第二個繁榮期。這一時期的歐洲戲劇以英國和西班牙為主流,主要劇作家有馬洛、莎士比亞、瓊森、魯埃達、維加·伊·卡爾皮奧等。其中,莎士比亞的許多劇作乃是世界戲劇寶庫中的珍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中小學生,學習壓力那麼大,還能要求他們做家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