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圓哥

    說實話,現在過年不比以往了,小時候過年吧,耍龍燈,有日龍(白天舞)夜龍(晚上舞)敲鑼打鼓,幾十號人,浩浩蕩蕩,一家一家來,家家高高興興接龍燈,這叫有喜氣,接財氣。花炮,炮竹響不停,那叫個熱鬧啊,現在,很少咯,很多習俗都少了,甚至沒有了。年紀人在家打幾天牌又出去打工了,老人家又沒那個力氣。年味越來越淡了。

  • 2 # 原創自媒體

    有的,臘月練秧歌打,正月扭秧歌打,年俗很豐富,殺豬、做豆腐、掃房、貼年畫、貼對聯、掛錢兒、炕條、蒸豆包、撒年糕、放鞭炮、本命年穿一身紅除夕不見星星、給長輩磕頭拜年等等。

  • 3 # 碧野清風

    過大年是我過最傳統最主要的盛大節日,節日期間,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是北方人,說說我們這的風俗,有傳統大秧歌,秧歌隊有鑼鼓歘,所以說有打鑼的,但不是單一打鑼,而是鑼鼓喧天,

  • 4 # 南山來客34780

    過年期間,最喜歡的就是玩“社火”。用彩車把裝扮好的小孩綁到蕊子上,都有名堂。裝扮的有“嫦娥奔月”,“穆桂英掛帥”"紅樓夢""西廂記""孫悟空"等等。車隊排起長龍,鑼鼓隊前面開道,還有彩旗隊,秧歌隊,高翹隊。招搖過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好不熱鬧

  • 5 # 詩豪天

    有打鑼的也不算什麼,還有舞獅子的,那個驚險,那個刺激?還有唱豫劇,曲子大戲的。可是最有亮點的是範曾研究學者楊青雲趁過年期間開講《範曾研究學術講座》免費講給鄉里鄉親,已成為豫西南李樓村楊家一道亮麗的風景。今年我們村支書李守平己通知楊青雲說,給撥一千元經費支援開講《範曾研究學術演講》,為老百姓在春節期間普及書畫知識。隨之,農民書畫家在鄧州農村越來越多,己成為學術網紅楊青雲的一種榮耀。

  • 6 # 松茲藍

    沒有打鑼的習慣。

    我這兒過年的習俗很多,就揀幾個來說一說吧!

    一、過年不喝湯。尤其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吃年飯的時候,說是喝了湯,出門會碰到雨的。

    二、初一那天不準掃地,即使真要掃,也要把垃圾往裡掃,不能掃出門,說是“掃財”了!

    三、臘月二十四接“祖宗”,堂上擺滿供品,燒香放炮,磕頭跪拜時面朝門外;正月初四送祖“祖宗”跪拜時面向屋內,表示“請”祖宗回家的意思……

  • 7 # 關山聽風

    我家鄉過年期間不僅有打鑼的,還比較熱鬧,主體現在“鬧年鑼”和“賽年鑼”。

    我的家鄉位於湖南省發邵陽市綏寧縣,是一個苗侗為主少數民族大縣,少數民族人口點66%,少數民族風情獨特,有一些過年的風俗比較古老,尤其是在打鑼方面更是如此。

    鬧年鑼

    打鬧年鑼是綏寧苗鄉侗寨傳統民俗活動,從清乾隆年音開始,到現在已流傳200多年。

    根據地方史志資料,打鬧年鑼起源於清乾隆年間,而綏寧及周邊地方的苗鄉,如靖州、城步等民間傳說,此風俗在苗瑤侗村寨之中自古就有,於乾隆年間因朝廷減稅賦達到鼎盛期。

    據清同治版《綏寧縣誌》和新修版《綏寧縣誌》載:

    清朝乾隆繼位之初,官府在綏寧、城步對苗瑤村寨橫徵暴斂,加增設軍營、保、哨、汛,沒收的苗瑤田、地、山,賞賜給漢民耕種,讓他們充當民堡的堡卒,以達到監視和鎮壓苗民的反抗之目的。乾隆五年(1740)三月,在清朝政權的高壓統治下,湖南境內綏寧縣、城步縣和廣西境內義寧縣等爆發了以粟賢宇為首,以苗民為主體的,多民族參加的起義,當時清廷派重兵鎮壓,起義失敗。此後數年間,湘桂兩省邊境的各族繼續進行反抗鬥爭,迫使清廷對湘桂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實行讓步政策。

    乾隆十年(1745),朝廷免徵綏寧、城步苗米537石7鬥,三十五年(1770)年,免徵苗米數增加到578石5鬥。缺衣少食的苗民一片歡呼,苗民們為了慶祝來之不易的勝利,他們吹蘆筍、跳苗舞、敲鑼打鼓,遊村串寨,通宵達旦。

    從此以後,這種文化娛樂活動每年春節期間都會進行,一直延續至今,由此產生了一種新的民俗風情。

    鬧年鑼有其鑼鼓點子獨特,節奏強烈,鏗鏘悅耳,鑼鼓點子是按“冬不隆冬鏘,乾隆免我五百七十八擔糧!”的諧音敲打,充分體上了當時苗瑤人民鬥爭中獲得勝利的自豪感。

    打鬧年鑼表演隊伍一般由5人以上組成,道具有兩副鈸、一面班鑼、一面大鑼、一隻大鼓。打鬧年鑼有兩種形式:

    一種叫做遊村,也有稱遊寨、遊團等。即打鬧年鑼隊伍到村寨走家串戶。這種形式一般是臘月初八以後開始,打鬧年鑼的隊伍每到一戶人家,先要表演一打鑼鼓,然後停下來,由一人領唱,全體表演人員合喝,喝的調子是一種輕快的民間小調,如:“鑼也停來鼓也停,停得鑼鼓說原因。今天(夜)出門南風大,順風吹落貴府門。順風吹落貴府門,如同進了北京城。……”下面的詞就是對主家的祝福語,可按固定的詞唱,也可以自由發揮。唱完後,又是一陣表演,接著往下一家。此種活動到戶上,不收任何錢財,純屬公益活動。

    另一種叫做鑼鼓會。這一種形式一般從臘月二十六或二十七開始。一個寨子裡或多個寨子打鬧年鑼隊伍集合到指定的場所點燃篝火,一般是寨子相鄰處的土坪,平時為山歌場。鈸、班鑼、大鑼、大鼓分類組成四個方陣,按統一的鑼鼓點子敲打,參加表演的人從幾十到上百人,鑼鼓敲打起來,氣勢磅礴,聲振原野。休息間歇,男人吹奏蘆筍、嗩吶,女人跳苗舞。有時打鬧年鑼的隊伍間相互進行比賽,要進行三天三夜,直到除夕才能回家。

    賽年鑼就是在除夕之前,由兩到三個自然院落之間進行打鑼比賽。賽年鑼比賽的器具有兩副鈸、一面班鑼、兩面大鑼、一隻大鼓。比賽場地設在自然村落的山脊嶺背上。比賽時間,如果臘月有三十日,就從臘月二十七的早晨開始,如果臘月只有二十九,就從臘月二十六早晨開始。比賽的時長為三天三晚。

    每年的臘月臨近比賽的日期,幾個院落的人分別在各自的場地上,搭起木架,將兩面大鑼吊在木架上,固定好,繫牢。兩面大鑼將是這場比賽的主角,一旦有閃失,就會輸掉比賽。然後,他們還得準備火把和柴火,火把用於夜裡照明,柴火用於晚上的篝火。再就是在二十六七以前,全寨子裡的人家都要殺好年豬,打好餈粑,備好年貨,給賽年鑼活動留足時間和勞力。最後的是從院落裡的精壯勞力中挑選選手,提前進行熱身。

    賽年鑼時,隨著三聲號炮(地銃)響起,幾座山嶺上的鑼鼓齊鳴。按傳統的比賽規則,鈸、班鑼,大鑼、鼓四種器具只在開始時一定要同時敲響,鈸、班鑼、鼓三種是輔助性的助威器具,在比賽之中可以敲敲停停,而兩面吊在架子上的大鑼是雙方比賽的主角,開賽後就不能停,不管白天黑夜,要一直敲擊下去,哪怕遇到的天氣是天寒地凍,風霜雨雪,也要挺住,誰先停下,誰就輸了。

    比賽時參賽人員不斷地輪換上陣,輪換時也必須保持鑼聲不歇。賽年鑼之名也就是由此而得來。夜幕降臨時,兩座山嶺上點上火把,燃起篝火,兩個院落的男女老少都來為參賽人員加油、鼓勁、助威,吶喊聲、鑼鼓聲撼動山野,雙方敲鑼打鼓人幹勁十足,打出興致來了,他便脫光衣服,赤膊上陣,還一邊敲鑼打鼓,一邊跳著原始粗獷的舞蹈。

    在賽年時,各方還得防止年鑼被人“偷”或“搶”走。誰來“偷”“搶”年鑼呢?當然是參加比賽的幾個村落,他們都暗中派出了小分隊,想方設法要把對方的年鑼“偷”“搶”到手。被“偷”“搶”年鑼的寨子雖然有預備的,馬上可以頂上去,但要“贖回”被“偷”“搶”去的年鑼,在春節期間要隆重招待“偷”“搶”人酒飯。據說,賽年鑼時設定這種“偷”“搶”去年鑼,實際上是古代出於對防範土匪對寨子的侵擾,為的是演練各寨子隨時隨地都要提高警惕,後來就演變成了一種固定的風情。

    到了第三天,也就是除夕的前一天,兩個寨子的老人和婦女就忙碌起來,他們要準備好三個寨子人的一同就餐的年夜飯。賽年鑼的比賽輸贏規則是,如果哪一方輸了,輸了的那方寨子的人,得請贏了的寨子人一起吃年夜飯。

    我家鄉過年除了這兩種打鑼外,還有兩種,一種是舞龍燈時鑼鼓喧天,另一種是唱土地時打小班鑼。這種活動全各很多地方都有,在這裡就不再詳細介紹了。

    最後說說我喜歡農村的哪些習俗,我的回答是,喜歡一些集體的活動,比如上面所說的鬧年鑼、賽年鑼、舞龍燈等,這種活動出工出力都是義務性質的,參加的人都具很強的公益心。只是現如今,這樣的活動越來越少了,回寨子過年的人都是來去匆匆,哪裡還有心思參加這種集體活動。

    本文參考書目或文章

    《鬧年鑼》(楊煥禮)

    《賽年鑼》(楊煥禮)

    《綏寧縣誌》

  • 8 # 芷蘭小時光

    過年期間,我的家鄉不打鑼鼓。其實,家鄉的習俗其實是一個地域文化的傳承,不同的地方農村的風俗習慣也不一樣。我最喜歡家鄉風俗裡的貼春聯、年三十守歲、守夜(守田埂)以及大年初一的壓歲錢環節。

    來分享幾點關於我家鄉四川瀘州里的一個農村過年的風俗習慣吧。

    進入臘月殺年豬、炕臘肉。

    這個我們的家鄉有,不知道你們那裡有沒有?每當進入到臘月以後,就會有人陸陸續續地開始殺年豬,炕臘肉了。最早的在臘月初就有人開始殺年豬了,最晚的會在臘月27、28再殺年豬。但是殺年豬不能超過“立春”日。

    臘月24撣塵掃房子、貼春聯

    臘月24: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自我記事以來,每年的這一天,都要進行一次大掃除。在農村的話就會去砍一根竹子以及一根小的竹子,然後把其他的枝葉去掉,留最頂尖的竹葉拿著去打掃。

    大的竹子:用來掃整個房子的大梁上的一些蜘蛛網啊,還有一些其他的雜物什麼之類的。

    小的竹子:這個就用來打擾裡屋的房間,以及灶房平時夠不著的高處角落裡蜘蛛留下的蜘蛛網,一些灰塵什麼的。

    其實平時也會打掃,但是在每年的這一天,也會重新徹徹底底的打掃一次。打掃乾淨完了以後就會貼春聯。

    貼春聯的講究

    在我們農村,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戶戶都要請一些書法寫得比較好的人來自己家裡寫春聯。而春節的對聯最多,內容最全。因為它講究每門必貼、不同的門有不同的對聯。過年的對聯特別講究,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會寫一些敬仰和祈福的話語對聯。

    大門對,這個是一家人的門面和招牌,每一家都特別的特別重視。有寫抒情的,又或者寫景的(都是寓意美好願景的)內容非常豐富,妙語聯珠。

    我最喜歡風俗習慣之一就是——貼春聯,因為可以邊貼邊讀邊領悟對聯背後的那些意義,是一個長知識的機會,同時還可以收入囊中,寫寫自己的隨筆體會。

    臘月27,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這天置辦之中。

    從小到現在都是這樣的,每到臘月二十七就會去街上買過年所需要的禮品,菜品,以及各種零食糖果,菜品就是年30那天會用到的,禮品零食就是走親訪友吃的,送人的。

    當然現在交通比較方便了,大多數的人會在臘月29這天才去購買年貨,菜品之類的。這一天稱為教場,就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趕大集市。

    臘月二十九,推磨做豆腐

    記事以來,每年到臘月二十九這一天,母親都會在下午開始做一鍋豆腐,用作除夕這一天的其中一個菜。以前比較麻煩,是用石磨來打豆漿做豆腐的。現在的話用機器來打就可以了。隨時想吃豆腐都非常方便,不會像以前那麼麻煩。但是,那種手工石磨推的豆漿做出來的豆腐還是會更香一些。

    附帶說明:有的地方是臘月25推磨做豆腐

    臘月三十,除夕夜

    早上,這一天呢,就是過年了。在這一天中,爺爺會帶著家裡的男生會去給老祖人燒香,母親在家裡準備年夜飯,父親會寫敬給老祖宗的紙錢火單(逝去的老祖宗的名單)這個會在吃過年夜飯後,去燒紙的時候一併燒給老祖宗,讓他們按名單領取後輩的孝心。

    下午,等到下午家裡的男生去上完香,母親的年夜飯做好,父親的紙錢名單寫好,年夜飯擺上桌。拿三個小碗,每個碗舀一點飯。放三張筷子在上面。把準備燒給老祖宗的紙錢和名單,放在桌旁,父親倒三杯酒先敬老祖宗。進完酒以後拿一個空碗,每個菜夾一點,然後隨著名單和紙錢一起放到乾淨的地方,吃完飯以後,就可以去給老祖宗燒紙錢(送錢去了)。

    這裡還有一點就是在吃年夜飯的時候會把木桶裡的飯舀出一個小山包,寓意金錢堆,來年財運滾滾。但是年夜飯不能喝湯,喝湯的話呢,來年的時候出門就會經常遇到下雨天,被雨淋。(這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我每年年夜飯都不喝湯,我怕被雨淋)

    晚上,吃過年夜飯孝敬父母的紅包這個時候就可以給了,接著就是看春晚了。以前的春晚挺好看的,大家吃過年夜飯都會圍在桌子旁看春晚。現在的話呢,資訊比較發達了,人手一個手機,對春晚這一塊兒,就沒有以前那麼稀罕,有春晚的年味了。所以的話,大家都會選擇玩手機,聊天呀,或者說是打牌呀,或者說出去到處走走,串串門什麼的。

    然後,等到快12點的時候,大家都會回到家裡。跟著電視裡的春晚一起倒數,進入新的一年。父親就會帶領兒子去給老祖宗燒天香。燒完天香,然後就會放煙花。接著這就是代表過年了。然後零點前的掃地,因為第二天大年初一是不能掃地的,如果掃了,就是代表掃走家裡的財運。

    洗澡

    吃完年夜飯,休息過後,會陸陸續續洗個澡,寓意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期待更好的明天。

    守歲

    又稱“熬年”。這個是中國民間的年俗活動之一,起源追溯至南北朝。

    在除夕夜一家人團聚,這天晚上家裡所有房間以及灶房、牲畜住的地方都不能關燈,要開著燈睡覺,連續三天晚上不關燈,這個叫做俗話亮屋(守歲)。遍燃燈燭通宵不滅,熬夜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過去歲月的留戀之情,又有對新的一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開啟燈(以前是點蠟燭或者燃油燈)還個還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趕跑驅走的意思。

    守夜(守田埂)

    它的寓意就是,第2年稻穀豐收,不缺水。其實和守歲意思差不多。

    這個不知道你們那裡有沒有?但是我在外公家那邊過年有經歷過。就是年三十這天是不打算休息的,就大家一起坐著聊天,然後到第2天初一早上。

    這個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習俗之一。因為在這一天晚上可以和久別重逢的家人相聚在一起,爸爸媽媽陪外公外婆,姨娘舅舅們聊聊天。表姐弟們一起說說這一年的事,打打小牌,玩玩小遊戲遊戲,嘻嘻哈哈守夜到天明,享受相聚在一起的輕鬆小時光,我喜歡這樣的感覺。

    春節,大年初一

    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哈哈,想必每個人都期待過吧?

    這一天呢,不管是工作,還在上學的孩子,父親,哥哥姐姐以及家裡的爺爺奶奶都會給我們發壓歲錢。不在乎壓歲錢有多少,主要是喜歡那個氛圍,這就是過年的感覺。

    這天早上不能睡懶覺。 如果睡懶覺有家人來叫你的話,那麼你這一年都會經常的睡懶覺,就是不太好,也就是說要早起是最好的。

    大年初一我是南方人,會吃湯圓,北方應該是吃餃子吧。吃的湯圓個數,每個寓意不同。比如一個一帆風順,兩個好事成雙以此類推,舀的時候母親就會邊舀邊祝福,個球雙數為佳!

    結語

    風俗習慣其實還有很多,今天暫且先分享到這裡吧。下次再分享其他的。雖然現在過年沒有以前那麼濃重的年味,也清淡了許多,但是過年的時節卻是遠方上學、工作的孩子歸家與父母親團聚的時候,也是一年中大家共同期盼的日子,所以意味深長。

    回到家裡,家人能夠團圓,其樂融融的過年,看到孩子學業有成,工作順利,父母身體健康,是生活的安然模樣,也是父母親想要看到的樣子,這種感覺真的特別的好,因為,這就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幸福!

    願所有人:身體健康,闔家歡樂。2020年都能與家人在一起,過一個熱鬧、開心的幸福年!

  • 9 # 悠然智在UNIJOY

    我的家鄉在恩施建始,我最喜歡家鄉的這些過年習俗

    土家人有句俗話:“拜年、拜年、粑粑上前。”

    打餈粑是土家族人上千年流傳的過年習俗。

    打餈粑時,

    左鄰右舍都會聚在一起,

    老人燒灶火蒸飯,

    男人掄木錘, 女人捏餈粑,

    ......

    打餈粑那種濃濃的人情味和年味混在一起,

    便是最美的記憶

    吃刨湯

    每年立冬以後,便陸續殺年豬了。

    村民會邀遠親近鄰,三朋四友一起

    吃著新鮮豬肉和蔬菜烹製的刨豬湯,

    喝著醇香的苞谷酒,

    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在了過年的喜慶氣氛中。

    燻臘肉

    臨近歲末,

    建始農村家家都開始殺年豬,熏製臘肉。

    臘肉,是過年時招待客人的必備菜品,

    也是遊子遠離他鄉一解思鄉之愁的盤中美食。

    是我們熟悉的家的味道,團圓的味道!

    辦年貨

    春節臨近,家家都要辦年貨。

    和家人一起在集市上,商場裡

    挑選自己中意的商品

    吃的、用的、穿的、玩的……

    任性的買買買

    幸福感滿滿

    這不僅僅是在為過年做準備,

    更是讓春節富有儀式感。

    年夜飯

    忙碌了一整年,

    多久沒有和家人一起好好吃頓飯了?

    過年最期待的就是這一頓全家齊聚的年夜飯,

    愛美食,更愛那一刻的幸福相伴。

    你最愛年夜飯的哪一道菜?

    舞火龍

    舞火龍是花坪流傳多年的鄉土文化,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是火龍狂歡時節,

    舞龍隊要家家拜年,

    燦爛的煙花在火龍隊伍旁綻放

    火龍表演格外壯觀,

    場面十分熱鬧喜慶。

    煙花

    年味是什麼?

    年味是帶著煙味的燻臘肉,

    年味是媽媽親手做的年夜飯,

    年味是家人相聚的喜慶氣氛。

    今年,帶上家人到建始過年吧!

    感受最傳統的年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上網課,爸媽最頭疼的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