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原四川師者情懷
-
2 # 巍言說教育
簡單來說,任何你希望孩子能做該做的事情,都需要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做!所謂言傳身教,身教是第一位的!身教在先,言傳在後!身教可以使孩子先做起來,養成良好的習慣。言傳在於告訴孩子這樣做的道理,使孩子可以舉一反三,懂得更多!
-
3 # wawa嵐嵐
多陪孩子說說話聊聊天談談心,多陪孩子玩耍,比如爬山啊旅遊啊體育運動啊手工製作啊閱讀啊等,總之每天必須要抽一定時間與孩子互動!
-
4 # 農的故事
家庭都在忙活,說沒人管孩子,累了就不累,苦了也不苦,在學校裡是好是壞,最主要的是給孩子精精神上的鼓勵,告訴她人要學會忍耐,也要學會不喜歡的,不要去理會他們,不要跟那些孩子學習,現在比較離異的家庭比較太多,傷害的態度的孩子,給孩子鼓勵,給孩子打氣,告訴孩子。生活就是這麼殘酷讓他學會,成長
-
5 # 散步聊天好心情
陪著孩子做個家務,玩個小遊戲,看個動畫片,猜點小謎語,一起到郊外散散步,生活中的點滴,儘量擠出時間陪他(她)留可以了
-
6 # 心意相隨
養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陪伴,父母的陪伴會讓孩子有安全感,會給孩子親情的體驗,讓孩子獲得愛的滿足,更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態和人格。健康的孩子,可以自食其力有益於社會的孩子就是優秀的。陪伴無處不在,一起遊戲,一起聊天,一起學習,一起外出,一起運動…
-
7 # 自由的書籤VG
一、陪孩子勞動,讓孩子知道東西是怎麼來的。因為平靜的水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生活造就不出時代的偉男。
二、陪孩子學習,家長要以身作則,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只有和孩子一起學習,才能發現孩子在學習方面的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幫孩子。
三、陪孩一起玩,家長要和孩子打成一片。在玩中放鬆心情,在玩中追逐快樂。有家長的陪玩,孩子才不會做危險的遊戲。
四、陪孩子做孩子喜歡的事,家長能提供許多幫助。人不能沒有夢想,在孩子追夢的路上,家長應該做孩子追夢的那束光……
-
8 # 秀257914513
多陪伴孩子一起成長,要想孩子越來越優秀,必須教育孩子的事情自己做,從小培養感情,教育好小孩怕吃苦,不吃學習的苦,將來要吃生活的苦,學習要養成習慣,自覺自願的學習,家長也要做好榜樣,重於言教,孩子越來越優秀,讓夢想成真。
-
9 # 奇幻果果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陪伴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和孩子一起玩,做遊戲或看看電視,一起看看書,聊聊天,週末出去逛街或去公園和遊樂園。童年的時光很短暫的,多抽時間陪伴孩子。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
10 # 學者的家園
1、陪孩子玩 2、與孩子一起學習,以上兩點,家長要平等如友,多啟發、引導,少說教,對孩子的成長,會起到極大的促進,潛移默化的教育,在潤物無聲的春雨中,一朵朵自信、謙遜的花朵就自然的開放咯。
-
11 # 喵十一講故事
放下手機,拿起書,一起享受閱讀時光。
一起運動。
送娃接娃路上,像朋友一樣認真傾聽娃的瑣碎事,不要說教,否則慢慢的就不願意傾訴了。
學會做個“懶”家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媽的事情幫著做。
回覆列表
很多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每天堅持,日積月累,足以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性格、處事方式。
尤其是下面這4件事,家長讓孩子每天堅持做,形成習慣,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01
早睡早起
如今很多年輕人,熬夜晚起已經成了常態,週末補覺,睡到中午才起床,但精神還是萎靡不振,美好的週末也只剩半天可以支配。
熬夜帶來的危害近些年也屢被提及,長期熬夜容易造成耳鳴、聽力下降、心悸、胃腸道疾病、內分泌失調。
現在很多孩子,由於課業任務多、壓力大,或是受電子產品的誘惑,睡眠不足的現象也很普遍,威脅著孩子的身心健康。
梁實秋在《早起》中寫道:
“曾文正公說:‘做人從早起起。’因為這是每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事。這一樁事若辦不到,其餘的也就可想。”
“我如今年事稍長,好早起的習慣更不易拋棄。醒來聽見鳥囀,一天都是快活的。走到街上,看見草上的露珠還沒有幹,磚縫裡被蚯蚓倒出一堆一堆的沙土……
這時候我衷心充滿了喜悅!這是一個活的世界,這是一個人的世界,這是生活!”
早晨的7點到10點,是一個人一天中記憶力最好、做事效率最高的時候,最適合朗讀、背誦和學習。
早起,呼吸新鮮的空氣,享受初晨的Sunny,人能夠充分感受自然和生活的美好。
讓孩子堅持每天早睡早起,不僅有益身體健康,提高學習效率,也有利於孩子保持一種有活力、良好的精神狀態,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別小看早睡早起這一件事,孩子做好了,就是為自律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02
閱讀
她從小在父親的引導下,養成了閱讀習慣,閱讀對她來說,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
在書籍的浸潤下,董卿在《朗讀者》、《中華詩詞大會》等節目中從容優雅的主持風格、出口成章的語言表達,生動詮釋了什麼叫“腹有詩書氣自華”。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重要性,我們一直在強調。
閱讀可以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力、思考判斷能力和專注力。會閱讀的孩子,通常更會學習。
閱讀開闊孩子的眼界、豐富認知、滋養孩子的精神世界。會閱讀的孩子,往往心胸開闊、意志力、抗挫折能力更強。
身邊好幾位同事,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會每晚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讓孩子養成了每天閱讀的習慣,遠離電子產品。
他們的孩子無一例外,在學校各項表現優異、成績名列前茅,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歡。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需從小開始。在孩子一歲左右,家長就可以多給孩子講故事,比如每晚睡前的時間;長大一點,帶孩子一起看繪本,到了小學,就可以讓孩子過渡到自主閱讀。
在家裡,每天抽出一個固定的時間段,作為閱讀時間,還可以開闢一個專門的閱讀空間。堅持下來,孩子會逐漸愛上閱讀,養成閱讀的習慣。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經常拿起書讀,也會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
03
運動
長沙一位羅爸爸要求孩子每天戶外玩不夠兩個小時,就不準寫作業,引發網友熱議。
原來,羅爸爸是想保護9歲兒子的視力,他始終認為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
在爸爸的陪伴和帶領下,孩子學習了各種體育運動:皮划艇、滑雪、攀巖,甚至還有野外生存,身體素質特別棒。
如今很多孩子,在學業壓力下,缺乏運動的現象十分普遍。
青少年研究中心表明:超過6成的中小學生,每天體育運動時間不超過1小時,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不運動。
去年,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曾在新聞釋出會上說:
“我們的孩子從視力不良這個問題來講,已經到了非常嚴峻的情況。另外就是體質健康,跑動的肺活量、肥胖等問題也是越來越嚴重。
體質健康下滑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需要採取各種措施去進一步強化學校體制,來確保孩子的身心健康。”
健康,永遠是人生的第一位,家長不能顧此失彼,只注重孩子的學習。
運動的好處,其實一直被我們忽視了。
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起的“人類腦計劃“研究發現:堅持運動可以明顯增加大腦神經纖維、樹突、突觸的數量,促進大腦的發育,提高記憶力。
觀察發現,有運動習慣的孩子,往往神采奕奕、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
運動也是一種挫折教育,不僅可以鍛鍊身體,更重要的是對人的意志、精神方面的鍛鍊,還可以改善壞情緒。
愛運動的孩子更樂觀,抗壓能力更強,內心也更強大。
作家村上春樹曾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一書中寫道:
“只要跑步,我便感到快樂。跑步,在我迄今為止的人生中養成的諸多習慣裡,恐怕是最為有益的一個,具有重要意義。
我覺得,由於二十多年從不間斷地跑步,我的軀體和精神大致朝著良好的方向得到了強化。”
讓孩子堅持每天運動,哪怕半小時、一小時,是一項非常值得的投資。
可以從孩子喜歡的運動開始,慢跑、跳繩、輪滑、騎腳踏車,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天賦所在,長期堅持,就會看到結果。
04
做好預習和複習
許多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成績長久得不到提高,跟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大關係。
其中,很關鍵、也是很有效的一個學習習慣,就是每天覆習和預習,特別是對初高中的學習,幫助特別大。
我曾在許多“學霸”所分享的學習心得中發現,大多數學習好的孩子,所共有的一個習慣,就是複習和預習。
一天的課程結束後,再翻看一遍課本、溫習一下筆記,回顧老師課堂上講的知識點,會對所學內容記憶更深刻。複習的過程,也是一個再度思考的過程,心中會有新的收穫。
古語講“溫故而知新”,自有其中的道理。
在老師講解新知識之前,先預習課本內容,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個標記,心中有一個大概的知識框架,這樣聽講的時候就會更有效率,在老師講解重難點的時候,更能集中精力,快速解答疑惑。
小學階段,比起學習成績的提高,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更為重要。
因此,家長最好從孩子一年級開始,引導孩子養成複習和預習的好習慣,每天寫作業前複習一下當天所學內容,寫完作業後,預習第二天的新知識。
堅持下來,對孩子的學習大有裨益。
有家長可能會說,這些事看著容易,但想要孩子堅持,卻很難,應該怎麼做呢?
這裡有幾點小建議:
一開始可以透過立規矩,把這些重要的事情列在一個表格中,透過打卡、貼小紅花、積分等方式提醒孩子每天完成,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給予適當的鼓勵。
在孩子不想堅持的時候,可以設定一些獎勵、降低任務的時長和難度、增加趣味性,從而提高孩子的積極性和動力。
慢慢地,當堅持這些事情,給孩子的生活或學習帶來一些積極的改變,比如:身體素質更棒、更有精神、學習成績逐漸提高,這些正向的反饋會促使孩子更願意堅持下去。
長此以往,當孩子形成了內驅力,就不需要外在的督促或鼓勵,自然而然地想要堅持,成為伴隨一生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