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席說股
-
2 # 獨木難舟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地攤經濟,近期我們都知道地攤經濟已經成為了當下社會的熱點話題,誰要是不說幾句和地攤掛鉤的語句就顯得OUT了,縱觀各種貼吧、影片網站、部落格等平臺鋪天蓋地展現的都是各種練攤的姿勢,甚至很多知名企業老闆和UP主以及大網紅們都開始show自己的擺攤攻略,那麼在這樣一種看似星火燎原,一片欣欣向榮的經濟氛圍下,騷動的你是否已經抑制不住衝動的小心臟,蠢蠢欲動準備今晚就和好基友去練練攤大顯身手呢?
迴歸正題,那麼地攤經濟是否能夠普度眾生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地攤經濟是否真的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或者說是下一個風口?那麼相信看完我的淺見,各位看客老爺應該會在自己心中找到那個答案,畢竟王陽明說過:“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所以本人只幫你分析,道在哪裡自己去求!
第一部分:地攤經濟的前世
地攤經濟在人類經濟發展史上已經佔據了相當長的時間,具體多少年我懶得去查詢,但是我記得至少在20世紀初期地攤經濟依然非常火爆,尤其是夜晚的大街小巷裡充滿了人間煙火的味道,地攤就是當時社會零售經濟模式的主流,那麼我想告訴各位的是“地攤經濟並不是一個新物種,他早就存在,而且它是一種被現代經網際網路濟模式所淘汰的舊經濟模式”,那麼為什麼它會被淘汰?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優勝劣汰”。因為這種經濟模式無法合理利用社會資源,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潮流,理所應當就會被歷史所淘汰。
這裡我們就大概介紹幾個舊地攤經濟被淘汰的原罪,更多的原因這裡咱們就不過多的闡述,避免浪費時間。
第一,地攤經濟相對於國家整體經濟體系來說是一種體外迴圈的模式,就是這類人沒有繳納稅務,且由於這個群體存不固定性和不可追溯性,所以國家無法納入到政府相關監管單位的管理體系中,同時對於正規經營正常納稅的企業來說是一種不公平的現象,所以在政策上就被否定了。
第二,信任缺失,地攤經濟這種游擊戰的經營模式造成買賣雙方都缺失信任,因為沒有固定經營場所和質量認證保障,所以賣家無法保障產品的質量以及售後服務,這就在根本上造成了買賣雙方的信任缺失,完全是激情消費,或者因為是老熟人有了一定的信任基礎才會持續產生交易,但是一旦買賣雙方因為產品問題產生糾紛,那基本就是三不管的狀態,無人解決,甚至嚴重的情況下還可能還會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第三,及大地佔用社會資源,佔道經營,隨處亂丟垃圾,影響交通,造成環境汙染,搞得民怨四起,還抹黑城市的形象,得不償失,這些既給政府帶來了無限頭痛的管理難的問題也給政府來帶了因處理環境問題所產生的額外的財政支出,所以,這種經濟模式無法被接受。
第四,隨著經濟飛速發展,國家調整經濟結構,嚴格管理措施,當然也有房地產行業的飛速發展的原因,所以原先那些光腳的地攤主,搖身一變都成為了奉公守法按時繳稅的守法商家,這也是國家的政策需要。
至於其他的諸如地攤經濟遲早要被網際網路電商取代,地攤經濟難以產生產業化規和模化效應等這些問題,在這裡我就不一一去探討闡述了,總之我們瞭解了地攤經濟的前世,以及它是怎麼投胎轉世的。
第二部分:地攤經濟的今生
那麼我們接來下來我們瞭解下地攤經濟的今生,地攤經濟為什麼會起死回生,成為當前的熱點,按照佛家所說的“因”我們還要追溯到“新冠病毒”,因為病毒導致了全球經濟的下滑,全球經濟下滑導致對外貿易受到嚴重衝擊,而中國又是特別依賴對外貿易的經濟體,所以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當然無法倖免,那麼中國經濟下滑就會導致失業率暴增,目前,中國真實失業率可能已經超過25%,有將近8000萬的人員失業,而我們要搞清楚,這個失業的統計基數並不是14億人口,這裡面要扣除退休養老人員以及兒童、讀書的青少年和農民,這裡針對具體的統計標準我們不做詳細闡述,因為那不是我們今天話題的重點,總之,就是有超出你想象的人數失業,而失業率暴增帶來的直接風險就是社會穩定性。
這裡我可以列舉“偉大的美國”,這幾天你們也看到了美國的遊行示威,其實本質也是因為經濟下滑失業率暴增所導致,而並非黑人死亡,那只是一個引爆點而已。
那我們不難理解“地攤經濟”重啟的核心目的是:
解決大眾就業問題,降低失業率,降低國家財政支出壓力,保障社會穩定性!
理解了大背景後,接下來我們從兩個方面來進一步分析地攤經濟的今生:
一方面:地攤經濟—消防隊
為什麼說此時地攤經濟扮演的是消防隊的角色,除了以上核心的目的外,地攤經濟還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如下:
第一,為了貫徹國家打壓房地產泡沫經濟的指導思想,商鋪的性質是什麼?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房地產,在經濟下滑失業率倍增的情況下,一些以商鋪裝傻充愣,沒有半點兒為國家分憂解難的表示,牢牢抓住利益不肯鬆手,那麼這一舉動造成了全國多個地區的個體經營者的抗議活動,對於多數個體經濟者來說這可謂是雪上加霜,而且很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國家支援地攤經濟就是在側面打壓這些商戶地產群體,同時也是在敲打房地產商,不得乘火打劫幻想重蹈08年金融危機後房價坐飛機式的增長,一夜暴富的美夢不存在。
第二,為了應對餐飲等其他行業在疫情過後的價格上漲問題,價格上漲就無法大面積帶動群體消費,況且國家發現即使發再多的消費券還是不能夠有效地刺激國內經濟復甦,所以啟動地攤經濟就是為了滿足大眾貪便宜的消費心裡的需求,同時也是為了營造經濟繁榮發展的氛圍。
第三,中國6億人的月收入不到1000元,這才是真實的中國,也就是說僅僅靠中產以上的階級群體拉動消費提升經濟,顯然對於大盤沒有什麼顯著的效果,因為畢竟這是少部分的人群,況且真正的富人是不會亂花錢的,而只有拉動全民消費,才可能拉動整個內需市場,讓國家經濟好轉,所以,地攤經濟針對的物件就是中低層消費人群,這就是精準地抓住了撬動經濟的槓桿。
第四,大夥兒都知道,此次疫情受影響最大的產業之一就是實體零售經濟,線下實體零售業的發展靠什麼?靠客流量,那麼地攤經濟帶來的是什麼?是民眾的邁出門走上街,只要大眾上街,就會形成人流,人流就會帶來商流,商流就會產生現金流,有了資金流就可以幫助實體零售業復甦,所以地攤經濟也是在為拉動實體零售業做貢獻。
第五,解決製造企業庫存問題,最佳化庫存結構,大家都知道疫情期間外貿行業遭受了嚴重的衝擊,尤其以廣東的民營企業為代表,倒閉關門的一大片,大量員工離職返鄉,為了救活這批企業,國家出臺各種貸款政策,給予多方面的支援,但是最主要的是要解決市場需求的問題,既然外面的市場關閉了,那就從內部來發掘,這樣地攤經濟恰恰就幫助這些民營製造型企業解決了積壓庫存的問題,外貿轉內銷,同時還能勉強維持生計,挽回失業率。
當然這裡還有很多的原因,這裡我就不一一細說了,總之地攤經濟的確能夠在短時間內幫助國家解決復甦經濟的部分問題,起到“奇兵”的效果。那麼講完地攤經濟消防員的角色後,我們從第二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二方面:地攤經濟商業模式的本質:
接下來我們從商業邏輯的角度對地攤經濟進行分析,便於幫助我們更加透徹地瞭解地攤經濟的本質:
攤主:
分以下幾類:
第一類:失業和減薪人群(主流)
第二類:不懂電商和新媒體運營的人群(這其中有年齡偏大的傳統個體戶,不乏老爺爺老奶奶)
第三類:貨真價實的手藝人或者那些已經失傳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者(這是有真功夫有絕活兒的高質量攤主)
第四類:網紅、企業老闆(這部分完全是來蹭熱度表態支援國家,來划水的)
產品特徵:
1.種類也就包括小吃、衣服、飾品、玩具、藝術品等等小部件。
2.客單價低
3.質量無法保障,無法有效追溯
4.利潤也不會搞
5.同質化,說白了就買個新鮮
地攤經營時間:白天基本沒有什麼生意,基本都是在晚上7:00到12:00之間經營,創造價值的時間段也就在這個時間段了。
買家:
以年輕人為主,包括部分中產階級人群,晚上出去散步的小情侶,幾個二逼青年約酒的,或者就是路過的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娘們,撿到個便宜貨蜂擁而至,高消費人群從來就不屬於這個遊戲群體。
消費心理:從眾心理佔據主導地位,閒的蛋疼就是願意溜達,順應新潮流湊個熱鬧,貪圖便宜,浪漫一下,路邊露天找曾經的感覺等等。
從買賣雙方的屬性來分析,買賣雙方都不是純粹為了做生意或者強需求而來的,都是因為其他的需求或者場景才促成了雙方的交易,而且交易雙方都不能算是有質量的交易方,當然不排除攤主手藝好的,但是我們深度思考手藝好的何必要來練攤呢?既然不愁賣不出去,幹嘛不租個店鋪長久經營?人家可以來地攤這裡,難道就捨不得走幾步路去你的百年老字號嗎?邏輯上說不通,所以這種交易一般都是偶然性的,我們稱之為“激情交易”,沒有所謂的忠誠度和強關聯性。
接下來我們靜下心來剖析下地攤經濟的本質:
第一,地攤經濟的本質是一種老舊的商業模式,它是透過降低各種費用(房租、人員、固定資產投入),也就是降低服務品質和客戶體驗從而降低產品的成本,以達到吸引消費者購買。
第二,地攤經營的模式,它們獲客的渠道有限,受到區域的嚴重製約,最終獲客的數量是有上限的,不要以為透過類似一條街的模式,產生集中效應,你就可以無限獲客,人的時間是寶貴的,幹嘛要浪費時間來你這裡消費一下呢,就算來也是就近原則,就算消費也基本是一次性的上面提到過,你算下全市人口分配到幾個地攤點,最終到你這裡形成交易的比例大概有多少,你就可以計算出到底你的天花板在哪裡了,我還是認為如果是在政府的指定範圍內在一條街集中擺攤,說白了我認為那不叫地攤經濟了,那叫旅遊文化產業,那是另外一種模式,這裡不過多的論述,所以我們還是要區別對待。
第三,地攤經濟的特點太單一主要是價格,其次是氛圍,首先價格從來不是影響市場的最終因素,產品的服務、品質、渠道、營銷等都是產品營銷的主要因素,如果市場只是由價格決定,那麼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上市公司存在了。其次,氛圍真的很重要嗎?那麼為什麼不去酒吧或者KTV或者門店呢?
第四,地攤經濟本來就是消耗社會資源的一種方式,不但消耗土地資源,同時還會消耗環境資源,最終它消耗的是人流資源,而且還無法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那麼明顯投入產出比不對稱,而且可能是倒掛,那麼這是不是一種逆經濟規律的現象?
第五,地攤經濟長遠來說在一定程度上與實體零售業、餐飲業以及網際網路電商有衝突,當然合理的競爭有利於規範市場推動經濟發展的良性迴圈,但從本質上來看還是它們之間還是有部分零和的概念,比如地攤生意火了,那外賣員是不是就要失業了?那ok如果地攤也送外賣,那麼地攤經濟在價格上又有什麼優勢存在呢?為什麼客戶不能選擇正規飯店的餐飲服務呢?“吃著放心,用著省心!”如果口碑好,那他還有必要擺地攤嗎?所以從邏輯上來推斷這本就是存在矛盾的事物。
第六,商業的本質是透過價值交換產生利益,那麼地攤經濟到底能夠給攤主帶來多大的收益,這個我認為並不像網路上說的一天好幾千的收入,這完全是拿頭部的案例在解釋普遍現象。你可以想象,首先廠家對價格的把控一定會有量的要求,那麼最大的客戶一定是固有的渠道商和成熟的電商平臺,廠家不會因為個別小利就喪失大客戶,所以中間的利潤未必會很高,根據目前電商平臺的利潤率來看,地攤產品的成本會比這些電商平臺高,客單價比電商品臺要低,獲客數量有限,那你認為這個利潤會有多高呢?
第七,這一波的熱度只是因為有政府的背書,有媒體天生喜好追逐熱度的本性在支撐,有從眾心理的影響,以及疫情期間憋的發瘋的心理暗示等等,這些綜合因素才營造了當前的一片盛世繁榮的景象,而且地攤本就存在,所以這而並非是真正的繁榮。
第八,迴歸人性的需求,人們還是好吃懶做的,還是喜歡高質量的服務,還是願意宅在家裡,還是喜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只有平臺能夠提供給他們這種優質的服務,甚至幫助他們做選擇和決定,所以新鮮過後,你的生活還是會迴歸正常的。
第九,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已經更深蒂固無法倒退,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和某位哲學家說的一樣,人只有從優秀變得更優秀,而商業模式也是一樣,只有從好的商業模式變成更好的商業模式。基於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既然發展成今天的形態,那它的存在就是合理的,因為我們永遠要清楚,一個新的經濟體或者商業模式它解決的絕不是商業環節中某一個點(比如說價格)這麼簡單的問題,而是整個產業鏈的最佳化重塑,所以你認為會倒退嗎?
第十,地攤經濟本來就是一種低維度的商業模式,當前的網際網路經濟以及正規的線下實體我們可以理解為高維度的存在,那麼看過《三體》的人就知道,低維度怎麼可能打得過高維度?《三體》的結尾是什麼我就不說了。
最終我們會不會讓一種落後的模式來顛覆已經成熟且更有利於市場經濟發展的商業模式?大家自己分析判斷。
第三部分:地攤經濟的未來
最後我們來梳理下思路,我們瞭解了地攤經濟的前世,我們看到了地攤經濟的今生,那接下來我們就要預測下地攤經濟的未來。
綜上所述,我們基本可以得出以下推測:
第一,地攤經濟的確在短期內是有助於解決一系列社會問題的,它可以幫助部分失業人群解決生活問題,同時可以拉動經濟發展擴大內需,也可以敲打某些想要投機倒把乘火打劫的資本家,同時也可以彌補現有經濟結構上的一些不足,使經濟機構多元化了。
第二,地攤經濟一定會成為一個常態,而且可能未來主要以二三線城市為主,因為畢竟華人口太多,貧窮群體佔絕大多數,他們中大部分集中在二三線城市甚至四線城市,他們也需要透過地攤的方式來維持生計,這是社會必然,但是我們不要過於樂觀,盲目地追風,意義並不大。
第三,地攤經濟目前的熱潮只會持續一段時間,這個時間段可能就是全球疫情結束的時候,因為就業會恢復,誰也不想一輩子擺地攤,所以當前的繁榮可能是臨時的不會是長久的,只是看國家政策何時改變。
第四,迴歸本質,也就是人性的弱點,更好的服務,更多的選擇,更優的品質,更高效的送達,這些才是當今社會群體的需要,最終線下零售實體、餐飲行業和電商還是會牢牢佔據主導位置,可能最終地攤經濟的總量在整個零售經濟裡都不會佔有明顯的比例。
第五,地攤經濟絕對不是風口,不要盲目地去投資或者跟風,現在你去練攤,未來你未必能夠生存下來,同時因為地攤經濟難以規模化和有效地統籌管理,且不符合未來網際網路資訊化發展的趨勢,它也動了別人的蛋糕,所以資本也不大可能會進入這個行業。我們看到的所謂的大平臺出臺的扶持計劃,其本質就是響應政府號召拿著尚方寶劍來割韭菜,所謂的扶持計劃就是大力促銷自己的產品,電商平臺現在正愁增長率放緩無計可施,剛好藉助此次機會他們順帶就把線上的產品賣給了擺各種POSS的地攤主,然後還給地攤主一個貸款政策,掙了產品的錢,還要再掙利息的錢,你說這是資本投資還是收割?資本自始至終都沒有真心參與,它們只是在想辦法放大價值而已,這就是赤裸裸地再薅一次羊毛罷了。
第六,地攤經濟會帶動網紅經濟的發展,火上再澆一把油,這些網紅正愁沒有內容呢,這下齊活了,而且真正打把式賣藝有真本事的這幫人因為地攤經濟全都從幕後到臺前了,那些MCN機構的星探可省事兒了,直接盯著這些人然後收歸旗下成為創造更大價值的韭菜。
第七,地攤經濟競爭到最後,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光腳的和光腳的打仗,你認為誰會贏?不但不會贏,可能真的就是兩敗俱傷,大夥兒一塊出局誰也別玩了,因為玩法太單一沒有新意,可能到時候當成副業都不一定掙錢,當然除非你有真本事,但是真本事的幹嘛不去租個大店面提升自己的逼格和形象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呢?
第八,這波地攤經濟的熱點,我們未必要直接參與,按照猶太人的思維模式,你可以給地攤從業者提供他們需要的產品,比如摺疊桌椅,夜視燈等等,這些就是你可以去琢麼的東西了,這是本人的建議,不算數啊。
-
3 # 彩虹小時光
你好!我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地攤經濟一直都存在,如果不是這一場疫情,地攤經濟這個詞不會這麼火,地攤經濟為什麼會起死回生,成為當前的熱點,按照佛家所說的“因”我們還要追溯到“新冠病毒”,因為病毒導致了全球經濟的下滑,全球經濟下滑導致對外貿易受到嚴重衝擊,而中國又是特別依賴對外貿易的經濟體,所以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當然無法倖免,那麼中國經濟下滑就會導致失業率暴增,目前,中國真實失業率可能已經超過25%,有將近8000萬的人員失業,就是有超出你想象的人數失業,而失業率暴增帶來的直接風險就是社會穩定性。
所以現在現在國家大力支援,因為疫情過後經濟難免有些蕭條,失業的人也不在少數,即使在正常工作的人也想著是不是搞一份副業,鞏固家庭的生活質量,所以有一大部分人看到了希望,地攤經濟門檻低,好操作,投入成本低,只要你有富餘時間,都可以去嘗試一下;這個對於剛進社會的找工作的人也是一種機會,所以我覺得地攤經濟會火一段時間。
當疫情結束,經濟恢復增長,企業生產經營恢復正常,人們的工作收入也得到恢復後,許多人也會重新回到原有的崗位,只有真正深耕於擺地攤的經營者,才能繼續在這個行業做下去。
-
4 # 穿插游擊隊
從2019年末爆發的新冠疫情開始,這一年的庚子年註定不會平凡,似乎發生什麼事情都不那麼意外。
前幾天,在大領導的倡導下,各地都準備開始為個人擺地攤鬆綁。
截圖源於網路
從過去限制擺攤到如今的鼓勵擺攤,為何“地攤經濟”能成為各地政府的寵兒?
原因很簡單,地攤經濟由“棄兒”到“寵兒”的轉變,恰恰和全球疫情有直接關係。
這場新冠疫情在奪去全球超過近40萬人死亡的同時,也對全球經濟和就業形勢造成極大的打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總量將萎縮4.2%,衰退程度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
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的同時,全球失業率同樣不容樂觀。
5月28日據國際勞工組織(ILO)釋出最新報告指出,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已有超過六分一的年輕人停止了工作,在美國,16至24歲年輕男性的失業率從2月份的8.5%升至4月份的24%,年輕女性的失業率更從7.5%升至29.8%。
圖片源於網路
類似的情況也在中國出現。
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資料顯示,1至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0%、5.0%、5.1%和6.0%。
在這樣的經濟大背景下,這種能夠快速增加就業崗位、刺激國民消費的“地攤經濟”重現人間就在合理不過了。
從歷史上看,“擺攤經濟”作為一種商業模式由來已久。
古代人如何擺攤?
在唐代,由於實行宵禁,城市中的商業活動只限於白天,這無疑極大限制了唐代的商業發展,到了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
公元965年,宋太祖趙匡胤下詔令開封府三鼓以後的晝市不禁,商業買賣也不再限制時間。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
從此以後,城內到處是曉市、晚市、夜市等,除商店鋪席外,城市內夜以繼日地進行著商業活動。
沒有固定商鋪的流動攤販也迎來了一個大發展時期。
這些主要由棄農經商的農民或城市破產者構成的流動攤販,在開封、臨安等大城市經營著肉、魚、家禽、時鮮果品、日常百貨等小買賣。
小攤販無疑給宋代的城市增添了無限活力。
此時的街道上不僅有攤販、街頭表演、寵物交易、外貿商品的售賣,甚至一些下放外地計程車人也會擺攤賣帶不走的家當。
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區域性
最直接的證據要屬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傳世名作猶如紀錄片一樣,忠實記錄下八百多年前的汴京。
在這幅名作中有賣雜貨、賣茶水、有看相算命、有雜耍賣藝的。走街串巷的各種挑貨郎熙熙攘攘。
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區域性
除了在畫卷中記錄了宋人的市井生活,在《東京夢華錄》中也有相關的記載:
“巷陌路口,橋門市井,皆賣各種時令水果、吃食飲品 。”“皆用青布傘,當街列床、凳堆垛”
值得注意的是,彼時的宋代統治者雖然允許大街上有流動攤販的存在,但是這種“恤商”背後的目的則是為了壓榨更多的稅收。
遺憾的是,在打破坊市制度,允許民間商業活動的有宋一代,統治者對中小商賈的仍然是採取任意壓榨和束縛政策,商人的地位不會因為商業活動的繁榮而有絲毫改變。
現代地攤經濟的興亡
改開初期,為了“發展生產,搞活經濟,滿足需求,擴大就業”的目標,官方是允許擺設攤點、走街串巷等個體經濟。
也是在這一時期,許多前浪正是透過“擺地攤”開啟了創業的第一步。
北京街頭的流動攤位,正在銷售北冰洋冰鎮汽水;拍攝於1985年夏季
例如潘石屹在1978年前,就擺過地攤,賣辣椒香瓜;1984年,柳傳志拉著平板車,在北京中科院的門前擺起了攤,賣電子錶,旱冰鞋,家用電器;1991年,馬雲為維持海博翻譯社,他一個人擺地攤賣鮮花,賣書,賣衣服,賣手電筒等等。
毫無疑問,擺地攤成為這些前浪們踏入商界前的“共同記憶”,也為他們最終獲得成功做了一點微小的貢獻。
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化的規模不斷加速,曾經“培育”了無數成功商人的“地攤經濟”也給城市管理者帶來了困擾。
在“地攤經濟”的背後是城市市容、食品安全、治安管理,這三樣無一不是當地主政者要解決的“頑疾”。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全國掀起了評選「全國文明城市」的風潮,評選標準如下:
“組織領導堅強有力,建立工作機制健全;思想教育深入細緻,道德建設紮實有效;建立活動蓬勃開展,人民群眾廣泛參與;黨政機關廉潔高效,社會風氣健康向上;科教文衛體穩步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治安良好,社會秩序井然;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生態環境優良;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顯而易見,地攤經濟背後的問題正好和文明城市的標準相悖,那些擺攤的小商販們成了“文明城市”的絆腳石。
問題重重的“地攤”顯然與文明城市相矛盾
從此,那些擺攤的小商販與城管玩起了“貓和老鼠”的遊戲。
再後來,當網際網路巨頭(淘寶、美團等)紛紛崛起,那些熟悉擺攤的小商販們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到了極限。
面對不可阻擋的時代浪潮,擺地攤終於成了城市經濟的過去式。
地攤經濟的難題
有一位富翁曾經說過:決定房地產價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還是地段。
顯然,這段話用在地攤經營也非常實用。
而擺攤必須選擇人流密度大、消費意願高的地段,符合這種條件的地段也必然是當地的交通要道。
圖片源於網路
這就是形成了一個矛盾,地攤需要依靠交通便利帶來穩定的人流,而地攤本身又會破壞交通的便利。
顯然,城市管理者不希望看到這種情況的發生,因此必然會為小攤主劃定專門區域讓他們擺攤(例如市民廣場、居民小區、美食街等)。
然而到了具體實施的情況,上面的每一個備選方案都有不足的地方。
如果城市管理者真的解決了佔道經營的問題,限制了擺攤的區域,那麼又會造成兩個問題。
大規模擺攤必然佔道
一是滿足不佔道條件的地方必然是人流量小的區域,除非擺攤點在居民小區或者美食街。只要擺攤位置稍遠(比如廣場),專程去買東西的人就不多了。
除非有配套措施或者相應宣傳,吸引附近居民專程到地攤廣場。可是窮得都開始擺地攤的人,又能有什麼錢搞宣傳活動?
再者,在網際網路購物如此發達的今天,如果地攤連便利這點優勢也沒了,拿什麼去吸引消費者呢(能對抗網購的大概只有美食行業)?
地攤的消費者,大部分是價格敏感型(就是圖便宜去的),只要顧客開啟拼XX和地攤上的東西進行簡單的價格一對比,地攤上的商品優勢可能會瞬間瓦解。
二是同質化競爭的問題,假設把攤販們分散到不同的居民區,那麼攤販們既減少了競爭,又增加了潛在客戶。
但是居民小區擺攤,會遇到其他的問題(下面講)。而將攤販集中在幾個區域,攤販密度增加就會造成互相之間的競爭加劇。
大多數的攤販是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他們不過是從批發商那裡進貨然後銷售。為了賣得出去,攤販與攤販之間只能打價格戰。
最後的結局,只有虧本和賣不出去兩種。
因此,如果你真想用擺攤的模式掙錢,要麼有很好的廚藝,要麼有很好的手藝。想掙錢的人太多,真正能掙到錢的,反而是批發商。
某地開放擺攤後,次日清晨大路變成垃圾場
除了佔道經營和競爭問題,還有環境衛生問題。
在上面的文章提到,城管和小販的關係之所以如此緊張,歸根到底,是因為上級將市容列為考察指標。
在今年的5月27日,中央文明辦明確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不再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
各地的城市執法部門終於可以鬆一口氣。只不過,環境衛生問題不會因為上級不考核就不存在,只不過是提高了基層容忍的程度。
但環境衛生問題終歸還是要面對的。
如果各地普遍採取的做法劃定擺攤區域,那麼必然會產生大量的汙染。如果在居民小區周圍,極易容易引起居民的不滿和投訴(例如噪音和油煙汙染的投訴)。
而如果將地攤劃定在美食街、市民廣場,又必然會產生大量的廚餘垃圾。因為地攤市場要和網購商城競爭,要麼具有便利性,要麼就從事美食、生鮮等網購不能徹底代替的行業。
因此,可以預見的未來,多數擺攤者都會選擇做餐飲,更要命的是,夏天即將到來,餐飲產生的大量廚餘垃圾如果不快速清理,必然造成嚴重汙染。
環衛部門的壓力必然會加重。
某地針對地攤的規定
另外,地攤經濟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政策的不穩定性。
在某地公佈的管理要求第一條便告知攤販此次攤位是臨時性質,政策調整後經營者將無條件撤出。
到現在,我們可以做出一個基本判斷:發展地攤經濟不過是權宜之計。
其目的是為了解決因疫情影響造成的失業激增,並利用地攤的物美價廉來刺激消費。
另外,地攤只不過是分流了本就經營困難的實體店消費者,實體商鋪和無本地攤,哪個對經濟大局更有用,明眼人不會看不出來。
結語
雖然現在“地攤經濟”似乎成了城市管理者的“寵兒”,但如果存在於“地攤經濟”中的歷史問題得不到徹底解決,這種“寵愛”不過是一時衝動。
而“地攤經濟”無非是一種經濟下行壓力下的臨時救濟,隨著經濟與生活逐漸迴歸正常,“地攤經濟”必然會完成它的歷史使命,退出大眾的視野。
在現代社會中,擺地攤永遠不會成為經濟活動的主動脈,因為擺地攤只是一種無奈的生計。
(完)
參考資料:《淺論宋代的城市商業》
回覆列表
答:地攤經濟真的火嗎?答案毋庸置疑。
但是擺攤真的能賺錢嗎?也許這就會在很多人的心裡都打了一個問號?其實這個問題與創業真的能賺錢嗎大概可以畫一個等號。大家對於前兩年的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應該不會太過陌生。當時也是一陣轟轟烈烈。
不用我說,相信這半個月,尤其是最近一週以來,你一定會在各大新聞網站看到很多因為擺攤,因為地攤經濟的紅火而賺錢的人們。有這樣的一個新聞,說一個小夥子兩個月擺地攤不僅瘦了20斤,還賺了7萬元。多麼美好啊,擺地攤不僅減肥還能賺錢,一份工作既能夠給你帶來健康的作息還能讓你賺錢,多美呀。
不過在這裡還是要說一句,可能稍微會給滿腔熱情想要去地攤創業的年輕人們,說一句潑涼水的話,你所能夠看到的那些擺地攤賺錢的新聞,往往是有人希望你看見的,擺地攤其實挺難的,遠遠沒有想象之中的那麼簡單。
其實擺地攤就像是一次創業,絲毫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簡單。而且遍地是坑,遍地是坑,單說進貨渠道、品類選擇、自身定位、攤位選擇、營銷方式等都是很深的學問。
創業前首先要問一下自己,真的擅長營銷嗎?真的會選品嗎?進貨渠道穩定沒問題嗎?會引流嗎?能促成高轉化率和高留存率嗎?
再比如寫的文案能否吸引人,設定的收付款碼是否正確?如何能夠讓消費者復購
如果你對以上的問題是懵的,只知道地攤經濟火了,只知道五菱神車股價漲了,那我勸你還是老實上班,或者再深入研究一下吧~
無論怎樣說,地攤經濟都是有其存在的價值,也是人們的生活、城市的存在所離不開的。不要說從小到大學校外面的那些美食地攤陪伴了我們成長,單是去各地景點旅行,美食一條街也往往是地攤的形式。
說回地攤經濟,其實地攤真的支撐了很多人的生活。前段時間一個數據被爆出來,說中國有6億人是收入低於1000元以下的,這些都是人間。
曾經看到一個人說自己讀本科、讀碩士、讀博士都是擺地攤的父母給予了自己的支援,可以說是自己的父母用十多年地攤賺的錢養出來一個博士生。這是很真實的故事。
地攤經濟現在能夠恢復甚至得到大力的支援與鼓勵,這是一件好事,可喜可賀,這回地攤商戶們可以正大光明的出去擺攤咯。希望大家都能夠透過擺攤再賺一桶金。